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第八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于2012年8月16日至20日在成都市举办。上图为国际展览协会2013年度主席陈先进。
以下为演讲实录:
陈先进:各位展览界同仁,非常高兴再次来到成都,参加会展文化节这个重要活动。来之前,主持人给我出了一个命题作文,要我谈一下场馆扩容这个问题。开始给我的题目叫展馆扩容的理性思考,后来跟主办者提了一点想法,我说的话理性不理性不是我自己来讲,而是要大家评定。我不敢说我讲的都是理性的。第二,如果有的同志和我的观点不一致,我不能说人家是不理性的。我就把这个题目改了一下,就叫做展馆扩容的几点思考。
今天我主要是讲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简单的谈一下全球展览场馆的一个现状。第二谈一谈今年或者说近几年来,中国展览投资的模式与经营管理模式。第三,对展馆扩容,我谈几点思想。
第一个,全球及中国展览场馆的现状,这是全球展览场馆的分布图,从这张分布图上大家看到,这是根据国际展览协会统计的数据,它统计的口径是室内面积不小于五千平方米以上的展览场馆。到2011年,全球共有展览场馆1197个,总的可出租的占场地面积,室内面积3250万平方米,按照地区来进行分布的话,大家可以看得比较清楚,欧洲、北美洲、亚洲是三个具有最强的展览场地能力的地区。欧洲占全世界总量的41%,北美占有33%,亚洲占15%。这是数量。面积呢,欧洲占48%,北美占24%,亚洲占20%。这张图主要是显示了从2006年到去年五年期间,世界主要展览国家展馆面积的发展趋势,我们列举了前十位国家,位居前三位的是美国、中国、德国。中国的展览场地面积仅次于美国,位于全球第二。但是中国展览场地面积增长速度大家看到这是全球最快的。从这个表上,五年里面,我们国家的展馆速度增长了48%,在这里可能还要补充大家一个数据,这是国际展览协会的数据,这个数据与我们国内的调研小组统计数据有差异,和我们亚洲展览协会BSG公司统计的数据也有差异。这里面的口径有点不一样。BSG公司的口径是把中国展馆面积只统计大陆地区,而把台湾、香港、澳门的面积没有统计,所以看上去更小一些。我们郭巨龙统计是七百多万平方米,第一个口径把港澳台统计进去了,第二是统计三千平方米以上的展览场馆,第三个口径,把我们全国各地的会议中心里面所带有的展览场馆也统计进去了。所以他统计的数据更大一些。这里我做一个补充。
从我们亚太地区展览场地的面积现状来看,我们中国毫无疑问是占得第一位。展馆数量97个,展馆室内面积达到了440万平方米。第二位是日本,第三位是韩国。大家可以看到,这里面大家最大的希望是什么呢?我们和第二位的日本差距非常大。我们440多万,他才只有35万,所以这个数据是差距非常大。同时大家可以看到印度,我这里再把印度说一下,后面还要讲印度的例子。印度的面积一共是28.5万,和中国的量也是相差非常大。如果按照这样一个BSG的统计数据,我们还发现这个和U菲的数据还有不同。U菲的数据讲我们五年来增长了48%。BSG的统计把香港澳门踢开,统计数据是05年中国内地展览场馆数量是57个,面积是223万平方米,而到了2011年,中国场馆数量是97个,增长了40个,面积占到了442万平方米,所以分别增长的速度是70%和97%。这个数字更高,比U菲统计的数据还要高。我们再看一下亚洲十大展览场馆。去年我讲的数据是按照亚洲十万平方米以上统计的数据,在亚洲占了七个。今年的统计数据是按照前十大展馆来排,按照这个数字排中国占了八个,比去年统计数据还要增加一个,而其他国家只有曼谷,还有韩国首尔,这两个城市是进了十大,其他的展馆都在中国大陆。这是第一个问题,我把展馆数字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第二我谈一下展馆投资模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投资模式大概有四种,我大致算了一下,可能不是非常完整。第一种我们展馆投资的模式是财政模式,完全由政府列入政府财政计划,由政府直接拨款,它的产权也是属于政府。这种模式我看了一下,相对来说做文化展览场馆的设施比较多,像博物馆、文化馆,当然也有专业的展览场馆,像上海就有一个农业展览中心,它也是政府财政拨款投资的。第二个模式是国有企业模式,由政府委托一家或者几家国有企业,这些基本上是100%的国有投资公司或者是国有经营公司来代表政府作为出资人来进行投资,它的产权是被国有企业所有。第三种是非国有企业模式。由民营企业或者有其他性质的非国有企业出资建设展览场馆,政府在土地政策上或者在其他的一些措施上给予支持。比如讲再给他另外一块土地,让他建造商业设施,让他建造住宅等,这个产权归投资企业。第四种是混合多元模式,有国资的,也有民营的,也有外资的,等不同所有制形成的企业进行投资,这个产权归这个投资公司所有。像上海浦东国际展览中心,那就是50%的产权是投资公司的,我看了大概的投资模式有这么四种。
管理模式大概有三种,第一种,投资人直接管理,不完全市场化运营的模式。这种模式往往在政府财政投资模式中比较普遍使用。因为政府考虑到场馆具有强烈的公益性和社会性,主要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因此无法完全以盈利为目的,或者没有办法进行完全市场化运作,因此政府一般会委托一家带有公益性质的机构,比如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或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进行经营。基本上对场馆投资回报并不承担所有责任。第二种经营管理模式是投资人直接管理,完全市场化运作模式,投资人包括国有的、非国有的、混合多元性质的,投入了巨大资金建设场馆,这些资金一部分来源于他们自有资金,更多的是来自于银行贷款,用于土地的获得和建设费用,作为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必须考虑在规定期限内还清他的贷款或者利息,甚至还要考虑要取得一定的收益。因此,这个投资人就自己来组成一个团队进行管理,并来负责整个场馆的投资回报。第三种模式,投资人委托管理,也是通过完全市场化经营的模式,这种经营模式和第二种经营模式的性质基本上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投资人考虑到他自己对场馆经营不太熟悉,或者希望场馆经营更为专业化或者市场化,投资人自己不直接经营场馆来委托一家管理公司负责经营,采取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模式。这种模式在近几年有逐步增长的模式。这就是谈到第二个,把投资和经营模式做一个大概的分析。
第三,切入到主题,关于展馆扩容的几点思考。第一点思考,实际上三个思考叫三个全面认识,第一个全面认识是全面认识展览场馆对展览业发展的基础作用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这里面也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没有展览场馆就没有展览业,这个话似乎有点绝对,但是还是想把这个观点提出来。展览场馆是展览业发展的基础,一个再好的展览会,一套再好的展览规划,如果没有展览场馆做支撑,它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具有一定规模、硬件设施齐全展览场馆是展览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比如我们国家要举办东盟展览会,南宁就要建场馆,我们要举办欧亚博览会,新疆就要建场馆,我们成都要举办中部、西部博览会,我们还要继续建造新的场馆,博螯要办论坛,必须建会议中心和其他的配套设施,天津要办达沃斯论坛,也要建会议中心,中国是这样、外国也是如此。比如我刚才说的印度,印度是近年来仅次于中国发展速度第二位的国家,印度的潜力非常大,海外需求也是非常大。展览会的出租面积、展览会的收入,年与年都有非常高的速度在递增,但是近几年来印度的展览场馆没有增加,我刚才给大家看的例子,全印度才28.5万平方米。由于印度没有好的展览场馆,没有这样的硬件设施,严重制约了整个印度展览业的发展。所以最近U菲专门派了团队和印度政府进行沟通,因为国际展览界一致认为,印度有这么好的市场这么大的潜力,但是现在缺乏展览设施已经成为印度展览业发展最严重的瓶颈。所以从这一点反过来认识,如果没有展览场馆要发展展览业,这是非常非常困难的。没有展览场馆也就没有展览业。
第二,展览场馆的建设和超前性,影响着展览业发展速度。长期以来,我国的展览场馆规划有滞后的倾向,低层次、重复建设现象也比较普遍,难以满足展览业长期发展的需要。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吸收一些好的经验,注重场馆规划设计的前瞻性以及功能的多样性,广州是中国会展业发展的前沿地区,商务部和广州市政府前瞻性的建设了琶洲会展中心,在2002年底正式投入使用,据统计2011年广州近九成的会展都集中在琶洲会展中心,全国10万平方米以上的展览会,有四分之一是在琶洲会展中心举办的。正是由于这种展览场馆建设的前瞻性,使得广州会展业这几年来仍然以一个高速度的增长,我们今天在的四川成都,我们河南省的郑州、浙江宁波,这几年展览业发展也证明了这个道理,一旦具有前瞻性的展馆,扩容的规划得以实现,城市展览业的发展就如虎添翼,迅速起飞。
第三,展览场馆的规模效应影响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UFI的建议,要成为世界级的展览中心城市,定了五个标准,这次我再重复强调一下。第一个标准,这个展览城市人均收入水平要达到世界中等水平以上。第二个,这个城市的服务业要占这个城市或者这个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要超过50%。第三,刚才我们姚总经济师讲到外贸依存度这个问题,这里也有一个外贸依存度的问题,U菲的标准是要超过100%,最好达到200%。第五是行业力量相对较强。如果按照这五个标准衡量一下,在亚洲地区,如果符合这五个标准的,我看了一下,新加坡算一个,香港算一个,如果在我们国内,我们按这五个标准来衡量的话,基本上可以达到这个标准,目前还是北上广。特别像广州琶洲会展中心运营十年了,会展业也变成整个广州甚至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和加速器,带动了高端服务业的发展。这个就是我要谈的第三个观点。
第二个大观点,全面认识展览场馆的投资模式和经营模式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第一,由于展览场馆具有公益性和社会性,一般的商业评估展览场馆的投资回报,容易走入误区。展览场馆具有公益性、社会性双重属性,既要承担商业投资项目的经营目标,又要发挥对社会经济的这么一个拉动作用,不管是我们现在说的1:5也好,1:6也好,甚至有人讲1:9也好,它对就业的拉动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如何来全面衡量,科学定位展览场馆的功能以及它的效益,始终是一个鸡和蛋谁为先的矛盾。尤其在我国,展览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责权利并非非常的清晰,我们部分场馆承担了巨大的投资回报的压力,也引发了场馆经营水平、服务水平的矛盾,这是目前展馆经营方式上所走入的一个误区。我因为没有参加我们今天这次大会里面说是有50个场馆要发出一个呼吁,要理性的对待展馆扩容,我想这50个展馆经营者就在担心,展馆太多了,他们承担的投资汇报是不是能够完成,可能出于这样一种考虑。第二,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是当前世界展览发达国家所采用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反观一些展览发达国家,比如汉诺威、法兰克福、慕尼黑,所有者是联邦政府、州政府、市政府或者加上跟政府有关系的商会、联合会、基金组织,这些非盈利的机构共同来投资建设或者说是来供展览场馆,经营权是展览公司负责,这种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模式,所有者和经营者可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所有者不仅投资建设展览场馆,也包括周边的配套设施,它的目标不是急功近利的,更多的是考虑展馆经营对整个城市和周边环境的带动效应,场馆的经营者一旦减轻了在短期里面所承担的投资回报这么一个负担,就能集中精力吸引办展资源,实现展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第三,中国目前展览模式多元化导致我们对多元经营衡量标准的不确定性。前面介绍了目前我国展览场馆投资和经营的几种主要模式,大家可以看到有政府,有国有企业,有民营企业,也有外资企业,投资主体多元,经营模式多样,导致了投资者的追求目标不同,利益不同。因此很难用一个标准来衡量其合理性和有效性。展览业如此,展馆人士对展馆扩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原因所在。
第三个观点,全面认识展馆扩容和布局的合理性和前瞻性。一、既要考虑行业发展,也要考虑城市发展,各地兴建扩建场馆对展览发展是好事,但是有两点要强调,一是要从展览业发展实际出发,重视场馆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二是与城市发展目标相一致。城市领导者和管理者更多的是考虑城市总体的发展,同时来作出战略的决策,因此投资兴建的展馆要兼顾各方,科学发展,对于有产业基础,适合发展展览业的城市,可以把重点放在场馆建设上,适合会议发展的城市,应该重点在会议设施上,兼顾展览,这样就可以做到差异化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第二,既要考虑近期目标,也要考虑远期规划。一个城市展览设施建设首先要做好规划,而且规划要具有科学认证,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一旦规划落地,我们可以分步推进。我认为这方面注意两点,一个避免规划缺乏前瞻性。我们现在就有这样的情况,有一些城市过两三年就要建造一个场馆,过三五年又要建造一个场馆,我觉得这个是不可持续的。第二个,对于超前规划的场馆建设,最好能分步实施,滚动发展,以真正做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第三,既要考虑市场竞争的充分性,也要考虑自有品牌和自我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在今年5月份,现代服务业大会上讲过一个观点,中国已经是一个展览大国,但还不是一个展览强国。理由是中国缺乏自己的品牌效应和品牌企业。大家可以看到,随着国内展览市场的国际化速度不断加快,原来隔岸观火的国际竞争就在我们身边。那些涌入中国展览市场的国外知名的跨国展览公司,他们抢占市场的重要手段就是品牌输出和资本输出,中国本土展览企业的市场被不断的压缩,倘若不靠中国展览市场飞速发展而带来的一定的市场空间,不靠目前我们现在还存在的政策措施以及我们本土企业价格的竞争性,我们中国展览人又拿什么去竞争明天,去赢取未来,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没有品牌的展览项目是无法进入国际主流市场的。压力应该带来动力,我们应该打造自己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展览企业,应该加快自主创新、培育展览品牌的步伐,因此,我希望各个城市在展馆扩容和布局,这件事关未来发展的根本问题的大局上,要更多的支持国有和民营企业,不再束手无策的面对中国市场上面对国际巨头,而是积极利用展馆扩容和布局机遇,加紧自主创新和自有品牌耕耘,直到融入全球展览业的流光异彩之中。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我国展览扩容的势头方兴未艾,展览业成为很多省市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产业,这种战略背景下,我们讨论展馆扩容问题是有现实意义的。但是,展馆是多是少,面积是大是小,从来就不是绝对的,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数量问题,它涉及到一个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和区位经济的定位,涉及到会展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涉及到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等等综合因素。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看到不仅仅是一个个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展览场馆,更多的是感受展览业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的推动和辐射作用。感受中国展览业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坚实步伐。届时我们探讨的就不再是展览扩容的思考,而是展览带来的综合效应以及中国成为展览强国的自豪。谢谢大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