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虎林:城镇化重点在建设农村而非城市

2013年05月07日 10:23  新浪财经 微博
“中国新型城镇化学术论坛暨2013年春季城市建设论坛”于2013年4月22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中央党校原组织部长张虎林。(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中国新型城镇化学术论坛暨2013年春季城市建设论坛”于2013年4月22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中央党校原组织部长张虎林。(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中国新型城镇化学术论坛暨2013年春季城市建设论坛”于2013年4月22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中央党校原组织部长张虎林。

  以下为演讲实录:

  张虎林:各位嘉宾、各位领导,能够到这里来演讲我非常高兴。我想我们今天这个研讨会主要是讲新型城镇化,为了搞好新型城镇化,或者把面再扩大一些。为什么要搞城镇化?十八大有一个提法,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这就是城镇化提出来的一个根本的理由。现在从2003年开始,中央把三农问题摆到了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为此,连续制定了10个一号文件。加上80年代初的5个中央文件,一共是15个。这些文件就是了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就是为什么这么重视,连续发了这么多一号文件去解决三农问题。就是因为三农问题在我们国家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个重要性你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因为三农,就是农业、农村、农民,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三农都是一个基础。在通常,在社会上,一般人都把这个面了解的太窄了,认为带"农"的就是三农,不带"农"的就不是三农。理解的太窄了。实际上三农问题就是我们国家所有重大问题中间,最根本、最本质的问题。影响到国家方方面面。对这一点,很多人认识很不足,社会上的人认识不足还好说,特别是党政机关、领导机关、广大的领导干部,对这个理解不足就 问题严重了。因为认识不足就不可能有效的贯彻相关的政策,这方面,我感觉问题还很大,大就大在很多人还不了解三农问题的严重性。重要性在哪儿。因此对中央采取的一些方针政策,好像贯彻也行、不贯彻也行。所以我想在这方面多讲一点。因为三农是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谁都离不开谁。农业是农民从事的主要产业,农村是农民从事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地域。所以三农的主体是农民。我们为解决三农问题制定的政策,必须围绕农民这个主体来采取措施,脱离开农民,就不一定妥当。怎么样能把农业搞好?怎么样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存在什么问题?怎么能建设好农村?农民这个主体的素质如何?他的思想状况、生活状况怎么样?怎么才能提高?这一切措施都必须围绕农民这个主体来进行。为了这个,中央制定和采取了很多措施,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间,就提出了推进城镇一体化的问题,所以提起城镇一体化,我们有些人就容易又给他搞偏了。城镇一体化下面我再专门讲这个问题,这个里面还有很多也需要怎么样去理解它。

  我再回到三农问题的严重性上。就是中央为什么连续发了10个一号文件去解决三农问题?就是因为它太重要了,而且现在三农问题太严重了。如果问题重要,但问题不严重,也不会连续这么多年采取措施,问题即重要又严重,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可以列很多条,但所有三农的问题最集中的表现在:

  差距巨大,城乡差距、方方面面的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包括其他的差距非常巨大,这个巨大是中央主管领导讲的,表现在方方面面。

  差距巨大会怎么样呢?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带来的后果极其严重,刚才讲到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稳定的基础都是三农,三农这方面的差距巨大,那就会带来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到什么程度呢?不用说别的,看看苏联是怎么解体的就清楚了。苏联是怎么解体的?那么大一个国家,建成了七十多年,最终一夜垮台,这就是差距巨大造成的后果,大厦将倾,谁也无能为力。苏联解体的时候多快啊!

  为什么中央这么重视解决三农问题?而且一再提出来要有忧患意识,就是出于这样的一个考虑,现在这个问题不解决不得了,任其发展下去后果也不得了,太严重了,这可不是危言耸听,非常现实。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什么呢?现在我们国家的城乡差距、各个方面的差距还在扩大,并没有制止、并没有停止发展,不是在缩小差距这方面发展,问题不在这,还在扩大,所以严重性就在这,扩大到一定程度总有断裂的时候,到那天再想办法、再采取断然措施就来不及了。

  所以三农问题为什么把它摆到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一个是它的地位太重要了,而且问题太严重了,不解决不得了了,说白了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为什么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了那么多措施?但在贯彻、落实中间问题确实不少,力度非常不够,而且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比如城镇化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央很早就提出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工业要支持农业,城市要支持乡村的发展,提了好多年了,但在实践中间的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为什么呢?因为在实践中间一提到城乡统筹发展一体化,在人们的思想意识里面往往还是把城市看得重,把重点仍然放在发展城市这方面,那这个问题就严重了。本来统筹发展一体化重点是要加快农村的发展,但是在实践当中仍然把重点放在城市,那城乡的差距就越来越大。

  后来又提出来一体化,一体化就跟一个人一样的,胳膊、腿都得照顾到,你不能光顾着一部分,光顾城市是不行的,所以城乡一体化最需要把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想方设法加快农村的发展,这样才能够逐步地缩小城乡差距。这个力量不能平均使用,平均使用差距还是会扩大,只有重点放在发展农村这方面,差距才会逐步的缩小,那我们国家整个就建立在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之上。

  在现实当中我到了很多地方去了解,我觉得这还是一个问题,就是在发展的思路上要把重点放在农村,而不是放在城市,特别是地方的领导,我听说来了好几十位市长,我觉得这些市长同志尤其在发展思路上转变,因为这个市有城市、有乡村,把注意点、重点要放在怎么样促进乡村的发展,不光是经济、而且社会才会建立在稳定的基础之上,在这方面确实要想想办法,扩大起来就对我们国家这一点非常重要,差距不能再大了,再大不得了。

  而且在发展城市当中,在城镇化这个过程当中,思路上一定要明确,要把它搞正,要有长远观点,不要有短期行为,这和我们的混合体制度有点关系,一任市长只从自己在任这一段考虑,对于下面的事情考虑的就少了,这是一个弊病,这是我们的干部使用上、发展上不好的一点。

  一任市长要为长远的发展打下基础,它是一个接力棒,在思路上需要把它搞正。

  在这个过程当中,千万不能够人为去搞,我对城镇化中的“化”字是不太感兴趣的,因为提到“化”往往带来很多不科学的、不实际的东西,往往容易走偏,一提“化”就不得了,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副作用,重要的是要理清思路,把实际情况搞清楚,然后根据中央的方针、政策,结合本地的实际来制定出发展的思路,而且从长远来考虑,这样一步一步下去发展就很快。

  在这个过程中,城镇化是个经济发展的客观过程,不是人为去搞的,随着三农问题的解决、随着新农村的建设不断地取得进展,城镇化在这个过程中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包括政府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新农村建设好了就会使大量的农民稳定在本地,不会大批地跑到大城市去。

  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做得不够的地方在哪呢?整个农民工流动这些年来,出现的问题是盲目的、无组织的状态,很少有政府起主导作用把它纳入到政府的规划里面,有组织的来进行劳动力的转移。有些省也有这样做的,但是这样做的效果都好。

  由于基本上是无组织的、盲目的,所以大批农民工到了城市以后带来了很多问题,他的素质不高,又没有进行职业培训,所以到城市以后给城市也带来了很多问题。

  所以在城镇化整个过程当中,政府要起主导作用,要把农民的流动纳入到自己的视野里、自己的规划里面,有组织地进行流动,它的基础就是要提高农民的素质,进行大量的培训,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目的在提高农民的素质。

  农民的素质不提高,带来的影响太大了,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带来的负面太大了。所以城镇化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好三农、为了提高农民的素质、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农民的整个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在这方面有些提法需要值得注意,因为提到解决三农问题、提到城镇化,有些观点就是要加快中国的城市化,提高城市化的比例,我觉得带来的副作用太大,所以我是不大赞成提农民城市化,我给中央提过建议,农民城市化容易在实践中造成很多误导、带来很多副作用,提城镇化可以,城镇化包括有些小乡镇,农村发展起来了,有些项目集中的地方就变成小镇了,这是可以的,但是重点是建设好新农村,只有新农村建设好了,城镇化的过程才是客观的、才是一个正常的过程。所以重点还是建设好新农村,而且建设新农村根本目的在于消除城乡存在的实质性的差距,比如说城市和乡村的基础设施要一样。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卫生福利等等,要提高农村在这方面的水平,要缩小和城市的差距。

  所以我们建设新农村也好、推进城镇化、一体化建设也好,根本目的在于消除城乡实质性的差距,这种差距消除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经济发展了,社会就很稳定了,如果仍然保留这个差距,而且这个差距还在扩大,那带来的危险是非常大的。

  所以在整个城镇化的过程中,我提出来这么一个观点,第一这不是人为的,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过程,城镇化的重点要放在建设好新农村上,而不是说在哪建城市,那样又本末倒置了,重点应该放在发展新农村上,新农村发展了,自然而然城镇化就形成了,而且不会带来很大的副作用以及后遗症。

  所以克强同志讲要围绕着人,你整个围绕谁?就是围绕着农民,农民是主体,政府是主导,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提高农民的幸福程度,包括经济上的、文化精神方面的,我们都是为了解决好农民的问题,在地方上工作的同志尤其重要,心里要装有农民,这件事情近平总书记多少次强调过,心里面要有农民、要有人民,这件事对人民怎么样?他们受没受到实惠?惠农、强农、富农都是这个意思。所以有一些地方搞得非常好,有些领导干部在地方的声誉非常好,你打听一下都是这一条,他为当地的老百姓、为农民带来了很多实惠,所以这一点非常重要,什么政绩都没有在人民心中树立一个丰碑重要。我就讲这些,不一定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国务院决定将分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 体育世锦赛奥沙利文夺冠 中超舜天6轮首胜
  • 娱乐英演员自称杰克逊三子生父愿测DNA
  • 财经事业单位曾试点养老金并轨 5年未果
  • 科技空姐网上代购案重审:一审获刑11年
  • 博客知情者:"毒生姜"打敌敌畏撒六六粉
  • 读书叶群真相:林彪的事都要她当家
  • 教育高校另类毕业照走红:女扮男男扮兽(图)
  • 育儿90后男子2万卖掉亲生女儿称为挣钱
  • 沈建光:如何看美国就业市场回暖
  • 白明:美对华限购法案是大愚若智
  • 张五常:马歇尔的失误
  • 叶檀:全球黄金大转移
  • 张捷:辛普森案与朱令案看程序正义
  • 玄铁令:中国式楼市泡沫探源
  • 李光斗:农夫山泉告京华时报该不该?
  • 金岩石:赈灾的经济学思考
  • 林采宜:保增长语境下的中国经济困局
  • 石建勋:中国近期降准降息可能性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