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赵长茂:中国市场经济与西方不同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8日 11:16  新浪财经
“2010-2011年度报刊广告投放价值排行榜暨第四届中国报刊发展战略高峰论坛”于2011年8月18日-19日在山东济南举办。上图为中央党校校务委员、组织部长赵长茂。(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2010-2011年度报刊广告投放价值排行榜暨第四届中国报刊发展战略高峰论坛”于2011年8月18日-19日在山东济南举办。上图为中央党校校务委员、组织部长赵长茂。(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2010-2011年度报刊广告投放价值排行榜暨第四届中国报刊发展战略高峰论坛”于2011年8月18日-19日在山东济南举办。上图为中央党校校务委员、组织部长赵长茂。

  以下为演讲实录:

  赵长茂: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按照会议安排,让我来给中国经济做一些分析,大家都做媒体工作,大家可能发现最近一个时期,我们国家的经济走势引起了国内外高度关注,一个原因是去年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持续下滑。分析一下最近这些年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的一个历程,“十一五”时期我们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我们取得了11.2%的增长速度,去年我们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今年上半年进一步下降,从季度来看,第一季度是9.7%,第二季度是9.5%,那么专家预计后两季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会进一步回落,这就是大家看到的趋势,对中国的经济会不会继续下滑,下滑到什么程度才能停呢,这是大家关注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呢,就是中国去年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那么,中国经济对整个世界的分量加大有多重,他的走势就更加让人注目。

  第三个原因就是美国的经济开始下滑,美国经济可能会出现第二次衰退的局面,中国经济走势对整个世界经济走势,就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正因为如此,所以国内外对中国经济的走向就格外关注。在这一种情况下,据我对中国经济的走势分析,,在这一个时期,大家可能注意到,悲观预测多了起来。从国内看,有不少的专家,认为我国经济可能出现二次降低,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一些中小企业融资难,倒闭的问题。也有人认为,中国现在已经出现滞胀的急下,这是些国内专家看法。

  从国际上看,对中国经济也有观点,说中国经济出现显著下滑的时刻即将到来。还有就是美国的一位经济学家,他认为中国经济或将遇上大坑,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将来可能就会严重的塌陷下去。更有影响的就是美国纽约大学的一位教授鲁比尼,他预测说中国经济可能在2013年或者2013年之后下滑。前不久他在上海的一次会议上,他重申了这次看法。他相对其他的学者他的影响更大。

  第一,他长期以来一直是个悲观预测者,所以在美国号称末日的时候,这个人预测到美国的自然危机,第二个,他不仅仅是断言中国的经济,而且他给予了一个很精确的时间。那么这里面对中国经济究竟怎么看,或者说中国经济到底往哪走,担忧的问题,悲观的情绪笼罩着我们。

  那么我认为,中国经济一个时期以来的下滑,有一些有我们主观的因素,也有一些客观的因素。所以要有一些全面客观的分析,一方面我们的经济速度下滑,是我们主动调控的结果。因为是“十一五”这五年,我们遭受了太多的危机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实现了11.2%的高增长,应该说速度是太快了,在这样追求高速度的同时,我们或者是去转变发展方式,或者是等等的一些。所以我们主动地降低速度,这是一个转变。

  另一方面,当然也有一些客观因素在里面,不可否认,目前的经济速度下滑,确实有一些客观因素,比如说从外部来看,整个世界经济出现了新的问题。我们的出口,必然是要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那么从国内的情况来看,比如说我们要加速,进入“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加大结构的转变,这都需要相应的放缓速度,来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另外呢,今年以来,我国政府把稳定物价放在首要的位置,那么要稳定物价,从经济学的原理来说,就要放慢速度。因为你要紧缩货币和稳定物价,必须要使增速适当的放慢,比如去年以来,我们连续12次提高存准率,进入今年以来是6次,那么我们是五次加息,今年是三次,就是紧缩的利率非常大。那么贷款利率呢,也已经达到了6.5%,这是一个基本利率,往上还有上浮,比如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们经济的高速增长,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生产要素的低成本投入,比如说土地,根据中央有关部门权威部门的研究,一亩农用地,它的产出平均是两万,转化成工业用地还不包括房地产,它的平均产出就是23万元,也就是说这个土地一转化,我们的GDP就增加了。

  但是进入了“十二五”时期,土地转化,即便是你认为转化,成本也大大的降低了,再比如说劳动力的成本,我们的劳动力的充分供给,这个优势也在大大的减化,保持高速增长的因素也在减化,再比如说我们的资源环境的低成本因素,这个也在改革,所以这些个因素,使中国经济今年以来速度下滑,以及未来一个时期,我们的速度进一步减慢,这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所以我们认为,一个时期以来,我们的经济下滑,既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那么尽管我们的经济增长,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困难,而且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还会适度的下滑。比如说中国今年的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还会下滑,一些有关专家的预测我们今年的经济速度会在9%以上,这样一个速度,依然是一个不低的速度。那么从未来五年看,我们的经济保持在一个8%的速度,应该也不是一个低的速度。但是我认为7%是一个相对保守的留有余地的一个目标速度,那么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保持在8%以上的这样一个高增长的态势,应该说有一些因素,我认为也有一些有利的因素,比如说大家常说的巨大的市场、我们的劳动力的提高、这个体制的完善等等。

  但是我认为有一个特殊的因素,也是这几年我一直在研究的因素,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到今天我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果,已经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什么变化呢?就是动车组的事件,它和传统火车有很大的不同,动车组作为一种动力的革命性变革,就在于它的动力的多元化分散的规模,这是每个车箱都有的,所以火车上跑的时候,所有的火车都使劲,这是高铁能够保持高速平稳的最主要的因素。最近大家都在关注高铁,有的都在批评高铁,我觉得咱们中国的高铁,能跑在世界高铁的第一。

  经济的变革是中国经济多元化、多级发展的动力所在。多元化这样一个结构变化,第二从虚拟结构来看,因为过去主要从中东部来看,我这里有一些数据,时间关系我就不说了,从这几组数据来看,无论是怎样的增长速度,都超出了。我们的经济速度一直是主要靠工业重要产业,但是我觉得从“十二五”来看,我们的消费,这个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消费率会加大。那么“十二五”期间消费拉动了经济的动力加强,今年从第一季度来看,消费扩大,对GDP增长的贡献度上升到第一位,它的贡献度上升到11.3%,那么我觉得这个趋势很强了。所以从以上的情况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革,这种新的变革会抵消一些事情,使中国经济在未来保持一个高增长的态势。

  这是我的一个看法,当然一些专家,提出来的一些分析,我们也要有清醒地认识。那么中国经济从主动的调控,我认为还会继续,但是力度会有些减弱。西方经济学者提出的,我认为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而且从去年以来采取的这些措施,就是要避免硬着落,比如说主动调一下速度,挤压资产泡沫,对融资平台的价格问题也做出了安排,我认为我们国家正在化解可能引发硬着落的因素,那么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硬着陆这样的判断,我想可能还是像他们以往对中国经济悲观因素来看的再次预测。他们多次断言中国高增长期就要结束,但是中国经济一直在前行,保持着一个高增长态势。

  为什么?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西方经济学家,预测中国经济的时候,常常把他们的愿望,把他们的意识形态因素,当成现实,他们不希望中国发展,不希望中国崛起,所以说他们希望中国出问题,把这个愿望深入到他们的分析当中,认为中国会硬着陆。第二,他们分析方法的问题,怎么分析呢,要不就是类别,说日本高增加多少年,你中国不可能再涨,认为别人做不到,你们中国做不到,还有的来中国走马观花,回去会说中国经济出大问题。因为他在中国坐了一下高铁,他发现中国的上座率很低,所以他就回去说了,你投资产能过剩的时候,你的这个投资回不来,那么会出现一个什么结果呢,你银行贷款会上升,你金融会动荡,你整个经济会回落。所以说综合来说,就是西方经济学家来中国就是走马观花,没有看懂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是什么呢,中国经济前面有四个字就是“社会主义”。西方私有社会基础的那种西方典型的那种市场经济,而中国的市场经济是一种非典型的市场经济,所以他们用他们的标准的办法来套中国的市场经济,所以他们说对中国经济的硬着落的悲观的预测,还会再次来。包括国内的一些分析,我们也要客观地来认识,至少给我们敲响警钟,那么我们要保持中国经济的势头,我认为从中长期来看,必须要处理好中国经济的问题,近期看必须处理好控制通货膨胀和保持经济增长势头的关系。我认为这是目前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的关键问题。那么问题的关键,我认为要对通货膨胀压力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估,政府工作报告,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因为我们应对危机,今年CPI又进一步的走高,以至于到7月份的时候,我们达到了6.5%的这样一个增高,所以对物价的持续上涨,必须看到它的危险性,要顾及到它的风险,因为在中国的经济问题,或者是精确到有一个情况,就是你说这个事情坏的时候,就坏了,说好的时候,就好了。往往是在这种炒作之下,大家判断问题出偏差。

  我认为,在当前对中国经济的分析,就可能导致我们宏观政策的出偏,就可能真的会出偏,有人担心滞胀的问题,有人说目前的通货膨胀,它的主要因素是被迫性货币流放过多,为什么这两年流放过多呢,就是四万亿的贷款,为什么货币流放这么多呢,投资多大,是因为我们当时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们经济冲击带来的冲击量过大、过高。所以我们带着这样的因素,当时是像治病一样,你要说你治病,这个下药的力度,当然会出现了偏差,这个是正确的。但是回想起来,现在我们分析通货膨胀同样也要全面客观。

  另外提到一个问题我们讲就是说目前的通货膨胀,我们没有像想的那么严重,特别是我们通过我们的情况3%达到3.3%的增长,但是你相对去年10.3%的增长来说,是一个高增长的,即便是今年上半年,我们的经济增长是9.5%,那么今天上涨5.4%,也是一个高增长。而且呢,目前的价格上涨,从它结合上来看,有一系列的因素分析,所以对目前的通货膨胀有充分的必要看到风险,但是不要把它高估。这样的话就会引起我们的政策出偏,要吸取这些教训,同时我们在货币上要更加审慎,特别我们要考虑到目前世界经济有可能会出现第二次回落。美国经济现在一片慌乱,专家预测美国可能进入第二次衰落。欧盟因为债务,现在也是债务持续低迷,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经济,我们的政策一定要更加审慎,一定要注意这个队伍之间的关系。我认为一个要把基础设施做好,那么民间资本进去。

  第二就是我认为股市,应当是一个流动性的地方,但是在这一方面,特别是紧缩问题更要审慎,你比如说现在我们从价格的上涨来看,主要农产品的上涨,其他的差不多,那么这些场频它的季节性、周期性从它的生产方式来看,在这个情况下你靠紧缩货币,紧缩流动性,能把它降下来吗?我们现在的价格上涨,主要是生产资料上的上涨,所以你紧缩货币来控制价格确实不妥。所以我们货币政策的水平,另一方面我们的行政控制,也要实施,但是现在来看,效果并不明显,当然我们不排除用行政手段来进行,但是在控制价格方面往往实行。

  前不久,我有一个同学说现在政府正在控制价格,他仔细分析了一下,说猪肉的价格下不来,说猪肉的价格下跌,那他还敢养猪吗?他的供给减少了,价格还能降下来吗?主要是经济调整,我觉得中国经济保持在一个高增长的态势,应该也是一个高增长低次数的情况,比如说今年我们实现9%以上,或者是9.45%这么一个速度,那么我们的通货膨胀率呢,我认为也是一个增长的态势,这就是我对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走势的分析,可能有错误的地方,希望大家提出。谢谢各位!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