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林波:经济发展需要私募股权投资

2013年04月13日 11:15  新浪财经 微博
“2013首届长江青年投资人论坛”于4月13日在上海举行。上图为中投私募股权投资部总监何林波。(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2013首届长江青年投资人论坛”于4月13日在上海举行。上图为中投私募股权投资部总监何林波。(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2013首届长江青年投资人论坛”于4月13日在上海举行。上图为中投私募股权投资部总监何林波。

  以下为演讲实录:

  何林波:魏教授的这一页PPT特别好,所以我想借用一下:第一,讲的内容纯属个人观点、与所在单位无关;第二,我不是学者;第三,媒体要报道的话最好也给本人看看。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私募股权方面目前的一些动态,还有在国内和国际的一些比较。

  首先看看一些大概的情况。我们都知道,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流程一般来说从募资到投资再到实现可能是10年左右,其中募资大概是6-18个月,投资期一般是在3-6个月,投资实现期也会是3-5年。关于私募基金的投资人,最近养老基金和政府投资机构,还有一些比较有名的耶鲁、哈佛模式,据说现在在中国有上万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的数字是说有3000家,昨天我和一位朋友交流的时候他说其实有比较系统的数据的也就是那么200-300家。从退出的方式来讲,在中国比较多的是IPO的方式,其实还有一些其它的方式,包括出售给战略投资者,还有最近几年在国外比较多的就是资本重组,出去的话是采取一些别的方式,出不去怎么办呢?就是采取一些借债的方式。

  私募股权的增值来源一般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私募应该实现的增值,就是所谓的Operational Improvement,通过这个方式实现增值,包括通过产品的组合或者通过提升公司的经营效率来降低成本;第二种是通过杠杆、Finantial Lauguage和Structure;第三种方式就是Timing,出来的时候可能是40-50倍,但是其实主要是市场的Settlement,可能会实现比较倍数,一般来说做起来比较难。私募当中一种人是做Consultant,主要是在利润增长上面,另一种比较多的就是投行背景,他们主要是在做结构方面,就是通过杠杆的方式。

  说到私募股权投资,一个比较著名的东西就是JKF,一般关键是在资金回收方面都是在1-8年,另外就是私募股权基金比较多的管理费用都是产生在前期,这个JKF对于投资人的影响最重要的就是在于规划,现在在中国有些这样的现象,前段时间有写MP的报道,就是我投了你这个JP,到时不给你钱了,因为现在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了,退出相对来说要比预期慢一些,这个时候现金流跟不上,所以就出现了这样一些情况。

  私募股权策略的分类大概有这样几种,一种是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这在中国早期做得比较多,另一种是杠杆收购投资、房地产二级市场投资和基础设施,这是所谓的Creative Oppurtunity,相对来说Credit Card收益率相对比较低,房地产基础设施也是在硬现金流的投资,内部收益率也会相对比较低一些,投资者一般来说对风险投资和杠杆投资内部收益率的要求会高一些,从他们对杠杆的使用和受公开市场的影响也有一定的区别,受到公开市场的影响比较大,比方说杠杆投资和风险投资,这和公开市场会有比较大的关系。另外就是从他们对杠杆的使用特性也不太一样,比如房地产和基础设施,这二者对杠杆的使用相对来说都比较多,因为它比较稳定,所以它的Category在日本有4%左右就很不错了,它的市场利率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杠杆的方式就可以把它的内部收益率提高到8%以上,相对来说有这样一些特性。

  以上是一些关于私募股权的介绍,下面和各位分享一下目前我们看到的一些动态。

  这张图显示的是从2000年到去年年底全球私募股权投资规模的一些变化,主要是有这样几个特征:到了2012年,目前的规模是超过了3万亿美元,它的特征是最近几年这个规模的增长主要还是在于很多投资的项目都没退出,所以这是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这个事情对于目前我们说得比较多的,就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实际上是很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同时现在现有的这些GP手里没有投资的钱,相对来说也是处于比较高的位置,第二年的时候比第一年要稍微低一些,但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从2008年到2009年的投资量突然剧降,就是从1997年的6.82%到2008年的1.86%,2010年以后随着公开市场的逐步恢复,2010年也有一些回升,但是相对2006-2007年的高点,目前来说还是处于一个非常低的点位。区域方面2011年和2012年的复合增长率目前看来还是美洲私募股权恢复得相对快一些,发达国家相对来说恢复得确实比较快。刚才魏教授讲的很多都是Mentor,有的时候市场和Mentor不完全搭界。去年我们聊得比较多的就是财政悬崖,每回出现财政悬崖实际上都是你买入的机会,因为美国的财政悬崖低,对于它自己来说长期是个问题,中短期对于市场来说不是太大的问题。另外美国人的财政问题实际上更多的是非美国人的问题,对它自己来说,因为美元的地位、美国国家的地位,当然,这是另外一个问题。欧洲的危机过了8-10年以后有可能造成一个比较强劲的欧洲,如果这个欧洲经过这个危机可能会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10-20年以后可能会有一定的改变,否则在目前的形势下美国的财政危机是别的问题,不是它自己的问题。当然,美国的经济恢复在各个地区还是最好的,人家不仅恢复得最好,现在还成为了发达国家里面的新兴国家。如果我们看美国2010-2012年的增长率是2%-3%,之后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50%,实际上比亚太地区还要高,新兴市场是最活跃,但是要看复合增长率的话亚太地区也就是24%,而美国是50%。

  从融资活动来讲,最近一两年有一定的改善,但是相对难度还是很大,2009-2012年的融资活动是在300%左右徘徊,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稳定的,另外一个现象是分化比较大,大部分的融资还面临比较有挑战的环境,速度比较慢。

  关于退出的问题,现在私募投资方面目前比较明显的现象确实是退出的渠道不畅,退出的压力较大,尤其是从2011年相对2008-2009年来说很好,但是2010年之后又开始出现下降,欧洲地区的退出活动都比2011年有所下降,还是跟市场有关系。另外从退出的渠道来讲,通过IPO的方式和通过出售给战略买家的方式都在下滑,从2011年以后实际上大部分的退出都是卖给下家,就像我们刚才讲的,GP自己退出就像我们在90年代的三角债,自己退出立项的很多,自己手里的钱也很多,大家就过家家,你买我的我买你的,所以2011-2012年大部分都是别的GP退出项目的情况。目前按照BAN的统计全球GP合计有超过2万亿美元的未退出资本,刚才说投资总额是3万亿,未退出的占到2/3。原因就是前面讲的3个增值方式,其中有一个是倍数特征。目前私募基金有很多没退出的项目都是在2005-2007年投的,这段时期的特别是倍数非常高,杠杆率非常高,2008年危机出现以后市场不景气,所以倍数下来了,另外去杠杆化做得相对来说比较艰难,因为API的增长跟不上,由于这些原因造成目前2/3的投资都是属于未退出的项目。

  这件事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有一定的意义,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因为在这样的形势下,如果我们国内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有目的地去做一些探索,可能会找到一些比较好的合作伙伴,通过比较谨慎的谈判有可能相对来说达到比较好的价位,我们都知道私募股权投资的特点是到了一定点位就退出,如果不退出就有问题了,到了6%-8%的时候就逼着你退出,这个时候你可以捡个便宜。曾经有一次我跟魏教授谈过,我觉得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肯定会特别有前途,就是因为私募股权投资者的特点,我们是学经济学的,经济学的模式是私有制加上市场等于企业家,这是一般的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我们学经济学最开始都会学这个东西。在中国是什么情况?现在也不是全部的公有制了,它不是非私有制,但它有市场,所以中国的公式是非私有制加上市场,得出来的是什么?很难是企业家,为什么?因为现在有的人讲国企的高管不是企业家,我部分比较同意,因为非私有制加市场确实得不出来企业家,得出来的是什么?得出来的是机会性企业家,什么叫做机会性企业家?就是PE投资者,PE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的区别就在于,刚才我们说私募投资者也要做API提升,也要看看Market Timing,也要做好企业的杠杆,它的方式和企业家都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就是企业家说这个生意是我的,我死了我儿子接着做,或者我找一个人来做,我是一辈子要做下去的,我的整个资产都在我做的东西上面。私募投资者对这个企业的其它看法都是一致,唯一的不同就是它有一个分类,我在进去的时候就告诉你最晚10年就要出来,所以私募股权投资者是机会性企业家,最后得出的就不是普通企业家,而是机会性企业家,中国的企业家都带有私募股权投资者的特点,这就有点扯远了。

  我们来看私募股权下一步的投资推动,历史上私募股权有比较大的3个明显的周期:第一个时期从1980年到1990年,也就是80年代,那个时候的推动因素主要是垃圾债券市场的侵袭以及一些大型集团的低效,比如那些时候一些大的GP都和这个有关。第二个时期是1990-1999年,也就是90年代,主要是全球化和估值的提升。第三个周期是2000年以后,一方面全球化还在继续进行,另一方面其实主要是流动性的长期低利率环境以及比较宽松的信贷环境。

  我们从机构投资者的角度来看,私募股权应该说还是最具有吸引力的长期资产,你要看看它的历史回报背景的话,标普500大概是在7.7%左右,Buyout平均回报率不到10%,所以长期还是能够达到2%,要是看15年、10年或者最近5年的话这种差别都特别明显。刚才讲到欧洲的风险类型,如果从公开市场来看可能还会有很多的震荡和反复,但是在欧洲私募股权投资利用这个机会收购一些比较有价值的资产,将来回过头来看可能还是比较值得做的一件事情。另外相对公开市场的股票投资,私募股权尽管流动性比较差,但是没有市场风险,波动性也比较低,所以对于比较偏好长期投资的机构投资者,相对来讲还是比较爱好投资的。另外从历史来看,右边的私募基金募资比较艰难的时候往往都是比较好的投资时期,你看它的募资规模加上平均IR,本来不是非常明确,募资比较难的时候往往收益率也比较高。

  今天来的可能有很多国内做私募的,说说我的观点。中国是亚太地区比较活跃的私募市场,目前的数据是占到亚太地区私募活动的40%左右,不到一半。2011年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者达到了高点,融资额相对前两年也有比较快速的增长,但是受到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IPO市场以及中国概念股在美国碰到的一些困难因素,2012年市场有些降温,融资额以及投资额都有一些下降,但是私募基金的数额从2010年到2011年增长得非常快。

  从基金的类型和投资的策略来讲,中国比较多的还是成长型的基金,北美和欧洲更多的是一些Buyout,不太一样。中国成长型的占到60%以上,并购的也就是占到9%。另一个特点是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都是以少数股权投资为主,中国的企业家要是少数投资,在北美和欧洲的市场最主要的还是并购,这是基金类型和投资类型的产品。退出渠道也是一样,目前在中国最主要的还是通过IPO,如果市场不太成熟的话难度可能会比较大。我们这儿在做私募的退出也不是强项,它的Financial在比较主动地构建推出,不太容易跟自己的Dealer这么说。另外从价值的判断来讲,中国的杠杆收益比较少,但是倍数的扩张相对来说比较大一些。相对欧美这些Operational Improvement和杠杆层来说和中国有些差异。

  总的来讲,刚才我也讲了一个公式,基于对这个公式的理解,我觉得私募股权在中国肯定是有持续的发展,如果我们现有的这种模式能够继续下去、比较健康地发展50-100年,相信中国的私募股权可能会有一定的整合阶段,但是这个体制决定了私募股权投资可能会是中国经济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然,将来可能会有更多的专业化,会出现更多专注于并购的中短期成长等等特别行业的基金,退出渠道也可能会进一步多元化。现在有些同志在谈中国的私募股权只有二级市场,因为现在GP这么多,LP也这么多,有些人在谈是不是也会出现二级市场,目前可能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因为两个问题,一个是估值的问题,好多估值不是非常规范化,比如很多项目没退出,但是已经是3-5倍了,这方面的估值需要更多的透明,达到一定的透明程度,二级市场才能够发展起来。另外中国的LP比较多的还是比较小的投资者,这样在二级市场上一般来说都是整合打包来转让,这个时候可能也会造成一定的难度,但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实际上你要看2007-2008年很多私募股权投资者通过二级市场拿到了非常好的回报,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

  我就跟大家分享这么多,谢谢大家!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国12名渔民被菲扣留起诉 最高或判12年
  • 体育欧冠半决赛抽签-巴萨碰拜仁 皇马对多特
  • 娱乐《我是歌手》羽泉爆冷夺冠 邓超抢戏
  • 财经北京制订出租车调价方案 收益主要给司机
  • 科技杨元庆:联想欲与三星苹果三足鼎立
  • 博客马未都:古人缠足增强了性爱质量(图)
  • 读书韩国上将朝战亲历:最寒冷的冬天
  • 教育北大卖猪肉生:给母校丢脸说法是谦虚
  • 育儿保姆喂果冻噎死幼童 家政公司判赔78万
  • 谢百三:五年前不买西湖房 肠子都悔青了
  • 杨涛:如何看待美股指数屡创新高
  • 安邦智库:日本走再独立道路的货币风险
  • 赵伟:2012年4季度美国GDP究竟是升是降
  • 姚树洁:人民币何时能够全面国际化
  • 刘石: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如何不再纠结
  • 孙立坚:中国为何不能学美日的做法
  • 刘杉:新自由主义还有灿烂日子吗
  • 管清友:从朱镕基经济学到李克强经济学
  • 水皮:魏家福委屈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