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乃醒:人口是中国最大的资源

2013年05月23日 14:46  新浪财经 微博
“中关村创新论坛暨中国产业园区与企业发展论坛”于2013年5月22-23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小企业研究中心原主任陈乃醒。(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中关村创新论坛暨中国产业园区与企业发展论坛”于2013年5月22-23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小企业研究中心原主任陈乃醒。(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中关村创新论坛暨中国产业园区与企业发展论坛”于2013年5月22-23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小企业研究中心原主任陈乃醒。

  以下为演讲实录:

  陈乃醒: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应邀参加这个论坛,我发言的题目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与政策体系建设》。提到转型,目前议论的很多,但是很多文章和论著都把转型看作是非常复杂的事情,这个变了,那个变了,这个不平衡,那个不平衡,需要改革,需要开放,需要转型,进行结构调整。但是在我看来,我认为问题没有这么复杂,实际上很简单,为什么说它简单呢?我们知道,研究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首先应该抓住它的国情,特别是针对国情的资源禀赋,比如,中东的石油,澳大利亚的矿产,中国的人口等,都决定了这些地方和国家以及地区它的经济类型以及发展的轨迹。

  大家想一想,如果中东的石油挖完了,将会怎样?如果澳大利亚矿产消耗殆尽了,将会发生什么问题?如果说这两个国家我们都开始假设,那么在中国发生了什么呢?在中国发生了决定国情的人口,劳动人口开始发生变化,就这个变化对于我们目前所带来的问题,以及对今后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值得我们研究。

  过去我们常讲,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可是现在看来,按人口平均来算,地也不大,物也薄了,剩下就是人口众多。对于这些人口,改革开放前,我们束手无策,但是领导人讲过一句话,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中国的人口多而出发,因此新中国成立以后,无论是改革开放以前,以及以后,都自觉和不自觉的形成了以人口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战略。前30年,我们对众多的人口怎么办?连外国人都为我们发愁谁来养活中国人?而我们自己也是束手无策,没有办法,只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可是改革开放后,小平同志提出来,发展市场经济,提倡竞争,这个措施马上改变了我们的现状。发展到今天,虽然平均GDP只有6000多美元,处于世界中等水平,但是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经世界第二了,这就是人多的结果,众人拾柴火焰高。今天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它的变化就在于我们通过30年的努力,已经大体上摆脱贫困了,已经舀干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这缸水了,我们劳动力已经短缺了。这几年企业招工难了,对于招工难,有人有不同的解释,对于劳动力是不是短缺也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认为唯一的关系就是市场供求关系,别的都不能说明,你可以做各种各样的调查,说各种各样的数据,但是企业招不到工,这是基本的事实。这个事实带来了什么结果?劳动力短缺了,从我的研究看来,全国的短缺大概在10%到15%左右,这个比例不小,由于劳动力短缺,再加上我们的技术水平没有提上去。所以我们GDP的增长幅度下降到了去年百分之七点几,十年来最低,我认为这是非常正常的,没有人了。如果说前些年我们增长10%左右的速度,那是招人的结果,我把它叫做争人拉动,靠争人来拉动,一个企业招上一些人来,劳动力非常便宜,岗位竞争非常激烈,大量农村劳动力都来城里就业,导致了工资水平低,企业生产成本低,国际政治立场,出口的东西都有人要。因此随着劳动力每年1000多万人,2000万人的增加,我们GDP随着10%左右的下降。

  到了2011年以后,我们的劳动力短缺了,招不到了,而技术水平又没有升上去,所以GDP增幅降到百分之七点几,这不是再正常不过了吗?没有什么好解释的。有人说,外国市场发生变化了,使得我们出口不济,为什么出口不济呢,是竞争力下降了,不是外国的市场变化了,外国的市场,特别是我们国家出口结构变化了,我们的传统大宗商品出口下降了,中小企业生产的,而高新技术企业还是增加的,但是我们缺了这一块,这一块转移到东南亚了,转移到南美了,这些便宜的国家。老挝、越南正在实现我们前十年的低成本,人家上升了,我们就下降了。还是劳动力的问题,这个一降的同时,另外一个上升了,工资上升了,我们前30年,近十年来,老是说要转型,但是转不过来,人口这么多,这么多要就业,这么多农村人口要转移,怎么转型,转不过来的,而且就业人口过多,压制住了劳动力上升,根本上不去,这是自然的,供求关系在发生改变。可是一短缺以后,马上就上来了,过去政府发布的有最低工资水平,很多时候实际工资低于政府规定,因为竞争太激烈了,你达不到政府的要求,你不干,有人干,现在政府也规定有最低工资了,但是哪一个城市遵守了呢?哪个企业遵守了呢?所有的实际工资都比政府规定的要高得多,而且这几年以百分之十几甚至二十几的速度在增长,这就是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所带来的结果。基于这种情况,今后中国经济怎么发展?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什么是主要的呢?劳动力的变化,资源禀赋的变化这是主要的,刚才我说了。对于中国来说,人口就是中国最大的资源禀赋,而这个变化决定了中国的过去也决定了中国的将来。决定了中国的过去就是说,我们改革开放允许农村劳动力进城,开始大流通,开始自由职业,你自己选择你的工作岗位,结果人们都想改变自己的经济地位,当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而且选择好了以后,都努力工作,要保住饭碗,争取更多的收入,这就是市场经济。但是我们也看到,很多人选择的不好,失败了,工资也涨不上去,甚至长时间实验。但是市场呢,没人给你负担。所以生产经济条件下的,你的自由的选择带来的利益你自己享受,带来的危机,你自己承担,没有人给你承担,市场不相信眼泪,就是这个意思,你哭也没用。正是这一点,使得整个社会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都相互把工作做好。

  过去我们在这方面应当说,我把它叫做人力是我们中国最主要的资源,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这是我们最重要的战略。如果说前30年,我们发挥人力资源战略,我把它叫做简单的人力资源发挥战略,所谓简单的就是增加劳动力,单纯增加劳动力数量来发展经济,从数量上来解决,所以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经过30年已经开始解决了,这是简单的依靠人口数量。今后没有了,没有人了,我们每年承载的一千万左右的劳动者,只能是填补退休人员,弥补这个缺口,没有增量了。所以我们今后还仍然要发挥市场作用,但是我把它叫做复杂的人力资源优势发挥战略,复杂的就是内涵的,就是说我们的人口数量已经到顶了,但是我们的人口质量的提高的速度,那空间是非常大的。所以仍然是发挥人力资源的战略,但是它是复杂的,它是内涵的了,数量一定通过人力素质的提高来拉动经济的发展,今后就是这条路。

  这条路如果说我们前30年,走了一条低技术的发展路,因为这么多人需要就业,提高不上去,都是农村过来的没受过高等教育,这些人来了以后,只能从事那些低技术水平的工作,而我们的政策非常好,我们的企业家非常聪明,把这些人组织起来生产大量的产品,供应全世界,这条路走得非常好,就是在运用人力,依靠低技术的发展,走出了我们今天这条路。今后20年,我们要依靠提高素质来发挥人类资源的战略,这个战略里,它的基础上,今后这20年就是中等技术的发挥,这20年全国要提高到中等技术的水平,这个目标,我估计不要30年,有20年就够了。20年到什么程度呢?这个20年是什么概念呢?20年我们在世界上中等技术水平,劳动力也是中等水平,劳动生产力也是中等水平了,但是由于我们人口是13亿、14亿,所以人口第一,那时候我们的GDP肯定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只要我们达到平均水平,我们肯定是第一了。所以为了完成这个东西,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为了推进技术进步,所以要建立一整套适合战略的政策体系。如果说,我前面讲的第一个是讲了过去,很好的利用了低技术,第二个我们任务目标发展中等技术,20年,第三个就是为了达到这个技术,我们要采取政策措施。

  在这里我们要建立以提高技术来建设我们的政策体系,所以我们中小企业,过去我在别处讲演的题目就是《中小企业的转型的逻辑发展与目标模式定位》,逻辑发展是什么呢?过去依靠人民发展,现在人民没有了,那么转换的逻辑就是提高技术,这是逻辑发展,顺理成章。但是就是真理,我跟好多企业家讲,你可以不相信我陈某人的话,但是你必须照做,你不这样做的话,你就违反了,这就是企业家们很纠结,觉得日子怎么越来越难过了呢?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它不理解我们目前存在的转型时期,不理解我们转型的原因在哪里?也没有找到进步的路子在哪里?路子就在我们把过去靠人类增长转到靠提高技术增长这么个目标,因此,围绕着提高技术,我们建立一整套我们的政策体系。

  第一个,要把我们刚才讲的提高技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战略,作为举国体制来抓。我们过去30年为了抓贫困,抓农村劳动力转移,举国体制,各方面都被打破,我们的改革,就是围绕这个来的。但是今天没有人了,要提高技术了,我们就把这个技术作为重点举国体制,全国人民,全党都要转到这个方面来,可惜我陈某人喊了一两年了,但是我们的政府部门还已然是没有反应,仍然是增加就业,现在又提出来7000万大学生的就业问题,7000万那根本不是问题,二三千万中小企业,根本就不算问题,如果是问题,就是我们大学毕业生们不能够正确的对待自己,是一种心理上的障碍,无限制的去要求高工资,无限制不加选择搞高品位的工作,体面的工作等等。如果是稍微放下身段,稍微切实一点,找个工作,我认为是没有问题的。很多大学生说陈老师怎么办?我大学毕业了,先找一个吃饭的地方,然后再谈发展。我们再比较一下,农村和城市的大学生谁就业最难?当然是城市了,农村的毕业之后马上找份工作,我们城市的好多人他都有后台,说这工作不能干,又累又脏。如果没有饭怎么样?你不就业,所以我认为大学生就业不是个问题。

  第二个,要强化技术市场,我们改革开放到现在了,市场正在逐步建立,但是我们技术市场喊了很长时间了,根本就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技术流通阻碍很大,企业之间阻碍大,人与企业之间阻碍大,区域阻碍大,国内外阻碍大。上午听到一些企业要把视觉放到海外,招聘高技术人员,这很好的,实际上人才的问题就是这些问题,有人才就有技术,北斗那个企业说招来了以后,可以生产高级芯片,这不就是技术吗?要把技术,要把市场搞活,为什么有关部委30%的股份来做技术投资,为什么不能50%呢?如果有了这个技术,企业就能活。还有很多技术市场,很多企业,很多大学,有了技术,推不出去,花了很多钱研究出来的,我们很多专利不能成现实的生产力,很重要问题是我们技术市场不发展。

  第三个,要把我们已经研究成果的一些国家高技术向经济方面渗透。例如,我们的天宫一号,那个高对接,高空传真,这个自动控制是非常高级的,用这样的高级技术设计一个机器人,那是小菜一碟。设计一个机械手那是什么问题呢?问题是我们没有向经济上面倾斜。美国军管民这个口号就是从美国来的,美国很多技术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我们看到很多大企业在三线,企业内部是现代化,企业外部是贫困化,一出来那个围墙就是荒凉的农村,就是贫困的农村,就是我们有形无形的把它隔开了,我们的现代化,高技术向经济转移向经济发展。

  第二,我们天宫一号那么精密的仪器,都是国产的,这个高级加工水平为什么不能像企业倾斜呢?

  第三,我们的材料,我们的技术为什么不能向企业倾斜呢?而我们的钢铁虽然厂商很多,但是我们需要的特殊钢材都是国外进口,我们纺织面料大部分还是国外进口,为什么不能向推进呢?上午讲的北斗星,北斗星将要用于为经济服务,为企业服务,很好,这就是向经济渗透,我想应该是全面渗透,那么多高技术,为什么企业不能买呢?为什么不能向企业渗透呢?

  下面要培养人才,爱护我们的企业家,建立资金市场,要创新,要技术改造,使我们整个社会转到技术层面上来,围绕着这个改革以后,我们其他方面的改革就会形成不适应,不适应就不要给他们改革,于是螺旋式的往外转。所以使整个社会经过几年有一个大的转变,或应该提到两个问题,一个就是技术进步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我们现在讲过马路,为什么停车这么难呢?这都是其他不发达,过去小农经济很散漫,大量的人口到城里来造成了这种状况,你必须要用标准化,必须要自主化,制度和标准是我们大数据的建立和云计算的基础。这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我们改革的深入,随着我们技术的进步,整个社会的数字水平将有一个非常大的提高,还强调我们要加强培训,建立优秀的团队,优秀的团队指的是大团队,是指整个企业来看,把企业看成一个单位,高层决策单位,中层的管理单位。这几个层次缺一不可,你不要低层次,一线的工人可有可无,不!高素质的产品就出在他们手,最后决定的还是他们,你要不重视,那就是非常短视,非常没有远见。朝鲜战争,毛泽东在北京运筹帷幄,决策千里。我们的士兵拿出自己的血肉之躯,对美国的炮弹,我看了以后确实触目惊心。谢谢大家!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方要日更正官房长官相关言论
  • 体育中超-埃神郑智破门 恒大4-0人和 视频
  • 娱乐林志颖娇妻起底:主动追求堪比梁洛施
  • 财经地方消极对待房产税:不如多卖几套房划算
  • 科技传Windows 8.1系统将重新加入开始按钮
  • 博客蒋方舟:妓女悲惨遭遇 北京超美朝霞(图)
  • 读书特种兵王囚牢卧底:战鹰(全)
  • 教育中国最难就业季:各国如何保年轻人饭碗
  • 育儿女婴胸部隆起家长质疑奶粉质量(图)
  • 钮文新:华尔街推高美国楼价
  • 水皮:就业率是先行指标吗
  • 苏鑫:为何急于推出房产税
  • 叶檀:企业家与商人才是城镇化的主角
  • 陶冬:美国货币政策分水岭已至
  • 刘远举:谁绑架了出租车
  • 陈季冰:正在逝去的中国梦
  • 李光斗:中国式关系营销面临变局
  • 太友:大连女骑警何来去留之争(图)
  • 苏鑫:现在怎么买房能保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