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立倪:专业机构和医生匮乏是中国医改挑战

2013年03月23日 12:14  新浪财经 微博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年会”于3月23日-25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安泰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首席执行官薄立倪。(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贾景涛 摄)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年会”于3月23日-25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安泰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首席执行官薄立倪。(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贾景涛 摄)

  新浪财经讯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会”于2013年3月23-25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在“医疗体制改革再前进”分会场上,安泰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首席执行官薄立倪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以下是部分发言实录。

  薄立倪:

  早上好!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些有趣的数据。目前中国人均寿命是73岁,而美国是78岁。

  我们要知道,中国人均寿命是从40多岁增长到现在的,这是非常伟大的成就。美国和中国的区别是什么呢?美国对医疗的主要关注是减少疾病以提高人民的福祉。如何带来更有效的医疗改革?我们看一下数据。我们如何提供医疗服务的融资,我们要看到医保贡献的部分、大家储蓄率、医疗保险的贡献率,尤其是看到中国人均收入水平已经所占医保的比率,尤其是在“十二五”规划期间这个比例得到极大的提高。如果我们看看中国人口分布以及疾病分布比率、传染病分布比率,会有有意思的趋势,我们要提高相应医疗技术及医疗设施的建设。

  首先要提高相关医疗设施基础建设,这有利于我们更加关注人民医疗卫生的提高以及疾病传播趋势。现在全球有各种各样先进发达的医疗技术,有多种工具可供选择。我们也很高兴看到中国医疗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所以更好的来采取先进的医疗技术,我们在中国是指日可待的,而且这是一个值得鼓舞的趋势。

  我们再看看中国人口情况、疾病分布率以及传染率。可以得出的结果是相应的医疗服务的改善和疾病的治疗水平是一致在不断的提高的。中国一直在取得进步,如何更好的应用现有的医疗技术?是应该在整个医疗体制系统从上至下的整体推行这个方案,这样才能减少医疗(尤其是疾病)支出的比例。在美国每年医疗支出是2600万美元。我想在中国这个支出应该是相应的,甚至是更高的。

  在任何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老龄化人口(65岁以上)的比例最高。所以融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如何为医疗服务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所以如何选用最合适的技术用最高端的技术建设自己的基础设施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看一下中国面临的挑战,也就是相应的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士和医生的匮乏。我想提倡一种团队作战的方式可能更能有效的解决中国所面临的医疗卫生、医疗体制改革的难题。

  首先我们要关注患者的需求。他是我们一些体制改革的中心和焦点。这样我们才能根据需方的要求,对供方进行有效的改革。我们要进一步鼓励中国各种多样的医疗手段的应用,包括中国传统中医、针灸等等有效手段。在美国,中医等其他补充治疗手段是非常缺乏的。所以中国应该建立一个全面有效的医疗以及疾病医治的体系,并且采用团队作战方式。在治疗病人的时候,多种手段多管齐下才能更好的治疗疾病,同时为全民提供更好的、经济的、有效的治疗方式。

  这就是我的演讲,谢谢大家!

  现场提问:

  能不能解释一下关于资源分配?比如说美国是怎么分配的,尤其是关于年龄不同段,比如说美国医疗资源分配在年龄之间是怎么分配的?

  薄立倪:

  5%的人口在美国大概花掉了美国总资源的50%卓有。如果我们看一下慢性病的情况,现在已经占到了整个体系的75%左右。现在我们总共的使用是570亿美元左右,因此在美国还是非常不平衡的。在过去10年中医疗负债达到了16万亿,我们并不能够完成所有的负债,如果在分配方面做得更好大概能够把负债减低至少20%左右。所以说在整个体系当中,我们特别希望通过政治和其他方面的改革使得这些问题得以解决,但是这些问题也都是非常困难的。我们特别不希望中国学习美国这些非常糟糕的经验,在过去几年当中我们也看到了美国所出现的问题。

  现在是34%的人口有慢性疾病,这方面需求非常巨大,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34%的人口慢性病如果继续发展下去,这样成本支出将是非常高昂。所以预防、早期诊断永远比发现疾病之后再进行治疗会更加先进。在美国,对于慢性病的治疗以及预防和诊治相应的管理做的不是太好。

  现场提问:

  我想向在座的各位专家提一个问题是,中国民族医药在中国卫生资源中占有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医疗和保障有没有什么规划和发展以及实施方案?在欧美国家有没有这样的打算?谢谢。

  薄立倪:

  在美国有相应的对人口的统计,不同民族它的人口组成对医疗的需求,我们是一直非常紧密的观察和跟踪这些数据。所以我的演讲一开始指出数据非常重要,通过观察以往的数据可以得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未来问题的一些方案。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李克强:政府要说到做到不能“放空炮”
  • 体育亚预赛-于大宝93分钟绝杀 国足1-0伊拉克
  • 娱乐我是歌手周晓鸥逆袭夺冠 沙宝亮淘汰
  • 财经十堰4500套商品房半价售给公务员惹争议
  • 科技汉王进退维谷:电纸书成苦涩“鸡肋”
  • 博客李银河:我们还能吃什么 德国混合桑拿浴
  • 读书高饶事件诱因:毛泽东对周恩来工作不满
  • 教育铁腕外教遭全班学生弹劾皆因不让抄作业
  • 育儿无语凝噎:那些襁褓中被弃的婴儿
  • 梅新育:铁道部改革应始终坚持发展导向
  • 杨涛:税收增速下滑可能是好事
  • 李迅雷:如何让房价软着陆
  • 章玉贵:东亚经济一体化切勿掉入美国陷阱
  • 谢百三:我反对楼市国五条
  • 不是不好:电改重启的谣言为何又复燃
  • 郑风田:嘉兴死猪投江案的六点反思
  • 温晓东:尚德破产映照新能源发展困境
  • 罗天昊:警惕权贵阶层霸占中国梦
  • 沈晓杰:是谁在决定和操控中国的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