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吴敬琏演讲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0月13日 21:31  新浪财经微博
2012年10月13日,复旦大学经济学系建系90周年庆典暨中国经济学发展创新论坛在上海举行。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吴敬琏演讲。   2012年10月13日,复旦大学经济学系建系90周年庆典暨中国经济学发展创新论坛在上海举行。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吴敬琏演讲。

  2012年10月13日,复旦(微博)大学经济学系建系90周年庆典暨中国经济学发展创新论坛在上海举行。新浪财经图文报道本次会议。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吴敬琏演讲。

  吴敬琏:尊敬的杨校长,各位来宾,在我们系90华诞的日子里,我想在这里讲几句话。一方面是表达我对我们全校对我们的培育之恩,另一方面也想讲一讲在我们面前所面临的非常光荣的,又是非常“重量级”的任务。

  我是在1952年院系调整的时候来到复旦经济系的,我们的班是提前毕业,在1953年毕业,因为那个时候不能分配工作,我就留校当了一年的肺病康复楼的团支部书记。在这几十年的日子里,我经常回想起我在复旦经济系这两年所受的老师们的训导和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不在于专业的知识,而在于如何做人,如何做学问的复旦精神。在1952年院系调整以后,课程的内容已经大大不同了,主要的教师都是在人民大学受了两年苏联专家的训练以后,把苏联的教材再转授给我们。应该说,现在这方面看起来有用的东西并不是那么多,但是我总觉得这两年复旦的教育对于我们怎么做一个合格的中国知识分子,一个合格的经济学家所得到的始终是受用的。前两天我还和同班同学周叔莲一起回顾我们在复旦度过的日子。对我来说,最深刻的就是蒋学模先生教育我们怎么学习经济学,怎么去做研究,那时应该说课程的内容是很枯燥的,就是对着苏联教材照本宣科,但是仍然保持着原来大学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各种各样的社团。我参加了好几个社团,其中一个社团就是科研社团,指导老师就是蒋学模先生,他是从怎么做卡片教起,直到对于你的论文框架结构、逻辑线索应该怎么展开。现在我还记得,比如做卡片的时候不要满篇抄,要按照最小单位的原则,要把最精彩的概念、最精彩的分析框架用最小的单位写在一个卡片里,这样你才能够受到启发,他们是从最基本的东西尽心尽力地教我们。还有就是我们《资本论》的老师漆琪生教授,当时是把这样一个很深奥,而且显得有些枯燥的课程变得非常引人入胜,他是贯穿着一种精神。当时我们就在漆琪生教授身上看到他的老师的影子,那种探求知识、追求真理的意念和毅力。后来我也听过,我自己也教过,就是在社科院的研究生院教过《资本论》,也听过别人讲《资本论》,但是都没能达到漆琪生教授这样的境界,不是一个教书匠的境界,而是把自己的灵魂放进去了,大家应该可以理解我们当时受到漆琪生教授的熏陶。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当时我有很多感受,但是没有能够把它概括出来。后来在我们纪念复旦100周年那一天,全体起立唱我们的老校歌的时候我悟出来了,这就是刚才杨校长讲的思想自由、学术独立的精神,以这样一种精神来为我们国家的复兴去掌握知识、创造知识,并且学以致用、经世济民。我想这种精神在我们自己的工作经历中是能体现出来的。

  我们系建系之初的情况我知之甚少,但是我可以想像,我们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上个世纪30年代曾经迎来过一次“小阳春”。当时的经济发展跟现在相比当然是小巫见大巫,但是在那个时代应该说是很了不起的。在30年代的“小阳春”里面,我们复旦和复旦的经济系显然是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就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在风云变幻的文化大革命末期我们回到了北京,我记得复旦的同学又经常聚在一起,比如周叔莲、汪海波经常聚在一起苦苦思索,为什么中国会走到那样一步?在这个思索的过程中,我们就用新的知识、新的经验去批判地考察了我们已经掌握的、学得的知识。应该说用现在的尺度去看也许还说不上大彻大悟,但是已经把握住了中国发生这么大的灾难的根本性的原因,特别是我们专业所涉及范围内的原因。那个时候我和周树连、汪海波酝酿了很多文章,“四人帮”一旦垮台,当时我们就变成了北京有名的批判家,就是对于旧体制的批判和对于新体制的期盼,对于新体制的方向做了许多初步的探索,秉持的就是刚才我说的这种复旦的精神。

  到了下一个转折,就是在1990-1992年的转折,现在这个转折看起来好像就是一个政策上十四次代表大会在1992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实际上在1992年这一目标的出台是经过了一年多的政界人士和学界人士共同做了认真努力的结果。最近报上发表了我们的同学江春泽帮助王华同志做的研究成果,因为江春泽当时是在体改委,我们复旦的一些同学,像周叔莲、汪海波都积极参加了从邓小平1990年12月和江泽民、李鹏的谈话中提出要搞市场经济,之后又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和中国支持改革的领导人一起深入地进行研究,最后到了1991年10-12月,江泽民总书记召集了11次座谈会,讨论世界的形势,讨论巨变的原因,着重讨论了中国。江春泽和我都参加了这个座谈会,不是就政治口号本身,而是做了很深刻的理论研究。有政治学家,最重要的还是经济学家。像我们这两个复旦的学子都是积极参加了这项准备工作,所以才会有1992年6月9号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给十四次代表大会定调,在那次讲话里江总书记讲到他倾向于在十四次代表大会里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口号,而且他的讲话里用了经济学的专科术语,用了专业术语给市场经济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就是在这种经济中市场的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现在我们正在面临着一次新的转折关头,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要召开十八次代表大会了。我们许多人都认识到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十字街口,有人把它叫做“三岔路口”,到底要向何处去将要决定中国的前途和未来。显然,新的历史机遇所要求做的思想理论学术准备不只是我们经济学,但是很明显,经济学仍然是当中一个最重要的基础性课题。我们应该有这个责任,发挥我们负担的精神,为我们国家的繁荣做出新的贡献。谢谢大家!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四川泸州群体事件:当地称司机因不适身亡
  • 体育NBA季前赛-林书豪复出7分12助攻火箭胜
  • 娱乐对话谢霆锋:离婚无关艳照 张柏芝善良
  • 财经3季度GDP同比增7.4% 增幅创14季度新低
  • 科技微软下月发布Windows 7版IE10浏览器
  • 博客李娜童年的委屈 详解日本式过马路(图)
  • 读书抗日老兵回忆:如何处理日军女战俘
  • 教育清华学霸姐妹花走红 不愿成公众人物(图)
  • 育儿1名婴儿有3位父母 96岁老汉再生子(图)
  • 健康这些姿势很伤腰 深秋天气吃什么最御寒
  • 女性女星Bra穿上红毯 韩星上流美妆学起来
  • 尚品行政楼层:酒店中的头等舱 型男轻盈提包
  • 星座测试你有桃花吗 农历9月大事预测
  • 收藏拍卖公司必争之地香港 老实寄封有宝可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