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近忧与远虑论坛全景

2013年03月23日 12:40  新浪财经 微博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会”于2013年3月23-25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上图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近忧与远虑”会场全景图。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会”于2013年3月23-25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上图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近忧与远虑”会场全景图。

  新浪财经讯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会”于2013年3月23-25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3月23日上午,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高富诺集团董事长莱斯利·诺克斯、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参加了本次年会关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近忧与远虑”的讨论。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主持人:宋立新 《英才》杂志社社长

  发言嘉宾:   

  胡存智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

  张玉良 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

  莱斯利·诺克斯 高富诺集团董事长

  罗康瑞 瑞安集团主席

  任兴洲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

  主持人:好,我们现在开始,我介绍一下今天与我们分享的论坛嘉宾:

  (同上嘉宾)

  感谢你们选择这样的春天与我们相聚,虽然大家都觉得这个春天很不平常,不仅仅因为前两天刚下了一场大雪,很多人都觉得2013年是中国人和中国经济最受限制的一年。在生活上,衣食住行里,行,尤其是在北京是限行。当然了,限吃、限喝,不光是针对公务人员,跟公务人员相关的产业链的人员也受到了限制。

  另外,其实食品安全已经给我们设置了很多的禁忌。我们从以往已经熟悉的限售、限价,包括对消费者的限购,同时在银行对房地产的贷款上限贷也是不成文的规定了。

  首先我想问胡先生,是不是土地的供给不足,造成了高房价了呢?

  胡存智:我准备了非常充分的材料,主持人刚才一句话就问到了这个问题。我们有足够的数量证明,突然的供应对满足城镇化和住宅市场的需求是足够的,如果按照每年的城市化率进城的人口量来说,每年的土地供应量是供过于求的。

  但是实际上目前的市场表现出来的情况却是供不应求的表达方式,抢购价格提升是供不应求的表达方式。主要的原因是投资性的需求,还是过于旺盛,居住需求已经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投资性需求觉得供不应求,因此表现为供不应求。

  从我们国家的情况来看,应该在进一步深化调控的措施,把调控的工作更加引向深入。我想当前,应该考虑把现在已经成功的限价、限购的政策及时的总结成功的一方面,转化为用经济手段来进行。当前最值得考虑的是对现有的房屋,对第二套以上,比如说从第三套开始征收不动产的调节税。因为限购、限价的政策,从近两年情况看效果是比较好的,大家回想一下两年多了房地产的形势基本上是稳定的,价格基本上稳定的,尽管去年年底今年年初有所波动,但是总体是稳定的。说明在调控投资和投机性的需求上是起到了作用,加上国土部门的市场土地供应上也加大了力度,使得房地产的供求趋向良好的平衡。现在如果是能够尽快经济和税收的手段,就会使整个调控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因此把房地产市场的稳定简单的归结为供应量不足,这个说法是不够准确的,还是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当然对收取不动产的调节税,我的建议应该是从两套以上,第三套房子开始收。这也是限购政策已经表现出来的成功的一方面,这样的话能够把投资、投机性的需求抑制在合理的水平上。

  我大体上用这么很简短的时间把我的观点说说,谢谢。

  主持人:谢谢,部长你看你的时间还是剩余两分钟。等一下观众也会有集中的提问,这么多年来,畅通房地产的人美好的希望都落空了。你觉得2013年从土地的供给的角度上来讲,您认为中国的房价会是怎样的趋势呢?您可以想想再回答。

  第二个问题想问问,绿地集团的张玉良先生,绿地今年在海外的业务收入达到20亿人民币,为什么要去海外,是不是因为在中国太受限制了。

  张玉良:尊敬的各位来宾上午好。这个题目对我比较合适的,因为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在海外的业务比较积极稳妥在推进。我想中国的市场、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的未来的城市化,很多的同行一定会觉得我们的市场空间很大,这一点不容置疑。我认为对于中国的未来,对中国未来房地产行业有很大的空间,这是我们国家处在特殊的发展阶段,以及国情所体现出来的,对于中国的大企业为什么要走向海外市场呢?我觉得也是适应市场的需求的需要。从绿地的海外发展的理念,我们觉得大量的中国投资消费客,由过去在国内,现在也需要在国外。大量的中国留学生在海外,还有中国的游客在海外的旅游人数的上升。三股的市场力量不容忽视。

  其中中国的华人在海外的购房,有数据统计比例是非常高,澳洲70%的新房都是卖给中国的消费者。中国的旅游客有关部门的统计是达到一亿人次,未来几年会翻番到几亿人次,增长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对于有自己品牌、有竞争能力也有专业能力的企业,我觉得中国的公司完全可以走出中国为华人在海外的消费提供服务。

  基于这样的想法,作为中国企业是有优势的,因为中国大公司在中国的华人中品牌影响力、市场号召力、境外获取各种资源的能力以及自身的开发能力都具备,因此我想中国的大企业在积极稳妥的情况下拓展海外市场是到时候了。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多的企业不像其他的行业走出去比较早,房地产刚刚的起步,很多是需要人才的支撑、防范风险,需要对当地国的文化和法律的了解都是需要进一步提升的,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应该积极的探索和积极的去做。因此从绿地来看,我们是坚持做国内市场的同时要做好国外市场的探索和稳步的进入。

  主持人:谢谢,绿地采取了“远走他乡”的策略以免落得像绿城一样的命运。我也想问一下张先生,你觉得现在在中国人在海外置业,你看到了这样的商机,会不会因为说过热,导致国外政府对我们的“限购”这样的政策呢?

  张玉良:各个国家的情况不太一样,香港要征收大陆买方的税费,目前还没发现其他的国家有这样的迹象。

  主持人:我下面想问的问题是给来自海外,高富诺集团的董事长 莱斯利,我们知道你的集团是在英国是已经历时三百年的房地产企业,你可以不可以给在座关心房地产业的观众,给大家分享一下,你觉得300年中你们集团是怎么渡过一次又一次的危机的,这个行业在各个国家都是一样的,都是反复无常的现象出现。

  莱斯利:谢谢您的提问,我们在房地产方面有300年的历史,我们的投资对象包括英国海外的房地产市场,这方面也有60年的历史,在中国大陆也有20年的投资历史。我们想说的是,房地产确实很有吸引力,但是它是长期的市场,我们现在建房我们希望它能够至少要看未来25年的发展,甚至有些房屋应该有一百年以上的历史。

  我们不要仅是根据当前的短期的趋势去做出建房的决定,我觉得中国可以有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中国在打造新的城市,我们可以去参照世界的发展历史,看如何去建造可持续的城市,这个方面中国是有能够走在前列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是指的宜居的城市,也是适宜工商业发展和人们就业的城市,这些也会促进房地产增值,不仅有利于个人也有利于整个社会。

  如果退后一步看当前的现状,我觉得中国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保证建筑的质量,让建筑物可以长期的存在,而且让中国国民能够对建筑的质量感到自豪。在这方面我们也有一些心得和教训。

  第一是所有权方面的改变,我们结合不同的所有权结构,这样有助于人们的流动,在中国有20%到25%的住房是经济适用房。我们希望能够加以调整,这样可以不同的城市里的人,他们相互流动的时候可以去交换,交易自己的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房并不意味着房屋的质量不好,经济适用房的质量应该是有保障的。人们住了经济适用房还有自由的选择权,他们可以相互的交流。

  同时要去营造一种归属感和社区感,如果这一点可以做得很好的话,就可以使人们在拥有物业之后,不仅是可以住房,即使在当地租房的人也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这样可以降低犯罪率,降低反社会的行为发生的几率,这样也是值得我们去做的。

  从我们的经验来看,房地产即是短期的业务也是长期的业务,我们去满足当前的需求,但是要保证其的质量,让房地产长期的存在,从而实现持续的增值和价值的回报。简单来说,我们要面向长远的未来来建造房地产市场。

  在海外的中国买家很多,在香港和东京都有很多中国人买房,他们的足迹遍布全球,中国的买家也很看重质量。他们在海外买房是买好的房子,以实现长期的保值增值,我想在国内也是一样的需求。

  主持人:我也注意到你们集团和中国的佳石基金成立了关于地产方面的投资基金,这个基金肯定不是投资在经济保障房的,我想知道你们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战略是什么。

  莱斯利:刚才您说了,我们跟佳石基金成立了一个合资的基金,佳石跟我们的背景不同,在中国我们做了很多自营的投资,主要是投资高端的住宅以及购物中心类的物业。但是佳石看重的流动性比较高的房产,他们的投资应该是终端的市场,而不是经济适用房。

  主持人:谢谢,我们也注意到国五条提到要加强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但是我们也听到,虽然大家都知道经济保障房对平衡市场有很大的好处,也可能会使我们的房价不会过热,导致更多的限制出来。但是在实际的操作的过程中,大家都考虑到股东的回报的需求,还是会投资的市场放在中高端市场上。我也知道罗康瑞先生一直是在做中高端市场,你们拆了很多上海的旧城区,解决了很多的遗留问题,也提供了很好的城市建筑,但是我们也知道你们和所有的房地产行业一样,面临着资金链紧张的问题,我们也看了很多这样的报告,我想请你根据两岸三地的从业经验给我们分享一下这个行业如何自救,解决资金链紧张的问题。

  罗康瑞:这个问题是不容易回答的。我先从内地的房地产的情况,最后再谈我们公司经营的理念。过去这几年确实是房价升得太快,这个问题是全国性的。因为资产的通胀,因为资金太泛滥,包括在香港现在的房价是无法承担的,最主要是过去的几年香港上一届政府没有建足够的公共的住宅,这个问题在香港就很尖锐,新的特首答应三年要建公屋出来。但是其实是很难的,最快是70多个月才能建出来的,这是对房产市场有很大的影响。房产、土地供应是很重要的。香港也需要将土地的供应说清楚,要让大家知道今年有多少的供应。我们国内过去是做的不足够的,一定是现在要去调整,要让市场知道今年或者是未来几年土地供应是怎样的。什么类型的房屋会有供应,要不然这个市场一定会脱节的。

  因为房价升得很快,过去几年,我们看见很多很严厉的压房价的措施,这对市场是没有好处的,长期这样去干预这个市场无法健康的成长,但是短期之内,确实房价升得很快,我们确实是需要有调控的手段,但是长期这样去干预,这个市场就很难做了。

  另外,很多外国的传媒都说我们国家会有很大的房产的泡沫,我是一半同意、一半不同意。因为我们国家土地是不够的,虽然我们有960万平方公里,但是基本上没有很多的土地可以去建房子。包括容积率我们建低了,我们的土地开发会有一定的限制。还有,过去30年经济增长很高,我们对房产的需求是很高的。我们国家很多人是有钱的,我现在看出我们在银行的存款是91万亿,这是很高的数字,当然还是有很多贫穷的人需要去帮助,所以政府建保障房是很需要的。但是保障房怎么建?钱哪里来?我们“十二五”要建3600万套,这个钱怎么来?我们的行政化在未来20年要到70%,这是很高的要求。我看见有个估计,我们需要400到500万亿人民币才能建成城镇化,这个钱怎么来呢?我们是不是可以利用民间的资金,或者是民间的能力。

  在香港过去是邀请民间的企业来参与,我自己公司也参与过很多,这方面是可以配合政府发展的需要,这是值得我们去考虑的。

  刚才主持人问我,在今天资金链是比较紧张的。一般的房产企业是怎么去应付的呢?我们这些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应该是比较容易去安排,因为在香港去筹款,或者是去发债券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在内地的企业是有很大压力的,若是市场的情况不好,比如说最近新国五条,现在有很多的成交,但是很多是二手的成交,一手是在观望。希望下去政府在这方面的政策是比较要有透明度,让大家都有好一点的准备,不止是在这些企业,在一般的市民要买房子也需要去到底政策会怎么走。内地楼市是个政策去定的,而不是市场去定的,市场还是有自己的需求,最终政府是最主要的力量。

  主持人:其实刚才罗先生跟我们分享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他觉得现在中国房地产业的高房价有可能有一部分是政府的不确定行为造成的,比如说土地供给的计划能否早一些透露,包括银行贷款的政策,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一个政府的有计划和计划经济是两回事,这是他在两岸三地的体会。

  我想问问政府方面的代表,任女士,你去年对中国的房价做了预测,说“前底、中翘、后高”,今天我想听听你的观点。

  任兴洲:谢谢主持人,我是对2012年房地产运行的情况是“前底、中升、后翘”。今天我谈三个层面的观点,现在讨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要有个新的视角,我们说今年怎么样?下个季度怎么样?今年怎么样。今年30多年的改革开放,从98年住房制度全面改革现在差不多是15年,我们知道不知道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的整体情况,存量是多少呢?我们要在这样的基础上来考虑现在和未来的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据我们的分析,我们根据第六次(2010)人口普查的数据和相关的数据的推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整的统计,到2010年这些年来积累存量住房全中国是179亿平方米,2.2亿套的住房,按照2010年的常住人口的家庭户来算,达到了户均1.02套的住房,这是总量而言。当然了1.02套不完全是成套的,成套的住房,包括厕所厨房的是0.73套。

  所以大量的住房存量已经建成存在那里了,所以下一步住房的发展,可能要考虑这样的最基础的情况。所以可以说中国住房最短缺的时候可能已经过去。下一步的发展除了数量型的发展,不断的多建房子以外,更重要的是提高质量的问题,是结构的问题。比如说一线和二三线城市的结构的问题,从这样的角度要看中国的市场整体的存量和未来的发展。

  在这样的情况到2015年“十二五”以后,户均城镇家庭户会达到1.08套,全世界的经验达到这样的水平以后,住房市场的峰值就到来了,就往下走。这是从中国现在的整体情况来考虑。

  第二个观点,如果说十年前各个地方都缺房子的话,到现在为止,一线、二线和三四线的城市出现了分化的状况,北上广深可能还缺房子,但是有一些三四线的城市并不缺房子了,甚至有些省会城市房子并不缺,像鄂尔多斯、温州可能有些地方会逐步的暴露出来,鄂尔多斯可能是产能过剩,不管怎么说,反正他的房子户均三四套有了卖不出去,可能未来的政策可能要考虑中国现在的状况。一线城市有它的问题和特殊性,三四线城市有它的问题,调控需要更加的细致,一刀切措施可能不太适合了。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去进行房地产的调控和所谓的社会管理,这是第二个层面。

  第三个层面,刚才讲今年的房地产会是怎样的轨迹呢?今年的房地产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第一是政策的因素,我们知道3月份二手房市场井喷式的交易量和国五条和国办六条细则有很大的关系,未来的市场怎样呢?可能跟三月底四月初各个地方的实施细则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说土地如何供应,20%差价的个人所得税怎么收,和这些政策有很大的关系。当然了各个地方可能会出台实施细则,这个细则出来可能对整个的后面的市场带来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二手房,但是二手房的政策变了以后可能会影响到一手房。

  第二是工作政策,特别是金融政策,今年的行比发的多不多,以及金融的优惠政策会决定今年的市场的走势。如果说今年货币很宽松,信贷放得很宽,而优惠政策比较优惠的话,我相信今年的住房价格是会往上走的,尽管是采取了很多限购政策,如果是信贷收得比较紧,特别是二套房以上的政策收紧,我相信会有所影响。根据我们课题组的分析,金融政策对家庭住房的购买力影响最大的。我们建议在金融政策变化的时候,采取对冲式的方式,这面是降低利率,那面要提高首付,这样有个对冲,不至于对房地产产生更大的直接的影响。

  谢谢。

  主持人:谢谢,第一个环节很节省的时间。下面的问题继续交给胡部长,我知道您是管土地的,我们刚才听到了一点声音,中国的供给计划是不是透明的?现在能给多少的周期,可以让大家根据公开的计划,能做一些部署,这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

  胡存智:关于土地的供应,现在已经是作为一项固定的制度是非常公开透明的,不少地方3月份最迟不超过4月份,全年的供地计划就公布出来的,从现在开始整整一年的,特别是住宅用地的供应计划会公布出来。这个计划是引导性的计划,从计划执行情况看,这么多年,一直引导性作用是很好的。因此大家可以参照里面来考虑各项的投资计划等等。这个计划从现在来看,刚才我说了,在这样的计划的引导之下,每年土地的供应都是充分的。

  刚才我说了几个数字,从这些年来我们做了统计,在八年来土地供应是非常的充分。八年中住房用地的供应,如果是按照容积率1.5来计算,可以建出的住房面积达到84.36亿平方米,如果按照人均30平米的标准来计算,可以满足2.82亿人的新增城市人口的住房的需求。与此同时,在这期间,真正进入城镇的城市新增实际人口只有1.67亿。我们提供的房子足够2.82亿的人居住,而同期进入城镇的人口只有1.67亿。所以目前的情况看土地的供应是充分的,而且这个充分是已经连续了八年的供应。所以有些专家或者媒体说不够,实际上是不太正确的。当然了,这里有地区上的差异,另外有些房屋的套型上的变化是有的,但是总体是充分的。刚才仁所长也讲到了,从总量上来说也是足够的,这一点来说,我们对房地产的均衡、稳定的发展是有充分的信心。特别是2013年,我们在土地供应的要求上,不低于前面连续五年的平均值,如果低于这个平均值要尽量的保证达到这个平均值,如果高于这个平均值的,有些地方要适当的收缩数量,这样以维护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供应少的要加大供应量,如果已经是供应量多要适当的收缩,来使得房地产市场的供应是比较稳定的。

  主持人:谢谢,以我多年阅读政府报告的经验来看,仁所长刚才说的一句话,现在并不是刚需问题,而是刚需的集中和投资的需求推动了房价,解读胡部长的话,我们不是没有供给地,只不过有些地在有些人手里囤积了起来,所以不是供给的问题,因为已经做了充分的透明的计划。这次国五条出,很多人说是针对地方政府的执行力的问题,这个平台上大家不愿意把话说得太透。

  我作为一个主持人解答一下刚才胡部长没有直接说房价,但是他的话是说房价会稳住的,没有说会升、也没有说会低。部长您觉得我解读的对吗?

  胡存智:你解读的基本正确,供应量的问题上确实是这样的。但是我要说明,极少数的开发商会囤地,但是不是主流。大部分的市场参与者都不会主动去囤地。大家知道土地也好、资金也好,只有流动起来才能增值,所以不会有人去主动恶意的囤地,这种现象是要看到的。我不是替开发商说好话,而是说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看,并不是大多数人去恶意囤地的。所以说在今年的土地供应中要求三条,第一是增加增量,第二要尽快的释放存量,已经拿到手的地要尽快的释放出来,所以建立了大企业大地块尽快开工建设向市场提供的监察的制度,第三是盘活已经闲置的土地,这些土地好几年没有开发了,我们要想办法制定政策,要尽快的投入市场。

  主持人:谢谢,下面我们把时间交给观众。我们大概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可以来提问。我们希望大家问的问题要简短一些。

  提问:想请教胡部长一个问题,最近广东和重庆都在探索把宅基地流转、抵押和转让,请问一下将来会是怎样的政策。

  胡存智: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国土资源部正在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要求,正在对集体的建设用地的流转进行试点,包括广东、重庆以及其他的地方都在实验这个事情,就是想让同样的集体土地能够在产权建设以及流转规则上逐步的建立起规矩,逐步实现“同地同权、同地同价”。

  提问:我叫艾丽斯·马蒂,我每年有九个月在北京,但是北京空气的污染是很严重,去年我是经历了空气的污染。所以从长远来看,在看中国未来的发展,到2020年会有2亿新增的城市化人口,我们怎么才能让他们能够呼吸道健康清洁的空气呢?

  主持人:我想这个问题大家都在关心,我们无法限制我们的呼吸,我们请在座的胡部长代表政府用一句话来回答,你觉得刚才他所关心的空气的问题,我想可能跟土地的供应当中的环保意识也是有一定的关系,你解读一下,你们在制定供给计划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环保的因素?

  胡存智:非常谢谢这位先生的问题,关于空气污染的问题,我想是在经济发展中伴随的一个现象。应该说,中国政府包括我们自己,我就是学环保出身的。当年我们就注意到在应该发展中会有环境保护问题,从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已经注意到,当时提出不要走发达国家已经走出来的路子,先污染后治理,当时已经看到了这个问题。因此这么多年来在经济的发展中也注意到这个问题,但是由于中国发展的速度太快了,我们很多环保、措施和做法都没有完全的跟得上,因此形成今天的一定的环境污染的问题。但是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而且已经采取措施。我记得80年代的在北京的郊区看北京,当年的污染程度比现在还要严重,这些年已经开始在好转。现在的情况,环境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国家和政府层面的高度重视,我相信我们也有能力像当年英国治理伦敦烟雾、美国治理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一样,我们一定会解决这个问题,这不是一个豪言壮语,这是将会看到的历史过程和历史事实,我们一定会有好的生态环境、新鲜的空气以及美好的中国。

  主持人:谢谢,我想刚才胡部长的自信也告诉您,今天下午任何一个论坛都问这个问题,每个政府的官员都会给你一个振奋的答案。

  我们最后每个人用一分钟来总结一下。好,提最后一个问题。

  提问:宋主编您好,胡部长您好,我的问题很简单,我代表香港铁路,香港地铁是公认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比较好的模式,主要是政府把香港铁路上盖的物业由铁路公司整体打包来支持发展,有公益性,目前国内土地的招拍挂的政策会不会有新的发展的方向。

  胡存智:谢谢,关于地铁上盖的发展的模式应该说是成功的模式,现在国家在发展地下轨道交通的时候也在考虑运用这个模式,这个问题最早是深圳4号线提出来的,也是和香港地铁合作的过程中提出来的,我参与出来过这件事。当时和土地的招拍挂是有矛盾的,这样等于把上盖的土地捆绑于地铁建设的整个工程过程中。但是最近我们已经逐步解决了这个问题,最近在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发展城市共同交通设施和相应的促进政策中包含有这方面的内容,对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地下铁路的交通的上盖问题,都可以采取香港的上盖的发展模式。

  我回答完了。

  主持人:谢谢,我们对中国土地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是抱满希望,就请从任所长开始。每个人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今天论坛的感受。

  任兴洲:我想说,中国的房地产问题,当然有很多的问题,但是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都是成长中的烦恼。我们会用发展和改革的方式去解决它,谢谢!

  罗康瑞:今天好像房产、地产的问题很多,但是我自己对土地跟房产我是充满信心的,我相信最重要要加快建保障房,让低收入的阶层有他们的保障,这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我加问一个问题,在你的发展计划中盖了多少保障房?

  罗康瑞:我们无法做保障房,因为成本太高,这是内地的开发商去做。但是是不是可以考虑用香港的四人参与计划来做推动,要是政府拿个地块说建三千套套型,我们自己就去做计划。是不是可以用投标,政府不止是看价格,主要看计划做的怎么样,做好之后都给政府去卖给符合资格的人士,但是一般的保障房我们是无法做的。

  主持人:希望政府出更多的政策,明年让罗康瑞先生可以在这个舞台上分享他建更多保障房的计划。

  莱斯利:我们可以站在英国的经验来看一下,很明显的,我们是需要政府和民营资本合作来解决问题,单靠任何一方都解决不了,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当然文森特也介绍了相关的做法,比如说商业开发中拨出一部分土地来作为保障房的开发,这样的话可以确保在物业开发中必定有一部分的比例是做保障房建设,这样可以满足政府的需求、公众的需求和私人资本的需求,收税是应该以房屋的价值为基础的,通过税收来支撑保障房项目的发展。

  主持人:谢谢。

  张玉良:我想用一句话,中国的房地产近忧和远虑靠我们的努力是可以解决的,第一个观点,看当前的房地产应该全面看,刚才胡部长讲的我很赞同,目前房价上涨比较快的地区,只是一线的城市和部分的省会城市,全国绝大部分的城市市场是比较平稳的,这是我的基本观点。

  第二现在是特殊的发展阶段,我们是加速城市化,经济的快速的增长,所有的这些促使了未来十年至少市场是有非常大空间,当前对一线城市和部分的省会城市,存在的问题是综合性的问题,比如说我们的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的人口的聚集度短时间内过快,包括导致的大城市病,城市的污染来不及去治理等等。

  第二我们的金融政策国际大环境下,货币的供应量和国内的综合作用。

  第三人民对我们国家城镇化,对一线城市较强磁性吸引力的物产的增值的驱动的存在,是整体形成的。

  最后,应该坚定去解决我们的问题,比如说国五条,国五条从宏观上来说是需要的,但是执行上有更大的差异性,因为中国各个城市差异性太大,有的地方需要去限购,有的地方不限购也没有人买,因为这些地方的经济低,人口不再导入还在导出。譬如说有的地方房价在上去,但是有的城市房价根本是没有上去,有的城市人口超千万了,房价仍然是非常低的状态下,这种地区我们征收20%的交易的盈利税是不需要的。

  比如说要合理的控制房价,需要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布局,对特大型城市城市有序的流动需要有一些措施,还比如房地产价格中,我们的综合的税负可能需要统一考虑,不能光限制一些问题就加速一些问题,把已经在房价中很承重的税负,能不能综合来减减。

  我们有个数据调研是,就开发企业一般的税收大概是整个房价中占了20%,在供不应求的城市中,客观上负担就转嫁给了消费者,再加上土地供应中的税负,房价中的税负的负担更重。因此我认为需要有一系列的综合性的措施,来解决我们未来的远虑。

  主持人:谢谢,我想在座的大多数是同意减税的方向,我们一定有信心解决现在行业发展的近忧和远虑的问题,能像张玉良这么有信心的人请举一下手,(笑)。

  (一位女士坚定的支持你)

  部长,请给大家做个最后的总结。

  胡存智:我对2013年的房地产形势是看好的,在保证或者是能够充足的供应量的前提下要做好三件事,首先适时的把成功的行政手段转为经济手段,因为行政手段虽然快,虽然有用,但是副作用也大,执行起来是有困难的。

  第二、刚才张总谈我也同意,要有精确的针对性。房地产是相对独立的,或者是相对隔离的区域性市场,不同的城市间差别很大,无论是保障房还是房价,还是供应量等等,都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调控政策要有差别化要有精确的针对性。就像我说的,一些三四线城市可能还要培养、培育房地产市场,一线城市可能过热,因此要有精确的针对性。

  第三、调整房地产税收,把投资、投机性需求引导到两套房之内,这是中国的特色,使第三套房以上的房子失去过多的投资价值,这样的话就使得现在的供不应求的局面能够得到扭转,使大量的存量房,就是多余的套型的房能够作为供应源,逐步的供应到市场中来,这样市场是稳定而且是可持续发展、长期的稳定的市场。

  在税收的环节上,国土部门也一直在研究,我们一直建议,减少流通的税费,增加保有环节的税费,是两套以上的保有环节的税费要增加。在这个基础上就可以把有关的资金,用于首次置业或者是租赁房屋的人员,这样使得我们的房地产能够健康而有效的发展,不用过多的采用行政手段来处理。

  主持人:谢谢胡部长,他今天反复给各位透露一个信息,有两套房以上的人请注意,下面的税收政策逼着你们尽快把房子流向市场,我不知道政府美好的愿望,会不会在中国投资产品如此匮乏的今天得到落实。

  感谢各位与我们渡过了这样一个小时,我们一开始就谈到了限制,2013年将是中国最受限制的一年,但是我想,我们的近远和远虑都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限制是不是对既得利益是有限制,如果是这样的趋势,我们还会希望在明天看到这个行业更好的发展,我想这样的限制是对有效和有限权力政府的期待,期待在这样的环境里,在明年这个时候能够看到这个行业在有限的空间更好的发展,谢谢大家!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李克强:政府要说到做到不能“放空炮”
  • 体育亚预赛-于大宝93分钟绝杀 国足1-0伊拉克
  • 娱乐我是歌手周晓鸥逆袭夺冠 沙宝亮淘汰
  • 财经十堰4500套商品房半价售给公务员惹争议
  • 科技汉王进退维谷:电纸书成苦涩“鸡肋”
  • 博客李银河:我们还能吃什么 德国混合桑拿浴
  • 读书高饶事件诱因:毛泽东对周恩来工作不满
  • 教育铁腕外教遭全班学生弹劾皆因不让抄作业
  • 育儿无语凝噎:那些襁褓中被弃的婴儿
  • 梅新育:铁道部改革应始终坚持发展导向
  • 杨涛:税收增速下滑可能是好事
  • 李迅雷:如何让房价软着陆
  • 章玉贵:东亚经济一体化切勿掉入美国陷阱
  • 谢百三:我反对楼市国五条
  • 不是不好:电改重启的谣言为何又复燃
  • 郑风田:嘉兴死猪投江案的六点反思
  • 温晓东:尚德破产映照新能源发展困境
  • 罗天昊:警惕权贵阶层霸占中国梦
  • 沈晓杰:是谁在决定和操控中国的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