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消费品:内需拉动下的掘金热土”论坛(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8日 10:10  新浪财经微博
“第十一届中国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年度论坛”于2011年12月7日-8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消费品:内需拉动经济光环下的掘金热土”论坛。(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第十一届中国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年度论坛”于2011年12月7日-8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消费品:内需拉动经济光环下的掘金热土”论坛。(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第十一届中国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年度论坛”于2011年12月7日-8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消费品:内需拉动经济光环下的掘金热土”论坛。

  以下为论坛实录:

  张琼:大家早上好!

  我们这个论坛比较早,今天北京天也比较冷,这个专题讨论的话题应该是现在比较热的一个话题,就是消费。因为消费衣食住行、文化和娱乐是一个很大的概念,而且跟每个人都有切身紧密的关系,今天请到七位,不光是在投资界,在消费领域也非常有经验,相信我们这个专题应该会给大家带来更多的一些热点。

  我一开始是每位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先从我开始,我是亚商资本,亚商资本应该说是国内人民币基金比较早的,我们第一个基金是2000年的时候就已经成立了,现在亚商资本下面有两个基金体系,一个是专注于成长期和IPO,还有重组亚商创投,已经做了六期基金,更关注和早期的创业基金,现在两个基金在一起已经投资了70多家企业,我们比较重点关注的领域有清洁能源、新材料、移动互联网。消费一直是我们最关注的一个领域之一,从2000年做基金的时候,我们当时就定了一个策略,就是专注于中国13亿人口整个消费和消费升级,这是我们定的一个比较大的战略,在消费领域里面我们不仅投资过农业企业,连锁企业,比如洋洋百货,还投资过快速消费品。

  今天我们有很多资深的专家,我想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他们来做介绍。

  陈十游:谢谢张总,中金资本董事长。中金资本是中金投资银行下面百分之百的投资平台,我们是从07年开始做直接投资,拿到牌照,现在有一个5亿美元海外美元基金,还有一个8亿美金金融基金,另外有一个50亿人民币的基金,这个是今年刚刚开始做,是券商上里面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有牌照做基金的公司。

  同时还有两个房地产基金,一个是投住宅,一个是投商业地产。目前投了16个项目,一共35亿人民币。消费品里面有两个上市,贝茵美等。

  黄智元:我是英联投资的,英联投资是专注于新兴市场投资的一个全球私募基金,现在管理的资金规模大约50亿美元。英联投资是2000年进入中国,在北京设立了办公室,我们一直都专注于消费行业,比较早期的项目包括像中海油、蒙牛、尚德等等。近期的项目像北京的火锅连锁、七天连锁酒店、安博教育。我们关注的行业就包括了消费行业,里面有餐饮、教育和医疗。

  刘朝晨:我来自于新中利资本,从99年成立到现在12年的时间,我们属于一个市场上比较独特的公司,我们投每一个企业都偏重于提供很深层次综合服务和有价值的发掘,像百度和华谊兄弟。大消费类型里也是这几个关注的重点,目前我们管理基金里面目前有一支在伦敦上市的基金,投资6亿多美金。人民币我们是刚刚开始,有我们所擅长的TMT,像小马奔腾,我们秉承的一个观点:投资的艺术,艺术的投资。

  龙永雄:我是德勤的,德勤是一个全球性的会计事务所,我们提供的服务做得比较传统会计审计,还有内控风险,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消费品行业组比较关注的领域主要包括餐饮、连锁,还有高端消费品,以及快速消费品这几个领域。

  我们非常关注行业里公司的上市融资业务,像最近在香港准备融资上市的周大福珠宝,是今年主要其中一个客户。另外女士们比较喜欢餐饮业成功上市的唐宫,也是我们最近成功的个案。

  王平:我是龙柏宏易集团,龙柏宏易集团比较年轻,只有四年的时间,四年我们的进步还比较快的,从最早的创办,到现在管理的资产规模已经超过了130亿,主要涵盖了在汽车园区产业、消费商业零售、商业地产,以及创业投资几个方面。已经投资了56家公司,有21家公司已经上市了,3家通过并购的方式退出。

  在团队里面放成三大部分,一个是投资管理,第二是运营管理团队,第三是国际化的团队,这个也是以投资提升运营管理加上并购整合全方位的运营模式。

  在消费品领域我们进行了全产业链的投资,从快速消费到连锁零售,还有商业地产,我们投资了大连万达,推动消费产业的投资和资本运作的安排。

  王秋虎:我来自于开物投资,开物投资是一支10亿人民币的股权投资,明年有2亿美金的早期投资,也会开始展开,消费品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领域,尤其是有品牌溢价的快速消费品和高端消费品,以及有可规模扩展性的连锁型的业态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在最近国内经济形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口型的经济应该在转型,现在国内经济的拉动,从消费度角度会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领域,我希望跟在座的同行和企业寻找这一方面的发展机会。

  易晓川:我们在上海有公司,我们在整个房地产市场,在消费者市场都有基金,同时我们募集了600万美元的人民币的基金,还有相关美元的基金。从最开始的时候在清洁能源和清洁技术、在零售产业方面都有投资。

  张琼:最近面对国际经济,大家都在讨论中国经济会怎么样,会不会硬着落,人民币汇率连续五天跌停,大家都在考虑中国经济将来怎么样,其实我们的感觉当然现在整个国际形势不容乐观,但是我们始终觉得对中国经济也不需要太悲观,为什么?因为其实内需拉动无论是从政策的制定者,还是从我们这些创业的企业家,实体经济,还是对我们的投资人,大家都看到了这个机会,而且都会相信消费会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动力,特别是最近国家也对提高百姓的消费能力,也在制定一些新的政策,特别是把我们人均贫困线做了一个更多规定,这样有更多转移支付给处于贫困线的人群,也可以激发他们的消费能力。

  我是觉得中国整个内需和消费,应该是会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经济的动力。消费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大家都提到了我们已经有了很多成功做快速消费品和连锁企业上市,在这样一种新的经济形势下面,消费领域对投资来讲,会带给我们什么机会?比如说从去年到今年以来一个比较热的话题,特别是大城市收入的增加,高端消费和奢侈批的消费是一个热点,不少的基金投入这一方面的企业。另外中国人口众多,现在经济和消费趋势和新的消费模式发展,正在从一二线大城市往三四线城市延伸,从东往西带来延伸,横向上也带来了很多的机会。

  另外电商是一个很热的话题,没有跟消费放在一起,但是很多传统消费企业也在考虑自己的转型,怎么抓住网络的发展。第一个讨论的话题,在这样的前提下面,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到底有哪些新的投资机会,是纵向高端投资,还是横向的投资,还是一种转型的投资?

  易晓川:我觉得从消费状况来说,我们看到有一些潜在的驱动力,特别是中国经济有很大的驱动力,我们的工资比GDP增长还要高,我们有一个非常大的城市化进程。所以我觉得不管是在奢侈品还是在大众市场里面,我们都有很大的机遇,特别是在过去几个月里面,不同的零售产业,我们一直在使用这个故事,就是这些产业的潜力是巨大的,比我们预期发展得更快。

  这些公司都在建立了一个网络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这样整个销售业绩上升了20-30%,还有很多的方面带来了机遇,比如说一些时尚产业,或者说一些奢侈品的追求,或者对于整个体育用品的需求,这些都会带动中国发展的一个机遇。

  王秋虎:我们看整个消费品行业有非常多的类型,我们从他的分销渠道分成三类,一类通过传统的商超进行分销的消费品,还有自己开店的消费品,还有有一些创新革命的公司。第一类公司里面,我们感受到消费品行业的发展对整个行业慢慢起到一些本质性的影响,所以未来3-5年内这个行业可能会进行一些洗牌,如果不能实现一定营业规模和毛利水平,这种公司可能以后没有办法作为一个全国性的品牌在存在。所以在第一类投资里面,我们也试图寻找到一些能长期作为全国性营销平台的公司。

  第二类企业就是讲自己开门店的公司,相互之间竞争非常激烈,我们希望找到有一些创新商业模式的公司,除了传统的经营业态以外。

  第三类是一个很明显的趋势,互联网企业和传统消费企业相互侵蚀,谁最先找到创新的模式,和传统的生意基础结合得更好的公司,在增长上有相当的优势。

  另外全国性的消费品公司出现越来越难,好的公司被人投掉了,接下来中国地大物博使得优质的消费品公司成为下一步投资的重点。

  王平:实际上在消费品领域,我们在09年成立了第一家专注于连锁消费的基金龙柏资本,我们当时认为有5-6类的投资机会,第一类是外销型企业往内销型企业发展,第二是传统向创新企业发展,第三是商业地产配套的投资机会,第四是商业模式创新带来的一些新的优质企业,第五应该是电子商务这一方面的发展,第六又有一类新的,就是海外品牌的公司和中国渠道跟市场相结合新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中国内需拉动为导向大的背景之下所产生的投资机会。

  总的来讲中国消费占GDP比重不到40%,2030年中美消费占了全球消费的60%,那个时候中国也许会超过美国本土消费的总额,所以这是一个大的方向。从电子商务来讲,这两年是非常热,现在也面临着互联网公司跟传统模式,包括在物流,以及相关配套方面的发展瓶颈。由于美国资本今年对中国企业的寒冬,使得大量的企业在过去高估值背景之下也面临着一些发展的困境。大家在消费品领域做一个更全面的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龙永雄:德勤比较关注高端消费品行业,因为国内外经济的情况,短期来说可能一些比较传统的连锁企业,特别是相关家电发展的空间受到最近经济的影响。但是我们还是比较看重未来几年国内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整体会上升。带来的消费的一些公司特别是一些高端消费品的企业我们是比较关注的,比如一些珠宝企业和钟表企业,还有餐饮企业,还有酒行和品牌酒公司,我们感觉在未来在消费品领域受关注的企业。

  最近我们也看到一些4S店,还有医药的连锁,也是在这个领域发展得比较快的,所以这些公司和领域我们是比较关注。

  刘朝晨:我觉得大的消费概念是毋庸置疑,因为中国整个经济的增长,但是我们新中利在投的过程中,可能自己的特点更关注消费领域高端的品牌,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升级,品牌再创性,更多的我们看一些是跟文化有衍生和结合的,我们比较简单来分析一下,更关注企业核心团队和竞争力,因为品牌的树立要避免差异化,尤其在消费类型里面,中国的同质化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我们看团队的时候,可以注重几个方面,首先看到的是一些有品位的企业家,同时又有比较好的品德。

  在一些特殊高端的领域里,本身要有一种好的品格,去做一些非常有品质的、愿意用很长的时间不断地去打造和积累的有品质的产品,这样会树立好一个非常好的品牌,最终使品牌形成一个核心竞争力,也可以有一个比较好的市场定位和更好的回报。

  我们做这样的组合里面,新中利在过去一年里做了深刻的挖掘,在不久的将来,不超过半年的时间,会发现在新中利投资组合,在这种高端的,以中国文化和多年的品牌打造相结合的高端消费领域里面,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会有一套组合的公司出来,而且在这些公司里面会产生深刻的互动。

  黄智元:我一直认为整个消费行业是中国经济的大引擎,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英联投资整个团队这几年一直是把消费团队当做是一个重点,我个人负责带着这个团队做餐饮和教育方面的投资管理。

  消费行业是非常大的,这里面也充满着投资的机会和相应的风险,刚才提到的奢侈品行业,大众化消费升级。我想机会是很多的,所以看各个投资人对这些细分领域自己的机遇和风险认知,我个人比较偏向大众化的消费和消费升级这两个大概念。第一个就是大众化的消费,首先是大众化,需求是比较刚性的,抗风险能力比较高。有些人认为大众化消费增长速度会比较慢,这个也不见得,因为可以通过一个良好的连锁管理,我们以前所投资的经验发现可以迅速的扩张,达到规模效应、成本效应,可以快速扩张。如果有良好的管理团队带领,是可以达到快速扩张,同时风险偏低。

  再就是我们把大众化消费看成是一个金字塔,最顶层是收入偏高,中间是收入中等,下面收入是偏低的。大众化消费不代表说只有下面的人会消费,只要消费能力可以达到,那么收入偏高也会去肯德基(微博)消费,所以我们比较偏向大众化的消费。

  另外一个概念,我们是做的很多工作,就是消费升级。随着中国中产阶级不断的扩大,在我们身边不难看到消费升级的现象,还是以餐饮为例子,以前吃得饱,后来是吃得好、味道好。我相信未来变得整个配套要好,价格要便宜,服务要好,环境也要好,现在还要吃得健康,所以我觉得大众化的升级和消费升级,我觉得未来潜力和机会还是比较多。

  陈十游:中国消费大家其实都是特别看好的,但实际上中国的消费占GDP的比例还是特别低,在35%左右。

  我们觉得消费还是一个非常好的领域,可以推动中国经济的增长。在消费行业里面我们投得也比较多,我们比较看重的,第一是有品牌的,尤其是民族品牌一些产品和公司。其次就是要有销售渠道,或者有渠道的影响力。另外就是要有比较高的附加值,我们也看过一些尤其是在食品加工业有品牌,有渠道影响力的企业,实际上最后不赚钱。不赚钱是因为上游的成本上涨得非常快,这些企业因为在食品行业,走到下游的时候政府要控制通胀,行业竞争也很激烈,上游快速增长的成本没有办法传导到下游。我们曾经看过一个企业,品牌很好,结果看了以后毛利都负的,卖出去的东西连成本都不能覆盖,所以没有办法投。

  现在很多企业尤其是食品制造业这些企业也在很头疼,到底怎么办?有些人开始进入流通渠道,想在流通渠道寻找一个突破口,流通渠道也是有一些传统流通企业在那里做的,不一定做得过人家。刚才谈到大众品牌还是奢侈品牌的问题,第一是看好大众品牌,因为中国有一个广大的消费群体,大众品牌可以做到一二三四线,有提高增长速度的能力。第二就是从奢侈品牌来说,我们也觉得中国应该能有好的奢侈品牌出现,中国人现在花很多钱买国外名牌的包,一个国外名牌的包是中国人做了成千上万的鞋和衬衣换回来一个名牌的包,我觉得这个是不值得的,实际上中国应该培养自己奢侈的品牌,能够走出去。

  我们其实也看到在亚洲其他的国家,像日本和韩国,以前这些国家也都是只买国外名牌的东西,现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他们也开始推自己名牌的东西,中国这么大的消费国家,不能把钱都给国外人挣,所以我们应该扶持自己的奢侈品牌。

  另外是服务,制造业有供过于求的问题,服务上实际有供不应求的地方,各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在服务业有非常好的产业出现,好的公司出现,值得大家投资。

  张琼:非常感谢这些嘉宾,确实跟大家分享了很多自己在投资中间的真知灼见。确实消费是一个很广的概念,我综合一下刚才几位嘉宾谈的,如果从消费投资的角度来看,其实分布可以非常广,从行业来分衣食住行、文化娱乐,其实每一个都是一个投资点。如果是从业态来看,比如说以前可能大家看得比较多的是传统快速消费品的制造企业,类似像蒙牛。

  刚才好几位嘉宾都说到了,大家越来越关注就是渠道,确实渠道在整个中国传统过来来看,以前是比较弱的,因为以前我们都是比较闭塞。制造企业在过去10、20年发展是比较快的,渠道这一块特别是连锁方式还有分销渠道,然后是连锁的专卖店形式也是最近十年开始,在中国慢慢发展起来的。从业态来讲也有不同投资的方式,渠道大家都是比较看中的。

  从消费群体来看,可能对不同的基金有不同的偏好,有一些是更关注于比较高端的,比如说奢侈品,或者有品牌,有特色的一些服务领域,有一些是更关注于面对大众市场,因为中国的特色就是人口基数比较大。

  综上来说消费领域投资面是非常广,我想把这个问题往深里再探讨一下,比如说跟奢侈有关的,跟服务有关的,这些行业最重要是一种体验。我愿意出一个比较高的价格去买一个产品,或者买一种服务,个性化的体验对我就非常重要,如果要谈到这些体验,那么做这些行业的人要靠人去做,体验是靠人和人的接触才能感觉到的,我个人来看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中国流水线过去相对比较成熟,做服务特别是体验,尤其是比较高端,需要整个公司在一线服务人员要有很好的培训、很好的素养,一个企业真正有价值除了在纵向要发展,毛利率要高,同时横向规模要大,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没有规模就没有未来,这个问题是一个矛盾。我们作为一个投资机构怎么去看,刚才新中利刘总也谈到了,我很想把这个问题挖深一下,其他如果有嘉宾也有一些体会,我们都可以参与这个讨论。就是说这些高端的东西怎么把服务做好的同时,把规模也能够做大?

  刘朝晨:张总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这也是新中利在考察和评判一些投资企业里非常关注的一点,我想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如何把这种体验性高附加值的东西能够挖掘出来,因为我们发现在已经投资和即将进入到我们投资组合这种高端,尤其是有中国自有文化和民族创造力的品牌企业里,他的核心领军人物的个性化色彩是很浓烈的,个人品格和风格的定位,可以说把整个企业文化定位就决定了下来。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中国目前经济发展这么一个阶段,这个核心企业家个人强烈的一种企业家的特色,尤其在品牌性企业里为企业奠定和打造特有文化型特色,是非常有感染力的。如何把他已经形成内生性文化特色更加标准化,把外延更加扩大起来,在企业整个运作体系中,让文化更好的渗透进来。

  这里面其实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解决机制性问题,也就是把单个企业家自身文化的东西,通过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方式,通过一些分享的方式,因为这样的企业未来是可以有资本市场给他们很好的助力、很好的对接,让他们更深远做百年老店,用这样分享方式和团队更好紧密结合起来。

  还有高端品牌是有很好的利润率,但是规模化受到一定的影响,我们更注重除了本身已经创造的品牌影响力之外,会针对中国目前现实的情况去做一些大众化的,正因为有高端的引导二线品牌,大家易于接受。在高端里面人才竞争力是最关键的,解决了一种机制方法,更关键的一点,所有高端企业都非常关注要有一个很好培训体系,有的甚至有他自己独有的培训学院,这是源源不断为品牌文化不断地沉淀、树立和巩固,不断培养中坚力量造血支持的竞争和来源。

  王平:我原来做了很多高科技的投资,就是在科技产业比如说在新材料,在移动通讯,大家都非常讲究创新,现在国家也确定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消费领域一方面是本土奢侈品牌高端品牌的发展,一方面我们要站在全球的眼光去看,消费品牌拿来主义也是一个方向,最近我们筹备10亿美元海外品牌并购合同,把海外有品牌的企业,非常低的估值。第二他们在成熟市场的增长是比较缓慢的,大家都想进入到中国这样巨大的市场。

  那么进入中国市场他们又缺乏本土的渠道,还有本土管理化的人才。所以说如果有机会在对海外很多品牌进行并购,同时把他未来的增长放在中国这样一个大的市场,我觉得这样一种投资机会现在是很多人都看好的,就像很多奢侈品牌都想在香港上市,他们在香港上市就是想对接中国巨大的市场。吉利汽车在合适的时机收购了沃尔沃,这都是一种新的全球化战略的安排。

  易晓川:我觉得我们都在看一些中国的公司,都在看有很多中国公司更好开发一些奢侈品牌,但是在品牌自己建立的时候,已经很难让这些PE和VC来进入了,所以我的建议就是我们可以考虑一下,看一个早期公司的时候,我们不要问自己他们是不是有品牌,而是要看他们的市场状况怎么样,是不是有一个很好的心态,来做一个很好的规划,这样才能迎合市场和消费者。

  我们要看市场状况,很多公司在市场方面遵循这些大企业的做法,这些做法是不对的,我们需要关注自己有独特思维,有自己独特思考的公司。

  陈十游:讲到奢侈品牌扩张的问题,我觉得奢侈品牌不容易做大规模、高附加值、高毛利,高端人群用的东西,所以不容易扩大规模。

  但是从客户端,一个奢侈品牌有不同的定位,有一部分是对中年人,有一部分对老年人,一部分对男的,一部分对女的,可以从这个角度做大。刘总说的可以推出不同终端的品牌,另外一个角度LV将来可以实现,不断收购各种高端的品牌,把它组合在一起,这样做一个产业的整合,也是一个做大规模的方式。我也同意老外同志说的,目前中国高端品牌不是很多,其实大众品牌因为前面有很多PE把该投都投了,我们现在关注有能力做好一个品牌的公司,帮助他去实现做一个中国品牌公司的梦想。

  目前欧洲的经济危机,像欧洲很多名牌的公司都在找我们,把我们买了,我们现在有一些经济困难的问题。所以在国内去把外国的品牌买下来,拿回中国来用也是一个渠道。

  张琼:高端市场虽然在金字塔的顶层,做好的话空间也是非常大的。高端品牌可以高端往中高端延伸,我们可以把国际品牌和国内市场连接起来,或者是说做一些更有创新性的东西,真正创造中国自己的一些高端品牌,这个还是有很大的市场。

  当然中国有13亿人口,更适合于大众市场的模式,是非常有发展前景的,而且肯定是大部分更加关注的。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想问问英联投资,你们会看更多是一种大众消费企业,大众消费这些企业比如说连锁企业也好,包括像餐饮,他们的特点是市场很大,因为市场很大,相对进入的门槛会比较低,竞争也会非常激烈,往往像餐饮行业、连锁,如果是一般的连锁都会有非常多的企业在中间。你们怎么去甄选真正有潜力和有投资价值的公司?

  黄智元:张总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关键,大众市场是因为市场非常大,同时竞争也非常激烈、非常残酷。不光是有同类型的竞争者,也有很多山寨的,比如餐饮,很多厨师做的不错,自己也搞一个品牌。我们自己怎么去看这个问题,可能从几个方面:

  第一、无论是高端品还是大众品牌,第一点我们要看这个企业文化,从企业家延续下来,他有没有一个核心的文化,他卖的东西虽然说是一个大众的产品,他卖的东西必须给消费者带有一种特别的东西,比如说你到肯德基和麦当劳(微博),西式炸鸡,代表着一种生活的方式。还有我们关注消费升级的概念,在中国各地方有当地的西式快餐,所以第一点我们非常关注他有一个核心的企业文化。

  第二、培训方面,因为大众化品牌要靠增长,就是通过连锁模式,最基层员工的培训是不是有自己的一套做法,因为服务行业有一个特征,就是流动性非常大,在餐饮行业一般都会超过百分之百,一年会翻一轮,每年都要招一个人,培训之后到了春节就走了,所以要有一套培训的机制在里面。

  第三、我们看这种大众化和连锁总结的经验,比如说我们投资七天连锁,比较核心的一点是单店的模式是否挣钱,这个单店模式挣钱我们才会考虑下一步是否扩张,如果单店本身是比较脆弱,我们觉得风险比较大,大家模式脆弱你多开一家店,对这个团队的负担更大、管理难度更大。

  这是我们可能比较关注的几方面。

  张琼:德勤的龙总审计了很多的连锁企业,你们在审计当中看到了一些什么?

  龙永雄:我们关注企业有三点,第一点他们在行业里面能不能做到一个标准化?另外就是规范化,第三就是能不能连锁化,这三点我觉得从连锁或者消费品这个行业里面,我们是比较看重的。比如说餐饮行业,最近大家也知道在国内A股上市机会不是特别大,但是最主要在A股餐饮行业不能上市,我觉得很多原因,比如说虽然有一些企业已经做到连锁化了,全国都已经铺天盖地的开店。但是很多时候他们在规范化里面还是做得不是特别到位,从以往一些审计的经验来说,我们也碰到一些餐饮的企业,这些都有相当大的规模,但是还是不能完成他们融资上市的计划。比如说从他们的营运,采购很多菜,或者原材料,但是从一些小市场买回来的,可能很多都是没有发票的。

  另外一个占比较大的费用,好像他们的租金,特别是提供给员工一些租赁,很多时候也没有发票,或者保持原始凭证方面,我觉得在规范化方面做得不是特别好的。

  另外标准化,对于一些比较中式大型的餐饮,很多时候在收费方面也不能做到很好的标准化,不像我们去麦当劳和肯德基,到前台付钱大家也知道有一个标准,很清晰的,但是一些比较传统中式的餐厅,很多时候吃一顿饭可能几千块和几万块也会有,做到标准化也会有一些困难。如果一些连锁企业能够满足三个最基本的要求,我觉得还是比较看重的。

  王秋虎:刚才谈到连锁餐饮企业,有大店模式,也有批量的复制小店的模式,现在看到批量复制小店的模式,如果说他能够营造很好出来的单店营收,而且IT管理水平高,往往有机会做得更好。

  更重要的一点企业家是不是能够克服一些短期利益的诱惑,扎扎实实做一些更长期的企业价值出来,该交的税要交,该严格管理的东西要克服自己的一些权欲,踏踏实实建立一套很好的管理体系,用现代管理机制去管理。这些基本的措施能够做到位,这些企业会比同行其他的企业有优势。

  进一步发展当中有挑战,只要这些企业能够把他们最初为客户服务的想法,不断去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和改进,这种企业往往都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空间。但是做这个行业最难的事情把一些最简单的东西,一天又一天重复做得最好,这也是对人性的一种挑战,这种企业家只要能做到这样,往往会做出一些很不错的大众消费品。

  张琼:时间的关系,我还想留一些时间探讨最后一个话题,刚才讲的消费可能更多是跟物质层面有关的消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在精神层面的消费,比如说旅游、休闲、文化和娱乐,这个增长也是非常快的,今年十一黄金周,全国各地的旅游是爆满,我曾经看到一张照片,长城是布满了人头,联想到了北京三环堵车是布满了汽车一样。

  旅游文化和娱乐是一个新的概念,特别是从投资的角度。最近已经上市了一些文化娱乐企业,比如说华谊兄弟,今年业绩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股价也跌了非常多,这样的企业跟刚才讲到的标准化、规模化其实差异非常大,从投资角度怎么去看这个领域?怎么去发掘这个领域的投资机会?

  易晓川:我觉得在我考虑旅游产业的时候,我主要是考虑如果我能够在旅游产业进行投资,我会在哪方面进行投资呢?我觉得会像黄山、峨嵋山这样的地方进行投资,因为这些地方是非常出名的景点,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比如我们要去黄山,我们必须需要一些政府关系,才能把黄山和峨嵋山旅游景点给做出来。

  比如说在游客非常关注的领域,包括很多景点,有时候我会在一个景点花很多时间、很多钱,所以对PE来说,我们觉得很难对项目进行长期的融资,可以我们要考虑小规模的旅游产业,比如说对于家人一日游这样小型的产业,或者高尔夫这样的产业,还有骑马等等。可以让一家人都去出游,在旅游领域进行投资的时候我要思考一下,哪些领域是具有投资的可行性的?在这些地方可以进行投资。

  王秋虎:现在市场上很多被低估的著名的景点,怎么把这种低估品牌价值能够实现出来,这肯定有很多的方式,里面肯定有投资机会。

  再就是张总提到的文化创意类的消费,文化创意类的消费尤其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往往更有机会。

  张琼:经济不景气,宅男宅女更多了。

  王秋虎:说得没错。

  另外当人均GDP在5000美金以上的时候,整个文化创意类的产业发展会井喷,国家对于文化创意产业鼓励政策也是层出不穷,这里面可能跟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和传统媒体产业的结构有关系,国有经济在里面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怎么学会跟现有体制非常好的公司结合,可能有非常高的价值。

  还有在这个市场里面有一个得天独厚接触用户的品牌,在建立自己长期价值的过程中,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在幕后辛辛苦苦生产的公司,没有品牌的话,跟传统的制造工厂没有区别。

  王平:我刚从夏威夷回来,我感觉到中国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中国不能光靠经济实力,国家非常重视文化产业,打造中国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就是软实力发展的输出。我们在年初成立了一个文化娱乐产业基金,投资了国内最大游戏运营平台、省级电视、移动互联网领域和手机游戏。

  我总的感觉,比较看好四类的方向,第一个就是文化高科技,文化要以高科技为载体,即所谓的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这样的产业发展。

  第二、商业加商业模式的创新,这种娱乐方式能不能快速的扩张,或者低成本的复制,这个是利用新型的移动互联网的手段,在商业模式进行创新。

  第三、以商业地产带来的院线和内容产业的发展,这几个方面都是在文化、娱乐、休闲产业很重要的领域。

  龙永雄:泰立先生我们也非常关注一些高端的休闲度假地方,我觉得那些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空间,但是当我们投资那些行业的时候,要非常小心,可能他们会受整体经济环境影响比较大,还有我们对于资源环境的影响,比如说在非典或者是有些地方地震,也会影响到投资的风险。

  黄智元:我也同意肯德基旅游资源和文化创意做大规模,风险比较大,你要拿下一个旅游资源可能风险比较大一些,可能考虑多一点是相关的一些产业,像我们长假去旅游,大家的穿着特别专业,以前穿一些上班的鞋子和衣服,现在穿户外防水的服饰,可以找这样的渠道,找专门的卖户外休闲的渠道,还有院线等其他的平台,这样风险还比较低一些。

  刘朝晨:黄总讲的这一点,我也是很有同感,张总也提到了类似于华谊兄弟这样的公司,有些东西是短期性的。跟中国文化创意性的企业在早期阶段非常相关,原生的内容为核心,是他在这个行业里面能够突破的支柱点。但是文化企业需要有一个很强的渠道作为一个补充,西方国家像一些大的影视集团有一个很长片库的积累,来去平滑在某些年份单片产出的波动,还有衍生品,中国知识产权在这个方面都需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刚才谈到消费是非常广泛的,谈到了比较高端的奢侈品,谈到了大众消费,谈到衣食住行各个层面,在不同层面看不同行业的时候特质是不一样的,在中国大众型有更好的基础,这里面大家关注各位所讲应该是它的品质简单前提下的标准化的复制,这是最核心的。

  但是对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也是我们看得比较多的,投得比较多的例子,实际上在衍生行业有很多新的点,具有创造力已经不断被大家所认知,比如有做艺术电影节,有做音乐节,在文化和精神消费领域有一些是非常通用大众化的东西,还会衍生出很多内容上来讲是小众,因为中国的市场很大,中国有很多二三线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他们更是一个文化的洼地、精神消费的洼地,本身未来增长的需求是非常非常多的,在这一块能够通过连锁和规模化、地方化复制的模式把这种内容进行推广,未来的潜力是很大的。

  旅游更好的体验应该是线上和线下进行更好的整合,这几年有很多资本非常关注于在线旅游,尤其是有比较新的模式在线旅游创造方式,因为传统人人都要去长城照一个相的模式,城镇化的进展过程中,基础因素还有,但是更有一些特色的,有个性化能够体现个性需求深层次挖掘的东西,可能在精神层面是强劲的需求。

  陈十游:文化娱乐行业其实应该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在中国特定的环境下,确实有很多制约性限制,所以很多东西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我们其实比较看好类似于有渠道的,比如说像电视台这种有渠道,目前为止大家投的比较多还是电视购物。下一步娱乐体育是有希望的,不过确实也非常难。从平面的角度来讲,平面媒体现在都说是夕阳产业活得不容易,实际上在平面媒体文化产业里面,还是有很多好的企业是可以挑得出来的,特别有特色,不仅是有特色,而且是可以线上和线下,和新的娱乐相结合的主意是可以做的,这个可以值得挖掘,我们也在看其中一个企业。

  内容我们也看了很多,有一个问题业务不平滑,有时候突然做起来很好的东西,过几年就不行了,又掉下来的,所以未来有待开创出新的能够平滑的业务收入模式。

  再就是文化行业在互联网和手机平台上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投的。

  张琼:今天非常感谢各位嘉宾,给大家贡献了很多心得和体会,大家都觉得整个消费行业,随着中国国民收入的提高,内需的拉动,前景是非常看好的,然后投资的领域也非常广,选择什么样的业态,选择什么类型的商业模式的企业,选择什么样的角度去投,那就看各个投资机构投资人大家的眼光和喜好。

  我们也是希望能够看到未来在中国产生真正世界级的消费企业,其实看世界财富500强,排在前面很多都是跟消费有关的,比如说可口可乐,比如说沃尔玛,还有大型的娱乐公司,比如说迪斯尼,也希望有一点在中国也能够真正产生出这种世界级的消费公司。

  非常遗憾,可能没有时间提问了。下面还有很精彩的内容,把时间留给下面的专题,谢谢大家!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