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会”于2013年3月23-25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在“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寻找新的动力与平衡”分会场上,国务院发展中心发展部部长刘培林认为可以通过积累人力资本获取新的竞争优势。
以下为发言实录:
刘培林:各位同事上午好,我围绕三个方面对刚刚刘主任介绍的书做一个补充。第一方面是供给,首先我们根据联合国[微博]的预测,如果以15—64岁作为劳动力年龄人口的统计口径,中国的劳动力年龄人口从2015年开始减少,按照中国对劳动力的定义就是15—59岁,劳动力总量从2012年已经开始绝对量的减少。但是展望今后十年中国教育水平会提高,而且人口还会继续从农业向城市部门转移,这会推动中国的人力资本的积累。不过中国人力资本总存量的积累速度每年会由过去的1.5%降低到今后每年0.5%左右的水平,就是不足0.5。未来通过提高人口的教育和培训水平积累人力资本,是中国获取新的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第二创新和TFP,中国的创新目前来看落后于主要发达国家水平,但是与这些发达国家相近的发展阶段相比,中国的创新仍然是与那些国家差距不是太大,当前阶段中国推动增长是靠效率提升,那么未来十年要进一步依靠效率提升推动增长,而且还要为中国走向创新驱动为主的阶段,来奠定体制和技术上的基础。综合来看过去30年TFP对中国的增长贡献3个百分点,在中国整个10%的增长里占到了1/3的份额,未来TFP对中国的增长贡献要比之前有所下降,大概要下降1个百分点左右。另外中国的真实汇率,我们理解真实汇率是由劳动生产率决定,我们观察国际经验随着人均收入向发达国家的追赶,真实汇率会逐渐升值,中国仍然没有达到高收入水平,中国真实汇率长期趋势未来十年还会升值,但是随着中国收入水平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个升值的短期趋势会有一些波动。
第二方面是中国的区域发展和城镇化,过去一段时间,像刘主任也讲多,中国的区域经济城乡是一个重要特点,从2004年以来中国地区差距,按照地区的人均GDP水平差距来衡量,地区差距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那么这个趋势和国际上经验比较吻合,我们观察国际上大约人均收入达到10000国际元以后他们地区差距也在缩小。而且展望未来,伴随人口流动,人均GDP仍然会继续缩小。地区差距缩小另外一个含义是说东部地区在增长速度会率先的回落,那么现在这个现象已经发生,中西部的增长速度相对来看高一些,他们会成为中国未来一段时期增长的领跑者。城镇化,我们做了一个工作,我们知道中国按照现在在城镇居住半年以上统计为城镇,按照这个口径为52%,但事实上在城镇居住半年的一些农民工,他们没有享受到和城镇人口一样的公共服务,我们按照他们享受的公共服务作为全数进行加权平均,实际上把完全享受到城镇公共服务的人视为市民,这样的话城镇化率是40,这就表明未来中国的城镇化不光光是未来完善基础设施的过程,今后一个时期更加重要的含义在于使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民工,覆盖到流动人口,使他们实现市民化,提高他们的消费倾向,同时更加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人口流动和要素集聚,促进未来中国生产力提高和创新,从而实现增长方式的转换。
最后是资源和环境,从水资源的角度来看,中国用水总量的变化和国际经验基本吻合,中国仍然没有爬到峰值,仍然处于爬坡过程,未来十年中国的供水和用水矛盾比较突出,按照我们的预测在今后十年中国用水总量还不会出现峰值。土地,中国用地经验和国际上比较一致,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城市用地占比逐渐增长,我们的预测是说到今后十年,到2022年农业用地的比重还会下降,大概会下降到一半左右,城市用地还会继续增长。
最后是能源和碳排放,一个总的结论是中国下一阶段随着经济速度和经济结构变化,中国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会下降,大概会比2000—2010年年均增长8.4,2010年到2020年会降到4.8,我们做了国际比较中国目前阶段碳排放的强度,和发达国家相同发展阶段的碳排放相比,中国并不高。接下来的结论是说随着未来中国人均收入的增长,虽然中国在努力降低碳排放的强度,但是中国碳排放总量的峰值在今后十年可能还不会出现,我就补充汇报这些方面,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