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民:城镇化要减少工业用地增加居住用地

2013年03月30日 10:04  新浪财经 微博
2013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于3月30-31日在上海举办。论坛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世界经济论坛等机构共同举办。图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演讲。   2013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于3月30-31日在上海举办。论坛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世界经济论坛等机构共同举办。图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演讲。

  2013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于3月30-31日在上海举办。论坛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世界经济论坛等机构共同举办。新浪财经视频直播本次活动。图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演讲。

  杨伟民:谢谢主持人。非常高兴能够再次来到我们风景秀丽的美兰湖,我是第三次参加在这里举行的城镇化论坛。我觉得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对我们国家深入研讨城镇化的一些问题,厘清一些认识,在实际工作当中把握正确的方向,来推进我们国家的城镇化,我觉得起到了重要的智库的作用。所以我也祝愿我们这一次论坛能够取得圆满成功。也希望这样的论坛可以继续办下去。

  最近城镇化有成为了热门话题。特别是在两会上,谈的比较多,这也是和我们新一届的党中央成立之后,十八大召开之后,对我们的经济发展做的一些战略部署有很大的关系。

  最近在北京也开了一些城镇化的会议,也谈了一些看法。今天我想了想有一些事先都说过了,已经连续开了三次会了,我想以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这样一个主题,谈谈我在城镇化过程当中如何贯彻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和任务谈一些看法。我的发言题目是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的过程。

  我们知道十八大有一个非常重大的变化就是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布局。把资源环境这些内容,从过去经济建设的一小块,把他作为和整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并列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而且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来贯穿整个资源环境方面的任务。而且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我觉得首先应该贯彻落实的领域就是最近城镇化的领域当中。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把城镇化作为今年重点推进的六项工作之一。刚刚徐主任已经讲到了,就是 要积极稳妥的推进城镇化。在城镇化的任务当中,讲了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当中,其中一个就是要求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原则前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需要融入那些原则和理念,我又努力的学习了一下十八大的报告,我觉得有三个概念和三项任务非常关键,和城镇化关系密切,其实主要就是在城镇化过程当中来去理解这样三个理念,三个概念,贯彻三个任务。

  就是生态产品、开发强度和空间结构,这是三个概念。作为任务,是叫增强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第二个任务是要控制开发强度,第三个是要调整空间结构,所以我下面一一讲讲我的看法。

  第一个就是增强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产品通常是指通过劳动加工之后生产出来的一些能够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有形或者是无形的物品,包括农产品、工业产品、服务产品,当然服务产品当中包括公共产品。但是我觉得产品既然是用来满足需要的,所以从需要的角度,就可以把这样的东西定义为产品,就是清新空气、清洁水源、宜人的气侯和舒适的环境,这些东西是人们最基本的需要。当然大家知道,生产农产品需要耕地,生产工业品需要机器厂房,生态产品的耕地就是森林、湖泊、湿地、海洋,也就是我们说的四大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空间是制造和生产生态产品的机器和耕地,也就是生产生态产品的能力。如果说破坏了森林、湖泊、湿地、海洋,生态产品的数量就会减少,质量就会降低。

  大家知道,为什么有一些地区的空气质量比较差,一方面是我们在生产过程当中向天空中排放了污染物,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在于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防沙治沙,调节气侯,减少噪音,特别是吸附PM2.5的生态空间减少了。所以影响一个地区的环境质量一方面是排放污染物总量的函数,所以我们一方面要通过减排尽可能的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另一方面环境质量也是生态空间,生态产品的函数。所以我们要保护生态空间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来改善生产环境的作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随着人们对高质量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大家都希望在节假日在生态空间去养眼、养肺、换气,推进城市化是为了让更多人享受文明的生活,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如果说推进城市化的立足点不好方式不当。立足于占地卖钱,一圈又一圈的扩大城市水泥的面积,把越来越多的耕地和湿地湖泊包括山地变成水泥板,我们今后可能会面临春天将听不到鸟的喧闹,夏天你可能盼不来清爽的雨水,秋天可能找不到游戏的鱼儿,冬天可能难觅温暖的阳光。这样来推进城镇化的话,就违背了城镇化的初衷,不是文明的进步而是退步,这样的城镇化可以不要。所以推进城镇化摆正立足点和出发点是非常重要的。要立足于人的需求,以人为核心,也就是农民工市民化,还有一点是外来人口本地化。因为我们现在的城镇化当中的常住人口不仅是农民工,当然是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我们也不能不考虑另外一部分的人口。立足于改善居民生活质量,而不只是为了提高增长速度,占地卖钱,扩大投资,扩大产能,繁荣房地产,不能这样来推进城镇化。

  如果说立足点摆正,扩大消费、扩大内需、增长速度提高一些,这一天自然而然也就来到了。有人说城镇化是人类自然发展的结果,不要去硬推,这是有道理的。但是因为中国二元结构的存在,体制和机制、政策的障碍,农民工的市民化、外来人口本地化,城镇化本来的含义,本来的目标实现起来非常的困难。而拆除这些篱笆和壁垒是政府的职责,我觉得这是我们现在再提城镇化最应该有的含义。这是我要说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控制开发强度。如何提高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从全国来看,我们的战略任务就是要构建一个两平三代为主体的战略格局。这是从大的空间来看。同时在城镇化地区这样的空间范围之内,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要落实十八大关于控制开发强度的要求。开发强度是一定空间当中建设空间占整个区域面积的比重。简单来说,我觉得就是水泥板的面积占整个空间的比重。

  当然建设空间包括城市、县城、农村居民点、基础设施占地等等。总的来看,我们国家的开发强度并不高,现在是3.48,这个数据稍微老了一些,现在可能比例更高一些。但是因为我国60%的陆地国土空间是山地和高原,不太适宜人生活。如果扣除这些不太适宜城镇化开发的土地之后,我们国家总的开发强度就超过了8%。和目前日本的差不多。但是我们的问题在那里呢?主要在于我们很多城市化的地区,人均GDP刚刚超过1万美元,但是开发强度已经很高了。大大高于一些人均GDP达到4、5、6万美金的国家和地区。 像北京、上海、深圳、东莞、苏州等等的城市。我看了日本的三大主要的都市圈,法国的大巴黎地区,香港,德国的斯图加特,他们的开发强度一般都只是20%左右,香港陆地面积1104平方公里,开发强度目前只有23.7%,他灌丛、草地、湿地占了整个面积66%,其中500平方公里以上的面积,也就是说一半被划为受保护地区,包括郊野公园、特别地区和自然保护地带等。上海这种紧凑型的开发模式的好处是,城市居民从闹市区走出不远就可以看到绿色了。像北京就很难了,北京要走出5环,大概是700平方公里,出去一次还是很难的。开发强度高,意味着农业和生态空间少,影响生态产品和农产品的生产。农产品你可以从外面买到,但是生态环境你是买不来的。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他还带来资源的安全问题,特别是水资源,为什么会有洪水,为什么天上下来的雨水变成洪水,一方面是自然的原因,短期雨量过大,另一方面从自身人类角度来看的话,就是因为一定空间尺度的城市化空间当中,那些生态空间大幅度减少,雨水来了之后无法躲藏,只能在城市当中横冲直撞,所以我们称之为洪水。同时我们还缺水,我觉得是因为我们自己把装水的盆搞的越来越少了,森林、湖泊、地下都是装水的湓。我国湖泊消失的蓄水量正好是我们现在缺少的量。北京湿地在乾隆年间90%的面积都是湿地,到了09年,北京的湿地面积只有总面积的3%。最近北京准备在平原地区造林100万亩,相对于建了一个4000万吨的水库。如果说几个城市水少了,我们可以调剂。但是现在全国有110个城市严重缺水 ,即便是财务成本许可,全国可能也没有那么多水资源可供我们调来调去。而且我们的国土空间当中没有那么地方让你铺设这种调水管。很多人说21世纪最紧缺的资源将是石油和水资源。如果说不控制开发强度,不从现在开始重视增强水的涵养能力,水的存储能量,中国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将面临严重的威胁。最近几个地区的严重干旱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从现在开始我们也应该重视建立水的战略储备,水的仓库就是湖泊、湿地、森林、地下。十八大讲到扩大面积的地方只有这一个地方叫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的面积。这个战略意义是非同小可的,不知道是不是我们认识到了。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当中,各个地区一定要有自律精神,控制开发强度 ,留下必要的生存空间,净化追求GDP产生的脏水和脏空气。让城市居民有生态空间,让水资源和其他动植物有一个栖身之处,给自然更多的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的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美好幸福的家园。

  第三,对于存量怎么办?十八大讲要调整空间结构,构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空间结构是指不同类型空间构成以及其在国土空间中的结构和反映。我们注意到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但是对空间结构的调整。虽然我们在实践当中已经开始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了,但是现在我们还缺乏认识,没有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任务来看待。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空间利用效率不高,主体不清。657座城市,1.71万个县级镇都在分配给本地区的建设用地上热火朝天的搞开发建设。所以你放眼望去,祖国大地上到处都是房地产项目,到处都是工业开发区,到处都是产业园区,到处都是城市新区,新城。但是绝大多数的这些区达不到入门人口,达不到入门产业的门槛,功能不完善,缺少人气。不仅如此,这种过渡分散的空间结构带来了新的占地压力,因为到处都有工厂、住宅小区,到处都要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到处都要修轨道交通,建高速公路。给我们人均只有800平方米的平原空间,带来了非常大的占地压力。所以胡部长是最难受的,大家都到哪里去要指标,大家都不要。但是我们人均平均面积只有800平方米,我们绝大多数的事情都要在这些面积上解决。在今后的推进城镇化过程当中,在土地城镇化方面,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在存量上做文章,不要再去做增量的文章。争取做到总量上建设空间的占补平衡。我觉得这些已经变成水泥的地方,基本上可以满足我们国家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需要。今后重点调整方向我觉得有两个,一个是扩大森林、湿地、湖泊面积。因为我们过去把本来这些森林、湖泊湿地的空间作为农业生产,后来我们不得不退掉他,实际上就是对过去空间格局主体错位的弥补。现在城镇化又放到了议事日程。因为对耕地的管理比较严格,把眼睛盯在了山地、林地、湖泊、海洋。这个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搞城镇化要小心,不要再退回来,因为再退回来的成本是非常大的。要按照十八大的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认识到生态是一个系统,山、水、林、田是同一个生态群体。水是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命脉,但是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

  二是要减少工业用地和适度增加城市居住用地。我们国家在空间结构不合理的重要表现就是工业生产空间偏多,城市居住空间偏少。总的来看,我估计有5-6万平方公里生产用地。日本所有生产空间只有1700平方公里,我们的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的比例是1.5:1,许多城市更低,甚至工业用地比居住用地还要多。但是人本三大都市圈,居住用地是3700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只有600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居住用地是工业用地的6倍。法国大巴黎地区居住用地是1100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是205平方公里,比例是5:1。未来我们工业化的主要任务不是量而是质。工业主要是存量调整和产业升级。所以工业占地不应该再按照过去的速度再占下去了,而是要减下来。城市化的任务,远没有完成。我国城镇化率,只有52%,如果说扣掉外地人口之后只有35%-36%左右。这些人居住占地面积是很小的。

  今后对居住用地的需求还会延续较长时间,相当大的部分可以通过存量调整的方式,在不同类型之间,在空间实现总量平衡。总之我觉得要把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我们要从未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出发也要把调整空间结构纳入经济结构的内涵。国土空间开发的着力点,推进城镇化的着力点应该放到调整空间结构和提高空间利用效率上来。

  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不代表我所从事的单位和机构,谢谢大家。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乔晓阳:不许对抗中央者任香港特首
  • 体育广东4-0横扫山东夺CBA第8冠 易建联MVP
  • 娱乐女星频陷整容疑云:锥子脸才敢混娱圈?
  • 财经美素丽儿奶粉疑掺过期奶粉 法人被刑拘
  • 科技深圳IT制造晴转阴 大企业裁员潮来袭
  • 博客区志航:10年前帮彭丽媛与“例外”结缘
  • 读书叶永烈揭秘陈云起伏一生:他影响了中国
  • 教育逼疯老师的作文:写挫折让家人去世(图)
  • 育儿北京10所名小学幼升小面试题大汇总(图)
  • 谢百三:复旦优秀男女为没有两套房分手
  • 马光远:国五条将成房地产调控的分水岭
  • 石建勋:世界为什么需要金砖银行
  • 姚树洁:银行暴利股票暴跌之惑
  • 罗天昊:中国也需要一场西进运动
  • 刘杉:金融全局收缩起步
  • 陶冬:银监会管得住理财产品吗
  • 章玉贵:银行业亟需增强市场化盈利能力
  • 冉学东:民生领域的改革为何难推进
  • 马宇:习近平北京调研出租车被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