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中文 高级编辑 明心堂主
财富论坛开幕的第一天,我参加了两个平行分论坛:一个是最具影响力女性早餐会,讨论主题为:女性、权力和新兴世界;另一个论坛题为“从教育到就业:设计有效的体制”。尽管性别、教育和就业是分属不同领域的话题,但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找到了一个关键词,可以串联起围绕这些话题所进行的讨论,那就是“平等机会”。女性在性别结构当中所追求正是和男性一样的权利和机会;而人们希望教育制度的完善,能够让不同出身背景的人在教育和就业机会面前更为平等。可以说,平等机会是人们对不可主宰的特性——譬如性别、肤色、种族、出生地等等的对抗,让人们与生俱来的不平等转为平等,实现真正的包容和大同。
在女性早餐会上,主讲嘉宾的发言都是非常励志的。摩根大通中国区全球市场主席李晶首先致辞,她说起去哈佛求学的经历,刚入学的时候还是一个很羞涩寡言的小姑娘,到毕业的时候已经可以自然从容的和别人交流、公开演讲,老师赞赏她不仅取得了两个学位,还赢得了自信。而杨澜在那个没有几个人持有护照的年代,梦想着能够周游世界,最后不仅是美梦成真,也成为了连接中国和世界媒体人,并在商界留下了自己的成绩。
我随后在微博上引用了杨澜说的一句话:“不管是女总统还是家庭主妇,只要是出于自由选择,都同样值得尊敬。”我跟着发问:你认同吗?回应中有的说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有的反问道:这是场面话,需要认同吗?
这句反问不禁让我思考:为什么人们不再相信这些美好的愿景呢?是现实太过残酷,看不到改善的希望?还是我们的心已经习惯麻木,不再能够坚持抗争?
我联想到同事前不久写的一篇很受关注的博文,题目是《教育还能改变命运吗?》。在文中他援引了相关数据,证明人们对教育改变命运的信心越来越低了。在此次财富全球论坛上,麦肯锡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五成被访的年轻人对高等教育是否改善就业机会心存疑虑。这样的悲观是让人担忧的。当然也有人会说,在全球7500万人处于失业状态的大背景下,这样的怀疑不足为奇也情由可原。
的确,环境还是太艰难了,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故事:一个中低层家庭省吃俭用(甚至借债)几万元供孩子上大学,好不容易熬到孩子毕业了,却找不到工作。一个小城市的女孩子上了大学留在大城市苦苦打拼,她的同学却已经嫁入殷实之家有车有房。
妥协和放弃是很容易的,尤其是心中的相信,怀疑和否定比坚持的信仰更容易占据我们的心。几年前,我的一个在日本的老同学曾对我说,日本有一种可以增大孕妇生男孩概率的药,在淘宝卖得很火,她正准备尝试,我当时不以为然。直到最近再见到一个一度曾给人留下女强人印象的女同学也在热衷此道,才知道性别平等仍旧任重道远。
在早餐会的尾声,可口可乐大中华区副总裁张华莹说:“不管怎样,只要我们今天还能够在这儿,希望还在。”我说不出更有力的话,但以所有经历的不公正不平等倒逼自己继续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