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冬:文化产业面临政策不确定风险

2013年04月13日 17:22  新浪财经 微博
“2013首届长江青年投资人论坛”于4月13日在上海举行。上图为保利博纳首席执行官于冬。(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2013首届长江青年投资人论坛”于4月13日在上海举行。上图为保利博纳首席执行官于冬。(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2013首届长江青年投资人论坛”于4月13日在上海举行。上图为保利博纳首席执行官于冬。

  以下为演讲实录:

  于冬:谢谢各位校友,谢谢长江商学院的老师们。刚才我们讨论的是文化产业,中国的文化产业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下提出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但是我们的产业发展在政策上和政府层面上和产业瓶颈上都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我们觉得文化产业要想发展实际上还有很多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产业政策的束缚要解决。我刚才也谈到了关于金融资本对于文化产业的投资问题,在这个当中也有很多的资本在文化产业的边缘上寻求这样的项目和公司,但是大家都发现,所有的文化产业的公司都是一个微型企业,还谈不上小型企业。这些微型企业实际上是在金融的杠杆下没有办法成立的,民营企业的上市,前一段时间很多的影视公司上市,也面临着业绩地波动性或者规模的问题,包括大型国有企业,中影集团这样规模的公司上市,也面临很多政策的不确定性,未来独家垄断的进口影片放开地问题,是不是未来的商业模式。综上所述,目前文化产业处在一个发展期、培育期,从投资角度来讲还具有不确定性,再加上我们现在很多政策的瓶颈还束缚了很多文化产业的发展。

  最后我又谈到了很多关于文化产业的希望和未来,文化产业只要一谈希望描绘蓝图的时候,投资人也是有兴趣听的。中国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龙头产业是电影行业,真正能够具备产业规模的也只有电影,包括现在的演出、舞台剧,包括音乐剧、唱片现在都不具备产业规模,电影产业从短短的13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迅猛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的放映市场,中国在10年前,2003年以前票房收入徘徊在10亿人民币以下,包括之前的从建国到2002年这5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电影的票房收入都是非常小的规模,但是在短短10年当中,电影的发展速度还是非常快的,我们去年的年票房收入达到了170亿人民币,约合27亿美元。大家知道美国票房市场是100亿美元,差不多20年来都是这样一个水准。我们在去年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的放映市场,我们的电影年产量也已经突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的电影生产国。第一印度,第二美国,第三中国,达到年产量700部以上的产出规模。就这样一个市场,中国的未来10年将会有一个黄金发展的机遇,电影产业在未来的10年很快就可以实现100亿美元这样一个总收入,我经常举例说人均看电影,中国人1年看一场电影,我们现在人均大概0.54左右,我们实现人均看一次电影,就是350亿票房。我们人均看两次电影,就超过美国。美国人均看电影5.8次,所以中国的增长空间还有优秀的本土文化,这个是我们的优势,我们有13亿人口内需市场。随着电影产业地不断放开,西片会逐渐地增加,对于本土企业的生存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去年习主席访美,签署了一个中美电影谅解备忘录,这个对中美电影的影响非常巨大。大家知道1998年WTO我们签署了关于电影产业这块的承诺,每年引入20部好莱坞电影,并且逐年放开。这个20部一直延续到了去年的3月份习主席在美国签字,引入增加14部片额,达到34部,这个备忘录5年,5年之后引进的数量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分成比例只会提高不会缩减,所以对于本土企业的生存的机遇的发展期,最多5年,已经过去1年了。在4、5年的时间能不能快速成长为世界级的企业,快速整合,其实是需要金融资本的投入和产业政策地扶持,如果现在政府还在一味地扶持国有企业和大量地输血给国有企业,只会造成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本土市场地不公平竞争,甚至萎缩自生自灭。实际上最终会给好莱坞的企业进入中国争取时间,所以像博纳、华谊兄弟、光线这些国内上市的文化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自我发展滚动的速度和规模都太小,所以现在需要有世界级的眼光和世界级的企业看齐,机遇是有的,中国电影这几年的发展速度是有的,我们面对的本土文化市场观众对电影的需求是前所未有的,电影观众逐渐接受本土电影这样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快速地蓬勃发展,这些都是本土企业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

  我还是比较乐观,我觉得中国的电影企业能够在未来的10年,也就是习主席领导我们的10年是中国电影产业成长为世界第二大放映市场、第二大电影生产国的这样一个电影强国的10年,电影强国有两个标志。第一,本土电影在本土市场上具有绝对优势。不管它引入34部还是54部,但是本土电影占有绝对优势,你自己的市场上,这是电影强国的标志。第二,你的出口,本土电影的出口能力和影响力,电影不同于一般的产品,电影具有价值观的输出,电影承载着文化和价值观,作为本土的电影企业面临着经济和社会责任的双重压力,所以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也希望我们的金融才子们对于文化产业这几年的关注和支持,令中国的本土企业快速成长,抓住最后的机遇,否则我们的本土市场,我们优质的导演人才将会被好莱坞的电影公司聘请去或者签约去,或者是挂着好莱坞LOGO的冯小刚电影、张艺谋电影会在中国本土出现,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谢谢你们。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国12名渔民被菲扣留起诉 最高或判12年
  • 体育欧冠半决赛抽签-巴萨碰拜仁 皇马对多特
  • 娱乐《我是歌手》羽泉爆冷夺冠 邓超抢戏
  • 财经北京制订出租车调价方案 收益主要给司机
  • 科技杨元庆:联想欲与三星苹果三足鼎立
  • 博客马未都:古人缠足增强了性爱质量(图)
  • 读书韩国上将朝战亲历:最寒冷的冬天
  • 教育水果考倒30多名研究生 考官请吃无人吃
  • 育儿保姆喂果冻噎死幼童 家政公司判赔78万
  • 谢百三:五年前不买西湖房 肠子都悔青了
  • 杨涛:如何看待美股指数屡创新高
  • 安邦智库:日本走再独立道路的货币风险
  • 赵伟:2012年4季度美国GDP究竟是升是降
  • 姚树洁:人民币何时能够全面国际化
  • 刘石: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如何不再纠结
  • 孙立坚:中国为何不能学美日的做法
  • 刘杉:新自由主义还有灿烂日子吗
  • 管清友:从朱镕基经济学到李克强经济学
  • 水皮:魏家福委屈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