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企业如何选择适合上市地

2013年05月28日 14:48  新浪财经 微博
“2013中国金融论坛”于2013年5月21日-23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论坛:企业如何选择适合上市地”。(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2013中国金融论坛”于2013年5月21日-23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论坛:企业如何选择适合上市地”。(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2013中国金融论坛”于2013年5月21日-23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论坛:企业如何选择适合上市地”。

  以下为论坛实录:

  高占军:大家好,下一场的内容是企业如何选择上市地,由我来主持。我是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高占军。中国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强国,中国金融资产增加的规模也非常快。与此同时,有越来越的中国企业到海外上市、亮相。2012年国际上全球资本市场和股权相关的融资共有5400亿美元。在这5400亿美元里面,大概是什么样的结构分布?美国资本市场是2200亿美元,亚太地区包括日本、包括中国是1500亿美元。在这1500亿美元里面中国是500多亿,日本240亿。其他的国家,包括欧洲、包括非洲和中东这些国家和地区,共是950亿美元。全球资本市场剩下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大概有400多亿美元,大概是这样的规模,5000多亿。这5000多亿里面有很多中国的企业到海外融资。中国企业到海外融资大家都很关注。我们现在非常关注的是在目前这么大一个体量的资本市场里面,有哪些中国企业个去上市?这些企业在上市之前主要遇到了哪些问题,这些中国的上市公司在海外资本市场目前的生存状态是什么样的?大家都很关注,尤其是2010年和2011年之后讨论非常多。这方面大家有非常多关注的问题,和相关多的关注问题对未来上市企业会有哪些借鉴?上述内容主要是我们今天这个主题,这场企业如何选择上市地要讨论的内容。今天这个分论坛来了很多重量级嘉宾,来自全球主要的证券交易所。介绍一下他们:德意志交易所集团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毋剑虹先生、美国纳斯达克[微博]集团中国首席代表郑华一力女士、伦敦证券交易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王倩女士、台湾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简立忠先生、东京证券交易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逯家鄊先生、香港交易所北京代表处代表黄兴玲女士。

  首先有请在场的各位嘉宾用6分钟左右的时间做一个介绍,有关本地资本市场以及中国企业在本地上市的一些情况。

  逯家鄊:我是来自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北京代表处的逯家鄊,日本交易所集团是去年年底由东京证券交易所和大阪证券交易所合并以后,由今年月1日进行交易的一个集团。今年1月4号交易所集团方面已经成为真正意义的上市的交易所集团。通过这样的东交所和大阪交易所的合并主要是实现协同效应。把两个交易所之间的特长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计划已经制订出来,肯定在今年7月份的时候把两个交易所的业务进行真正意义的统合。东京证券交易所未来主要负责现货市场交易,大阪证券交易所未来主要负责衍生品交易的走向。

  从去年年底开始整个日本资本市场状况出现了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变化的起因就是日本政府采取的过度量化宽松政策带动起来的整体的多行业,多范围向好的趋势。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东京证券交易所交投异常活跃。可以用一个数字比喻,日经225指数金融今年年初以来已经增幅达到40%左右。昨天的时候应该是15500多日元的水平。今天好像整个亚洲的股票市场不是特别好,刚刚看了一下。今天又跌回了一些,攀升到15500点这个平台上是日本资本市场七年以来久违的一个现象。整个市场上的企业业绩表现也都非常好,因为指数攀升意味着上市企业整体的股价的强劲的攀升。而且有一个比较主要的参考值,也就是说长期低迷的日本的房地产市场是自房地产泡沫崩溃掉以后持续20几年的时间一直往下走。走到一定程度以后像爬行一样没有一个大的起伏,但是日本房地产市场出现了缓慢、趋好、上升的趋势。过去由于日本整个资本市场非常低迷,交投不是特别的活跃,所以没引起海外,包括中国企业也好,投资者也好对这个市场的关注。我希望由于日本市场出现这样的一个新的状况,我希望有更多的中国的企业,中国的一些投资机构能够更多的把目光投向东京政权交易所日本资本市场这样的一个领域中来。希望企业和投资机构在这个市场上有一个好的表现,并且得到一个相应比较理想的回报。

  高占军:日本的量化宽松当前也造就了日本资本市场的繁荣,这个市场繁荣大家都很关注。下面有请台湾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简立忠先生发言。

  简立忠:大家下午好!我来自台湾证券交易所,台湾证券交易所运作了50年,目前挂牌家数是843家,在台湾还有一个OTC的中小型市场跟交易所合起来大概有1500家上市公司在台湾挂牌。大概市值8000亿美元,平均每一家大概是9亿美元,台湾公司属于比较中型、小型的公司,并不是太大的。成交量方面,上个年度是7000多亿美元,整个市场流动性看起来还不错,去年还有97%的百分比,看起来算是比较差的一年。去年整个大经济体成长都是有停滞的现象,尤其欧美这部分。

  另外上个年度平均往前推10年大概是19到20年左右,是相当不错的股票的价值。上个年度也是交易所这几年来上市比较弱一点的这个年度,大概有22家公司上市。去年不是很理想,前年有46家,今年预估可以有相当复苏,今年预计可以到50家上市的能量。交易所最近上市的公司从交易所在台湾本地和其他地方的比例看起来,大概是50比50,我们预估今年也是本地有25家上市。从海外回来挂牌上市的有25家。纵观一下交易所目前挂牌的上市的海外公司,28家来看。跟中国地区有关系的渊源很多。有台商背景的差不多有8成左右,股东左右有台商的背景。跟中国地方生产有关系的很高,九成多。另外,台湾有一个特性,台湾整个市场IT产业资讯和电脑科技产业加上医疗产业,占上市家数的约49%,市值超过53%。所以在台湾上市的挂牌公司有一个很奇迹的效应,投资人对IT产业非常熟悉,如果是这种产业到台湾来挂牌可以由加分。另外台湾有一个市场特色,就是资讯透明要求很高,所以台湾现在季报要求都要揭露的。这一点比其他的市场要高,包括应收每个月是要披露的。台湾市场适合规模中小的公司,尤其IT产业来台湾上市也是有很好的优势的。

  高占军:台湾市场我们关注的很多,我觉得2009年大陆和台湾签署了合作MOU,2009年底我有幸陪同大陆代表团到台湾做两年一次的金融交流,对台湾还是有很深的印象。最近的事件在两岸清算基础设施方面有新的进展,这方面还有很多关注的内容。下面有请德意志交易所首席代表毋剑虹先生发言。

  毋剑虹:德国从国家来讲不陌生,但是从企业上市来讲可能有点陌生。可能大家听到的都是到香港等地方去上市,德国在欧洲、全球地位很清楚,它的生产总值占欧盟国内生产总值的23%,这次欧债危机如果没有德国的话,整个欧元体系会真正存在严重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到德国在欧洲以及全球的地位。

  一个国家的经济的强大与它有一个非常有效的资本市场分不开。德国的交易所有结算托管行、指示公司和信息技术平台,当今信息技术平台下,它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它成为了全球金融资本市场流通环境最重要的力量。大家可能观察到中国六家交易所都设置了监视会的位置和监视长,借鉴了德国的交易所制度。为什么一个德国能够在这样的组合中拥有这样的地位?国务院证监会做了一些了解,对各国交易所制度,德国交易所做研究,和业务模式做了研究,郭树清离任之前说要借鉴德国的交易所的制度,德国的交易所是一个公法的制度,是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司法上成立的企业。企业上市之前上市之后,上市前的费用占融资额的7.5%到9.5%,投行拿一半,另外给三家分。上市以后根据上市板块一年交一次财务报表还是做一些投资者的关系的费用?这个费用的多少跟市场和企业注册地,到好几个国家注册的?要满足各个国家的要求。在交易所这块的费用,很多交易所基本上要从企业融资的全部额度总提取一个百分数,可多可少。但是在德国,德交所不从企业上市盈利,因为这是一个公立性机构只收一个行政办公费,也就是说到德国上市最高也就是收5500欧元。德国交易所2007年才在中国开展业务,去年年底有22家企业提交招股说明书,企业上市的时候你们一定要找一个投行,这个投行是在德国的交易所是会员,全球所有金融机构都是他们的会员,他们愿不愿意给你做的问题。

  所以用英语以及用国际标准财务准则大家都会听到各个交易所讲的都差不多,不多说了。德国上市哪个板块最强?一般会讲机械或者化工,最吸引眼球的是新能源、能名科学等等。但是德交所上市中国的22家,从服装、水产、到房地产,到环保、互联网企业都有。德国是来者不拒,我们不是靠上市收手续费,是靠企业好收交易手续费,所以随时来都欢迎,而且很简单,而且走的话随时欢送。只要写一个声明我准备要退市就可以走了。企业需要调整退出来,这对于投行来讲和企业,他们想通过上市退出以及进入等等,包括企业重新组合,在德国都是非常方便,很简单的。

  说到说到具体要求和需要的信息大家可以随时给我写邮件。

  高占军:下面有请郑华一力先生。

  郑华一力:刚才毋总提到收购兼并的事情,确实全球交易所有一个整合的很大的趋势,今天利用这个机会把美国资本市场的跟大家汇报一下。毋交所收购美国的一家交易所由德国作为控制方,当时也是很震惊的一件事情。后来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并购没有完成。过程当中因为美国国会的因素也动员了纳斯达克收购美国泛欧(音)交易所,6月份的时候我们出价比德交所出价高10%,当时联手一家ICE公司联手收购纽约泛欧(音)交易所,我们因为是美国这方面反垄断的原因所以没有收成。现在美国泛欧(音)交易所被一家ICE公司以82亿美金收购。他们收购以后,目前目的还再继续整合过程中,因为ACE是以期货衍生品为主交易,因为它的成长性非常快。对于股票现货交易将来可能还会出现一些便动。至于纽交所将来的命运我们拭目以待。看看将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纳斯达克,我们是自己主动并购别人,寻找很好的收购的目标。美国现在也就是主要的主板市场纳斯达克是一家,纽交所还在继续做着挂牌上市的业务。从现金股票交易来讲,纳斯达克每天的交易量,不管是从股票的交易数量还是股票交易价值美元计算的话,每天都是市场里面最大的,资本池也是最深的,最活跃的。纳斯达克发展战略目前这样的一个状况,我们在现金股票我们是非常注重现金股票的交易的,股票交易我们非常注重,也是要做到全球最强、最大的目标,继续保持加强。同时,由于在美国交易不是垄断的,是非常分散的,交易竞争非常激烈。一只股票可以在一百多个交易平台上交易,作为一个交易所赚钱非常不容易。纳斯达克也是靠交易赚钱,主要是靠先进的交易技术。

  目前我们交易技术供全球50多个国家,80多个交易所,这是我们一方面的业务,交易技术这一块。另外我们现在在大力的培养服务领域,给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提供大量的服务。目前也收购了路透全部资产。目的就是把我们给公司提供全方位整套的,从公司开始上市,到上市完成以后,整套的服务体系全部由纳斯达克提供,包括资本的市场投资者的情报,市场资讯,投资人关系、公司治理这三方面全套的内容,每一套有相应的服务的产品。纳斯达克从这点来讲,它也是基因就是创新,纳斯达克是全球第一家电子化交易鼻祖,目前也是交易技术最领先的。在各方面都在进行创新。包括向投资人提供全方位的业务,纳斯达克目前是唯一一家向投资人提供服务的公司。还有数据服务和指数。全世界流动性最好也是成长性最好的就是纳指100以纳指100ETF交易的基金由国泰在做,ETF简单一句话来讲就是中国的投资人不管是散户还是机构投资,可以用人民币买卖这只基金,相当于一只单一的股票,是一揽子股票的权重为主组成的股票,当这一只股票买卖。所以买了这只股票就相当于买了苹果,相当于买了苹果、百度[微博]一样,就是这样的意思。我相信这也是国际上的第一只跨境的基金产品,以股票为标的的基金产品进行跨境的交易。

  另外大家也看到,美国前两三年由于中国公司自己的不争气,中国公司很多做假帐,失去了诚信也把美国投资人的信心打的落花流水,经过两三年的重新洗牌调整,现在正在回暖。告诉大家一个信息,我们的市场今年也不错,美国大势大家也都看到了股指不断的创新高,也是各方面宏观因素造成的。包括量化宽松,包括美国经济回溯等等。整个美国大的环境大家说是牛市。中债股也在回暖,我们对美国市场整个生命力还是充满信心的。

  高占军:今天分论坛以对话形式进行,从几位介绍中已经感受到了背后的对话意味。经过2011年之后,经历了2012年有十几家企业主动退出私有化,有关最新变化情况大家会非常关注。下面爱请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王倩女士发言。

  王倩:伦敦作为一个全球金融中心毫无疑问交易所也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伦敦证券交易所也是一个集团,伦敦证券交易所有300多年的历史,经过300多年的发展,到现在还非常有活力,我觉得离不开它的几个特点:跟很多市场比较伦敦市场是最为国际化的。国际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交易所提供了一个平台,一方面是发行人,另一方面是投资者。交易所是提供了一个平台为发行人和投资者提供了一个交易平台。从国际化角度来看,在伦敦交易所上市的企业非常国际化,基本上每年市值都是海外的企业市值要超过一半。投资人更士来自于全球。投资于国际股权资金池一直是国际最大的,1万8千亿美元,国际化的特点带来了后面的几个特点。它的监管是非常有特色的。它的监管是原则监管,所谓原则监管就是遵守或者解释。因为国际化导致发行人非常国际化,不可能拿一个非常细的细则管住来自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企业。所以它在监管上非常有灵活性。无论是东京的交易所还是台湾的交易所都可以看得到在那边上市的企业也有很多跑到伦敦做一个发行的融资扩大自己投资者的基础,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这是他们很会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的撇平台的。

  第三个就是融资功能,能够为我们发行人提供一个什么样的融资功能。伦敦概念化资本市场非常成熟,它的融资跟国内A股相比有极大的不同,它在初次发行的时候不会像国内A股这样大面积的超募。会非常细致看到每个发行人商业计划书到底需要多少钱做这样的项目。但是市场上你的增发和再融资非常容易。没有监管方面的限制,也没有次数的限制,也没有彼此之间间隔的限制。这样的规则非常符合企业发展规律。因为企业手上如果拿有太多的现金是很不利于现金管理的。按照自己的战略发展,一步步的去做,但是同时资本市场持续愿意给你融资支持的时候,是能够帮助我们的企业进行一个健康发展的。

  伦敦的这样一个交易所跟国内莱比,刚才上主义场我有听到,大家讲到了推出了新三板这样的讲法。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可以看得到,从小的企业一直到非常大规模的企业都可以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板块。伦敦交易所有四个板块。一个是主板,一个是AM,针对中小企业,还有两个板块PSM是针对自己国家的企业上市,还有SMF,是对一些基金发一些结构相对复杂。主要办法一个是高级路径,高级路径上主板才有可能进入到复十(音)指数,还有标准路径,我们今年针对特别高增长的企业提供一个通道叫“高增长通道路”。无论是高级路径还是标准路径上主板,发行的时候最低的公众持股股份要达到25%,高增长路径可以把这个降低到10%。很多上市企业想抓住上市窗口很不容易,当你觉得市场发行折价太多的时候往往不太愿意牺牲很多,所以我们推出这个通道就是为了适应这样的企业,可以稀释10%就可以登陆主板。

  所以无论从规则还是从各方面的大的生态环境,是紧紧结合企业发展的特点来进行。

  宋安澜:谢谢王倩女士。伦敦我觉得和大陆这边联系比较多的,大家最近他的比较多的,就是伦敦是致力于在当地发展人民币的金融中心。我记得两年多前,第一笔离岸人民币债券应该也是在伦敦发行。下面有请香港证券交易所黄兴玲女士发言。

  黄兴玲:刚才几位同仁介绍对各自代表的交易所大家都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对于港交所来说大家比较熟悉,因为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731家国内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基本涵盖了我们内地各个行业的代表性的企业都已经在香港上市。接着上一个论坛(PE/VC)那几个嘉宾留下来的问题继续延展,就是国内A股IPO大门迟迟不开,投入到这些企业,企业接下来怎么样来完成呢?因为这些企业多数还是希望上市,这些投资人也希望通过上市来退出。其实A股这个IPO的门没有打开,香港大门对于内地企业一直时候打开的。截止到今天今年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有16家,其中12家来自于内地。包括昨天的银河证券融资83亿港元,今天中石化炼化。这12家IPO占了香港融资额99.35%以上。香港这个市场对我们内地来说是非常非常让内地企业在海外上市高度集中的一个市场。2010年、2011年、2012年,我们中国企业在海外所有交易所上市额的87%、86%、93.75%这样过去三年的数字是在香港主板完成的。可以想象香港市场为我们内地市场去海外市场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大的舞台。应该说香港市场虽然不是像大家想的是一个国家级的市场,但是现在它已经过去连续十年位居全球五大上市基地,在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三年,香港IPO融资额高居全球第一位。这个市场是效率非常高的集资市场。特别是内地企业上市非常适合的一个市场。去年中国证监会发的一个45号指引,股份公司海外境外上市申报审批指引,简称为45号指引。根据这个指引,我们内地企业去海外主板直接上市,H股上市的话,中国证监会取消了去海外发行股票关于财务盈利和上市集资额的规定。海外要申请市场是以它的标准为标准。这个条文出来以后方便企业去上市,我们在内地目前举办了超过了十场香港上市介绍会。各地政府为什么积极推这个事情,因为他们很多公司在A股排队的序列,如果停下来可能当地上市公司数会受影响,他们政府部门也在积极努力的去推原来有这个计划来香港上市的公司来香港更加加速他们的过程。另外说服已经在A股排队的公司撤回来资料去香港上市。因为香港上市没有行业限制,没有上市调控。基本上时间是可控的。香港递进去以后三个月能批出来,所以时间是可控的。我们预计今年香港上市内地企业有几部分,一部分是原来明确香港上市的,一部分是A股撤出之后来香港上市,还有一部分是其他概念化退市以后来香港上市的。香港上市今年应该是内地企业持续性的亮点。

  我看了一下到4月底我们交易所上市前市值十大公司里面,中国内地公司占了五家。上市公司最活跃的十家公司里,内地公司占了六家。腾讯是我们在香港这17562家市值占第七位,成交额第一位。香港来上市是内地企业可以选择的一个非常畅通的路径。

  高占军:谢谢黄兴玲女士的介绍。有关4、5、6这样的规定大家关注很多,影响的不光是港交所了,港交所收益比较多。看数据的话,在2012年海外上市中国上市公司里面,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数据大概70家左右。这70家里面有接近60家在港交所上市。中兴证券2011年港交所上市,2013年1月份到现在,银河22号上市登陆港交所,今年上市公司基本都是在港交所,比重比较大。我们如果看的话,各个主要证券交易所都有中国公司去上市。比如2012年的时候,虽然说到美国中国上市公司减少了,但是2012年的时候还是有几家到美国上市。2012年的时候应该还有5、6家到德国的交易所上市。在场6位嘉宾介绍环节结束,下面进入自由对话。大家有问题可以举手提问。

  提问:我来自一家投资银行,各位交易所的代表,能不能介绍一下你们管辖区域交易所和证监会的关系?因为中国大陆我们很清楚。比如港交所,香港证监会希望安永上市公司提出诉讼,这些情况还没有结论,能不能给一个介绍?第二,你们对中国证监会,对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口子究竟是打开了还是缩小了?因为4、5、6虽然取消了,也有传闻中国证监会对红筹加以监管。以前比较畅通的VIE结构现在说也不太畅通了,能不能请尤其是美国的交易所给一些评论。谢谢。

  高占军:非常好的问题,六位嘉宾都有发言的机会。既然提到了美国交易所,首先有请郑华一力女士回答问题。

  郑华一力:先说美国证监会和交易所的关系。有点类似中国证监会跟中国交易所的关系,我们是直接受美国证监会的监管。公司上市的情况下主要是SECP。我们只是听你符不符合到纳斯达克上市,至于能不能上市公开发行主要掌控权还是SEC的。我们是听SEC的。

  公司在上市过程中主要是向SEC申报,所有的文件向SEC申报,同时我们交易所从SEC拿它的申报文件。到了合适的时候公司会向纳斯达克提出上市申请,我们主要看公司的财务、法律各方面的情况。基本上SEC认可只要符合我们的财务条件就可以在纳斯达克上市。所以在美国上市一切基本是听美国证件会的。

  监管的问题,包括中国证监会对海外公司上市的放开,这是真的,不是说限制更严,是鼓励中国公司如果有这个可能性或者需求的话,可以到海外融资上市,这个门是开的,放的很松。同时,监管的更严。当美国的投资人向中国要提出中国的监管层给予配合的时候,中国监管层没有办法配合,因为做红筹,没有办法反过来找他们,因为没有经过中国政府这一块。所以出了这些事以后,我相信不仅对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所有上市公司,如果出了这样的情况让中国政府配合的话没有办法做到。所以有些规则,有些政策出来,我相信也是提升海外投资人对中国质量的信心,是一个很好的提升。

  刚才提到四大或者是五大被美国证监会起诉的事情,我相信应该会有所解决,会看到比较利好的消息。

  高占军:关于4、5、6就是在去年12月份证监会发布了一个有关境内企业去境外上市条件的放宽。所谓的4就是企业清额资产规模要达到4亿人民币。募集资金总额要超过5000万美,净利润要超过6000万人民币。

  黄兴玲:像郑华一力女士讲的,其实中国证监会CSRC的的确确是把门槛取消是希望给内地的企业去海外主板上市更便利,这是实实在在的。他们应该是不仅仅取消了标准,另外在上市文件的申报,从原来28项文件简化成13项,还有上市审批的时间也在大大缩短。带我们举办的几场论坛上我们也都请到了中国证监会国际部,他们的代表在我们的论坛上也发言,因为这个论坛有两场是我做主持人,我也向他提了这个问题。一个是上市企业非常关注的,还有一个就是全流通的问题,一个是人民币基金投入以后退出的问题,还有海外融资额回流的问题,这几个问题都有很明确的答复。的的确确出台的文件是很是实实在在的。至于刚才那位提问者提到的小红筹监管的问题,我们也在会上有讨论,因为其实涉及到的10号文不是中国证监会发布的,是当时商务部发起6个部委发的这个文。涉及的面比较复杂。是否有这样的具体时间表,我们也没有在公众场合具体问过。接下来会是怎么样去监管?大家可能要拭目以待。但是这个过程中像今年在香港上的这12家公司里多数还是小红筹的方式,目前还是可以行得通的。中国证监会发出45号指引,是希望大家通过以后经过中国证监会审批的方式去海外上市这个信号传递的是非常明确的。

  王倩:2012年中国企业去伦敦上市有12家,都是红筹结构,其中也有VIE目前为止那边的市场还是接受这样的结构。讲到交易所和当地监管部门的关系上,伦敦的监管很灵活,原则监管,而且鼓励你的早期接触。伦敦上市如果是主板的话,要向UKLA这样的一个机构提交申请,它鼓励你在最早期的时候跟你的保荐人和资格信交过去,他大概审一下没有问题可以继续往下走。不会最后一刻告诉你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没有时间转变。

  中国证监会鼓励中国企业到海外去,我们跟国际部这边都开过几次会,他们都是很支持的态度。我们跟他到伦敦创新的产品他们也很感兴趣,思路来看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状态。

  毋剑虹:德国有一点不同,证监会不管我们。交易所责任完全在保荐人和企业,保荐人、和企业递交招股说明书,他要交给证监会备案,20天以内必须答复,目前为止没有说因为交上去的材料不全而打回来的。没有因为它的内容受影响的,证监会没有这个人力物力做质的审核,只能看材料全不全,我们看到肖钢上来以后最重的罚单这是对的,全球次债危机以来一个人最赔不起的就是诚信。我们的监管机构不灵活也不呆板,只是规规矩矩做好事情,交易所自己管自己,投行自己管自己,按照自己所在行业的法规。

  说到红筹的问题,这是历史过程,我曾经在新华社杂志上写过一篇文章,讲到中国企业,这也是改革开放以后允许外资资企业到外资上市,父母把孩子送到海外开公司,把国内的钱变成外汇,2000年以后,以前没有建立公司的通过法律上买壳上市,目前上市的没有一家中国企业,所以美国政府、美国监管机构职责或者中国的这些企业错了,他找法人找错了,因为这些企业从法人关系上都不是中国且。

  简立忠:我们是归SEC管这几年来我们一直抓住一个天平在看,交易所尽量把上市的部分做的越清楚、越快捷越好,但是天平另一方面,国内的投资人要觉得稳固。

  逯家鄊:东京证券交易所分四个板块,前三个板块审查由东京证券交易所自主审查,不需要日本政府相关部门介入其中,但是采取的是一种备案制,我们自己审查,审查结束以后要向日本的金融厅进行备案。备案15天之内没有任何意见企业自主自动的到市场板上上市。另外一个就是东京专业投资者市场板块,这个板块采取的是保荐人制度,这个市场只要保荐人愿意保荐,并且愿意承担该企业上市以后的所有的责权利,我们作为审查部门不会提出任何异议,这和国内上市审查发行制度有一些不是很一样的情况。

  关于中国企业未来到海外上市的监管我我谈一谈个人体会。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到海外更多的是采取小红筹或者VIE架构;这种架构往外走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避开国内监管和审批。因为企业上市往往有资金需求的时候才会选择到一个地方上市。根据国内的关于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十号文等等一系列国内管理办法的约束,一个企业如果真是想往海外走,在国内走手续没有一两年很难走出去。所以他采取这样的一个便利化肥一点成本往境外走。作为中国国内监管部门来讲,如果要统筹安排或者管理好今后,至今为止在海外上市的概念股或者未来准备到海外上市的企业,如果把他们监督好,管理好,出台一系列的政策进行约束和规定非常必要。但是因为毕竟要涉及若干个部委的沟通问题,所以我想这个事情短期内不会有所突破,有可能需要一个相对比较长一点的时间。

  所以目前来讲,在海外上市收益最高的,有可能享受4、5、6的那个政策,收益比较大的话港交所比较多。因为毕竟是一国两制的一个市场板块。

  提问:很难有机会遇到这么多交易所座在一个台上,所以机会很好,会议开了两天你们是唯一允许开放提问的。我的提问不是关于IPO的,那是券商的特长,我也不是管理层,也不是监管,监管是证监会的事。正如郑华一力说的交易所关键是交易技术,也王倩说的,你们是提供一个平台。因此关于你们的融资工具及特征,交易速度、安全等等这方面,我觉得你们是最有权威回答的。我们问题就是国家对个人资本业务项目已经放开,已经在研究个人的资本业务放开的一些规则,所以有很多投资者要直接去交易,交易所就是交易,要提供交易的平台。融资也好,那是券商的事情,当然跟你们有紧密的联系。在交易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尤其时候速度。交易所的竞争速度在美国也是很厉害的。从我下单到总机房最后成报,到终端的延时是多少?在美国、欧洲交易的速度得有保证,我们国家还没有开放,如果这种交易跟其他的交易所不在同一个起跑线。需延时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毋剑虹:很多交易所都会高频交易在概念化的主机旁边给你放一个位置,远程编程控制不受时间限制。QD和QF是资金能够流通的平台。这个问题不是我们能回答的问题,交易所的效益来讲用近距离安排能解决。曾经有一个澳大利亚的会员公司,很多财务模型你知道别人也知道,通过各种产品的研究,在澳大利亚通过我们的会员之后做了三个月不做了,把会员资格还给我们了,因为从澳大利亚到法兰克福,比法兰克福要晚15微秒,就因为这点差距使得同一个财务模型,别人扔掉的单子他捡起来了。所以如果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到各个开户口。德国的交易所只允许法人成为会员。

  高占军:对其他的交易所比较熟悉了,大家对台湾交易所不是很熟悉,我是来自厦门的,离台湾很近,台湾上市这块是什么样的程序?大陆企业有没有成功在台湾上市的?市盈率能是多少?台湾上市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毋剑虹:台湾证券交易所跟厦门这边的厂商联系比较多,这边也有几家公司现在在台湾挂牌上市,这里面有一些事台资公司有一些是新加坡基金。台湾证券交易所算是小额的,跟在座几个交易所比起来平均市值就9亿美金,上市的时候不必这么高的要求的。用台币算的话是6亿资本额就可以上市。换算成人民币大概1点几的人民币。台湾证券交易所在IT方面这部分的强项,因为台湾交易所是以服务产业为导向,台湾产业这几年的发展,各个产业比如说食品业、机械加工、精密机械和观光业都有不错的表现。平均来讲大概是20左右,去年整个形式不是那么的稳定。一般是150的百分点。台湾很特别,上市的时候也不会要求一定要很大的资本额,一般的公司上市以后是配合公司发展的需要再做第二次的增资募资。另外刚刚有提到台湾的特色是外资占了三分之一,其他国内投资人一般中小投资人占了大概六成左右。所以股信上面比较活泼,这个市场最近看起来整个生气还不错,希望如果是中小小额的公司到台湾来上市还是比较适合的。

  提问:我的问题是,因为我们是专注于一级市场投资并购数据研究的,据我们统计全国所有省市上市企业后备库数量目前是12000家左右,未来两年有意启动上市的企业大约13000家左右,总数加起来非常惊人。这些企业基本处于他们所在的细分市场的前20名。以产品为标签的市场中是中国比较优秀的企业,比较有投资价值的企业。但是中国目前专职投行人员只有12000个,这样未来一段时间内一定会出现巨大的服务能力不够的问题。据我们统计这些企业,这2万多家覆盖了很多产品细分市场,各位所在的交易所所在的国家,都是这些企业主要的产品或者是服务的出口国或者是进口国。那么作为国家比较领先的保荐机构,对于未来那么多客户,他们可能有去海外上市的需求,中信证券会做一个什么样的领导?或者给企业一个什么样的建议?在中国除了有保荐机构的券商之外,在中国存在大量非常接地气和企业非常熟悉的,但是由于中国低层制度设置没有牌照的诸如像上市投资公司或者投资顾问公司。各位所在的交易所有没有计划帮助或者是推动这些在中国本土市场没有牌照的,在各位所在的交易所里面去做完全投行业务,作为一个更丰富、更大量的中国企业来源的推动力。有没有这样的想法或者是计划?

  高占军:很高的问题,这个问题先有请各位嘉宾先做一个回答,我做一个总结,顺便把我们相关的想法做一个补充。

  逯家鄊:我刚才没有完全听清楚你讲的是交易所把投行业务作为自己的一个业务之一?还是什么问题?

  提问:是交易所帮助中国有能力去做投行业务,但是在中国市场因为牌照原因他们做不了完全的投行业务。比如说东交所有没有帮助中国有能力的投行业务在日本独立的开展投行业务?

  逯家鄊:首先介绍一下东京证券交易所和北京代表处2008年以后代表处的主要职能。因为毕竟跨两个国家的资本市场,所以更多的是在资本市场领域里的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平台。

  第二个任务是希望能够在国内挖掘出一些比较优质的,也希望或者喜欢在日本市场上市,希望在这个市场上大展拳脚的企业来我们这儿上市。

  第三,通过交易所整个资产平台或者投资平台的推介,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能够更多的了解这个市场,进而能够更多的介入到这样的一个市场当中来。这是北京代表处成立的初衷。您讲到的愿不愿意协助没有所谓投行业务牌照的企业来帮助交易所做一些招商引资工作?就我个人感觉,如果说能够在北京代表处的整体业务支持,或者说能够起到一些比较大的作用的前提下的话,我想东京证券交易所会非常希望,也愿意帮助无牌照的企业在日本国内,比如说设立公司,伴随着公司不断的成长壮大,有可能会赋予一些在日本国内可以做一些成交业务,或者公司上市或者投资的中间业务这样的中间人业务。

  简立忠:台湾证券交易所希望吸引更多的优质中国企业到台湾挂牌。交易所必须对上市审查这部分非常认真谨慎的去做。我们非常羡慕香港交易所,你提问的这部分我们以后会多多学习。

  毋剑虹:至于说到服务行业的人够不够,这个真不用担心,如果中国政府允许做的话,那会雨后春笋般的出来很多,而且现在已有的很可能自己出来成立一个团队,这个可以预见。如果中国政府允许企业自由出去的话,现在是企业挑保荐人,不管是四大还是多少,出去了就是像沧海一束,谁抓住了就问了,如果允许企业出去的话就企业表现自己了,这时候不是企业挑保荐人,而是保健们挑企业,这时候的企业质量绝对是去污纯金的。

  你提的问题是非常严肃的一个问题,保荐人承担的责任非常关键。可以让企业到德国去成立一个公司,成为会员,有2500就可以做交易,73万欧元当然要具有一定的人员和能力,在德国作为保荐资格的话必须有这样的资金,必须有是德国原来是八家,八个洲有交易所,任何一家交易所的会员,因为德国是非常相信契约的,能够成为交易所的会员,达到交易的资格,银监会、保监会的资格,就可以做保荐的资格,只要获得这样的资格就可以做。从交易所来讲,任何交易所都是这样,作为交易所我们做平台必须公正、公平、安全有效。所以我们作为交易所它没有财务、审议、法律和投行的约束。企业来了,问能不能给我推荐一个保荐人,我们就给他一张表,这个表上有十几家能做保荐业务的银行。包括现在在中国所有的外资银行都不允许做保荐业务。因为他人在这个地方,他们会带着总部境外的机构做完所有的工作,签约的时候做保荐资格的时候是境外的公司,否则在中国是违法的。

  王倩:伦敦拿投行的资格是需要有规定的,需要申请,这个不存在哪个机构可以帮你的忙。中国企业去海外上市的时候,他们是要看你已经准备好的这样的一个企业的项目。中国的企业不可能一下子就准备好可以来做IPO,在他准备IPO的阶段谁来替他做,其实就是你们的财务顾问,当你帮他做的差不多准备好的时候,你可能跟伦敦保荐人不太熟悉,我们作为交易所愿意给你们提供这样的信息,帮助你们联系。比如哪些投行做哪些行业做哪些国家很擅长。因为有越来越的中国企业跑到海外买资产,可能有的到非洲,有的投行可能对非洲很熟悉,有的可能对独联体很熟悉,有的对南美很熟悉,我们会把比较熟悉的这类的投行若干家提供给你们,方便你们联系。

  黄兴玲:香港证券市场整体监管三层架构,政府、证监会、交易所。证监会是香港整体的监管,交易所是香港证券市场全线的监管。中介机构法团,投行他们的持牌是从香港证监会SFC取得,不是交易所取得。香港没有证券业从业资格的名单,比方说想给一家公司做保荐人,必须有从香港证监会取得的融资顾问牌照。接下来主要是靠你的经验,口碑和市场对你的认可程度。最近这几年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香港本土基本上投行都被并购了,最后一个应该是大福证券被海通并购了。内部的银行到香港纷纷开分公司,越来越的国内券商去香港取得资格和牌照,现在越来越的去香港上市公司是这些公司取得。所以路径也是敞开的,重要的是说能不能符合香港证监会SFC给你这个牌的资格。交易所在这里面可能做不了什么,使不上劲,我们能做的是把市场运营好,吸引越来越的中国内地企业去香港上市,也给投行一个工作的机会。其实投行不仅仅是工作的经验更多的是成销方面客户群。并不是说有这个资格就一定能够把股票卖出去,更多的是有没有海外,尤其机构投资人,销售的渠道这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香港,我们主要90%还是卖给国际投资人。

  高占军:几位嘉宾介绍的比较清楚,我简单总结一下。第一想办法拿牌;第二拿不到牌的情况下可以在当地做分支机构。这个过程中拿到牌之前可以切分流程,可以找到好的企业给他提各种各样的建议,包括当地的分支组织建立你的人脉和监管关系。交易所是一个自律组织,同时也是上市和交易地,交易所之间有很多地方,因为毕竟有很多本土化的信息当地未必都掌握,这种交流够会产生很多沟通的渠道。这样流程切分开,不能做牌的交给拿牌的人去做,我做其他的。

  提问:我士来自与PE基金的代表。我想问国内没有上市的民营企业或者国内并购基金,它在做并购的时候,能否到海外交易所使用融资工具?如果可以的话都有哪些融资工具?这些融资工具有哪些优劣?

  毋剑虹:德国没有。有一点德交所每年3月份和德国的复兴银行每年11月份在法兰克福做一个最大的PE、VC的安排,5000多人,有寻找基金的,有寻找企业的,是交易所组织,人很多,可以找到。要说规模小,德国交易所125万欧元就可以上主板,因为德国的交易所更多的是给德国家族企业提供一个平台,作为中国企业门槛很低但是就是做初级,能以上市预期,当年能达到800万1000万欧元纯利润1000万就行了。比如我毋剑虹有一个主意,我自己有点钱,我找到这几位,比如我找到了毋剑虹,我可以直线不认识你,在报纸上发广告,看到之后两个人就认识了。但是必须要向德国证监会提供一个招狐说明,申诉,否则要被罚款。现在所有这三个板块都是必须提交招股说明书的,其他的交易所肯定也有相似的安排。

  逯家鄊:我可以非常荣幸的告诉你东京证券交易所有这样的融资平台。如果在去年这个时间问我这个问题,我也会给毋总一样回答没有。这个市场终于在去年的晚些时候正式推出来,是面对专业投资者的一个债券市场,目前已经有三家企业在市场上融资。而且有一家企业采取的融资方式是一揽子的融资。不是规定的一个点上融资。制订这样一个融资计划可以多点融资。在企业认为合适的时候可以在这个是市场上融资。目前有一家,一家是ING,一家是野村证券,还有一家SK集团。这个市场也一个门槛设备要一个评级,而且评级公司必须要得到东京证券交易所的认同、认可。我认可你的评级是可信赖的,如果满足这样的一个条件的话完全可以在我们交易所的单独的融资板块上进行顺利的筹集基金。

  简立忠:我们有这个板块,最快今年年底推出,可能是真一些投资机构人小型的投资,对投资者会做一些限制,不是一般投资人可以投资的,这部分台湾还在研究,目前还没有。

  王倩:伦敦那边有。而且是很多年一直都有,作为民营企业上市非常正常。我们去年上了12家都是民营企业。作为并购基金,可以有多种选择,其中有一种投资公司,对它的要求只要有300万英镑就可以。国外对资本市场运用很熟悉的话会利用这样的工具。这样的投资公司必须要在18个月之内投出去,有了这样的目标之后可以这样考虑。但是如果没有建立起一个业绩记录的话那边投资人怎么相信你?如果你说我自己能找到300万英镑的资金,那你可以试试这样的路径。

  黄兴玲:港交所有21章,我近期看到有一家应该是前年有一家公司,名字叫新中国还是什么这样的名字的公司,如果你有兴趣,我们交换一下名片,它就是利用21章上市的,它的招股书里明确表明就是把上市融的资金去做投资。

  毋剑虹:德国人的思维有点防患于未然。本来没有你说的这样的情况,看到全球这样的发展,把报纸上寻找投资人的行为通过交易所通过这个平台给他们提供服务。后来发现中间有些人说在我的交易所通过这个平台了,总是要给他一些名分吧,真的有这样的企业着这样的代号说在德国上市了,骗父老家乡的乡亲。确实不是公开招股。所以我们是对专业投资人的,他必须有能力,对企业进行调查评估再投资,而不是对散户做的,由于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我们干脆想不要用这些东西背着黑锅。但是原来市长的现象,个人或者几个人通过报纸发表公告来融资的这个渠道还是可以的,如果愿意到德国可以做完全可以,只是说德国交易所现在不这样做了。

  高占军:谢谢在座的各位嘉宾精彩的陈述和问题的回答。尤其要感谢在场的各位来宾,提了非常多的问题,从这些问题里可以看出来在座的身份各种各样,有中介机构,游服务机构,有PE,有研究人员,还有一些准备上市的企业。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集中在各个方面,包括企业怎么样能够去上市,采用她种方式上市。场外的方式和场内的让是都有。所以挺复杂的。上市之后应该怎么办?甚至还提到了有关交易的问题,有关其他的怎么样能够在中介机构流线上做哪些事情?我觉得这些问题是非常丰富的。

  这都和这场主题有关,我们这场主题是企业怎么样到交易所上市,怎么样选择适合的上市地?我们也间接的涉及到了一些其他的问题,没有很集中的展开,毕竟时间很短。包括企业上市一定要想清楚目的是什么?融资、治理结构、打品牌还是为了未来的私有化。想清楚目的。其次上市之后怎么样做好上市之后的一些工作?尤其重要的就是怎么样和当地的监管部门打交道。怎么样能够和投资者之间做好沟通。因为中国的上市公司远隔万里,到海外资本市场上市,大洋彼岸的投资者并不是很清楚中国的上市公司究是怎么样运作的,所以当地处理好关系很重要。所以我们讨论中债股关系和大量平台退市问题都和这个有关。非常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发言,非常感谢各位来宾的提问。本场大会结束,谢谢各位!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方要日更正官房长官相关言论
  • 体育欧冠官方颁奖:拜仁称霸克洛普最佳
  • 娱乐黄贯中轰黄家强 港媒曝因朱茵兄弟反目
  • 财经传房产税确定向增量开刀 杭州或纳入试点
  • 科技亚马逊Kindle入华落定:6月7日国内上市
  • 博客哪些国家给了中国差评 鲁迅是否偷看弟媳
  • 读书八角楼见证慰安妇屈辱史:旗袍(全)
  • 教育大学生拍奇葩毕业照纪念逝去青春(组图)
  • 育儿孕妇当街上演一分钟产女(组图)
  • 苏鑫:现在怎么买房能保值
  • 白明:中国石油进口超美国意味什么
  • 李山泉:互联网摧毁中产阶级
  • 易鹏:城镇化40万亿投资是个谬误
  • 叶檀:中投成了烫手山芋
  • 钮文新:中国进口10万亿美元?
  • 黄鸣:中国为何没能诞生乔布斯
  • 罗天昊:产业协同 长三角更胜珠三角
  • 冉学东:中投公司的尴尬
  • 张五常:30年前我为何推断中国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