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2012(第十届)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于11月9日-10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吕峰。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杨建群:吕教授您的左边是一个IT企业,右边是一个生物医药企业,您觉得他们的创新根本的同和不同在哪里?
吕峰:这事儿我不太明白,因为没做过认真的研究,不能乱进。我想讲讲我对创新的理解。我刚才说那话是我们今天能够坐在这儿开会本身是一种创新的结果。过去几十年来,中国企业如果不创新没有今天这样,但是如果还按照过去几十年来创新的方法和思路,我们是走不下去的。所以,我觉得在今天这个结骨眼上探讨这个问题非常有意义。过去的创新以我这些年跟朋友的交流,我感觉创新的主要来源还在于企业家精神,刚才姚景源先生讲企业家精神对这几十年中国企业的成长很重要。但是,企业家精神对未来中国企业的成长就一定那么重要吗?我觉得这个问题不一定那么成立。
回到创新上来讲,大概我们从理论上结合我们中国的企业实践,我觉得有三点特别关键。第一、什么叫创新?机械设备能创新吗?不能创新,真正创新的无论什么样的企业,无论制药的也好,IT也好,甭管什么企业创新的是人,是人的智慧形成创新。所以,要解决创新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我是搞管理学的,我们不搞大话题,讲微观问题,人怎么创新?一个组织要想持续创新,这个人必须是多元化的,如果这个企业的人都来自于一个地域,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个企业无论如何不能创新。大概十七八年以前,我采访青岛啤酒[微博]的董事长,我们聊起青岛啤酒的创新,他说很大的一个问题是青岛啤酒当时的员工都来自于青岛本地,这件事儿很难创新。回到今天,无论是IT,无论是方正,还是先声药业,你们的员工,尤其是高管员工,如果从地域、学历、年龄分布都有差异化,如果你们的企业家愿意在人力的多元化方向上多下一点文章,我相信创新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在中国尤其是地域多元化是最需要考虑的。
第二个事情,在座的很多是做IT的记者,两年前我请一个著名的管理学大师,他的思想是在目前的格局下,目前我们进入一个HighTech的时代,就是个性化,我们一定会进入一个个性化服务的时代,创新这件事儿不是我们谈的,是我们必须的一种生存方式,因为我们要对每一个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所以这种个性化发展的基点不是我想消费者怎么样,而是消费者需要怎么样。举个例子,我们有一个同学在北京一家非常著名的房地产公司,他们创新总说为了体现对业主的服务,他们在一楼大堂花了好几百万进行认真的装修,运行了半年以后,他们发现真正使用这个大堂的根本不是业主,要么是保姆,要么是老年的妇女。为什么?所有这些业主都是开车下地下车库,从地下车库坐电梯直接到家,你不能以为你认为他需要什么,而是人家需要什么。所以,个体价值的凸显是必须的,如果我们真的把消费者,把客户放在重点位置上,创新这件事儿我们就有无穷的来源。
第三方面,都讲创新制度,有各种各样的制度,在制度当中最重要的不是说分配的百分比,因为有时候你把百分比放那儿它也创新不了。所以,这个不是我们创新制度的重点,我个人觉得创新制度的重点应该在包容能力方面,要想创新主要是试,试不一定要成功。所以,要让我们的下属,然我们的员工,让各个层面的同志们去试,这是包容状态,我觉得这三点,从创新的人力资源队伍建设,到创新的基点,到创新的制度化建设,这就是我对创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