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谢庚:后危机时代亚洲资本市场建设与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8日 13:56  新浪财经微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市场监督部主任谢庚(新浪财经 陈鑫 摄)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市场监督部主任谢庚(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11年12月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危机后国际金融体系重构:亚洲的角色”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图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市场监督部主任谢庚。

  谢庚: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来宾,下午好!

  我积极响应主持人的要求,严格遵守15分钟的时间。我发言的题目是《后金融危机时期,亚洲资本市场建设与发展》。发端于美国次贷危机的本轮国际金融危机,是长期积累问题的集中暴露,引发了全球学者和监管当局对于金融体系稳定性和深层次经济结构问题的深度思考,希望围绕这一问题的讨论,能够对实现经济运行的再平衡,以及与之相关的宏观决策具有启发意义。借此机会,我对今后一个时期,亚洲资本市场建设与发展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讲三个问题:

  一、国际金融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及其经济复苏的复杂局面,国际金融体系应当从四个层面,逐步消除危机影响,实现经济的再平衡。

  第一,有效遏制支付体系危机的蔓延

  本次金融危机发端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机构支付危机,但金融机构连锁爆发支付危机的缓解或终结并不意味着金融危机的结束。相反,近两年发生的美债危机、欧债危机,以及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表明,金融危机尚未结束,从微观向宏观,从私人部门向公共部门的传导过程,只是2008年,主要表现为以金融机构破产倒闭,金融市场暴跌为主要表现形式;而当前主要表现为,政府难以偿付负债的财政危机。不管是金融危机,还是财政危机,其实质都体现为资产负债表的失衡,前者是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的失衡,而后者是政府部门资产负债表的失衡。只要这种失衡状态得不到显著改善,金融危机的传导过程就将难以终结。因此,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有关各国都应当以负责任的态度,保持本国金融和财政的安全,并从战略角度加强国际合作,有效遏制支付体系危机的蔓延。

  第二,积极消除应对危机政策的负面效应

  为应对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冲击,各国普遍采用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这些政策手段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向全球金融体系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埋下了通货膨胀的隐患;同时,政府部门大幅增加公共支出,转移支付,以及对私人部门债务进行收购等,造成了公共债务的快速增长。尽管实施适度紧缩政策,会使经济增速受到影响,甚至不可避免的增加就业、公共福利等方面的社会压力;但这是实现全球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必须付出的阶段性代价,有必要在利弊权衡中有所取舍。

  第三,逐步消除导致危机的经济金融因素

  在实体经济方面,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全球经济结构的不平衡,以及南北发展在财富占有上的不平衡。在金融体系方面,国际货币体系不合理,导致储备货币波动,给非储备货币各国外贸及外汇管理带来很大的变数。金融体系创新过度,脱离实体经济需求,并导致货币政策传导链条拉长,大量场外业务和表外业务发展脱离金融监管等等。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不仅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危机的影响,而且有利于重构全球经济金融的新秩序。

  第四,妥善应对解决深层次矛盾可能导致的新问题

  为解决经济和金融体系的深层次问题,主要国家正采取一系列政策调整措施,但这一过程本身也伴随摩擦。在世界经济重拾持续平稳增长之前,也可能导致新的问题。经济发展史表明,经济结构调整意味着经济资源的重新配置,这一过程难免存在不确定性,并且不能排除带来暂时性经济停滞、失业以及各种政治社会问题的可能性,需要在各种政策和措施中把握平衡。

  二、亚洲经济金融体系的主要矛盾

  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中,亚洲金融体系遭受的冲击相对较小,虽然金融资产价格也曾大幅度波动,但是与欧美国家相比,金融机构运行相对稳健,这是由亚洲经济金融体系的自身特点决定的。

  第一,危机之后,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率先实现复苏,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

  第二,亚洲金融结构相对简单,金融机构的杠杆率与欧美金融机构相比较低。

  第三,亚洲各国金融体系开放程度相对有限,对国际金融危机、金融风险起到了防火墙作用。

  第四,亚洲国家普遍保持较高的储蓄率和规模庞大的外汇储备,为金融体系稳健运行提供了流动性支持。

  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亚洲经济体同样面临自身的特殊矛盾,在实体经济层面,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以应对欧美外需相对减弱对亚洲经济的影响。近年来,亚洲经济增长仍主要以外部需求拉动为主,亚洲区内贸易虽不断增长,但主要为中间品贸易;而亚洲最终产品出口中,约60%输出到美国、日本和欧洲,20%输出到世界其他地区,只有20%留在亚洲市场。与此同时,亚洲这种经济结构也使得亚洲国家积累了规模巨大的,以美元和欧元为主的外汇储备,而这些外汇储备的实际购买力最终受制于欧美资产价格。因此,亚洲国家保持经济发展势头的重要出路在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在金融体系层面,亚洲国家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隐忧:

  一是支持风险投资的金融体系发展滞后。亚洲国家金融体系普通以间接融资为主导,资本市场内部基于风险分层管理的市场体系和产品体系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对于新兴业态和中小企业的包容能力,难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金融需求。

  二是金融体系防范风险的能力相对不足。亚洲国家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结构,导致经济金融风险过多的向银行体系集聚,并且在应对流动性需求中,派生了大量表外业务;同时,亚洲金融市场开放和创新程度不高,很多金融机构没有参与全球性竞争的经历,缺乏在复杂国际背景下管理金融风险的经验和能力。各国金融监管部门在应对金融创新、跨国经营、混业经营等方面的经验相对不足,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能力较为有限。

  三、亚洲资本市场的发展方向

  基于经济金融的全球性矛盾和亚洲市场的特殊问题,亚洲资本市场建设与发展应当着眼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通过健全和完善亚洲市场的体系结构,满足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需求,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同时,适应金融深化和开放需求,有针对性的完善区域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机制。

  第一,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吸取本轮金融危机的教训,亚洲资本市场发展必须立足亚洲经济结构调整,让金融发展回归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本源上来。一方面,要针对不断变化的现实经济需求,不断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推动市场体系和产品体系创新,增强金融体系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支持能力。另一方面,针对亚洲资本市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现状,加强市场基本法律法规体系,公司治理结构、市场技术条件等方面建设,提高资本市场应对风险的能力。

  第二,加强金融风险的防范能力

  一是金融监管理念应当由合规监管转向风险监管,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二是积极稳妥发展管理风险的金融工具,加强市场自身转移消化风险的能力;三是加强对市场运行、资金流动、债务水平的监控、监测,构建风险预警系统。

  第三,加强区域监管合作

  亚洲资本机场健康发展离不开有效的市场监管,但随着亚洲资本市场交流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加强区域监管合作,维护区域金融秩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一要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有益做法,完善资本市场监管标准,夯实区域金融资本监管的基础;二要加强各国金融监管信息的共享,提升区域金融监管的透明度;三要加强双边与多边金融监管合作,打击跨国金融违法违规的行为。

  谢谢!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