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转向新型城镇化

2013年03月26日 07:44  中国经济网 微博

  为期3天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年会昨日在北京落下帷幕。在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人们对未来前景充满忧虑的大背景下,如何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成为与会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政府官员重点讨论的话题。

  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动力从何而来?对于这一话题的探讨可谓全球瞩目。

  “中国:改革开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年会的主题,也是对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一个注解。来自全球知名研究机构、世界500强企业、中国政府及相关国际组织的近千名代表齐聚北京,共同围绕上述主题,为中国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要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通过改革开放解除体制机制障碍,充分释放经济增长的潜力

  本次论坛出现频次最高的词,非“改革”莫属。

  “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根本动力是改革开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表示。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诸多困难,从根本上说,是现有的体制机制限制了资源优化配置,经济增长潜力难以充分释放。那么,新一轮改革的重点究竟在哪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论坛开幕式强调,毫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把顶层设计和探索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不断实现改革的新突破。

  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在论坛上表示,有关部委将加强调研,设计财税、医疗、对外开放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思路和方案。“把能够交给市场的交给市场,能够交给社会的交给社会,能够交给企业的交给企业。同时,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地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说。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财税改革是整体改革中的重要内容,“目前改革方向是明确的,也有一定的经验和理论准备,新一轮财税改革会取得更为长足的进展。”

  专家学者对于改革的未来已形成共识,正如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所言,一是改革要有全球视野;二是要从中国现实出发设计改革,不照搬别国模式;三是改革进入深水区,利益格局已经形成,改革无异于自己动自己的手术,并不容易;四是改革要和创新结合起来。

  经济学家吴敬琏则认为,改革要想执行下去,一方面需要民众支持推动,另一方面需要拿出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能为未来经济增长提供有效支撑,关键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方式转型

  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催生着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在此次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众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要以形成一批有长期稳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为突破口,推动产业重组和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未来经济增长提供有效支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表示,2010年中国工业增加值率(工业增加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是23%,日本是31.4%,美国是38.5%。如果能够达到日美的水平,就有30%到70%的提升空间,可以成为新的增长点。

  与会专家认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关键是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发展方式转型,加快形成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体系。万事达卡国际组织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安杰表示,经过多年高速发展,中国以低成本劳动力为基础的工业增长模式已难以持续,亟须掀起一场以持续创新为特点的新型工业化浪潮,这不仅包含产品创新,还包括产品制造业的创新。

  怎样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工信部部长苗圩提出,一方面,只有植根于实体经济,特别是强大工业基础之上的现代产业体系,才具有强大的活力;另一方面,结构优化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根本特征,包括产业结构比例协调、轻重工业比例合理、行业内部构成合理,也包括大中小微企业协调发展、区域布局合理优化。苗圩还特别提出,中国是人口大国,通过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体系,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也是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鲜明特色。

  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过程中,如何解决产能过剩是个绕不开的问题。对此,苗圩建议从3方面发力:一是提高规模经济效益明显产业的集中度;二是鼓励企业不断增加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三是加大节能环保指标的约束作用,下决心淘汰一批落后产能。

  转向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将给诸多行业转型发展带来机遇,但应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遵循紧凑、多样和低碳的原则

  城镇化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引擎,也是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

  “至少有1.7亿农村人口在2020年之前将被城市接纳,这个过程既能带来机会,也会面临拥堵、污染等城市化病的挑战。”麦肯锡公司董事长、全球总裁鲍达民认为,中国的城镇化到了按下“重启键”的时候了——转向更加注重增长的质量与效率。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提出,提升城镇化质量首先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这也是重庆城市化10多年来得到的宝贵经验。“重庆去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0天,比10年前增加了一倍以上。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认为,转型应首先遵循“紧凑、多样和低碳”这3个基本原则:“紧凑既是针对中国人多地少的现实,也是指对环境的低干扰。多样一是指能提升城市发展的活力,二是要因地制宜地建立多样的城市发展模式。低碳就是减少环境污染。这3个要素构成一个互动的、整体的、有机的城镇化转型战略。”

  IBM[微博]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罗睿兰女士则表示,当前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可持续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模型,在这个过程中,智能城市的打造和技术的能动作用,将得到更多运用。

  实际上,许多发达国家和跨国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向低碳转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我们希望这些国家和企业能够把先进理念引入中国的城市化转型中,参与到中国生态城市的建设中。”会议主办方发出的邀请,得到与会代表的积极响应。正如仇保兴所言,“如果一个城市成功了,其他城市就会学习,这样大家的合作就可以继续深化。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习近平夫妇出访服装皆系国产品牌
  • 体育热身-巴西1-1俄罗斯 高尔夫-伍兹重返第1
  • 娱乐韩国立法禁衣着暴露 李孝利:我死定了
  • 财经广东国五条细则:严格执行国务院个税规定
  • 科技武汉2万名大学生“高利贷”买“苹果”
  • 博客胡紫微:女人罩杯越大离性感越远(图)
  • 读书解密:邓小平为何唯独不与林彪来往
  • 教育美国家长望子成龙 也为孩子上辅导班焦虑
  • 育儿幼儿称被幼儿园老师逼喝尿吃鼻屎
  • 周其仁:土地不准流转的由来
  • 叶檀:越南农民抗拆迁
  • 徐斌:近十年城镇化进程背后的助燃剂
  • 陈功:中国官场浮世绘
  • 吴玉慈:中国人准备好一夜致富吗
  • 宋文洲:套娃里走不出巨人
  • 罗天昊:俄罗斯应主动归还海参崴
  • 张庭宾:欧盟为何逼塞浦路斯成强盗政府
  • 洪平凡: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仍不合拍
  • 叶檀:房价失控背后的结构调整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