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变局中的变革——中国产业的2012与2013

2012年12月22日 10:57  新浪财经 微博

  作者:叶一剑  《21世纪经济报道》国家经济地理版主编  

  当2010年,中国GDP实现了对日本的超越,位居美国之后成为全球第二时,到本世纪30年代,中国能否实现GDP对美国的超越,成为全球第一大国,就成了人们关心的焦点问题。

  2012与2013,恰处于“居二争一”焦点问题的关键节点,对2012年中国产业变革的观察和对2013年中国产业的预测,无法回避掉这个对全球治理秩序将产生根本性变化的背景——从2010年至2030年,全球政经格局将处在大变局时期,包括中国产业变革在的多种领域的变革,都将顺应这个时代变局而发生,甚至可以说必然发生。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榜样企业和产业年度事件为坐标,对2012年中国产业领域的变革事件进行梳理时,可以鲜明地感受到,大变局时期对产业变革的影响。而反过来,中国产业变革中的诸多事件,也同样鲜明地处于产业融入全球化的体系之中,成为大变局不可或缺的变量。

  比如,以中国企业为主角的重塑全球产业格局的跨国并购正集中出现;一些产业中的世界第一品牌易主;基于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诞生了新型快速成长的公司和商业模式;有着良好科技资源积淀的科技型企业正快速成长……在这些产业变革案例中,榜样企业在“推动力”、“创新力”、“资本市场影响力”、“产业影响力”、“公众影响力”、“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良好表现,值得关注。

  当然,在新旧秩序的转换过程中,与全球性合作案例相伴发生的是,在知识产权保护、既有全球治理规则和秩序、西方国家对中国企业经常表现出的担忧和怀疑等背景下,相关产业领域的纠纷,在2012年并没有减少。而且,可以预见类似纠纷案例仍会继续发生,并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之前出现的“中国企业已经进入知识产权纠纷频发阶段”的判断。中海油等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遇阻事件,不是孤立事件,仍将继续以较大概率发生。在现有WTO原则下,考虑到对中国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认知”,以“双反”为代表的对中国出口产品的调查和处罚也依然会存在。

  如此种种,都将对中国产业变革和公司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影响。

  由于至少未来10年内,全球和中国都将继续处在这样的大变局中,2013年乃至未来几年内的产业变革,将在很大程度上延续2012年的格局,其中包括:跨国并购会继续发生,而且并购的交易金额会不断创下新高;并购的对象将进一步从欧洲向美国、以及日韩方向延伸的可能性也会存在;更多中国的企业将在全球前沿性产业,比如节能环保、生态治理等领域,获得较多的发展机遇,并成就一批快速成长的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些优秀的企业将继续沿着既定的商业模式实现扩张,进而诞生一批优秀的来自中国的大型跨国集团;继续有一些中国企业将实现其全球第一的品牌影响力;一些国内出现投资过热、过度竞争的行业,比如电商、网络视频、光伏产业等,或将出现真正的产业整合,以提升整个行业的健康程度。

  中共十八大召开后,未来与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的产业或将得到较多的政策支持,并获得较快的发展,比如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与城镇化有关的产业也将获得快速的发展机会,比如与基础设施建设有关的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电网、智慧城市等,都将带来中国相关产业升级的良机。

  此外,有一个迹象虽然在2012年,甚至更早些年前就开始出现,但在2013年会更明显。那就是,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区域,将聚合当地某一优势产业的所有力量,以集群的方式强势进入相关产业的全球布局中,进而在这一产业的全球格局中拥有自己的影响力。

  这一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与多年来,在全球产业转移背景下,中国某一区域获得了产业沉淀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越来越多的地方,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秉承产业集群的方式,进行相关的招商引资和产业政策规划。

  在这一过程中,类似于华夏幸福基业进行的比传统开发区管理模式更市场化和专业化的区域产业开发模式,能够在地区性产业集群打造上表现出更多的优势,能够推动某一地区某一产业集群的崛起,并以产业集群的形式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对全球范围内产业重心向中国转移产生积极影响。

  随着产业集群的崛起,或将带来新一轮的全球性产业转移,在这样的产业转移中,一定会有更多跨国公司将其研发中心、核心产品的生产或组装基地、甚至企业的全产业链布局到中国,这将对中国的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进而提升相关区域和城市在全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这将成为大变局时代影响中国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而这种产业变革的趋势和力量亦将为中国产业在全球的影响力奠定基础,并直接推动全球政经秩序大变局的完成。

  所以,对中国产业在2012年的发展,或许可以这样表述:和中国经济在2011年的表现一样,中国产业的2012年,有一些变革故事在意料之中发生了,有一些产业故事则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意外出现。而且,这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和那些意料之内的事情一样,都成为观察中国2012年乃至更长时期内产业变革的标志性事件。

  顺延着意料之中的故事去思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中国产业在2013年有所作为的一些趋势;顺延着意料之外的故事去思考,则可以帮助预警中国产业在2013年可能遇到的挑战甚至危机。但无论是对意料之中的变革,还是对意料之外的事件,都需要入在大变局的背景下思考,这样才能够对中国产业变革的未来有比较准确的把握。

  1. 主动战略引领跨国并购

  进一步对2012年中国产业发生的事件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事件的主线基本围绕着跨国并购、科技创新、经济结构转型等进行,这与国家“促进产业升级,优化经济结构”的号召相一致。这些产业变革的主线也将继续对2013年中国产业的变革产生深刻影响。

  总体而言,2012年中国产业变革最具标志性的事件是: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的表现具非常大的解读空间,也产生了很多值得深入分析的并购案例。

  这些意料之中的产业并购事件的背后,体现出的是,与产业发展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企业,正在推动产业升级转型方面进行主动性选择,而不是像几年前那样,要么为了赢取一个跨国并购的“名声”,要么摸着石头过河一般在国际市场上寻找所谓的新技术、新管理、新营销等支撑。

  三一重工[微博]对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的收购,是2012年诸多跨国并购中的标志性事件。三一集团是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标志性品牌。2012年1月,三一重工[微博]宣布以26.54亿元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的90%股权。后者成立于1958年,是全球最知名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之一,全球混凝土机械第一品牌,一直创造并保持着液压柱塞泵领域的众多世界纪录,在国际市场上是混凝土技术的全球领导者,在全球混凝土泵车销售冠军的宝座上长据20多年。

  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对该并购的意义进行了三点分析:一是技术上的互补;二是盈利方面互补;三是随着并购完成,三一研发人员的数量和普茨迈斯特研发人员的质量叠加,将会大幅提升三一的研发能力;四是普茨迈斯特遍布全球的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点也将加速三一国际化进程。

  由此,在三一对普茨迈斯特的并购中,可以看出清晰的企业战略意图,而这也正是中国企业在2012年完成的多起跨国并购中的共同之处。此类体现出明确战略意图的并购事件,在2013年仍将成为中国产业发展的常态,并一定会有新的案例不断出现。而且,并购的主战略诉求将更加多元和综合,比如技术诉求、管理诉求、品牌诉求、市场诉求等。

  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对这些并购的观察,单纯交易金额的讨论就变得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在这样的背景下完成的交易,势必牵涉到大量无形资产的评估,有些成本和收益,甚至只有企业内部的最高层才能算得清到底值不值。

  除此之外,如果对2012年所发生的这些跨国并购案例进行后续追踪的话,可以看到,中国企业的母公司在对收购的外国公司进行价值发现和业务重构时,都会尝试着对整个母公司借机进行整合战略,以谋求企业更综合的提升。比如,会将收购来的研发团队与已有研发团队进行融合,会对两家公司之前的市场营销网络进行基于新公司的业务整合,会在全球范围内统筹考虑新公司的生产成本的调配和业务资源的配置,等等。

  在这一趋势之下,中国将诞生一批真正的全球化公司,这无论对具体的企业发展而言,还是对所在行业的发展而言,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这样的并购案例和行业发展故事的集中上演,也势必为中国经济的总体转型提供正能量。

  2. 中国企业重塑世界第一品牌

  2012年,与三一重工收购普茨迈斯特一样,还有另外两起中国企业跨国收购也引发了全球的关注和评论:一为大连万达并购北美第二大电影院线AMC,一为联想集团[微博]并购巴西PC厂商CCE。

  前一个并购使大连万达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公司,占有全球该行业10%左右的市场份额,企业规模和市场影响力大幅提升。后一个并购发生后,以Gartner第二季度数据为依据,新联想集团(联想+CCE)出货量已经超过惠普[微博],成为全球PC市场的老大。

  两起并购主角的当家人,都发出了欢快的声音。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称,这是一次“震惊世界的民企跨国并购”;联想集团杨元庆则表示,成为全球第一的意义,在于能极大提升联想的品牌。

  大连万达和联想集团的并购案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具有标志性价值:和中国经济总量在全球跃居第二、并向全球第一迈进的背景相一致,这些位居所在行业全球市场前列的中国企业,通过并购终于实现成为所在行业全球第一的伟大梦想。梦想的实现,一方面会给这些已经实现生产、品牌、资本等要素全球化目标的中国企业赢得更著名的全球声誉,有助于其市场的进一步扩张;另一方面,将重塑行业的冠军。

  这样的并购事件在2013年或将继续发生——跨国并购将继续帮助一批中国企业成就新的世界第一。

  当然,这一战略背后不能忽略的事实是,对于这些企业而言,“大”不是最终的追求。在实现全球规模第一的暂时性胜利以后,如何依靠品牌声誉的提升,赢得更深层次的企业变革,并推进所在领域的行业变革,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进提供新的可能,这将是一家伟大公司诞生的重要标准。对于那些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中国企业而言,从一家中国的大公司升华到一家全球性的伟大公司,是责任,更是义务。

  说到大和强的话题,在这些跨国并购中,还需要关注主导并购的中国企业因主动性战略并购,对企业整体商业模式变革的影响。基于此,另一个很值得关注的榜样企业就是上海复星集团。

  成立于1992年的复星集团到今年正好20年。20年间,从一个作坊式的小公司,到盘踞1350亿元资产的“复星系”。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精巧的资本运作。复星做产业扩张有一个特点,即能买的不租,能租的不建,复星现有20多家药厂,只有一家是由复星自己投资建设的,其余均为合资拥有。这样做的好处是,兼并成本不高,却能产生很大的协同作用。复星做产业扩张还有另一个特点,即看上的企业一定要有行业领先的位置,同时有一支合适的管理团队,否则,复星就会坚决退出。郭广昌作为一个多产业投资的推行者,直接、间接控股与参股的公司多达一百余家,他给复星的目标是,做成“中国的伯克希尔·哈撒韦”。

  复星在商业模式方面的创新,对于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有着启迪意义。在未来全球产业变革中,能够决定中国产业在全球产业格局中地位的,不仅仅是规模第一,更重要的是在商业模式和科技创新,乃至对人类发展关注等方面,中国企业可以引领整个行业,这才是真正全球第一品牌诞生的路径。如果不能够在这些方面做出根本性变革和探索,也就无法长期保持全球第一的品牌优势。

  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入选2012年中国实业榜样的另一家企业也很值得关注,这就是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2012年,在全球装备制造业不断下沉之时,山东重工完成了两起让全球瞩目的并购。

  年初,山东重工潍柴集团获得全球最大豪华游艇制造商意大利法拉帝有限公司75%的股权;9月,潍柴动力通过增资形式收购德国凯傲集团25%的股权,同时以2.71亿欧元收购凯傲集团旗下林德液压70%的股份。这笔总额7.38亿欧元的投资,是中国企业在德国的最大一起并购案。

  对于山东重工的关注,一个核心的角度是其对资本市场的利用,进而通过资本运作,围绕动力系统能够迅速构建全产业链的商业帝国。可谓资本与产业互动发展的经典案例。这也就是山东重工董事长谭旭光所说的,“真正实现全球资源的配置,落脚点还是以资本为纽带。”

  3. 在纠纷和质疑中“走出去”

  伴随着光鲜并购事件的发生,也发生了一些与中国有关的跨国贸易纠纷。有些依然是在WTO的规则框架下发起的,有些则延续了包括美国、加拿大,乃至欧洲国家在内对中国企业一贯的歧视和傲慢。

  2012年,最新的案例表现是中海油对加拿大石油公司尼克森的收购。

  2012年7月23日,中海油和加拿大油气公司尼克森宣布已达成最终协议,中海油将以每股27.50美元的价格,以现金收购尼克森所有流通中的普通股。但是, 继遭到美国国会议员阻挠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之后,加拿大政府10月11日发表声明,将审批中海油收购尼克森申请的期限延长。随后审批再度多次延期。

  无论是对中海油,还是对中国的石油行业发展,此并购都影响深远。这笔交易若最终完成,将成为中国最大金额的海外收购案。中海油则由此有希望在未来布伦特基准油价的讨论中占据一席之地。

  这已经不是中海油第一次在跨国并购中遭遇到来自欧美国家政府、议会和当地舆论的阻挠了。2012年,同样的阻挠还发生在华为和中兴身上。

  这个时候,可能需要包括中海油在内的中国企业反思的是,在进行跨国并购前,尤其是在牵涉标的很大的跨国并购案中,对有关的法律和规则问题要进行更为清晰的判断、思考和应对。而中国的媒体和外交讲述,也要能够准确将处于大变局时期的并购交易的合理性表达给全世界,并真诚的告诉大家,中国的崛起带来的不全是威胁,而是一个新的共同发展的机遇。

  一个崛起的中国和一个又一个崛起中的中国产业,需要很多国家去重新认识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双赢中实现大变局中的产业格局的轮转。这将是一个充满坎坷的过程。在最终的变革没有完成之前,中国企业还是需要习惯直面这样的坎坷与挫折,并有应对的勇气与智慧。

  当然,2012的这些产业案例也告诉我们,在海外投资过程中,一旦面临非商业因素的障碍,已经有越来越的企业尝试通过规则和法律来解决问题。这或将是评价中国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就像习惯于面对质疑是中国企业必须接受的一道门槛一样,对规则和法律从意识到勇敢使用,也是中国企业必须跨越的一道坎。

  在这方面,三一重工再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具有舆论关注热度的事件。2012年9月2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以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由,签发行政命令禁止三一集团关联公司Ralls公司(罗尔斯)在美国俄勒冈州一军事基地附近兴建4座风力发电厂,并要求罗尔斯公司在两星期之内从上述场地撤走全部财产和装置,90天之内从这个风力发电项目中撤出全部投资。半个月之后,三一重工就做出应对——三一集团将就风力发电项目在美受阻起诉奥巴马政府。

  在三一之前,中国企业在美国本土依法维权已有先例,只是并没有三一这样的影响。

  2012年,基于知识产权的纠纷继续显性化。这样纠纷,不仅发生在中国公司和外国公司之间,也会发生在中国公司之间。其中,三个引发广泛关注的事件是:飞人乔丹起诉中国乔丹体育[微博]侵权案、王老吉[微博]商标之战,以及苹果与唯冠的商标权之争。

  这些案例的发生提醒我们,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和战略选择,对一个国家经济总体发展阶段而言,具有阶段性的两难困境。无论对企业发展,还是对未来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都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知识产权氛围和制度环境,一家企业如果没有很好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对于很多并不规范的中国企业而言,在一方面可能成为获益者的同时,成为受害者的可能性更大。

  对知识产权问题的严肃思考,将成为中国产业变革必须正视的因素,并需要作出从国家宏观政策,到中观产业政策以及具体企业自身规章、战略等各个层面的应对。

  4. 新兴产业兴起与光伏“困境”

  在2012年中国实业榜样企业中,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尤其值得关注的企业,一方面这是一家顺应全球最新发展形势诞生的专注于节能环保领域的企业,另一方面,这家企业的发展故事体现了技术创新对于新兴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前不久召开的中共十八大正式提出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使得这家公司的未来及其产业布局的动向都值得人们期待。

  中国节能做为一家新兴企业,其成立和快速发展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中国开始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以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节能环保产业是这一战略重要的产业支撑。

  在此背景下,致力于节能环保产业的中国节能环保集团的资产总额,得以快速增长,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节能环保产业集团,预计2012年底资产总额将超过1000亿元,从6年前这一数字仅为170亿元。在中国确定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中国节能涉及了4个。

  中国节能只是最近几年,中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壮大起来的企业之一,比较乐见的前景是,在接下来的产业发展中,节能环保产业会继续成为重要的产业方向,并伴随着技术的革新,诞生一大批该领域中能够快速成长的企业,为国家节能环保的发展战略提供技术支撑和解决方案,同时,也会造就一批优秀的商业成功案例。

  在这一过程中,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既有的优秀大型企业如何在这一新兴市场领域寻找到发展空间,进而实现企业的产业升级和业务转型,重构符合未来市场需要的业务模式和商业图景——任何一个新兴产业的出现,在意味着新的优秀企业诞生的同时,也意味着很多传统的企业必须面临产业转型,否则将极有可能走向衰亡,就如同如日中天的美国柯达公司在数码成像领域犯下的错误一样。在经济的大变局时代,对中国企业而言,尤其应该抓住这个时间窗口,以确立所在产业发展格局中的地位。

  尽管是面对一个具有充分想象空间的新产业和新的市场空间,企业的相关资本投入、产能扩张、市场竞争也必须在保证行业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展开,否则带来的将是对整个行业的伤害。

  光伏产业在过去几年中遭遇的过山车般的境遇,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2012年之前,考虑到节能环保产业的兴起,围绕光伏产业的发展,在企业、资本、政府等各方形成前所未有的共识,进而推动了中国光伏产业前所未有的产能扩张,直至全球范围内出现产能过剩,再加上欧美地区对中国光伏业出口的“双反”调查,一个朝阳产业,在短短几年中,就快速遭遇严冬。

  2012年中国光伏企业的际遇,留在历史中的,是大变局时代,中国企业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兴产业中盲目发展所带来的深刻教训。此时,具有更综合的资源配置能力和整合能力的新能源企业的发展,可以显示出更综合的竞争力。

  本次入选2012年中国实业榜样汉能控股集团是当今国内规模最大、专业化程度最高,横跨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和能源服务的民营清洁能源企业。到2012 年底,汉能控股集团光伏总产能每年可达3GW(300 万千瓦),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硅基薄膜光伏企业。

  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李河君认为,“对于汉能来说,真正的市场在2013年。我相信,到了明年下半年,整个光伏市场肯定全都变了,国内市场将打开空间。”。

  对于全球产业发展而言,包括光伏产业在内的新能源行业,2012年的故事,并非标志着一个朝阳产业的死亡,更多是产业在经历盲目发展以后,开始迎来残酷的行业调整,这一调整在2013年或仍将继续,其对行业的影响将一直延续到更长时间。在中国光伏产业继续直面挑战的同时,也给在新兴产业中发展的中国企业带来战略启示:大乱不是终点,大治也不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对某个产业中的各家企业而言,从一开始就应该抱有维护整个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进行企业战略制定的时候,应以整个行业的发展为现实背景,避免大乱,谋求行业共赢。

  中国光伏业在2012年经历的沉浮,对于正处于产业波动中的中国电商行业、运动服饰行业、互联视频行业等深具参考价值。这些行业在2013年又会经历怎样的行业沉浮和企业存亡的故事呢?

  5. 在不断颠覆自我中变革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2012年最热闹的行业事件,当然是电商大战了。在新兴互联网互动平台的参与下,电商大战变成了一场没有真相、没有底线、没有商业原则的混战。

  从8月13日开始,京东商城[微博]打着“物价回到4年前”的口号,开始了新一轮的家电促销期,直指苏宁易购[微博]和国美电器[微博],家电电商价格战就此打响。后来,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的调查显示,上述三方及其旗下网上商城涉嫌价格欺诈。

  尽管如此,11月11日,电商们又借“光棍节”引发了新的战斗高潮。事后市场监管部门同样发现了大量商业欺诈事件发生。

  在电商领域混战背后,体现出这个行业已经处于深刻调整的前夜。在这个时期,各家电商背后的资方,都已经开始思考这个行业的未来,以及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自己何去何从。这其中包括入选2012年中国实业榜的苏宁电器[微博]股份有限公司。

  在过去传统家电零售业为主的时代,苏宁是一家非常成功的公司,面对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苏宁积极迎头而上,进行相应的战略调整与布局。这需要非同一般的创新勇气。2012年,是苏宁电器新十年战略开始推动整体布局的第一年。按照规划,2020年,苏宁电器线下实体门店将建成3500个门店,线上苏宁易购将实现3500亿元的销售收入,进而打造一个全新的零售模式:线上线下虚实互动,所谓“沃尔玛+亚马逊[微博]”的模式。如果成功,一个新的来自中国的零售业世界品牌将诞生。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从电商行业、零售行业甚至物流业的发展来看,苏宁的变革转型都值得期待。

  对苏宁新十年转型规划的解读还包括:

  首先,和苏宁一样,在过去10年甚至20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基于传统市场模式成长起来的一批中国行业标杆企业,遭遇信息化和资本市场对行业发展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时甚至是对传统运营模式的颠覆。这使得这些标杆企业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勇于投身新的产业背景进行企业重塑,还是等着被边缘化,诺基亚[微博]的故事已经为这些企业提供了最好参照。考虑到这些企业在行业的标杆意义,事实上,对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而言,这些企业必须要做出变革,这样才能推动整个行业的变革,这是行业领袖所应该担当的责任,也是企业在全球产业大变局时期,走向全球行业领袖地位的机会。

  其次,苏宁的变革故事,还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对于一个在传统运营模式下保持了明显竞争优势的“大象”而言,到底应该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完成企业的转型。张近东给苏宁选择的方式似乎是让整个大象做一个完美的转身,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等待它的结局可能是:通过转身再造出一个站在全球产业之巅的大象;也可能是在这样的转型中失败,失去原有的地位。虽然苏宁的企业转型,前路未知,但我们仍期待更多的行业标杆企业,都可以做出主动变革的选择,并找到符合自身企业变革的路径设计。柯达与诺基亚的末路,是哪家企业都不愿看到的。

  2012年,值得让人欣慰的是,面对新的变革环境,勇于做出变革努力的,不仅仅是张近东和苏宁,还包括柳传志、杨元庆和他们带领下的联想、王健林和他带领下的万达、马蔚华和他带领下的招商银行……这些企业家和他们推动的企业变革故事,任何一个故事,都不仅仅属于一家企业,而是中国一个行业变革的宝贵财富。对中国的产业发展而言,老企业也要有春天。

  6. 自主创新的企业发展图景

  无论是老企业的变革,还是新兴企业的诞生,科技创新都是最具根本性的成功因素之一。对于中国的产业升级和变革而言,科技创新都是最核心的驱动力。

  所以,在我们进行2012年度产业大事件整理的时候,由中国航天员驾驶的神州九号飞船与目标航天器天宫一号成功对接,被作为一个非同一般的标志性事件来看待的。这不仅仅是中国航天产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也是整个国家科技变革、经济变革乃至国家变革的标志性事件。

  与此事件密切相关的,就是入选2012年中国实业榜样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简称航天科技),这是在中国战略高技术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创新能力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航天科技拥有“神舟”、“长征”等著名品牌。

  近些年来,在中国科技创新领域,航空领域的创新可以说是一面没有太多争议的旗帜。但就整个中国产业的发展而言,虽然已经迫切地提出了加大科技创新的要求,但是,直到目前,囿于多种原因,技创新对产业发展变革的支撑都明显不足,这已经成为限制中国产业升级和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一大障碍。

  从这个角度来看,推动科技创新,发挥科技在支撑企业转型、产业升级、行业变革等领域的作用,是贯穿2012年中国产业变革始终的核心逻辑,也是未来中国产业变革中的核心角色。

  就企业推动产业科技创新而言,目前已有多种模式和努力方向。比如,有的中国企业利用市场优势、制造优势,以及资金优势,收购所在行业中全球技术水平最高的企业,完成技术并购,并进一步推动企业既有研发团队与收购企业研发团队的融合,进一步实现企业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还有的企业是通过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以保证企业在所属行业领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还有一些具有长期研究积淀的研发型企业,也开始在市场上得到新生,成为推动中国科技创新的一股力量。

  比如维信诺公司,就是基于清华大学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技术成立的,集自主研发、规模生产、市场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截至目前,维信诺和清华大学已申请国内外专利400多项,包括39项国际专利。维信诺与清华大学还是OLED国际标准的重要参与者和OLED国家标准的主要制定者。

  再比如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与创新,京东方可使用专利数量达6000余项,2011年度新增专利申请数量突破1000项,居国内同业前列,是中国大陆显示领域最具综合实力的高科技企业。

  当然,在2012年的榜样中,我们并没有发现比较合适的和物联网、新能源汽车、智慧城市、云计算、智能电网等直接相关的企业名子,但就目前的发展趋势而言,在2013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全球产业大转型过程中,围绕这几个领域的产业,将可能诞生很多的发展机遇,也将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变革中赢取重要地位的新兴产业领域。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 新闻中央军委:接待禁喝酒严控用警车
  • 体育CBA-易建联18+12广东胜 陈涛加盟阿尔滨
  • 娱乐谢楠“世界末日”向吴京肉麻示爱
  • 财经百胜集团鸡肉样品疑似检出抗病毒药
  • 科技摩托罗拉资产频遭谷歌甩卖:或将自然死亡
  • 博客马未都:末日传说成笑话 冬至饺子宴(图)
  • 读书黑色幽默:解密人类历史上的末世预言
  • 教育国外高校中国学生扎堆 留学收获有多少
  • 育儿十年前男幼师半数改行:待遇低择偶难
  • 叶檀:日本将更大规模发放货币
  • 谢百三:分歧最大的一次牛市
  • 秦红:客户维护费的前世今生
  • 熊鹭:美国财政无悬崖
  • 彭真怀: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新型城镇化
  • 罗天昊:借外国青年 养中国老人
  • 刘泳华:最值得期待的8个世界末日
  • 何亚福:为什么连计划生育都有人信
  • 赖伟民:2013年国际经济形势分析
  • 陶冬:美国不再进口石油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