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徐岩:借鉴内地经验发展香港科技创新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6日 19:13  新浪财经
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徐岩(新浪财经 陈鑫 摄) 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徐岩(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11年6月25日-27日,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11(第十一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在成都隆重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是“价值成长与理性繁荣”。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图为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徐岩。

  徐岩: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们要感谢一下《中国企业家》杂志社邀请我和大家分享我最近做的一个研究心得,其实我们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和《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结缘于两年前,当时《中国企业家》在香港办一个企业家峰会,峰会结束之后应很多参会者的要求,他们组织这些成员来访问我们香港科技大学,我想他们来的目的不光是看一下我们美丽的校园,更重要的是大家对我们的学校很好奇为什么一个学校在短短的时间内跻身于全球大学排名中,我们的EMBA被英国金融时报排名为世界第一已经三次了。

  我们很高兴的看到我们的参观者已经成为了我们的EMBA的学员,我们希望通过媒体,把我们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的研究和大家分享一下,作为亚洲一个研究型商学院,我们的老师做了很多非常好的研究,所以我们希望借助这个平台能跟大家分享,我们觉得我们有这个实力,我们更有这个责任。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去年为香港中央政策组做得一个报告,大家知道香港回归以后大家一直关注的一个问题是,香港不能老把自己作为一个金融或者物流的中心,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发展确实是处于落后的局面,政府也着急,社会上也很着急,所以去年他们委托我做一个报告,看一下能不能借鉴一下内地还有台湾的经验发展一下香港的科技创新。

  我们知道经济发展有四个阶段:

  第一、元素驱动型,你的地方和你的国家原材料比较丰富,劳动力比较低廉可能会吸引投资过来,但是这个不长久。

  第二、投资阶段,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走的路基本上是投资驱动型,这个驱动不光是中央政府投资,民间投资,还有很多是来自港澳台以及国外的投资。当然投资驱动到了一定阶段之后,我们基本上满足了现实需求,现在我们到一般老百姓家里电视机等等这些东西都普及了,汽车也快普及了,下一步是什么?中国到了第三个阶段。

  第三、创新驱动型,刚刚马女士提到了现在钱多机会少,实际上就是说,我们现实需求都满足了,现在应该是大家创新制造需求的时候了,这样才能给我们带来很好的出路,不幸的是香港进入了第四个阶段。

  第四、财富驱动型,大家积累了很多财富,没有其他地方去,就只能投机、买股票,买房子。

  这种财富驱动型对生活质量的提高没有任何的帮助,同样是一个楼,去年可能是200万,今年变成300万,有什么变化呢?只有这个楼比去年旧了一点点,但是价格提高了一百万,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讲可能要额外付出很多的劳动,对生活素质的提高不但没有帮助,反而有害。

  那么什么是创新科技?创新科技是怎么定义的呢?我做这个报告的时候我就去看了一下全世界各个地区是怎么定义科技创新的,基本上有三类:

  第一、是对环境没有什么伤害,有协同效应的产业,我们把这些产业作为创新科技产业优先发展。

  第二、香港去年灵机一动举出了六大创新产业,但是这完全是拍脑袋的。

  第三个是OECD的定义,你这个行业或者企业科研方面的投资占你收入的百分之多少,百分之十一以上我认为你这个行业或者企业就是高科技。好像科技创新只限于个别的行业,可是我们知道创新经济学之父在差不多一百年前就给出了五种创新的定义,其中一种包括进入一个新的市场就是创新,可是现在我们反而把创新局限在个别的行业,这种做法是有一些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第一类科技创新产业和第二类创新产业,第一类科技创新是你开发科技,生产产品直接卖给市场,就是以科技为主导。另外,我觉得市场上或者经济领域存在大量的企业,它是利用别人的技术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这样的行业也是一种科技创新,所以把它归纳为第二类科技创新企业或者产业。往往第二类他们没有这方面的特长,所以要依赖于第一类科技创新给它提供一些技术或者解决方案。时机成熟的时候可能第二类科技创新产业也可能转型为第一类。在香港政府一直很着急,政府也花了很多钱赞助科研项目,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香港很多的小公司变成了专门写这个建议书的公司,每年要一百万,明年再写一个书要两百万,这样实际上没有真正推动香港科技发展,因为香港的需求比较小,市场太小了对科技创新方面。我认为政府应该换一个思维,能不能用一个政策推动第二类科技创新产业,它会产生需求。香港人的市场意识是很强的,当他看到需求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有人出来提供解决方案。

  所以把第一类和和第二类划分之后可以看到香港的竞争优势,我们老是说香港的竞争优势太差,但是每年全球的竞争力排名香港还是挺靠前,不是第二就是第三。怎么样解释呢?香港要说转型可以说已经转型了,我们曾经有一个代表团去福建,他们说我们非常羡慕香港,香港已经成功实现了转型,你的GDP92%来自于服务业,我们羡慕的不得了,是不是有了服务业就不能搞科技创新了呢?不然,行行业业都可以做创新。

  举个例子,香港的地铁绝对是一个很古老的行业,伦敦地铁是3年前就在庆祝一百周年的生日了。但是在香港地铁率先推出了八达通,八达通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技术,就是一个芯片而已,而就是这个芯片为乘客提供了很好的体验,在日本每当听到哗啦啦的硬币响的时候觉得香港很不错有八达通,在我们香港科技大学来餐厅都可以用八达通支付,在香港的小卖店也可以接受八达通的支付,现在这个技术不只是用在日本和香港,它已经转让给印度和荷兰、迪拜。你看,它其实原来只是一个简单的第二类科技创新的应用,现在很有可能转变为第一类科技创新企业,他们现在正在积极争取希望上市,而且我相信它要上市它会超过地铁,它是一种无形的资产。

  这里有一个图片,一个企业它往往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你看不到的那部分,科技创新可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那么,是不是只有行业和商业部门才能进行创新呢?不然,相信在座很多去过香港,都听过黄大仙,黄大仙很多人到他那儿去抽签,从道理上来讲,每一个桶子里的签应该是一百个,而且号码应该是相同的,有人数过,他帮你抓一把放在里面,有可能是80个,有可能是90个,有可能是110个,里面不应该有重号,但是有可能里面有两个三或者三个五,他们现在把每一个桶里面放进一个芯片,先扫描一下是不是一百个,然后里面有没有重复的数字,这样的话,很传统的宗教的一个服务,它也可以用技术来创新。去年,这个项目拿到了香港创新大奖的第三名,对我很有启发。

  现在它也渗透到了方方面面,在香港金融业是一大行业,但是金融业里面同时也是我们IT行业最大的部署,现在20%的IT人都在银行工作,他们说你们现在的银行到底是一个金融机构还是一个信息机构?银行现在大量的在处理信息,IT的人可能没有能力生产二次贷款这些,这些可能需要金融专业的人才能做到,但是他们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了,大家说香港是金融中心,但是如果没有IT,它的金融中心是没有办理巩固的。

  香港目前投放研发资源最多的其实是第二类创新科技产业,包括物流和服务行业。所以,我提出第一类第二类的划分有什么意义呢?

  第一、创新科技产业的划分不再具有主观性,过去都是政府觉得这是高科技产业,我就发展它,现在我们觉得行行业业都是,而且这个划分方法已经在台湾引起了反弹,过去政府的优惠政策只给台积电,当政府让他们多创造一些就业的时候,它们就说你再逼我,我就全部搬走。

  第二、体现了科技创新的无所不在性,人人都可以创新,每个行业都可以创新,不要局限在个别的行业里。

  第三、过去只是把有限的资源给了他认为的高科技的行业,应该给所有高科技的行业一样的优惠和政策。

  可能第一类和第二类政府给的优惠政策也不一样,第一类可能给一些研发基金,第二类可能税收方面给予优惠鼓励科技方面的投入。要想提高竞争力唯一的办法是善用知识,然后变成创新的企业。

  我们做的这个报告已经编成了一本书叫做《香港创新》,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一看。我总的观点是,在座各位可能会说我不是IT行业,我不是生物行业的,但是你是创新行业的。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