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年会”于3月23日-25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
以下是苗圩发言实录:
苗圩:
尊敬的道格拉斯·欧博赫曼先生,尊敬的各位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再次来到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与各位做一个交流,按照会议的安排我想就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题谈三点看法:
第一,必须充分地认识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对于未来一个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出了战略部署,并且强调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着力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这是党中央根据国际产业格局的新变化,在科学地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新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我认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关键还是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型,加快形成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体系。具体来说可以从五个角度理解和把握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实体经济是现代产业体系成长的沃土。只有植根于实体经济,特别是强大的工业基础之上的现代产业体系,才具有强大的活力和生命力。二是结构优化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根本特征,这包括三四产业比例协调,轻重工业比例合理,行业内部构成合理,也包括大中小微企业协调发展,区域布局合理优化。三是创新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力量。四是绿色低碳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要求,现代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特点,促进产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协调,应当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使命。五是吸纳就业能力强,是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鲜明特色,中国作为人口大国,通过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体系,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我国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首先工业的实力大大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2012年全国工业增加值达到了19.99万亿元人民币,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为38.5%,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商品出口总额的95%左右,在500多种主要的工业品当中,有220多种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位,这些年通过加强企业的技术改造,在19个行业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先进产能的比重也在不断地扩大,重点行业兼并重组取得了新的进展。2011年汽车、钢铁、船舶、水泥行业前十家企业,占整个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分别达到了87%、49.2%、47.7%、26.5%,区域产业布局也在不断的优化,“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工业占全国比重提高5.8个百分点。
第二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重要进展,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的收入比重达到5.71%,虽然不高但是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些年先后颁布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有关政策,实施了核高基、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大型飞机等重大科技专项,同时在探月工程、高速轨道交通、高性能计算机、海洋装备、第四代移动通信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的突破。
第三强化工业节能减排,产业逐步走上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十一五”期间,全国规模以上的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的能耗下降了26%,以年均8.1%的能耗增长速度支撑了工业年均14.9%的增长,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36.7%,工业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7%和15%。工业的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9%。
第四深入地推进两化融合,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兴的信息服务业在快速发展,2012年宣传电话用户数达到了13.9亿部,超过了我们人口总数,网民达到5.6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2.1%,信息产业和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在加快发展,信息技术在重点行业的集成应用也在不断深化,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以及生产装备的信息化水平在稳步地提升。目前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的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了60%,关键工序的数控化率超过50%,特别基于信息网络的新兴信息服务业发展迅速,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迅速发展,智能终端、电子商务等市场在扩大。
第三,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着力的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产业体系,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清醒的认识到我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当前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缺乏等矛盾和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我们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加快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努力营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完善鼓励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政策的调节,缩小行业之间、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创造实体经济的收益率与虚拟经济大致相当的一个条件。增强社会资本投资实业的吸引力和信心,引导社会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
第二坚持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重,应当遵循产业的规律和市场的规律,立足现有的产业基础,既要盘活存量又要做强增量,提高产业整体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盘活存量就是通过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的产业,推动企业的兼并重组,抑制产能过剩,扩大先进产能的比重,提高传统产业的整体素质。做强增量就是要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的产业。
第三把创新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动力,有两点需要强调:一是落实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地位,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不紧密的问题,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二是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当中的重要作用,认真的落实好各项扶植政策,支持创新型、创业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小型、微型企业的发展。
第四发挥信息通信技术对现代产业体系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已经成为引领全球新一轮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我们一方面要加快发展信息产业,解决产业发展当中的关键问题,另一方面要推动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融合结合,促进智能制造、智慧城市以及农业农村信息服务等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第五通过加大对外开放促进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现代产业是开放的产业,必须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主动的参与国际产业的分工,在全球范围优化配置资源,培育开放型的经济发展新优势,随着工业、通信业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今后要更加注意引进来与走出去平衡比较,重点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上下功夫,努力使中国企业中国的产业,成为全球产业链上重要的环节。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产业界的一项重要使命,我们真诚希望与国内外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共同为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谢谢各位!
以下是现场答问:
提问:
我是来自商务部研究院的(王志乐),我的问题提给苗圩部长,我们的研究注意到1992年冷战结束以来,出现了真正的全球市场,随着全球市场的出现,原来的跨国公司正在变成全球公司,过去的在一个一个国家内的产业正在变成全球性的产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一个国家之内完成自主、自成体系地建立自己的独立体系,我认为是越来越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充分的利用全球资源整合自己的产业,所以我非常赞成苗部长提到的第五点,就是在开放中构建中国现代的产业体系。
我的问题是在这样一种开放的构建中国产业体系中,怎么样发挥全球公司,还有主导全球产业的全球公司的作用,因为在过去这些年我认为中国的开放是中国产业迅速发展的优势,是全球公司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下面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这些公司还能发生什么作用,怎么样发挥他们的作用?因为我注意到这次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做了创新,让若干家公司联合给大会提交研究报告,他们提的建议我也读了,我感觉很多建议很好,我们中方在下一段构建产业体系的时候,应该怎么样发挥这些公司的作用?因为我感觉我们国内有些人认为我们开放已经差不多了,没有考虑下一步真正的在这个领域怎么发挥作用,所以我想听听苗部长在这方面的看法。
苗圩:
非常感谢王教授的问题。首先我想说明一下,中国这么大的一个经济体,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我们很多的产品靠国际市场来供应,显然是不行的,比如说我们现在钢铁的产量,大约占到全球产量的50%左右,我们的水泥大概占到全球产量的60%以上。这样大的需求量只能靠立足于本国来满足,就好像中国有13亿多的人口,如果我们自己不种粮食,靠国际的市场来供应这个粮食是很难养活这么多的人,所以构建完整的产业体系,一直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这实际上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
现在的问题是,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能够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能够更多地利用这些跨国公司或者叫全球公司的作用和中国的市场发展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我想现在已经不是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是什么都需要、什么都缺乏的那么一个状态。那么发展到今天,有几点可以值得我们重视:
第一,从产业链的低端向产业链的高端去演进,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中国也不能老满足于初级加工产品这么一个现状,那么也存在着向产业链高端发展的客观要求。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在如何发展好高端制造业方面,我们的跨国公司或者叫全球公司,和中国这个市场来结合还有很多的机会。
第二,生产性的服务业发展。我们了解到现在很多的跨国公司,已经从过去的卖产品逐渐的转向卖服务,通过服务来使我们的产品更好地适应各种不同客户的个性化的需求。在这方面中国的企业还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还有很多的机会,发展生产性的服务业,这个是大有可为的。
第三,现在全球都在热议第三次工业革命,当然看法不尽一致,但是有一个不一致当中的共同点,就是信息通信技术怎么样和工业行业的结合,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怎么运用到传统的工业行业当中来,从工业产品的设计到加工制造,到销售和售后服务,也包括我们的管理,各方面都有很大的空间。现在大家都在构造大型的数据中心,云的技术,这块还是大有可为的。
总而言之一句话,中国改革开放这30多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这30多年,我们没有理由在未来的发展当中关起门来搞封闭式的发展,我们仍然会继续对外开放,只不过要顺应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要找准市场的机会,其实现在还是有很多很多的机会,我的回答就是这些。
提问:
我想问苗部长,您对监管的角色怎么看,尤其是建立在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开放的领域。
苗圩:
对于中国的监管来说我们现在也在反思,最好的回答实际上在我们论坛开幕时,张高丽副总理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演讲,他讲到下放一切审批,把这些职能更多地交给市场、交给地方政府。现在我们国务院的各个部门也正在研究这个问题,应该是把更多的监管,从事前的监管向事后的监管转变,变重审批而重运营。在运营过程当中,政府的角色更多的是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保护企业的公平竞争,包括保护知识产权,打击这些假冒、仿造这些产品,同时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为企业的发展,为公民的发展提供一切必要的公共服务,在这方面实际上我们一方面有过去管的过多、管的过细,本来就不该管的事情;另一方面,我们还有很多事情没有管好,还需要继续努力加大力度,所以加强监管是政府的一个责任,但是监管的方向、监管的手段要随着发展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调整。
这就是我的回答,谢谢!
提问:
非常感谢,我是从中日经济合作协会来的,我的问题是关于产能过剩的问题。苗部长刚才也提到了,怎么来抑制这种过剩产能的增加,那在最近一轮的调整里,我们有些同事也提到了,就是有一系列的问题凸显出来。我想问一下这个监管是否可以更多的集中注意力放在怎么来解决这种过度或者过剩的产能的问题,这会不会是一个重点?
苗圩:
产能过剩如果说适当的过剩这是政府应该容忍,甚至应该乐见其成的事情,因为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时期,计划经济时期的一个特征是产能短缺、商品短缺,所以很多供应要凭着计划来进行。从1992年中国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新体制以后,我们逐渐的发现我们的商品丰富了,产能过剩了。所以,这本身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只有适度的过剩才能有企业的竞争,如果都是短缺的话,那企业就没有动力,我们一汽生产的解放牌卡车,大概连续30年没有大的改动,仍然能卖得出去,这就是我们计划经济的一个现象。当然,产能严重过剩这是我们值得警惕的一个问题,比如说我们的产能利用率低于75%或者是70%,这个就值得严重的警惕了,因为这样会引发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甚至会引发系统性的风险,不同行业当然不同,当产能利用率低于某一个值的时候,这个我们就要值得警惕。
那么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可能还得从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在一些规模经济效益比较明显的产业,要大大地提高产业的集中度
第二,我们要鼓励企业不断地增加研发的投入,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这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全球的手机包括中国的手机,都是产能过剩的。但是恰恰苹果的手机在全球、在中国受到很多年轻人的追捧,很多人不睡觉晚上要排队买最新款的苹果手机。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产品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仍然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同样是在过剩的行业当中如何有一些产品,有一些服务,能够更加符合客户的需求,这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第三,要下决心加大节能环保这些指标的约束作用,下决心淘汰一批落后的产能,工业和信息化部这几年一直在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我们通过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给先进的生产能力的发展腾出了市场的空间,也为节能环保作出了相应的贡献,当然我们还在继续做这个事情。
总而言之,产能过剩不完全是一个问题,有它积极的一面,当然产能严重过剩我们需要密切的关注,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调整。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