主办: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承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
时间:2013年6月29日下午 14:30-17:30
地点:北京中国大饭店
一、《中国经济周刊》简介
《中国经济周刊》是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中国目前唯一一份以政经为主的综合经济类周刊杂志,是中央宣传主管部门指定的中央级重点媒体(中共中央宣传部指定的重点期刊、国务院新闻办确定的63家中央级重点媒体之一;“十八大”指定上会的唯一经济类期刊;全国两会指定上会的唯一经济类期刊),中国官方主流财经媒体,位居中国财经媒体前5强。
《中国经济周刊》定位于“领导决策的经济参考”,核心读者为政府和企业的领导者和决策层,为中央、地方以及企业的领导层提供最具权威性和前瞻性的资讯、新闻及观点。2004年创刊以来,周刊的报道多次受到胡锦涛、习近平、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和肯定,许多报道和观点受到中央决策层的重视和关注。
《中国经济周刊》每逢周一出版,全年50期。《中国经济周刊》为《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等收录期刊;国内订户遍布各省区市,海外订户分布在37个国家和地区,每期直接影响80万高端人士,订阅量在同类媒体中遥遥领先;网络转载率位于中国财经类报刊前3位。
二、议题设置
分论坛主题:中国经济的新引擎是什么?
圆桌讨论一:中国经济转型之道
议题背景:
自2012年,全球经济震荡加剧,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衰退,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纷纷对现有经济模式开始检讨和反思。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的中国,亦走到了经济发展与转型的十字路口。如果说之前中国的改革是引入市场机制、参与全球竞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财富积累、劳动力转移,使中国完成了从经济弱国到大国的目标,那么接下来,中国需要的经济转型是如何能够将我们的经济大国地位转变成经济强国。中国经济需要转型,需要由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的转变。毫无疑问,我们正走向发展关键期和改革攻坚期,转型是重要战略机遇,也是中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突破时点。
圆桌讨论二:中国“城镇化”的路径与选择
议题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中国的城镇化的推进不可能是圈地造房,而是与产业化同步推进。产业发展与资本投资的动力又来自于产业转移与升级的推动。产业转移与升级不仅是国家间、地区间的转移,也是中国东部向中西部转移,还是从大城市向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镇转移,由此带来了全球产业与资本的再调整与再选择。那么,面对中国的城镇化,全球的产业与资本将面临哪些机遇?全球的政商领袖又将如何选择?
未来十年,中国城镇化速度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还将有2.5亿的农村人口流入城市,这相当于美国全国人口的大迁徙。最终会有5亿中国农民进城,这就是中国的城镇化,规模浩大,影响深远。中国的城镇化成为全球关注的大事,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引擎。在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如何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成为全球政商领袖思考的问题。
三、论坛议程
13:30-14:30 签到
14:30 分论坛开幕
主持人:季晓磊《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
14:30-14:40 分论坛致辞
魏建国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14:40-16:00议题一:中国经济转型之道
主持人:季晓磊《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
对话嘉宾:
格泽高滋·科沃德克 波兰前副总理,波兰转型、一体化与全球化经济研究所创始人
杰拉德·格林 美国太平洋国际政策理事会总裁兼CEO
默罕默德·萨其布 印度中国经济文化促进会秘书长
弗朗索瓦·尼古拉 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亚洲研究中心主任
蔡旭 原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院长
赫尔穆特·豪席尔德 贝塔斯曼基金会高级专家
舒布哈适斯·刚欧帕德哈 印度发展基金会(IDF)研究主任
拉米 WTO总干事
约翰·桑顿 布鲁金斯学会主席、高盛公司原总裁
彼德·劳斯基--蒂芬索 联合国[微博]副秘书长
丹尼尔·格罗斯 欧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史蒂夫·欧伦斯 美中关系委员会会长
16:00-16:10 茶歇
16:10-17:30 议题二:中国“城镇化”的路径与选择
主持人:季晓磊《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
对话嘉宾:
郑永年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陆克文 澳大利亚前总理
袁纯清 山西省省委书记
王一鸣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张燕生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秘书长
李 铁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
魏后凯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
周其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吕家进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
17:30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