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第88届糖酒会-2013年中国糖酒食品业年度峰会”于2013年3月28日在成都举行。上图为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
贾康:大家好。今天借这个机会,把自己作为一个研究者,对于当前的形势政策,还有我认为必须探讨的,包括咱们糖酒业的市场一线人士也必须高度关注的改革和发展问题勾画一下。这个时间虽然比较紧张,但是还是愿意回应大家的问题,我在汇报自己看法的时候,在座各位如果有自己愿意提出问题,不妨写出纸条交给我,我会控制时间,尽量回应大家关心的事情。
下面我先从第一个层面说起,就是勾画一下我们现在讨论的形势问题,所经历的这一年多来所谓稳中求进,在明确提出稳增长的这个调控过程,我们现在总体经济运行来说,我观察业界心态相对稳定,但是咱们大家回想一下一年之前的情况,2012年第一季度,正是我们的企业界和地方政府反映形势非常严峻的时间段。在此之前,中央决策层已经感受到这一波的压力。更早一点的2011年年底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特别提出稳中求进的方针,在2012年一季度出现意料不到的经济增长速度过快下滑之后,有密集的研讨,然后在我们调控方针上明确树立了稳增长这样一个新概念,从稳中求进到稳增长,我们看到的宏观政策里面它的变化和新的举措就是在货币政策方面,几次紧缩银根,两次降低利率水平,这是货币政策方面主力调控政策上阵了,而且前所未有的,一个月内两次使用主力调控工具。在此之后我们看到货币政策总体来说进入了一个观察期,没有特别有力的调控动作,而在12年下半年第三季度可能还是比较复杂的,运行中间感觉有扑朔迷离的过程,宏观经济研究者预测三季度能完成经济政策的触底如愿实现,三季度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回调,回调很少,四季度明显变成触底之后的回暖,回暖大势已经形成,去年GDP如愿实现了年度7.8%的水平。这个事情如果简要勾画一下,应该讲中国的龙头GDP指标下行是我们主动追求的软着陆这个概念下应有的结果,我们曾经在一段时间之内通过调控把每个季度GDP回调的速率控制在0.5-0.4%,去年一季度一下下滑0.8个百分点,如果继续下滑确实就有讨论的“硬着陆”之危。如果真的出现“硬着陆”,就会造成经济问题的政治化,这是不容回避的现实生活里边的真实景象,我们一方面强调不要太看重GDP,主动调低GDP的增长速度。宏观调控当局必须特别密切跟踪GDP这个龙头指标的走势,不能让它过快下滑,企业界人士也不断在分析市场行情,分析前景。也明显感觉到投资经营决策必须考虑经济变量,现在当然就比较从容的可以总结一下,虽然2012年形势复杂,但是第一,外部没有出现特别严重的局面,年初最担心的欧债危机阴云密布,会不会有一系列的事件,最后造成世界经济的二次探底。欧债危机虽然风雨飘摇,种种给我们带来压力,但是最后到了年度中间已经看清楚,意大利的危机已经扛过去,下半年没有特别大的压力冲击波。这样的外部环境的情况,在现在可以做一个小节了,虽然我们再看今年的欧元区仍然是不断有各种困扰我们的消息,包括最近大家热议的塞浦路斯这个弹丸之地都可能搅动整个全局的波澜,但是确实不能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欧债危机有可能在怎样的情况下造成整个世界经济的二次探底。外部简要总结,虽然阴云密布,实际现在有点阴转多云的特点。
我们内部,当局选择货币政策,将息通道有几次力度很大的操作,前面三次降低存准率,至少放出12000亿,我们现在以研究者的定位来说,上一年的货币政策实际上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转型,就是放松银根,但是在表述上没有改变,仍然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财政政策方面,虽然拉足了架式,但是实际没有推算到运算调整方面,仍然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继续执行经济财政政策的这样的态势,而强调的是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就解决了上一年和货币政策相配合,来实现年度7.5%或者再高一点的增长目标,这样的年度任务。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接着说第二个层面,讲形势的时候可能各位更关心今年已经开局,今年会怎样。我个人感觉今年一季度的宏观经济运行指标虽然不能得到,官方会在4月中旬才发布,但是可以预计开局的宏观经济指标会比较好看,为什么?我们去年四季度增长速度已经回升到7.9%,在前面几年有意的我们把这个增长速度往下调,软着陆,然后完成触底反弹这样的情况下继续运行的。触底反弹之后的惯性不会很快消失,另外我们去年6月份的两次降息,所产生的对于市场上景气上升的托举作用,效应也不会迅速消失。一般这个政策三个月到半年的迟滞,现在过了大半年,迟滞之后的效益也不会很快消失殆尽。两会之后,国务院和各地在安排人事到位,人事安排到位以后,各个环节的亮点会层出不穷,大家都要表现自己的作为和政绩,这些政策叠加在一起,虽然还有种种问题,但是我认为今年开局的宏观指标一定是相对比较好看的,而这个指标正式公布以后有可能进一步提振市场上的信心,改善预期,使得景气增温。全年经济速度我们仍然提7.5%,这是比较理性的选择,没有必要往下调。仍然提7.5%,但是同时我们也没有必要往上升,刚刚解决破8的问题再回到8完全没有必要,我们继续提7.5%,虽然现在很多的预测主体都认为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应该在8%左右甚至比8%更高,有的已经看到8.5%,我们继续坚持好字当头,宏观经济的基础上引导大家更多提高增长质量而不是简单考虑速度的问题。
今年的政策框架非常清楚,货币政策今年估计就是真的稳健的货币政策,CPI的表现上,货币政策关心物价问题,现在已经看到,在去年月度以1.8为最低线之后开始柔性回升,现在回升到2%,估计还会延续往上走的态势,但是如果处理得好不会出现急剧的上升,没有特别必要在做大动作,货币政策强调逆回购,还有具体的抉择的比较小的运作来体现它的调控作用。按照言行一致的稳健货币政策运行。财政政策代表性的事项就是赤字所代表的,它对于经济上的景气推升。赤字把上一年度GDP1.5%的赤字率水平提升到今年大约2%,这个水平拿到国际上,主要是欧盟所说的3%对比是明显在安全期之内。这样的财政政策的扩张,力度加码这个安排,后边的含义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认识。
对于市场人士来说,我觉得大家也要注重后面体现的结构表现。第一,我们的财政政策它实施的增加赤字的扩张,是要配合在税收方面继续把结构性减税作为重点,在这个年度里推行,而结构性减税最突出的事项就是去年上海先行,第四季度的行政区表态更近,估计今年很多地区加入银改增。这个改革不仅以6+1为主,对所有的制造业都会产生连带影响,大家和这些服务业企业打交道的时候,原来拿不到增值税发票无法做抵扣,现在环境改变了,市场主体首先要考虑的,比较有资质的,能够开出正规增值税发票的市场主体跟自己打交道,你接受服务等等。这样做的好处同时给自己减税,上海的试点经验总结起来,一年减税的实际规模达到260亿以上,其中的大头不是6+1行业本身,确是跟他们这些行业打交道的制造业,这个信息我想在减税方面我们的市场人士一定要加以关注,它是鼓励大家在新的制度之下放开手脚做专业化细分,升级换代,更好的释放市场主体创业的潜能和智慧。谁有潜力做得更好,谁的市场份额就无形中扩大,这样的减税当然要造成年度财政收入的减收,估计怎么也得2千亿以上。
李克强总理非常明确说,财政过紧日子只能紧政府,不能紧民生,而我们现在民生方面还有很多支出要进一步往上提高支出规模力度,这样一来的话,大家看从李克强总理强调的,前面几年的保障房建设来说,财政要给予投入,没有完成的新医改来说,前面已经投入2万亿多投入,现在还要增加投入。教育去年达到了多年的政府教育方面支出的4%的目标,这个目标需要巩固,已经形成的支出刚性非常明显,不能往下掉。还有新农村建设,水利建设设施,还有我们实际上不能回避的很多的区域的基础设施升级换代,北京已经是首都变首堵,交通体系的建设,蛛网状的轨道交通建设只能加快,不能延缓。还有大家心知肚明的中国国防,等等都要投入建设,这些支出在一起,财政必须为全局服务,适当提高赤字水平,也就意味着支持这赤字水平,我们按现在的制度,我们要更多的以举借债务,以政府融资支持财政政策的继续贯彻实施,但是是在安全期内运行。这样的情况勾画下来,从2013年来看,我们有理由做出大概率事件的判断。今年总体来说是可以做比较探讨的,或者是谨慎乐观预期的,我们如果市场方面要寻找自己的发展机会,做自己的投资经营决策,首先要看这个大势,这个大势和你自己要下的生产经营决策信心结合在一起,是一个背景。当然还要解决我们行业具体的困难和矛盾和问题。
我在具体糖酒行业上我没有发言权,说了前面乐观考虑之后,我们有些什么忧患,我们碰到什么挑战和问题。第三个层面我就想简单勾画一下,2012年这个年度运行来看,我们明显收到了中国黄金发展期伴随矛盾凸显期,我们宏观调控的弹性空间在瓶颈制约之下进一步收窄。首先看我们的增长速度,我们提到破8,以7.5为年度目标,但是经济增长下滑之后最典型的事件是长三角、珠三角原来强劲的增长区域,企业层面和政府层面都说撑不住了,比如江阴,我们调查注意到它的领导层到他的财政部门说,我们面临了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从没面临过的严峻局面。财政收入从1月份开始逐月都是负增长,从来没有见过这个,我看得目瞪口呆,一直到8月份还没有消掉,9月份江阴财政收入才有正号。地方生活贯彻自己的发展战略总得有财力支撑,有些地方没有办法就扭曲式的靠非税收入把自己收入往上硬抬,这就是经济问题政治化了。这种事情火星四冒的事情就是经济运行压力下的,你想把速度往下压,但是会出现什么有威胁?现在看来会形成这样一个概念,经济增长速度在可预见的中期之内,也就是7.5%为底,不能再提出更高的目标。中国经济在现在仍然是粗放型的两个轮子的自行车在往前发展的基本特征,这种自行车式的两个轮子的发展,它在某个临界点上,这个速度直接的说是快一点慢一点的问题,选择上是说,它实际造成是翻车还是不翻车的事情,这就是中国现在你不得不承认的。其他的经济体,美国、欧盟是比较成熟的,四个轮子,八个轮子的数量,速度很低也有一大堆困扰的问题区别在于人家不翻车。日本已经停滞20年左右,很多年是零增长,政治家换来换去,老百姓照样过日子,照样出手买国债,所以不能跟这些成熟的发达的经济体相比,我们必须注意到,我们的增长速度调控底线实际上就是7.5%,往高走,我们能走到多高呢?我现在看的也就是9%,你要走到9%,你再让他往上走,想接近两位数,粗放里边的其他问题一下会严重起来,更多的是环境污染,更多的资源的粗放型的消耗,特别是我们的物价,随着经济增长的热度上升,它会不会威胁我们的经济和生活。所以第二个指标,你如果看到1.5%的调控来看,看它的物价,上一轮我们的物价以CPI为代表回落到1.8%,这是底部,还往下落到多少,0最好,理论上是这样,到了0既无通胀也无通缩。但是实际生活里,物价很灵敏,再降就是1%,再走低就会变成负数,市场会一片惊呼,通缩压力又来了。所以我看1%是调控的下限,上一轮调控经验前所未有表明,到了4我们就前所未有紧张。物价一个月一个月走高,从当时总理到有关管理部门,不得以亮出一个姿态,控制物价是重中之重,国务院发布20条,各种手段一起上,要把物价尽一切办法压住,最后压的结果压到2011年7月份月度6.4%,8月份6.3%,这个过程中间就是稳定压倒一切控制物价。我们现在CPI里边上涨因素75-85%主要影响因子就是食品,食品就是农副产品到加工的链条上,允许这个价格不断上升,同时希望不被更多瓜分,恰恰就是使中国农村人口受益,城市化率虽然官方说52%,实际上农村户籍的是大头,中国的居民里边按户籍说大多数是农民,农村居民作为第一个指标,就是居民所占的比重,它的大头里边收入上升不是好事吗?第二,他们都是劳动者,本来是提高两个比重很好的东西,但是不好用,因为想让物价更多往上走,现在今非昔比,经济问题政治化的压力空间把我们收得很窄。所以物价调控上,下限如果是1%,上限就是4%,如果不全力压制,老百姓开骂的时候会拿物价说事,政治家坐不住的。这两是两个重要因素,一个增长速度,一个控制物价。作为研究者,差不多三十多年的一线研究经历,如此窄的调控中间,小平同志南巡之后曾经出现上涨的过程,94年高点高到月度2.4%以上,2007年中央提两防的年头,CPI到9%以上。后面隐含的是什么?就是我们现在这个阶段上,我们前所未有的挑战就是中国矛盾凸显的瓶颈制约在人际关系和资源环境方面把我们安全空间收窄,调控要求非常高,如果不进一步释放市场的修复能力和千千万万市场主体的活力,调控空间越收越窄就可能走到崩盘,居安思危的话要说出来。前面说乐观的话,从中长期来看我们要更强调的防止这种不良前景。
前面说的这两个指标之后,我们要说到,两个轮子的自行车怎么升级换代。本来有一个就是市场竞争,要淘汰一些企业,落到谁头上谁都不高兴,去年上半年我们调查中我们感觉日子不好过,但是实话说我们凡是成功的订单水平都是往上明显提升的,只有高水平的订单,升级换代特征明显的订单才可能真正再生产延续下去,这不就是淘汰落后产能吗。出局的企业就是落后产能的代表,但是这个空间很有限,本来你想通过市场机制解决,中国现在四千多万的市场主体,这么多市场主体怎么升级换代,优胜劣汰,实现淘汰落后产能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目标。但是恰恰你看经济运行中间,没走多远,不行,你必须送温暖。政府的作用要被凸显出来,错装在政府的手越用越起劲,政府的手认为是万能的,认为自己的手怎么调节都有道理。这些实行合在一起已经有很多人激愤的说,中国政府看得见的手已经变成闲不住的手,像刘建平教授就直接政府又变成闲不住的咸猪手,很气愤。新任财长娄继伟第一次演说直言不讳地指出,我们现在的一种力量就是不相信市场,不相信市场的修复能力,看到什么马上就要动手调,调的结果适得其反,加剧波动,这是对中国高水平执政的考验。后边是什么问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系统改革,动自己的刀子,把自己身上的手消减下去,这何其之难,这就是我们碰到问题的严峻性,这种严峻的改革又贯穿在李克强总理说的城镇化这个增长过程中间各个环节的矛盾,城镇化确实是中国最大潜力最大市场,今后几十年经济一路成长的动力源,这个过程会释放巨量的需求,还有很多培训、教育、服务业、医疗等等的改进,包括糖酒行业也要不断的升级换代,自己有特色的传统上,还和国际竞争互动来实现产业的健康成长,这个过程中释放出巨量的需求,就是弥合中国的二元经济过程,就是我们全面开放WTO框架来回应经济循环高速成长过程,这个看得很清楚。但是城镇化,现在从我们保证18亿亩基本农田,到拆迁补偿,到农民工进城,农民工自己怎么得到市民化的待遇,他的子女怎么健康成长,到以后他们的居住不再沦落为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成片的贫民窟等等。现在很多矛盾在逼着我们必须改革,这些事情就是居安思危的角度必须说清楚,我们短期来看没有问题,但是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跟习总书记所说攻坚克难的改革,以后要实现中国梦的远景来看怎么衔接,就必须在十八大以后,我们领导鲜明表明下接地气,要把协调短期和长期利益,局部和全局利益,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关系,等等的事情一切全局勾画和全局设计,做出合理的战略部署。你还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鼓励地区、局部、基层先行先试,不可能什么事情都是上边设计好了,形成规划,甚至都已经制定成法案再执行。中国大量的改革实践不能等法的建设,必须鼓励先行先试,这是邓小平的思路,否则很多事情寸步难行,这是必须说清楚的。
这些复杂的图景勾画下来之后,我说最后一个层面。十八大之后,已经看到有重大信息的发布,我个人特别看重的就是关键的影响到国家前途、民族命运,能不能如愿推进现代化过程,实现中国梦美梦成真,这个历史过程中间必须触动既得利益,必须改造整个的制度安排体系攻坚克难的改革,在座的各位企业界人士,市场人士一定都有体会,我们现在有总总的不满,有种种的困惑,矛盾布满问题,其实你要追根溯源都躲不开机制和体制问题,现在中国必须要走节能降耗这条路,否则大家一起死定了,雾霾不是北京的事情,是整个影响中国的事情。钟南山原始说了一句实话,雾霾是躲不开的,食品安全还可以躲。北京的雾霾是大多数,一年200多天是雾霾天。我们现在经济运行机制有什么让市场主体和每个个人大家处于自己的利益而节能降耗呢?不客气地讲,没什么像样的机制,中国现在主要要靠的电,3/4要靠煤发出来,别无选择,中国再次现在回到贫油国地位,更多靠我们的煤炭,煤炭造成这么多污染,能不能让产出率高一些。单位上形成的环境资源压力降低一些,靠什么?靠经济机制,不能靠表态,不能靠标语考好,这个经济机制何来,必须抓紧现在的有利机会,把资源税改革扩大到煤炭,这个改革如果要动,一定把从煤到电的配套改革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提到决策日程的正面,这个决心要非常大才行。习总书记说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这是典型的案例。这么多年,所有的企业和消费者谁会当节电当回事。真正要解决这个问题,要触动既得利益,要打破我们所谓官方的概念,一系列的体制机制的弊病,同时实话实说,和我们每个企业,每个个人其实都有关,这种体制机制的优化,一定要有合理的顶层设计,一定要有更大的决心和勇气,以及更高的智慧。
我们在中国十八大之后的历史节点上,如果回到邓小平改革开放四个大字,就要坚定的加强国际竞争,应对第三次世界革命的挑战,同时按照市场改革推进,加强必要合理调节,真正让市场起作用,真正转变政府职能,让政府更好创造机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的环境,让我们企业市场主体,千千万万基层创业者放开手脚,发挥潜力,这才是中国走向中国梦的正道,这个改革我们正在期待者,现在看来年度的改革文件应该比较快,会对社会公布,而更重要的,展望长远的改革应该按照惯例,今年秋天的三中全会上做出部署。在座的企业界的朋友们,在进一步分析市场,考虑我们自己行业企业面临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关注这种全局大背景,关注从年度改革文件一直到三中全会作出的今后部署的改革信息,结合我们自己的相对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在大的环境之下更多地调动我们自己的不可替代的一种活力,这种竞争中间的核心竞争力带来的可能做大做强的一些正能量,来共同争取,以我们自己人生价值和企业价值的实现,会同中国梦实现的建设过程。
这些想法汇报出来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提示:1989,1999,2012,每隔十年左右中国酒业都会出现一轮变革,变革之后特别是高端白酒都会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说这一次咱们还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贾康:这好像是习总书记特别强调的新的八项规定体现的从简,从简的这样的一个概念之下,我们看到春节前后,在官方的活动里边都是低调的,尽可能精打细算了,而似乎对于高端的白酒形成了冲击,我觉得这是一个我们酒业必须顺应的重大的信号,如果按照这样所说到的明确导向,继续往下延伸改革逻辑的话,以后高端白酒的消费主体是不是就会合乎逻辑出现?我们的公费消费主体会越来越降低它的份额。我们大家要更多争取什么?就是争取市场竞争中间非公费的消费群体,他们支撑这个市场。我个人认为从长远来看,前面说每隔几年有一个调整,然后高端的,有著名品牌效应的白酒仍然是向更高价值表现推高,这个基本规律在历史长河来看不会变,但是在短期,短期讲一年,中期有三年,这是波动性调整,这是我粗放的说法,我们要适应短中期的调整,要更好维护自己的品牌,要更多注意市场份额所对应的消费群体,这可能是正道。要靠拉关系,要靠自己原来的人脉做一些维持也未尝不可,但不是长久支撑力。我们的白酒高端生产厂家一定要顺应大趋势,从长远来,中国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美丽中国,美好生活,怎么把高端白酒排除在外,但是短中期的考验又是迫在眉睫。我听到有的朋友说,他们现在是不是考虑再创更高端的品牌,因为我们现在看到中国实际上有很多更高端的场所,会馆,高尔夫球俱乐部,他们认为他们有这个素质可以占领金字塔塔尖。你从女士随身带的包来看,过去在欧美市场已经创造了那么多被称为奢侈品牌,这一次第一夫人所带的,现在得到都知道叫LV的厂家一下占领了本土女包金字塔塔尖。有雄心壮志做高端品牌,我觉得应该有信心,同时也要考虑其他业界的事,竞争中间根据自己的偏好做自己的经营决策。
提示:89年到去年年底,中国白酒一共经历了九次调控,其中两次从宽,七次从严,去年连续几次的调控,我们现在想请教一个问题,现在治理三公的问题对高端酒的影响是短期还是长期的?
贾康:我观察,咱们实话实说,最高决策层有一个意向,变为非常明确信息之后,执行一定是很严的,严得过份,八项规定下来之后,很多部门一起发文,除了饭局之外,联欢会茶话会要从严控制,我们单位其他同志看说咱们总结的春节联欢是不是取消,我说不对吧,我们在井冈山时期就有联欢,为什么现在不能联欢。这个事情实事求是讲就得掌握,一开始可能矫枉过正,可能会有偏向。我个人估计过一段,在高端白酒方面不会像开始这几十天就这么一路下去。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以公费支持的高端白酒消费势必要下台阶,为什么呢?我们执政机关要办实事,要严谨。虽然过一管时间矫枉过正的现象下降,有些应该合理化的事情会慢慢修正,但是总体公款不能去支撑高端白酒消费我估计会长期化,既然如此我们必须应对这个格局的改变。我们还是要把更多的目光放在非公费消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