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中青年改革开放论坛(莫干山会议)
地点:中国杭州(莫干山)
时间:2012年9月15日
主持人:各位来宾,下午好,欢迎参加中青年改革开放论坛(莫干山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创造公平、开放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下面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本次会议主办方开幕大会主持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曹文炼先生上场。
曹文炼:尊敬的高尚全会长,彭森主任,各位来宾,各位代表,我代表组委会热烈欢迎大家来参加中青年改革开放论坛(莫干山会议)。经过4个多月的精心准备,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本次会议终于顺利的在莫干山开幕了。
参加本次会议的正式代表有120多名,今天70%的代表可能会陆续来报到,有些代表将在后续几天里陆续赶来,分别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此外还有会务工作人员和媒体代表,大约40、50人。这些代表中间,包括我们敬重的老一辈经济学家和长期担任中国体制改革领导工作的老领导,有来自当年参加1984年莫干山中青年改革会议学术研讨会的代表。大多数是通过论文评选以及各方面主办单位推荐的中青年代表,从代表所属单位来看,来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占50%以上,来自政府机构大概占30%,来自企业界大约20%,其中有将近20名女性代表,今天从会场上,好像20名还不到。此外,出席会议的还有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改革报、新浪财经,以及我们会议的共同主办单位《第一财经日报》等20多家媒体代表,我们热烈欢迎他们的到来。
下面有请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给我们致辞。
高尚全:各位代表,晚上好,很高兴参加中青年改革开放论坛,曹文炼主任主办这次会议,给我打这个电话要我参加这次会议,我想我肯定出席,因为我觉得我们搞改革离不开中青年,我们一直对中青年非常重视,也很厚爱,所以对这次会议我很高兴应邀参加。
那么这次中青年改革开放论坛(莫干山会议),也可以叫做第二次莫干山会议,第一次莫干山是在1984年9月3号召开的,那么距离现在28年了。28年来,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祖国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看了一下莫干山会议参加的人物里头,现在已经有的已经当了国家领导,有的已经当了著名的学者,有的当了优秀的企业家,所以这次会议的成果非常大。
那么,在改革过程当中,根据我的回忆,开了大概4次中青年改革论坛。第一次就是莫干山了,正好1984年9月份开的,当时我参加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我本来想参加的,但因为在山上离不开。第二次中青年改革论坛是在天津,当时常修泽同志这些南开大学的参与的,这次天津会议由于有事没有参加,但天津会议是根据莫干山会议的决定,办一个中青年改革论坛。第三次中青年论坛,就是1988年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北京青年经济学会等等将十几个单位共同发起联合召开的“改革十年:中青年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我正好参加了那次会议,并且在会议上致了辞,讲了话。我讲的题目是“中青年理论工作者要始终站在改革的前列”。
这次中青年改革开放论坛,是第四次中青年的盛会,可以说会议意义很大。这次中青年改革开放论坛是一次中青年的盛会,并且这次会议是在十八大前召开的,所以我们要以实践行动迎接十八大的召开,我们要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7月23号在中央党校学习班上做的讲话。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过去三十多年来快速发展,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改革开放,那么未来我们要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的依靠改革开放。所以7.23讲话精神是要毫无动摇的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广大中青年理论工作者是改革的希望和未来,改革是无止境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是无止境的,所以社会主义改革的伟大事业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论,这个历史重担将落在中青年身上,因此广大中青年理论工作者应该清醒的看到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绝不辜负时代的重任。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主要我们还处在机遇期,中青年应该牢牢的把握这个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发挥中青年理论工作者的智慧和改革创新精神,继续为改革开放作出新的贡献,谢谢大家。
曹文炼:谢谢高老,高会长从1982年国家体改委成立就参与了组建,1985年以后担任国家体改委的副主任工作,80年代我们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就听过他的讲课,他到现在为止还在为推进中国改革开放不断地发表他的真知灼见,再次真诚的感谢参加此次会议,而且担任这次组委会的主任,谢谢高主任。
下面有请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原来也担任过国家体改委的副主任,彭森给我们致辞。
彭森:尊敬的高会长,各位专家,各位老朋友,老战友,以及中青年学者,大家晚上好。我是非常高兴接受邀请来参加中青年改革开放论坛(莫干山会议)。
我是昨天晚上到的,昨天晚上到的时候,山上静悄悄,今天我下山了一趟,回来以后我看到山上是阳光明媚,充满了朝气和活力,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来了很多年轻人,而且都是搞改革的同志,思想开放,解放的同志,我想给莫干山也带来了活力,所以衷心的祝贺这次会议能够圆满的成功。
这次会议选了一个很好的题目“"创造公平、开放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也选了一个很好的地点,又选了一个很好的时间。这个时间就是刚才高主任讲到的,在十八大之前大家到这里来学习、交流、探索,共享、分享研究成果。
莫干山我觉得是一个有灵气的地方,是能够产生灵感的地方,是能够产生思路的地方。28年前第一次莫干山中青年会,我觉得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历史上是留下了浓抹重彩的一笔,当时提出来的不论是价格的双轨制改革,以及其他的一些改革思路,都是对改革的发力阶段、突破阶段、探索阶段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所以也寄希望于这次会议能够继承很好的传统,取得很好的成绩。怎么样取得一些成果?我也看到这次会议有小组讨论,集中大家的智慧,会议重要的我觉得就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完全一致的,是我们党的一个思想路线,只有真正解放思想了,才能实事求是。现在束缚思想的东西还是很多的,反过来讲如果真正的实事求是,那思想也会真正的解放,所以希望会上这些年轻人,有很好的思路,一定能够在这方面取得新的成果。
最后还要讲一下当前的改革遇到了很多挑战,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改革的动力仍然不足,虽然我们讲改革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改革本身的动力这几年存在一定的缺陷。
关键是什么呢?就是改革之初,大家回想一下三十多年前小平同志提出来不改革死路一条,那个时候我们是面临什么样的局面?只有改革,中国才有可能实现民族复兴,当时吃不饱饭、企业面临破产才能解决,所以当时的改革动力非常强。但是经过三十几年的改革,我们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在改革过程中,大家一看我们财政收入一年又十几万亿。
中国过去长期以来依赖外国投资,现在每年对外投资也有五六百亿美元,我们的国有企业长期以来亏损出现很多问题,最近这两年,每年也有上万亿的利润,但是今年的情况特殊一点。在这样的情况下,靠什么样的动力支撑改革的理念,凝聚大家的勇气和决心,我觉得可能有几条。
第一,我们改革的动力来自于国际竞争的压力和动力。虽然中国强大了,但是从体制上、机制上还遇到很多的问题,而国际之间的竞争最根本是制度的竞争、体制的竞争、机制的竞争。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出现以后,我们又看到许多发达国家也在总结他们遇到的一些问题,资源方面的争夺,各种科学技术方面的发明创造都进入了新的时期。
去年年底当时在北京组织中美经济改革和发展对话,美国的总代表是他们的副国务卿,最后谈来谈去,他也承认,美国长期以来所依赖的高消费、高福利、低储蓄、低增长,这样的模式是难以为继的。
今年年初在北京接待了古巴的政治局委员,也是他们的部长会议的常务副主席,他说我到中国来,最重要一条就是要研究改革开放。当然他们研究改革开放还是局限于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前,农村改革怎么改、价格改革怎么改,包括商业银行怎么建等问题。
所以我想在这种情况下,在国际上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不改革很难跨越新世纪的门槛,这是很重要的动力。
第二,来自于国内目前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压力。因为经过三十年的改革,我们取得了很大成绩,也积累了很多问题,过去长期以来所依赖的人口红利、改革的政策红利、WTO红利,现在逐渐在消退。国内的一些矛盾,包括城乡二元化的问题,政府和市场等方面的问题,不通过改革解决,我们可能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从这样的角度来看,进一步凝聚改革的力量,提高改革的信心。
第三,来自于坚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解决目前经济中的一些困难,加快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式转变,这方面我想压力也很大,动力也很大。因为我们讲到经济增长方式,讲了十几年,没有转过来。十七大党的文件里明确提出来,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科学发展,但现在的进展还是不如人意,我觉得根本一条还是从体制上入手。从改革作为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动力,来解决这样一些问题。
今年2月份国务院常务会汇报改革工作要点的时候,谈了我们的想法,总理也很肯定,今后的改革还要解决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城市和农村的发展问题,以及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还有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这后面一系列的改革重大原因。我想可能进一步通过研讨、凝聚共识,特别是中青年同志在这方面要发挥你们的作用。
改革搞了三十几年,也是轮了一代人了。第一次搞改革的时候,我也是三十岁,前前后后搞了三十年,我想现在需要把担子交给年轻同志的时候了,寄希望于青年一代了。再次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曹文炼:感谢彭主任的鼓励和他对本次会议提出的殷切希望和指导性意见。高会长和彭主任的讲话对开好这次会议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有请这次会议的联合主办单位《第一财经日报》总编,也是我很钦佩的江南才子秦朔先生给我们致辞。
秦朔:尊敬的高会长、彭主任,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媒体朋友,大家晚上好。非常高兴,我也代表这次会议的联合主办方欢迎大家来参加中青年改革开放论坛(莫干山会议),上一次莫干山会议的时候,我们还没有进大学,我是1986年进大学读书的,但是上一次莫干山会议的影响,在我们这一批60后的职业生涯里面有很深远的影响。
我想上一次莫干山会议不仅是那一代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其实也是中国历来的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良知的传承和体现。因为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张载的话说:为天地立新,为生命立命,为旺盛记绝学,为万事开太平。今天在座的像华生老师在第一财经日报上刊登过一些文章,其实我们在读这些文章的时候,经济之外也能感受到知识分子的血统和精神,所以对后一辈的媒体人也是精神上的鼓励,所以首先借此机会希望年轻一代的媒体人向上一次莫干山会议的参与者和他们到今天还散发出这种精神,表示我们的敬意。
跟他们相比,我们这都是晚辈。我自己也在看各种各样的文件,从十二大开始,每次中央提出来关于经济增长的指标其实都实现了,我们也因此持续高增长三十多年。
但为什么今天考虑到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公民理性的时候,大家经常还会有一种不那么明确,不那么确定的感觉,以至于最高领导人也要经常强调不折腾、毫不动摇等等。我想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建什么样的社会?什么样的市场经济?什么样的体制?什么样的法制环境?其实还没有真正的能够形成全民族的共识。在一些根本性问题上,大家认识还很不统一,甚至有时候是矛盾的、对立的、纠结在一起。所以我想在今天这样一个时刻,我们再次举行中青年改革开放论坛,或者是新世纪的莫干山会议,对于解决这些基本型的问题,我想一定有着它非常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实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并不是类似于GDP指标的持续增长,而是跟整个民族能不能形成它成熟、理性的精神是息息相关的。美国的经济学家曼昆曾经说一个社会的兴衰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政府选择的公共政策,我们这次会议提出了这样一个主题"创造公平、开放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这也是中央在最近几年里反复强调的一个命题。
但是政府选择什么样的公共政策?其实又跟整个社会的思潮,社会的情绪,媒体创造的舆论环境,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这样一种舆情,有的时候又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凯恩斯曾经说观念可以改变历史轨迹,但最后也讲到是快是慢,真正对社会产生影响的不是既得利益,而是思潮和思想。
所以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政府,究竟选择什么样的公共政策呢?某种意义上又的确给我们学术界、思想界、媒体界等等所共同建构的这样一种舆论的、观念的、思潮的、思想环境的,有一种相互的互动的关系。
因此,我觉得像《第一财经日报》这样的媒体机构也非常愿意更多的参与这样一些,建构一种更加理性的,平静的,按照事实的逻辑去探讨问题的这样一种环境。那么在这样的一种环境里面,以学新清,以共新变,以人新说,更多来释放善意,而减少那种焦躁、对抗、敌意、甚至是恶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会议选择莫干山,也是大家可以在山清水秀质地,可以平心的讨论问题。
虽然,第一次莫干山会议的光荣,我们后辈可能无法超越,但是我们依然要有一种不能停步、不能停滞的愿望,能够在前辈的肩头开展新的创新,新的努力,最终来改善或者提升整个社会的思潮、思想,舆论的环境,而最终支持我们选择一个更有利于民族可持续发展,以及人民福祉的政策,再次祝愿这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谢谢。
曹文炼:感谢秦总监富有激情的演讲,他的演讲是不是代表了60后这一代人的心声,因为这次参加会议的80%以上都是60以后,最年轻的代表只有20岁,多数是70后、80后,少数是60后,当然还有我们一些特邀代表。
下面有请参加当年莫干山会议的常修泽教授,代表当年与会者给我们做一次演讲。
常修泽:尊敬的高尚全先生,尊敬的彭森主任,曹文炼先生,秦朔同志,还有出席今天会议的新老莫干山会议的嘉宾、代表、新闻界和社会科学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感谢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曹文炼同志和秦朔同志邀请我参加这次会议,也给我提供学习的机会。
来到莫干山,见到了当年莫干山的一些朋友,像华生同志、李罗力同志、王小鲁同志,还有浙江大学的姚先国院长,还见到了新朋好友,我首先以1984年莫干山会议的参与者身份向今天的论坛,向新一代莫干山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祝贺。来到莫干山以后,我住在芦花荡,看到了老朋友和新朋友,非常的激动。
首先让我想到了20世纪80年代,那是一个什么年代呢?我觉得那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思想解放的年代,一个开拓创新的年代。我看了高尚全主任,在这本书《80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写的序言里面,他第一句话是什么呢?他说80年代是中国改革的黄金年代。正因为那个年代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纪元。因此知识分子在此前压抑了30多年的这种智慧和这种财智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了。因此莫干山会议只是那个时代其中一个产物,类似的事件很多。
因此,首先要感谢那个时代,感谢火红的,令人激动的年代,因此我要向20世纪80年代致敬。我是一位莫干山会议的普通参与者,我自己跟李罗力同志说,我是一个相随者,因为这本书里面搜集朱嘉明先生当年在莫干山会议的照片,其中就有对外开放组几个朋友的照片,朱嘉明、李罗力、杜夏、金岩石、郝一生(音),我们六个人的照片。书出来送给我以后,我一看里面有照片,而且不少,但是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李罗力等几个朋友当时比我年轻,他们都翘着腿,我自己因为是一个水平低的人,我的两只手和两条腿都垂着,当时我有写了一首诗。
“记得当年山上会,诸君翘腿我双垂”。写完以后给几位发手机短信,我说这诗不像诗,所以我改了两个字“记得当年山上会,诸君翘楚我相随”。
我是一个相随者,他们是好汉,但是就是这次相随,这次风云际会,对我的学术生涯造成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以至于影响我的后半生的学术研究。我比较希望研究问题和搜集资料,我知道这个会在中国历史上会载入史册的,所以我当时就保留了莫干山会议的全部我能保存的原始资料,并且向小鲁、华生等朋友搜集他们掌握的资料。于是在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向院里的朋友来讲当年莫干山是怎么回事,他们听了我的报告,受了一定的启发。宏观院还印了我这个报告,被中国社科院的张卓元先生看到,他说,正好要写新中国经济学史纲,从1949年写起,写到现在,他说莫干山会议应该载入中国,特别是新中国的史册,说既然你有这个资料,你负责写1984年莫干山会议,所以在几年前我就根据张老师的意见就写这一章,经过比较辛苦的写作,我终于写了新中国经济学史纲,第14章,正好上个月月底我拿到了刚刚出版的《新中国经济学史纲》张卓元老师所主持的,共70多万字,其中有2万多字写当年莫干山的。
那么在写作过程当中,我思考一个命题,因为搜集了一些资料,写这个过程,我思考这么一个命题。就是1984年莫干山会议,它呈现的是一种什么精神?什么一种价值取向?于是我前面写史,后面我就开始写论,就是论从史出,论什么呢?叫做《论莫干山会议精神》。写完以后,给了第一财经日报的秦朔先生和徐以升先生,请他们指教,非常有意思,找到知音了,秦朔先生有这种心灵的感悟,于是乎他在上个月的28号连载了“论莫干山会议精神”,我归纳了四种精神。
第一个精神叫做时代责任精神。里边引了李大钊先生在五四运动说的一句名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1984年10月中共召开十二届三中全会之前,正在为中国到底是搞计划经济,还是搞商品经济的历史关头,莫干山的青年英雄们勇敢的担任了这种历史责任。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中青年担起了责任,坚决的走在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上。
第二个精神叫做公平竞争精神,所谓公平竞争就是莫干山会议几个不论,不讲学历、不讲职称、不讲关系,以文选人,就是龚自珍先生说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次会议把一些默默无闻的人推到了历史平台上,改变了他们的人生命运,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是社会的公平、公正,也是今天我们呼唤的一种精神。
第三个精神叫做自由争鸣精神。中国曾经在2000多年前有个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鸣非常之好,曹文炼先生讲的价格,不管是以放为主的也好,以调为主的也好,还有华生同志讲的调放结合也好,大家争的面红耳赤,正是这种争论才提出了比较符合中国国情的价格改革思路。
第四个精神是官学互动精神。当时的官有一种健听的气魄,给青年人提供平台这么一种远见。我看了几位领导同志的批示,有领导批的是:极有参考价值,另领导同志特批示是:很开脑筋,这些批语都不是一般的批语,这表示了中共中央的高层和国务院的高层和中青年学者这种心心相映。
最后,既然见到了新老莫干山的朋友们,我想说几句心里话,针对我们过去和现在的朋友说几句话。
第一,先向当年参加莫干山会议的一些代表,英年早逝者致哀。1984年下山以后,有一部分兄弟由于身体各方面的原因,过早的离开了我们。第一个是重庆社科院的周天鲍(音)兄弟,1987年6月因肝癌去世。这几年又听说广东社科院的李可华(音),华南师大后来移居香港的(良志森),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原来老企改所,后来下海,后来又回到提管所的张少杰同志先后离开了我们。还有几位当年莫干山会议领导小组的老同志,特别是支持我们的经济日报第一副总编丁望(音)先生,世界经济导报的总编辑(秦本利)老先生,他们在28年前鼎力支持我们,对于早逝的这些青年朋友和过去的这些老先生,我今天向他们寄托我深深的哀思。
第二,当年支持我们的一些老的领导,老的专家,其中第一主办单位是《经济学周报》社长风蓝锐(音)大姐,他是1920年生,今年已经92周岁了,还健在,真是不错。还有《经济日报社》的总编辑,安钢先生,他是1919年生的,我听说他在海南三亚休息。还有1984年参加莫干山会议里面最老的代表,当年是71岁的同志,现在是99岁,就是跟高尚全老先生住在一个院的马兵(音)先生,他是1913年生,尽管马兵先生的观点和倾向本人不赞成,但是在28年前这些同志都支持过我们,我们不忘他们的这种恩情,因此我向这些老先生们表示致意。
第三,我要谈至今仍旅居海外的朋友,28年来,当年的莫干山朋友们出于不同的原因,到了不同的国家,现在有不同的境遇。我这些年出国的时候,我也打听他们在那里的状况,也见到了一些个别朋友。我今天要说,不管他们当初出于什么目的,通过什么方式,到了哪个国家,现在情况怎么样,我们都是莫干山的兄弟姐妹,我想念他们。我希望他们能够回来。同时国家有关部门,我建议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来包容他们。我给会议提供了一篇论文,叫做包容性体制创新论,我现在对包容性非常感兴趣。
第四批,就是今天与会的老莫干山的代表和新莫干山的诸位年轻朋友们,今天这个会我看了一下,我也调查了解了一下,我们可以说是四世同堂,恰好是中国人一般是以20年为一代,我们恰好有20后,就是高尚全先生,有40后,有60后,刚才听到秦朔先生是60后,第四批是80后,80后更多,乃至还有90后。刚才曹文炼同志说了,现在最年轻的同志是20岁,再过15年,我们会有00后(蛋蛋后)参加。
今天我们是四世同堂,二四六八,这四代人结在一起是一个缘分,中国人最圆满的大家庭就是四世同堂。今天曹文炼同志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四世同堂的机会,特别是看到这里面更多的是年轻人,因此我对年轻人寄语厚望。我记得天津主办第二次中青年会议的时候,薛暮桥给代表写了一个题词叫做“济济英才、满腹经纶,青出于蓝,后继有人”。今天我们看到了经济学、改革界后继有人,非常高兴。
而且昨天我看了新的莫干山会议代表,许生同志有一篇文章叫做承接“新一代莫干山的历史使命”我看了很高兴,他抓的一个关键就是“承接”,因此我希望28年前所体现的那种莫干山的精神,在年轻的一代身上能够得到继承、弘扬和光大,莫干山是一座灵山,是一座英雄的山,光荣的山,这个地方曾经出现过历史的光荣,我希望同志们再创辉煌,争取更大的光荣,好,谢谢大家!
曹文炼:接下来有请华生,虽然明天我们还要听到他们精辟的演讲,但明天的讨论主要是对当前的问题和今后发展方向,听他们的真知灼见,所以今天我们宁愿推迟一点时间吃饭,多给他们一点时间,最好请六位愿意上来讲的都来讲几分钟,时间长短没关系。
华生:各位晚上好,28年前我们在这儿开会,回到老地方确实感受是不一样的。28年前,当时我也是刚读研究生不久,参加会的时候,会上很多人都是在大巴上认识的,但是当时确实是改革开放的年代,没想到因此那次会议,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包括我个人的人生轨迹。那次会议结束不久,我记得河南省委省政府请这次会议的一些主要代表,组成了河南省政府顾问团,当时嘉明是团长,因为我原来就是从地方到北京的学生,我印象很深的,那次河南省委省政府招待我们第一次表演节目叫做“特异功能”,那是我第一次见到。
那个时代确实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时代。我简单说两句,今天在这个地方开会,我给第一财经写文章也讲了,实际上也面临着重大历史机遇,那次是十二届三中全会,这次是十八大之前,中国同样面临着机遇、压力和挑战。
应该说这次会议来了这么多现在的中青年,完全也有机会和可能对国家下一步的发展,能够提供一些思路,所以这次会议我给会议主办方一直建议。莫干山会议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思想交锋,所以特别希望这次会议各个组在讨论的时候,能够借鉴当年莫干山会议的精神,不是说每个人发言讲一段,那样的会议没什么意思,莫干山会议最大的特点,第一就是围绕问题争论,不要去讲每个人原来研究了什么东西,你想说什么东西,而是把所有的讨论,把大家的思想集中到现在需要攻关的问题上。
现在不管是收入分配也好,城市化道路选择也好,土地问题也好,户籍问题也好,应该说在一些重大问题上面,现在都面临着方向的选择,包括最高层都面临着往什么方向走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上大家聚焦在这些问题上进行讨论,我相信即使不能解决这些问题,至少能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向提供一些思路。
我记得当年还有一个特点是串门,说你划在这个组,根本不是局限在这个组,你觉得在这个组讨论的没劲,可以到另外一个组。当年价格组为什么讨论的这么火,因为这个组的争论最激烈,大家吵的不亦乐乎。包括我来开会,能够继续的起到这么一个垫脚石的作用,引导大家把思想的火花集中到现在中国要解决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上面,这样才能真正的起到传承的作用。
因为现在的中青年将来也会变老,像我们一样,但确实莫干山会议当年所起的作用,以及对后来人的感召是有历史地位的,所以我衷心的希望,这次莫干山会议能够不辱使命,作出新的贡献和创造,谢谢大家。
曹文炼:谢谢华生,下面有请李罗力先生。
李罗力:其实刚才我们修泽和华生都讲了很全面了,我刚才想了想,我就讲两个观点,一个,我认为莫干山会议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历史意义就是在莫干山会议之前,在中国的经济学界也好,还是对中央决策层有影响也好,基本都是老专家,也有一些中青年发一些文章或者个别比较突出的,那么作为在中国经济史上,或者新中国经济史上,中青年学者集体亮相,形成一支队伍,确实这些年后来在理论创造也好,改革开放也好,包括政府、企业的实践也好,出了一大批人。这批人后来相当程度上成为了那个时期的领军人物。
我想,在这一点上,我希望这次中青年改革开放论坛,如果莫干山继续开的成功,应该在中青年里又一次形成新的一批团队,在新的时期里面出一批领军人物,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意义,也能够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成为具有纪念碑的意义。
第二,当年莫干山会议非常好的气氛,就是非常热烈的讨论。现在大家比较集中的是价格组,其实我们那时候开放组讨论也很激烈,主要是郭凡生提出的反梯度理论,郭凡生提出改革开放不一定是循序渐进,不一定先沿海,再内地,中西部有可能首先挺起改革开放大旗,开放可以反梯度,这个当时我们争论也很激烈,这个学术讨论气氛非常好。
这次第一财经日报采访的时候,我就提了一点,我觉得在讨论中间一定要充分发表意见,另一方面我们不去很偏激的或者谩骂式的,或者用一种网络语言去讨论问题,这不是我们要做的事情。现在问题都存在,大家都有各种想法,我们主要研究怎么办,怎么解决问题,你认为有什么好的方法。最高层需要的是大家的真知灼见,建设性的意见,怎么把当前的问题解决好,你有什么具体想法,具体意见,这才能使这次论坛讨论的很有意义,所以最后预祝新的莫干山会议取得成功,谢谢大家。
曹文炼:谢谢李罗力,他现在也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会长,他这次讲的很重要,我们这次会议是务实的,争取提出一些真知灼见,可操作性的会议,而不是发牢骚的,是漫步天际的所谓的自由讨论,我们是在宪法框架内,为了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为了给新一代党中央的集体,贡献当前中青年的心声,是这么一个研讨会。
下面我们有请王小鲁同志发言。
王小鲁:谢谢大家,过了28年,重上莫干山,可以说是百感交集。今天本准备发言,我想到一个小故事,就是我曾经跟第一次上过莫干山的几个朋友讲过这么一个事。我说,当时汽车上山开不动了,总要有人下来推车,当时可以说很幸运的,我们都在汽车上山的途中,我们都推了一把。实际上事后来看谁推的第一把不重要,比如说价格双轨制到底谁先提出来的?谁的贡献最大?后来也有一些争论,我觉得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推了没有,你在当时是不是推车了,我觉得这是重要的。实际上当时有人推车,有人坐在车上不下来,也有人向相反的方向推,那个时候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困难很多,阻力很大,有很多不同的意见。那时候推进改革也不是那么很容易的一件事,但是很多中青年学者参与了这个历史的进程。
我想,今天站在莫干山上,我们再来讨论改革开放的问题,我们还需要有一大批人推车,我觉得这个是关键。就是我们改革开放已经走了三十多年了,第一次莫干山会议到现在也有28年了,但是我们现在仍然有很多需要改革而没有改革,需要推进而没有推进的地方。这些领域,这些地方需要改革,需要我们继续往前走。
有一句话叫做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在沙滩上,这是很正常。长江后浪推前浪,在这次莫干山会上,我希望看到的是大批的后浪,后起之秀在扮演主角,来推动改革这辆车,谢谢大家。
曹文炼:由于时间的关系,还有三位没有发言的,我想代表与会60后,最早中青年代表再次对他们的到来,将给我们会议带来的智慧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希望召开一个公平的,开放的可持续讨论的大会,所有代表都有一种颜色的代表证,不分等级,这是我们的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这次会议由大会和小组讨论结合,小组讨论这里做一个说明。小组讨论受地方限制,每个会议室只能坐下20人,所以除了正式代表参加以外,会议工作人员和媒体记者可以邀请代表出来访问。
明天的大会发言主要请七位当年参加莫干山会议的,他们现在都是赫赫有名的一代经济学家,请他们阐述,然后进行互动式讨论,台上可以互相讨论、辩论,也可以台下讨论。也请他们作为每个小组的参与组织者和顾问。
第三个特点,这次会议除了大会和小组讨论会以外,我们每天晚上饭店的酒吧作为大家自由交流和自由讨论的阵地,同时也希望所有的参会代表都可以相会务组提出预约会议室,愿意晚上其他时间继续讨论,愿意采用什么样的题目进行辩论,我们继续鼓励像当年莫干山会议一样,连续作战,不怕疲劳,勇于争辩的精神,好,开幕式到此结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