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题二:新排放标准与火电企业应对之策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11日 17:42  新浪财经微博
专题二:新排放标准与火电企业应对之策现场(新浪财经 陈鑫 摄) 专题二:新排放标准与火电企业应对之策现场(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11年11月11日,2011(第三届)中国能源企业高层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图为专题二:新排放标准与火电企业应对之策现场。

  杨勇平:谢谢母钟旭先生的精彩演讲,下面转入今天下午的第二个环节,就是互动和讨论环节。我们请几位嘉宾和我们一起分享他们的观点。第一位是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志轩先生;

  第二位是刚才演讲的中国华电集团科技环保部的孙卫民先生;

  第三位也是来自华电集团的胡文森先生;

  第四位是来自阿尔斯通战略规划与并购总经理周佩文女士;

  第五位是原能源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朱成章先生;

  第六位是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大气研究所教授李俊华先生;

  第七位是洲际交易所集团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黄杰夫先生。

  从刚才三位演讲嘉宾,我们也能够感受到新的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颁布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正是因为有争议的话题,才值得我们在这里进行讨论。的确,我个人认为这个标准肯定是一个趋势,迟早会实施,但是不是在最恰当的时间实施了最恰当的标准,这个可能需要我们今天分享各位嘉宾的观点和他们的智慧。我们按照顺序,先请国电集团的胡文森先生谈谈感受。

  胡文森:我没有再多要说的,他们已经站在很高的高度进行了评价,孙卫民主任我们经常见面,这是我们共同的心声,我不知道我要说什么,谢谢大家!

  杨勇平:孙主任再补充补充。

  孙卫民:刚才说产业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我想再谈一点儿个人的看法,就是环保产业的事。实际上在“十一五”的环保产业,看似我们中国好像轰轰烈烈赚了钱,实际上中国的脱硫公司没有赚到钱,我们的核心技术都是掌握在外国人手中的,所以在“十一五”的时候有的公司卖技术的使用权,一家公司可以卖7到8亿。所以真正的产业的核心技术,在外资公司发展国外的环保产业,国内的环保产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十二五”我们也提到了,我们除尘器改造,前面的原材料都是掌握在国外的手上。同样,中国就是一个成套的概念,核心技术也不在掌握。我们这么大的脱硝产业,最终拉动的也是国外的脱硝发展。到目前为止,我们引进了这么多,都只是引进了设备的成套,真正产品的上游都在人家的手中。我觉得在这个地方体会也是比较深的,我的问题说得很清楚,在中国是颁布的,但在美国是没有颁布的,美国是要颁布,但是被美国国会否定了,我们现在是在什么都不清楚的情况下就把这个标准颁布了,我们也不知道有什么样的技术、有什么样的手段,特别是国内的企业能不能做,在环保产业上的感触是很深的,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如何处理好节能和减排的问题。我们上了脱硫设施以后,增加的煤耗,我们花了很多功夫进行改造,可能一下上的脱硫设施全部吃掉了。现在采取“一刀切”的措施,对整个能耗水平的推动也是非常高的。

  第三,我们国家搞环保政策,一定要服务于广大老百姓,服务于人民,让老百姓受益,但是在“十一五”期间进行二氧化硫的治理,花了几千亿,但是大气污染仍然没有得到改善。“十二五”又花了这么多钱,是不是和质量挂钩?可能是问号。相反,电场也是一个中间过程,最终要推动整个社会成本的上升,这个成本上升以后是不是造福于人民,这个也要考虑。在美国脱硫的比例到现在是40%,而我们现在五大集团已经接近100%。期间在美国的时候,中间有一个理念,叫财务交易,现在也说得很热闹,理念是以最小的经济代价获得最大的环境成本五。实际上我们没有这样做,实际上我们是“一刀切”,花了很多不应该花的钱。人家觉得很好笑,花了这么多钱还要脱硫,这是我要跟大家研讨的三个困惑。

  李俊华:听今天的报告我学了很多东西,真正感受到企业的压力。刚才王秘书长也讲了,我体会到新排放标准,从我来理解,改善环境质量,只能是减排、减排再减排,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包括“十一五”时期,减排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从技术上来说,也不是不可行的,现在来看还是资金投入的问题,说白了还是钱的问题,以前感受不是这么明显,刚才提的化工产业,从我的理解还是一个新兴产业,环保企业肯定是起来了,比如脱硝这个行业,我比较熟悉一点儿,现在脱硝产业上来之后,脱硝在行业中是占领头羊的位置,但是价格也下来了。

  朱成章:关于火电大气排放标准,刚才秘书长也说了,这次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我认为讲得很充分,讲得明确,提的问题也很清楚。我认为中国火电对于燃煤电场实在是不公平,因为80%是靠燃煤电场,中国的燃煤电场是世界第一了。中国这些年我认为发电企业是非常听话的,你叫它增,它增得很快,你叫它以大代小,很多小电场都炸掉了,7000多万。看看英国,英国搞电力改革这么多年,是要淘汰2000万旧电场,说没有钱,怎么办?提高电价,想办法筹集资金。原来说中国的电力怎么落后,说我们的煤耗比人家高得多,比日本高多少,比美国高多少,其实这是错误的概念,过去是火电比火电,中国的火电跟日本的火电比,日本的火电跟美国比,搞天然气的能源消耗少,美国也是这样,没有中国那么多。我也研究很长时间,外国不讲煤耗,他们是讲能源效率,我们是把能源效率折算成能耗,实际上中国火电煤耗是低的,比美国低。所以说中国在这方面确实做了很大的努力。

  还有在减排上,刚才王志轩秘书长也讲了,这个问题现在煤价涨得很高,电价没有怎么涨,在这样的情况下,煤电企业还是尽量发电来解决电的供应问题,我认为国家对发电企业太不公平了,已经那么多年了,从2008年开始亏损到现在已经2011年了,这个问题谁都承认,煤电企业是严重亏损的,发电企业今天介绍的情况,多种经营,都是搞其他的东西来补这个煤电企业的亏损。我认为关于火电大气的排放标准,这个问题我也说不出根本的道理。但是我想说两点,第一点,我认为中国煤电企业用的煤是世界上最差的煤,我们跟发达国家比,发达国家的煤电排放标准是多少多少,人家用的都是好煤,我们用的是原煤,再加上矸石,把矸石都加进去了。我们的煤今天也都介绍了,灰份很高,硫份也很高,无论从运输来讲,还是从其他方面来讲,都消耗能源。这种情况下还要跟美国去比,这是不合适的。我们现在对煤炭不要求,只对电场要求,这是不合理,也是不经济的。

  第二我们中国以煤为主,70%的一次能源是煤,我们跟发达国家不一样,发达国家80-90%的煤炭是用于发电,只要把发电管好,就都管好了。但是中国不一样,美国的发电用煤是94%,中国的发电用煤是50%,另外50%是小煤窑的炼钢,水泥等,煤炭造成的污染远远比电场严重得多,而且小锅炉、小煤窑、小煤炉取暖,都是在人口密集的地方用,都是低空排放,比电场严重得多。可是我们环保部门不去管那些东西,我觉得这个也是不经济,不合理的。我的看法,应该尽量给民用,给小锅炉用,给窑炉用,把煤炭腾出来给发电厂用。发电厂的排放标准即使在今天的水平上,照样也是可以改善环境的,所以这个问题不应该。

  最近我看了英国改革的白皮书,白皮书讲对二氧化碳的排放提出要求来了,里面的要求是指新建的化石能源电场使用,对老的电场就不要求按照白皮书的标准。我们搞得那么高,所以这个问题就造成了很大的矛盾,我建议减少降低排放标准。

  杨勇平:谢谢!下面请黄总讲一下。

  黄杰夫:非常感谢大会的邀请,我们是全球最大的能源交易所,石油、天然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化物,这些排放指标我们交易所都有交易,煤炭,电都有。所以我想谈一点儿自己的感受,从交易所的角度,这个市场价格和配置资源。我觉得关键问题就是环境问题,像华电是企业,不知道是不是上市公司,美国的电场大部分都是上市企业。上市企业就有社会责任,有环境责任,同时人家买你的电,老百姓的电价也不能太高,在这么一个社会环境下,你通过什么来配置资源?最终的结果是空气质量改善,电费没有涨上去,企业的利润也能增加,有足够的钱扩大和发展,估计一点都不能牺牲。个别的电场现在没有人贷款,怎么去环保?就像刚才李总讲的一样,怎么避免“一刀切”,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我虽然在美国呆的时间比较长,但毕竟是从中国出去的,赶到今天,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怎么开始用这个市场化的机制,尽量用市场化的机制,用看不见的手避免政府一些政策的“一刀切”。市场理论上是可以避免这样的“一刀切”,用看不见的手来解决看得见的手,或者低成本的来解决问题。

  美国GDP是4万亿,中国是5万亿,美国是1995年前后开始进行二氧化硫交易,我们交易所是交易量最大的,90%多的市场份额。通过市场的配置资源达到一个什么结果呢?支撑14万亿美金的GDP,2005年,美国大部分的煤炭都是电力企业,所以就看电力企业,2005年是980万吨二氧化碳,去年下降到500万吨,到了明年,2012年,下降到300万吨,最终要下降到220万吨,也就是说支撑一个14万美金的GDP,电场是220万吨。所以达到这一点,我在美国20年,我看到通货膨胀,美国的电价也没有涨,环境改善了,老百姓的电价负担没有增加,电价也是逐步的放松管制,形成了一个相对比较良性的环境,让企业通过电力的交易,通过煤炭的交易,锁定风险。

  我是外行,其实中国很多电荒并不完全是没有发电能力,而是恰恰在某一个时点最需要用电的地方,他没有用到这个地方,价格信号传导的机制错位了。巴西也是发展中国家,我们今年6月份在巴西成立了巴西第一家电力交易所,大家知道巴西的电网是咱们国家电网运作的,巴西的电价等于是我们在参与运作的,巴西现在是15%拿出来跟最大的发电企业和最大的买电企业,用市场机制来发行电价,优化配置资源。这是我个人的一个想法,除了政府给你脱硫脱硝补贴以外,我觉得中国逐步的开始价格体制改革,不如除了政府补贴之外,何尝不参与二氧化碳的交易,二氧化硫的交易脱硫脱硝的企业,给它一个电的交易,可以模仿巴西的模式。

  总而言之,目标是在未来这些调整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金融市场的作用。当然,我也知道中国的金融市场的发展不是非常完善,理论上谈市场的配置资源可能还有一定的难度,但毕竟像印度,像巴西,也已经开始了,我想中国二氧化硫交易、二氧化碳交易,可以有这样的交易的试点,在这个前提下配合咱们这些已经有的“一刀切”的机制,不妨在个别大型企业,大型用户当中进行试点,把整个综合的体制解决这样的问题,而不是说标准太高了或者太低了,单独争论太高或者太低没有什么现实意义,最重要的就是什么样的标准、什么样的电价形成机制、什么样的环保措施,最终企业也发展了,老百姓的电价也得到控制,环境也得到改善。

  去年按照美国EPA环保署的算法,美国的二氧化硫从1800万吨降到现在的400、500万吨,去年美国医疗开支,呼吸道疾病医疗方面的节省开支是1200亿美金,美国的国土面积跟中国差不多大,美国的人口密度要比中国低四倍,中国有13亿人口,这些因素都算进去,我们做一个非常简单的测算,未来10年、15年,中国的GDP也在发展,我们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也降到美国今天的14万亿美元的水准,那中国每年在环保方面,在医疗开支方面,如果通过市场化实现这个目标,每年可以节省1万亿美金。谢谢!

  杨勇平:下面是周总。

  周佩文:时间限制,我不多说了,我们也有深有感触,我个人不是在电力口的,原来是石油天然气工作,原来在壳牌工作。那个时候我们觉得电力整个现代的状况,用欧洲跟美国整个经济来看,中国现在的“一刀切”的方式,关于这一点,我个人跟环保部的相关负责人也聊过,像中国为什么要做“一刀切”,有各方面的原因,如果要留一个口子,中国人就很有办法钻空子。确实现在火电的压力非常大,都觉得不可思议。前一阵我走访了不同的电力公司,我们主要是从集团层面听听集团方面的表态是什么样的情况,但确实看到了火电企业,包括各位,包括相关的集团领导,都是非常众志成城,这是一个,压力非常大,也可以说非常钦佩有这个勇气,火电企业可以做出这么大的成果。

  第二点,就是外企是不是挣到钱了,这是很有趣的一点,所有人觉得过去“十一五”规划中对脱硫脱硝的力度推广,确实技术这一块,核心能力是在外企里面,但是我们是不是挣到钱了?我们举一些例子,比如说早期能源这样的公司,国电下面的,也合作,几年之后,他们的技术能力也增长了,成长到一定程度以后,作为一个独立的技术供应商,现在已经铺开了,从锅炉的燃烧到现在,全国各地都有他们的案例。从外企角度来讲,核心技术确实有一些在我们手里,但是由于成本各方面的原因没有降下来。中国的合作方非常聪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之内研发出来,所以对外企来讲是一把的双刃剑。我这边的工作,我现在负责的是已有的装机机组,包括售后,包括维修、技改方面的工作,我这边的工作重心之一是希望通过跟中国公司的合作,把我们的成本降低下来。我也希望能借这个机会呼吁一下,包括台下的听众,如果有兴趣合作的话,我们非常愿意跟你们进一步探讨,现在外企的姿态越来越放低了。在西门子进入中国之前,阿尔斯通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但是这一段时间的磨炼,也让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必须要走本地化这条线,所以“十二五”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大的契机。

  第三,刚才看了孙主任的片子,我印象非常深刻,去年是44%,然后是64%,亏损的严重性非常的不容乐观,从我们这个角度来讲,因为我在火电这个行业很久了,它的产业链比较全,我们希望借用这个机会,跟大家有这样一个探讨机会,在技术平台这块,呼吁环保部跟相关部门,能够提供一个技术平台,将最优化的方案因地制宜的提供火电企业。因为历史原因,中国大部分火电都是模块化的,不像国外,国外每一个电场建的时候都有因地制宜的情况,所以短时间之内非常快的能够成长。但是如果碰到脱硝的问题,每一个机组的情况不一样,所以制订个性化的方案,我们公司有一定的优势,希望你们给一定的机会,各种不同的技术都可以看一下,谢谢大家!

  杨勇平:下面请王秘书长总结发言。

  王志轩:我简单说八个字,一个是“综合”,第二是科学”,第三是“依法”,第四是“民主”,我说的综合,作为电力工业来说,是安全、清洁、高效和经济。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不是说过严的排放标准就好了。如果说仅仅把环保好了,但是效率低了,也是矛盾的。如果说安全了,也高效了,也环保了,但是最后代价太高,老百姓用不起也不行,必须是四个方面的综合,不能是一个方面的激进。

  第二是科学。环境污染,我们生活在这个环境里,深恶痛绝,但是我们就解决了环境问题了吗?问题核心在这个地方。电力减排100万吨,中国人说可以变通,老百姓感受最重要的是什么?很清楚,这是科学的基础。再有是方法的科学,低成本的办法来降低污染,中国搞“一刀切”,所有的电网都要脱硫,都要脱硝。科学还包括其他各个方面。

  第三是依法,政府应该是依法行政的模范,法律规定的事情如果政府不去干,让老百姓怎么依法?全世界难道就是对中国人要求吗?也可以通过别的方式,为什么要写到里面?情况都没有摸清楚就写上去了。一个非常明显的效果,就是监测仪器中国没有,这个结果我不清楚会是什么情况。如果达不到,为什么要写?

  最后是民主,制订标准,制订法律一定要民主。这个程序问题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我刚才也讲过了,国外这么重要的事情是通过立法来进行的,而我们是通过行政的机构来做的,我感觉在程序上也是我们最起码应该做到的,谢谢!

  杨勇平:谢谢王秘书长,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确实是争议非常大的热点话题,我们讨论得非常热烈,以至于没有时间给大家提问了。如果大家有问题的话可以单独的向我们七位专家请教,另外,刚才王秘书长的讲话,很多观点我完全同意,所以我不做小结了,非常感谢各位参与我们的话题,非常感谢七位专家跟我们分享了他们的见解和观点,也感谢各位,今天一天非常辛苦,我们的会议阶段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