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私募排排网主办的“2012(首届)中国对冲基金年会”于2012年10月27日-28日在深圳举行。年会主题为“中国对冲基金管理人的使命与责任”。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会议。图为圆桌对话全景。
陈琴: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下午好!下面正式进入今天圆桌对话的环节。第一场对话的主题是中国对冲基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宏观经济形势探讨和A股投资机会。首先有请第一场对话嘉宾,他们是:
英仕曼集团中国区主席李亦非(微博)女士
嘉仕铂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汪义平先生
光大证券另类投资部总经理葛新元先生
广东棕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基金经理黄晓舟先生
首先很高兴能主持本次的圆桌对话,能让我有机会向在座的专家前辈学习。我们回顾一下海外对冲基金的发展,全球第一只对冲基金自1949年诞生以来,海外对冲基金的发展也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一直到8、90年代随着金融管制的创新、金融工具的日渐丰富,对冲基金也进入到高速发展的春天。现在看一下国内对冲基金的发展,其实近两年由于国内资本市场的低迷,随着对冲基金关注度的不断提高,我们也关注到有非常多人在做这方面的探索,各位都是行业里面的专家,首先请问一下各位,大家觉得国内对冲基金的春天来了吗?春天在哪里?机会在哪里?
李亦非:首先感谢一下主办方私募排排网大胆把中国对冲基金年会这个名字打出来。其实在2008年的时候我加入了全球非常知名的上市对冲基金公司(GLG),当时我在国内同时发起成立了中国另类投资协会,我们之所以叫另类投资协会,就是因为觉得对冲基金这个名声不好,尤其在国际上。现在我们经过这四年的坎坷和奋斗,我们敢于大声把对冲基金叫出来,而且我觉得整个中国的监管层和行业已经对对冲基金的概念基本可以说是认可了。其实大家也理解到对冲基金是在1949年由一个福布斯商业记者经过多次报道之后,他发现市场不是非常有效,所以他成立了对冲基金,这个基金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就是琼斯基金,当时对对冲基金的定义,有三个定义就可以构成对冲基金,第一它必须有杠杆,第二它可以做空,不光只是做多,传统的基金就是做多投,他就开始做空,第三是他提出220模式,管理费2%,业绩费分成20%,从此开创了西方资本市场对冲基金模式。
中国现在对冲基金元年,我觉得这个说的挺好,这也是为什么一个月以前在上中金和中信都举办了对冲基金峰会,也就是对冲基金时代要开始了。在中国,现在整个公募+私募的市场大概在2200亿人民币,差距还是很大的,也就是说成长的空间非常大,其中阳光私募或者对冲基金,应该说2000多家,管理的资产也就250亿左右,规格还是比较小的。同时给了我们另外一种方向,成长的空间是非常大的,所以现在整个海外对冲基金看好中国。有几大因素,第一就是我们现在的人民币国际化,资本的跨境流动会越来越开放,大家都能看得出来。我记得我前不久跟人民银行一位领导聊天,他说在5年前,我们的货币高边疆,边疆关闭是我们国家安全问题,而现在货币开放才是我们国家安全问题,我们的货币不国际化将会对我们国家造成更大的威胁。所以我们只有利用国际化的货币才能够真正在国际市场上成为一个重要的金融高手,所以跨境人民币的业务将会给所有境内资产管理人或境内投资人提供大量出去海外的机会,同时也给海外大量机构投资人和高净值客户提供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这个我认为是现在海外对冲基金关注中国对冲基金行业的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应该说是现在中国对冲基金行业或者中国监管层对这个行业本身的开放态度,这开放态度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法律对新的基金法在不断更新、不断改进,所有这一切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机构投资人的比例,提高提供更多产品的多元化,这样才能使我们整个中国二级市场,也就是对冲基金所交易的市场能够有更多的流动性。只有增加我们的流动性,增加整个行业的管理资产,提高更好的回报,才能让行业真正的发展起来。当然,第三个就是本身我们中国财富的增值,现在银行高净值客户管理着17万亿,公募基金才200亿,阳光私募这块2500亿,可以看出来未来的钱和财富向着更有效和积极管理型的财富管理方向发展是巨大的机会,刚才我提到三个对冲基金和海外大的基金公司进入中国的契机和看好中国的原因。
陈 琴:谢谢李总的分享。接下来有请汪总,您有什么补充的?您应该非常看好国内的市场。
汪义平:我想讲两个事情,一个是对对冲基金概念的认识,刚才李女士也讲到,1949年开始有了人类的对冲基金,当时的概念也是说要把他不知道的风险给对冲掉,因此他给投资者拿到的是额外的回报,在低风险下能拿到的额外回报。到后来发展到美国所有的对冲基金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拿额外的回报,今天早上的嘉宾也提到,如果就看准市场了,赌对了,那也是α,那个没有对冲,所以概念上其实有些混淆。实际上在美国,我们现在说对冲基金或者另类投资或者是咱们中国现在说的阳光私募,其实都是一模一样的一个概念。换句话说,我们说对冲基金狭义的说一定是把风险对冲掉,然后你用多少风险换来给客户挣来的钱,有光做多投的阳光私募也应该用同样的想法去思考问题,为什么?因为咱们做的事都是我能给客户提供更多的价值,因此我要收你2%和20%,其实最早的时候我记得好象是1%,后来不知道从2000年多一点的时候换成2%了,不管怎么样,比公募基金收的钱要多得多,什么意思呢?你在这个过程当中要知道我们能够给我们的客户提供什么,如果我们能够提供的东西的价值比我们收的费用要高很多的话,那么我们过程中就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为客户提供真正的价值。如果我们能提供的东西只是跟着市场涨跌赌一下的话,也许我们没有给客户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东西,也许长期下去,他们也会把我们给抛弃掉。所以作为一个行业,我想里面很重要的东西,我们要时刻的想一想我们能够给我们的客户带来什么。
另外一个,在这个行业的发展过程当中,我想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不要去忽悠客户,我们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告诉客户,我们的风险是什么,告诉客户,这样以后新一代年轻人加入我们行业的时候,不会把信誉搞得不好,你去跟客户讲一个东西的时候很辛苦,他觉得我以前被几个人忽悠了,你只不过是下一个,这样不太好。从管理规模来说,美国受职业经理人管理的资产占GDP的70%左右,咱们中国占5%左右,从5%走到70%,就算30年走完这个历程,加上中国整个金融市场规模本身的扩张和GDP本身的扩张,在这种情况下,就算30年走完这个历程,职业经理人所管理的资金规模应该每年大概会按10%—15%的增长速度。大家说过去几年没有增长,不要紧,没有增长的之后会补回来,其中有一些是在07年的大牛市做过头了,所以有一个修正的过程,我想这个修正的过程基本也结束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从将来看中国对冲基金,将来一定会成长,这点我抱着很好的希望。但是,我们说了大的情况,再看小的情况,我们要给投资者提供额外的收益,这些额外的东西哪里来?从市场上来,从市场上拿来额外的东西,就有人往市场上送。这个问题很麻烦,我们首先要想谁朝市场里面送钱。早上有嘉宾讲我们的个人投资者太多,职业经理人太说,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发展中市场,我们到市场找α,找额外收益的时候,能找到更多机会。因为简单的讲,有更多的蠢人朝市场里丢钱,这个过程随着职业经理人的增长,市场就会变得更有效,我们工作会变得更难做。
昨天我们讨论这个问题,是不是觉得现在是最难的事情?我告诉你,跟将来相比,现在永远是最容易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职业经理人占的比例越来越重的时候,从市场上所拿到的回报一定是越来越少的。现在这个时点我们能从中国二级市场拿到什么额外的东西?这些所有额外的东西都来自市场的无效性,有什么样的东西,大智慧提供很好的数据平台,刚才洪总做了很好的介绍,有很好的数据可以做研究等等,但是当我们把这个数据打开来看的时候,看到无效性的时候,我们仍然要想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这些无效性是从哪里来的?我想了一下,大概从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它来自于监管的不合理性。第二个机会来自于广大股民心理上的东西,简单的讲就是来自于他们对金钱的贪婪和恐惧,这两个因素会导致他们做错误的决策,措施的决策会导致市场的无效性。第三方面就是交易的东西,有很多交易公司都在尽量把交易过程变得更有效,有各种各样的交易方法,这三块无效性加起来,应该是做对冲基金、阳光私募的人要去拿的东西。有的人说我是通过基本面研究,挖掘公司的消息去研究,其实都是一样,都来自这三方面的东西,如果监管严格的话,没有任何内幕消息的话,你去挖消息是挖不到的,所有都是来自于监管或者心理上的东西或者交易上的东西。
我们的工作,我们作为阳光私募或者对冲基金的管理人,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把无效性一点一点的去掉,实际上我们在去掉的过程也是给我们自己自掘坟墓的过程。另外再说一点更具体的东西,真的要做市场中性的对冲基金的话,在我们现在的情况下会有很大的困难,第一个困难是我们辛辛苦苦到市场上找到无效性,很多的钱是送给不辛苦的人,两个不辛苦的人,第一个不辛苦能赚钱的人是政府印花税,第二个不辛苦能赚钱的人是证券公司,融资融券收的那个钱,这两块是可以拿的,这对我们具体做的人来说,要在中国市场做中性策略会更辛苦一点。但是话说回来,如果这个事情对大家来说都很辛苦的话,我们最后挣到的钱还是一样多。因为你把这些阻碍全去掉的话,都容易做得话,有更多的钱做这个事情,最后你能挣到的钱还是那么一点,但是不可以做杠杆这个事情,杠杆的成本太大了,那也是很麻烦的事情。总的来说,我很乐观,对于中国的金融市场我很乐观。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早上陈总讲过中国整个经济发展,我只说最后一句话,我觉得中国的经济,如果谁把中国将来5年、10年的经济看扁的话,我会跟他吵到底,我们积累了5000年,5000年的文化底蕴,把笼子一打开,我们成长了30年,每年按照10%的速度成长,在人类的历史上没有过,要让这10%的速度成长的经济变成不成长的话,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另外30年在5%—10%之间的成长。这是我的很浅显的看法。
陈 琴:谢谢汪总。接下来有请葛总。
葛新元:非常感谢李总邀请我来参加这个会和大家做一个交流,刚才话题谈到目前国内对冲基金的机会和发展前景,说实在的,这个话题应该是没什么值得讨论的,因为它是整个市场发展的必然,市场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各种金融工具估计在今后的三五年内出现的速度是加速的过程,另外也是社会积累的财富所需要的,财富管理的需求也是不断提升。本身来说,市场在发展,提供这样的基础,社会财富的积累,尤其是很多有资产的个体以及机构,他们对于财富管理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两方面,这就是我们国内对冲基金发展的土壤和背景,所以今后几年,我相信对冲基金在国内,至少在金融这块应该是成长速度最快的一个领域,我觉得这是无需谈论的。
另外,本身对冲基金的特征,刚才两位嘉宾已经讲了很多,对冲基金的发展,国内公募基金的发展已经到了一定高度,但是我们要看到在境外市场上,公募基金发展未来的方向是产品的工具,这是由它的机制所决定的,因为它收管理费,没有业绩报酬,在这样的情况下,它的利益驱动机制会导致去做各种各样的工具来提供投资者使用这些金融工具来做投资管理,国内实际已经开始这样的趋势,以后我觉得公募基金必然是往这个方向走。相对应的,现在市场的私募基金也好,对冲基金也好,其实对冲基金概念可大可小,如果大一点,像现在国内的阳光私募也都在对冲基金的范畴里面,它的资质决定了与投资者的利益是相连的,是利益共同体,核心的利益来源于业绩报酬,这样的话,对冲基金的利益驱动就是要用各种方法为管理的资产做增值,在资产增值的过程中获取收益,而这样资产管理的模式,实际上这种模式在国内发展相对公募的发展来说是比较短的,而且规模也比较有限。以后的话,真正能够做到长期为投资者带来资产增值的管理人是能够发展壮大的,再加上我们前面说到市场环境以及整体需求,我相信这个行业肯定会有很大的发展,而且现在已经到了关键点,已经增长速度肯定会增加的。
今年的整体市场应该是熊市,在这个市场里面,包括阳光私募,整个私募行业发展应该来说在举步维艰的阶段,也正是因为这样,大家开始更加关注对冲这个概念,对冲这个概念的核心在于发掘多层次各方面资产增值的机会,另外一个最大的核心在于有效的风险管理,这块一个方面是风险管理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还是依赖于市场的发展,对这方面的需求现在市场会越来越大,但是有效管理投资风险的工具现在来说应该还是比较有限的,我们能够用到的基本上也就是股指期货以及融资融券,而且融资融券的成本还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就是我们尝试在做对冲方式投资的,应该来说市场上这样尝试的案例现在已经有很多了。今年我看到有很多号称对冲基金的产品发出来,表现非常亮眼的其实并不是很多。现在的阶段,我觉得有可能接下去一两年内仍旧处在这样的阶段,大家都再做这样的尝试,一个等待市场有效管理的工具丰富起来。另外这种业务模式的尝试我觉得也还是需要市场比较长时间的检验和洗礼,因为境外对冲基金发展,很大的特征是有高淘汰率的。也许100家对冲基金过几年可能就剩下三五家,这几家发展起来,淘汰掉的没有人记得它,经历市场洗礼的过程,才会真正发展起来。现在是起步阶段,无论是研究做策略开发的以及尝试做这方面业务的包括市场的发展,都还处在起步的阶段。
我们对未来是非常看好的,但现在我们刚刚上路,这中间哪些人在这里面能成功,这里面有几个要素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也许下面的话题会谈到,我就不再展开。还是回到对冲基金现状与未来,对于对冲基金整个行业的未来前景,一开始我就说这是不需要讨论的话题,金融市场会是未来5年、10年、20年发展最快的行业。目前的现状,我们是刚上路的状况,肯定会是百花齐放或者鱼龙混杂的阶段,还需要市场的洗礼和考验出现一些真正成功的对冲基金,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对冲基金做研究者和投资管理的从业者之外,还需要培育市场,另外一个,现在国外有专门做对冲基金研究和数据分析的一批人来帮助我们共同去培育这个市场,然后还需要包括像大智慧这样的,为对冲基金提供服务的,提供对冲数据、系统,各个方面都是共同的发展,我们这个行业才会更快的发展起来,我想说的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陈 琴:下面有请黄总。
黄晓舟:我回答主持人提的问题,我觉得中国对冲基金的春天是到来的,恰恰是像刚才说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谈一下我的观点。第一个方面,市场环境的变化给对冲基金提供的土壤,第二我讲一下客户投资者需求给对冲基金的成长提供空间,第三我想说一下专业人才管理的人才储备、研究能力已经具备了,但是尤其是在海外有很大一部分这种人,需要跟国内本土研究的机构做一些调整,这方面的准备工作也已经开始了。先说一下市场环境,我觉得主要是两个方面,从交易规则来说,两年前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从无到有的飞跃,从我们一直在海外多年华尔街的经验,一直在关注国内的发展,为什么以前一直没做?就是没有对冲工具,有了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至少有一个工具可以让我们做,这是第一个变化。第二个变化,国内交易80%是散户交易,也给对冲基金的发展提供非常好的土壤,因为对冲基金要求的技能比较高,很多都是通过模型自动交易实现,很快的交易平台,经过时间检验的,在各种形式都能赚钱的模式,我打个比方,好象拿个导弹、原子弹跟小米加步枪的人打,对冲基金一定有很大赚钱的空间,就跟其他行业一样开采未开发的土地,一定是赚钱的机会非常好,也是好的方面。不好的方面,前面几位也提到过,一个是固定成本比较高,沪深300很不错,交易量很流通,前月的交易量因为投机的原因,确实很厉害,流动性在全世界的股指期货里面都是靠前面的,但是很多对冲基金的策略不需要股指期货交易,是股票之间的相互对冲,也要求融资融券跟上,但现在融资融券成本太高,在国外的话,把股票卖掉是有利息的,融资和融券的两个利息一减,比较好的对冲基金成本不到1%,杠杆至少放大两到四倍,如果只赚5%,放大四倍就是20%,很多策略没办法拿到国内用,基本唯一被实践证明有用的东西就是做多股票,做空股指期货,这个以后是有发展空间的。第二就是投资者的需求,我觉得因为这几年,从2008年到现在,股市总体是下滑的空间,实际上从2007年看到现在,沪深300和上证指数虽然没有什么变化,虽然经过07年的大涨,实际到现在为止是没有什么变的,投资者都很伤心,如果现在把对冲的概念引进,他们觉得是很好的工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也在推这个东西,也跟很多高净值客户有些交流,他们对这个东西确实很感兴趣,他们觉得好象给他们提供了眼前一亮的东西,很多高净值的客户他并不一定追求短期几倍的增长,他跟愿意长期的,年复一年比较稳定的回报,这对他们来说可能更具有吸引力。投资者的土壤已经形成,可以理解未来80%散户的比重会慢慢下降,其中有一部分会投资到职业经理人管理的对冲基金。另一方面,也要求基金公司要有诚信,不能忽悠人家,基金的情况、回测的情况、波动性是多少、最大风险是多少、赚钱的概率是多少,都应该给他明确的答复,然后在基金运行的过程中也应该给他提供定期的报告,而不只是给他这个月赚了多少钱,应该告诉他这些投资组合里面哪些是靠选行业赚来的,哪些靠是股指期货赚来的,他就明白你刚开始跟他说的和现在是一致的,应该给他一些很实在的,跟实际情况吻合的数据。第三个方面就是人才,对冲基金这个东西不简单是选股的问题,不是个人去选哪几个股或者哪个行业的几只股,而是很专业的职业,你可以是做基础研究的,也可以是做基本面研究,也可以做统计模型,但都需要做很深入细致的研究,对这个股票未来的涨落有预测,必须要做两件事情,一个是对股票的掌握要有预测,第二是对投资组合的风险要有评估,把这两个做好,然后再融合在一起,这就是优化的过程,尽量降低风险的情况下提高回报,这里面有一套流程,有基本面的数据,有技术面的数据,数据要精准,还要有人才懂数据分析,因为股票市场的数据造诣非常大,需要有专业的人才甚至包括学数理化学计算机的人才,建立非常具有可持续性赚钱的模型,这样才能把这个事情做好,所以对要求是很高的,但是国内这么多年下来,尤其是最近几年,肯定也储备了一定的人才,但是我感觉在国外,因为对冲基金发展的时间比较长,人才的储备相对来说比较多,华人到美国、欧洲、日本去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有这方面实战的经验和管理的能力,包括回报预测的模型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但是他们需要的是把这些东西结合到国内的资本市场运营规则,但是这个事情企事业不是很难的事,根据我自己的经验,也就是几个月到最多一年,不是每一个海归的素质都是一样的,基金官司或者投资者如果决定从很多基金经理选的时候,还要看下他到底是怎么做的,所以大家应该擦亮眼睛,多从其他方面证实他的能力,看看他讲的话是不是比较靠谱。我觉得从这三个方面来说,我的答案就是春天到来了,但是还有一些具体的工作要做。
陈 琴:接下来这个问题想请教一下李总,我们知道英仕曼是全球具有领先地位的另类投资公司,肯定有非常多成功的经验,想请李总给我们分享一下。
李亦非:非常感谢主持人给了我一个好好宣扬我们公司的机会。MAN是单数的MAN,不是这个公司有很多男人,其实刚开始创建的时候是做糖交易的,后来经过多次收购,成为全球第二大另类交易公司,大家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上上网,一共也就两三家对冲基金上市,我们是其中一家。同时,我们也是在证监会获得批准在中国开展业务的。英仕曼旗下管理资产600亿美金,有三大类别组成,一个是VHL,我们叫做管理期货公司,就是CTA,200亿左右;第二个基金是GLG,于2010年收购的,也是200多亿美金多策略的基金,既有全球宏观、新兴市场、高科技、多空基金、可转债基金、市场中性,策略非常多,大概有30多个策略的基金组成;第三块是FRM,今年刚刚完成的收购,是叫做对冲基金的基金,是全球第二大的。这三大块业务构成英仕曼集团的框架。刚才各位都聊到对冲基金的中国,其实大家都了解对冲基金,应该说叫避险基金,在上一次我曾经在上海对冲基金峰会上曾经问了当场出席的七个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的人,我说如果现在郭树清主席坐在这儿,你跟他讲中国为什么需要对冲基金,你给出的理由是什么?他们回答的都非常精彩,每人说了一句,一个人说价值发现,只有真正的市场化了,中国真正想从老鼠仓时代过渡到市场化时代的时候,必须引进真正的做多、做空和杠杆这样完全市场化的机制。另外一个人讲的就是流动性,因为可以杠杆,因此可以加倍放大,给市场提供很多杠杆和流动性。第三个人说减少波动性,减少波动性的意思,我们大家都知道,一个人如果有1万块钱,他希望的回报肯定是100%、200%,而一个有1000万的人,他的回报期待可能是10%,当然谁都希望风险越高、回报率越高越好,但是对冲基金非常看中我们讲的波动率,在低波动率的情况下追求高回报,很多时候可能市场在大涨的时候,我们可能没有涨那么多,但是在市场大跌的时候,我们国内叫回撤,市场大跌的时候跌了60%,我们可能只跌了10%。所有对冲基金是裸奔的行业,每个月业绩报告,每个月可以赎回,基金经理人假设跑差指数的时候其实是很不好意思的,裸奔的行业要求的是一批精英,通过积极管理的模式,防范风险的情况下给投资人带来最少的风险和最大的回报,这方面我觉得在全球很多基金经理人对中国有很多期待,那天我记得我跟一个国内的基金经理人聊天的时候,我在谈我们旗下GLG多空基金进入中国,他说你们没什么优势,这些老外不了解中国。我当时听了基金经理人的回答,我觉得他讲的很好,在风险防控方面、合规方面、人才培养方面可能有一些独到之处,有一些经验,例如我们的GLG就选用一种行为科学的方式来关注和观察每个经理人,给18或者12个月的时间,给你一些钱去管理,会根据你的交易喜欢分析你,在市场购买和买卖过程中行为方式有什么联动性,他看出你到底是不是好的基金管理人,孺子是否可教也,这些东西可能是海外基金的优势。现在我们在中国希望刚刚开始推进的就是旗下的管理期货基金,所谓的量化基金,其实量化基金应该说在海外基本上是算法交易,AHL在牛津专门成立一个量化金融研究院,整个公司AHL有125个人,有85个人都是做研究的,他们是物理学、生物学或者你没有想到学科的博士生,他们组成一个算法,是百分之百的机器交易,整个基金一共有17个交易员,这17个交易员分布在英国和香港,AHL基金我们希望通过利用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和中国期货本身和大宗商品在全球所占的比重首先进入中国,所以我们现在也想利用中国的QIFF、QDII等各种各样跨境机会寻找跟中国的合作伙伴,发展不同策略在中国的业绩。希望今天在座的各位有机会合作或者开展业务。
陈 琴:大家都谈到对冲基金的发展受制于金融工具的缺乏、金融管制的放松等等条件,我们看海外对冲基金的发展也有这方面的影响,对于高速发展一部分是由于金融管制后期放松的原因,您怎么看待目前对冲基金产品的创新和金融管制放松这块的问题?放松可能是一把双刃剑,您谈谈您的体会。
汪义平:咱们中国的阳光私募的很多大佬,这么多年辛辛苦苦做了很多工作,有一个东西真是希望大家共同思考,春瑜总做的私募排排网其实起了很好的作用,把我们和投资者连接起来,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阳光私募要做好,不光是监管,我们自己能做得多好,其实是回报和风险之间比例的关系,我希望能够不光是按照业绩排名,就是赚多少钱的比例进行排名,当然我想春瑜肯定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把其他因素考虑进去,如果能够在投资者里面推广一种他是用多少风险换来的回报,如果这个去衡量,可能辛苦一点,但是会做得好一些。刚刚你说的创新和监管方面,其实整个华尔街都是这样,在中国,尽管没有说可以做,也没有说不可以做,投资者说希望我们做,因此我们做了,那叫创新,如果完完全全百分之百监管的东西,那不叫创新,监管没有说做,也没有说不可以做,实际给你提供一个小小的窗口,法律永远是落后于现实的,不光是咱们中国是这样,哪个国家都是这样,美国现在的法律仍然是落后于现实,华尔街的人说你没说清楚,就做了,因此第一个做的人赚钱就多,所以有兴趣搞新的东西,所以创新最主要的驱动力是利益,是投资者利益导致业者做一些新的事情,最后的结果是导致监管的变化,你这个做的东西是对的,阳光私募通过信托,你们这样管理钱是对的,把信托开户开放了,给你们机会了,所以最后创新的结果会导致监管的变化,会让前面说的那些东西有所改善。不知道监管怎么想,我也去过几次证监会跟他们说我的建议,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对冲基金也好,阳光私募也好,这些认不是在这里光为投资者挣钱,我们还在做极其重要的事情,把市场变得更有效,前面李总说了其他国外对冲基金管理人的经历,只有让二级市场是有效市场的时候,这个市场才能成为实体经济的驱动力,它是实体经济很大的东西,有效的市场定制是对实体经济最大的帮助。我以前经常问自己,我做对冲基金,我为自己赚到一些钱,这是从别人丢到市场的钱,我想办法弄过来,后来想我们是在间接的帮助实体经济,所以在座诸位工作做的越好,我们给客户赚的钱越多,我们自己赚的钱越多,我们给实体经济的帮助就越大。
陈 琴:接下来一个问题问一下葛,能不能简单给我们介绍分享一下策略方面。
葛新元:在座的有很多都是老朋友了,大家可能对我们比较熟悉一些,我原先在(国信证券研究所)是一个卖方金融研究团队,主要做量化投资研究,现在我变成光大证券另类投资子公司的负责人,另类投资子公司核心的人就是原先做卖方量化投资研究团队里面的人。首先我说一下另类投资子公司是做什么的,这几年国内的券商,尤其是一批上市的券商,资本经营越来越大,自营资本金投资管理的需求扩大了,大家都知道,证监会对于券商的自营监管是非常严格的,有很多很多约束,有范围的约束、投资行为的约束、交易行为的约束等各个方面,但是在这种约束下来,实际上是很不利于券商的资产增值,所以去年开始讨论是不是有限度的对于券商的自营投资进行适度的松绑,一个是适应市场的发展,另外券商也需要这么一个渠道去拓展自己的资产投资管理的平台和通道,所以管理办法里面新出了一个,券商可以通过设立另类投资子公司的方式去参与原有自营监管条例之外的品种的投资。券商的另类投资子公司由来是这样的。国内现在已经挂牌的另类投资子公司也有好几家了,海通、中信、广发和我们,现在准备设立另类投资子公司的券商,据我所知至少有十几二十家,下一步国内券商另类投资子公司会越来越多,另类投资子公司本身的业务叫做另类投资子公司,做的就是券商自营监管条例的自营投资品种清单之外的投资业务,允许做自营清单之外的业务,也就是说投资领域可使用的投资手段和投资方法是不限的,非常广阔,现在已经挂牌的几个另类投资子公司做的业务差异也是非常大,根据各个团队人员来源不同、专业领域不同,都有很大差异,我相信将来这十几二十个券商另类投资子公司出来之后,大家都会看看他们各自的业务每家和每家都不一样。接下来就说到我们光大证券另类投资公司,我们这个团队我一开始就说了,我们是卖方团队,我们这个团队都是做量化投资研究的,我们到这个公司是看中这个平台能够把我们原先的研究和策略积累转化为具体的业务和产品,所以我们这个公司核心的业务做的是量化投资。简而言之,我们希望将来的发展方向就是量化对冲基金,现阶段我们会用光大证券给我们的注册资本金来做原有策略和现在开发这些策略量化投资管理,将来会随着我们做一段时间之后,建立了完整的系统和运行体系以及经过实战检验有效的策略,我们会去发一些对冲基金产品,这个就是我们现在在做的事情和将来准备做的事情。
陈 琴:由于时间的关系,最后请黄总从投资者的角度给些建议,我们怎么看待今后对冲基金的发展,投资者应该怎么样去理性对待对冲基金以及相关的活动。
黄晓舟:我觉得投资者应该降低所谓的期望值,但是要提高对期望值稳定性的要求,投机行为应该减少,长期理财的形式,比如直立的教育基金,开始就有这种投资的理念,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工作当中,减少你每天在上班时间炒股,把钱交给能够给你带来持续稳定低风险高回报的专业管理团队给你管理基金,过了5年、10年、20年之后,会发现你当时做的决定比你自己做要好很多。投资者应该降低期望值,但是要增加风险意识。另外,投资者还应该做充分投资者,不应该只是看到眼前利益,看到去年哪个基金赚了7、80%就去追风,追风这个事情被时间证明大多数是比较有害的事情,应该多问一些基金以前的表现,最大风险、稳定性怎么样,把钱投进去以后能够经常和基金公司保持联系,看到他说的跟做的表现是不是比较一致,所以他应该做比较有理性的投资者,我觉得主要是从这几个方面。
陈 琴:谢谢黄总!非常感谢四位嘉宾的精彩发言,由于时间关系,第一场对话就到此结束,请各位嘉宾移步嘉宾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