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周为民:关于宏观调控的理论误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9日 11:08  新浪财经
2011年5月28日,复旦大学主办的“上海论坛”在上海召开。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活动。图为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为民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2011年5月28日,复旦大学主办的“上海论坛”在上海召开。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活动。图为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为民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2011年5月28日,复旦大学主办的“上海论坛”在上海召开。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活动。图为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为民演讲。

  周为民:谢谢韦森教授,大家好,在今天这个主题之下,我向论坛提交的题目是关于宏观调控的理论误区,在这个题目下,想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认识和总结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与教训,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一时间,海内外几乎到处都把危机的原因归结为市场的失败,市场的失灵,这样一种看法是很容易产生的,而且也很容易的被大家不假思索的就接受,但是这种看法很可能是似是而非的,是不是事情有另一种状态,就是这次危机很大程度上恰恰是政府对市场长期实行不当干预的结果,是不恰当的政府调控、政府干预使市场运行被长期扭曲所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的集中爆发,而危机本身也表明它是市场规律对这些后果所做的强制平衡,所以证明市场的规律终究是不可抗拒的,因为我们看到,一方面在宏观政策上人为的长期实行低利率的政策,同时实行由此导致宽松的,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

  另一方面在市场上例如像房地产市场上,政府为了实现某种社会政策目标,来进行人为的刺激,这样的因素加在一起,那么导致危机,所以我们要研究危机后的发展和我们的选择,我想首先我们很需要认真总结危机的一个重要教训,认真反思在政府调控方面存在的问题,毫无疑问市场本身它是有波动的,但是市场的波动本来就是市场机制发挥调节作用的这样一个方式,这样一个过程,而全面的重大的危机,往往是市场机制受到系统的有组织的干扰以后,它长期积累的后果,一定的宏观调控,虽然可以在短期当中熨平波动,但是如果长期的调控不当,干预过渡的话,就会变成对市场系统的有组织的一种破坏。

  这样的调控即使是一再的避免了短期当中的波动,也不过是在长期中制造更大的波动乃至危机的一种手段,更何况我们在我们的现实当中所看到的,即使在短期当中有不少干预,也不仅没有熨平波动,反而是在加剧波动,甚至造成大起大落,由于信息决策这些方面的种种的局限,完美的政府调控实际上在任何国家都是很难达到的,所以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当中,对政府干预的自负和盲性是不切实际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一切可能破坏市场的力量当中政府是最强大的一种破坏力量,如果要对市场进行破坏的话,没有其他力量能够超过政府的力量,所以政府在干预市场的问题上,一定要非常的审慎和有所节制,但是矛盾的地方在于,由于政府拥有干预市场的强大力量,所以真要做到审慎节制的运用这种力量又是十分困难的,这种力量往往会由于各种原因而被滥用,这是我想讲的第一点,就是对于危机的教训,我们应该是不是还需要从另一方面来总结。

  第二个问题,着眼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我想谈一谈我们在宏观调控问题上的一些理论误区,在这儿我不打算对中国近些年的宏观政策做一些评论,仅仅是讲理论认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或者说第一个误区,就是长期以来混淆微观干预和宏观调控的区别,把一切政府干预都叫做宏观调控,这样一种认识,我们知道是完全不符合经济学的最基本的常识,但是它根深蒂固,很难纠正,微观干预它是用政府的一些政策,一些手段,去替代市场机制的作用,排斥、替代了市场机制的作用,而理论上讲的宏观调控不应当是这样的,所以这个区别是很要紧的,这是第一个误区。

  第二个误区,就是在为什么需要宏观调控的问题上总是用市场的失败,市场的缺陷,或者是市场的失灵来解释,来论证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我们的各种经济学的一些教科书,一些读物当中都充斥这样的观点,就是说为什么宏观调控是必不可少的,是必须的,因为市场是有缺陷的,市场是会失灵的,所以需要由政府来进行宏观调控,这样的认识对不对呢?应该说是不对的,因为这里这样的解释它的基本逻辑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在苏联式的政治经济学的教科书当中论证计划经济的必要性是如出一辙的,是没有改变的,只是把计划经济这个词换成了宏观调控。

  我们知道在苏联式的政治经济学当中是怎么论证计划经济必要性的呢?因为市场是自发的、盲目的、事后的调节,所以它是有这种缺陷的,因此需要实行计划经济,由政府来自觉的调节,现在我们仍然用这样一个逻辑来论证宏观调控,这是很不恰当的。那么在市场经济当中为什么需要宏观调控?它的根据不在于是所谓市场的失灵,市场的失败,如果说是对于市场失灵、市场失败而要进行政府来采取行动的话,那叫微观干预,那么之所以要实行宏观调控,我想在现代市场经济当中,它的基本原因在于,在现在的条件下社会所要达到的经济社会目标它是多重的,不是单一的,市场机制它主要是为经济效率目标服务的。

  那么现在我们既要经济增长,又要充分就业,还要价格水平稳定,还要收入分配比较均等等等,要同时追求多重目标,而这多重目标之间它会相互大家,它是有冲突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争取协调多重目标,能够达到一种特定的均衡,所以需要宏观调控,即便是凯恩斯他所要达到的通过政府的作用来达到的,也是一种特定水平上的均衡,充分就业使它均衡,所以多重目标的存在,导致需要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来发挥作用,所以这就说明什么呢?这就说明我们通常的那样一个命题要把它改变过来,什么命题呢?我们通常说中国的所追求的一个目标是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这个观点应当调整,怎么调整?应当是在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上实行宏观调控,因为宏观调控绝不意味着是对市场机制的一种替代,这是第二个认识的误区。

  第三个人识的误区,表现在,在为什么政府能够进行调控的问题上,总是以为有了能够集中权利,能够集中资源,也就是所谓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这种政府,这种强政府就能够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这种认识也是很需要反思的。为什么呢?因为在现代经济当中政府之所以能够进行宏观调控,它所需要的条件,它所需要的工具都是由市场的充分发展而提供的,就是说市场在它的发展过程当中自行的创造出了一系列的组织工具和组织技术,这样使政府可以方便的运用这些工具和技术来对经济技术干预,进行某种调节。

  例如政府的财政政策,政府的货币政策,它都需要有良好的微观基础,有作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能够对市场信号做出及时的黎明的反映的这样一些市场主体,这些企业,这是微观基础,另外需要在市场充分发展以后,形成的一系列的金融工具、金融手段、金融机构等等,作为良好的传导中介,政府的货币政策才有效。所以实际上充分发展的市场才是有效的、良好的宏观调控的基础。

  所以一个国家市场发展的越充分,市场机制的作用越强,政府对经济的调控也就越方便,越有效,因为它有足够的手段和技术和工具,反过来说,一个国家市场越不发展,市场机制的作用越受到限制,那么政府的调控也就越困难,它的所能运用的手段也就越粗糙,越简陋。所以如果真是想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那么一定首先有一个前提,要充分的推动市场的发展,越是大国,越是如此,这是第三个关于认识上的误区。

  那么由此我们也同时要改变现在的一种刚刚出现不久的一种认识,就是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是一个相继抉择的问题,这个观点是刚刚出现不久,我们知道在经济学当中,本来讲逆经济风向的调节,指的是宏观政策的扩张和紧缩,这是一个相继抉择的问题,现在把它扩大开来,说是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需要相继抉择,这样来看问题,可能会引起很大的混乱。那么纠正这一点,纠正这个认识的我想应当是提出来,就是只有在充分发展市场的基础上才可能有良好的宏观调控,这是第三点。

  第四点认识误区,在宏观调控上,就是以为产业政策能够成为有效的宏观调控的工具,这也是根深蒂固的一个看法。如果是在以大规模制造业为基础,也就是说在既定的技术、设备条件等等都比较成熟,比较确定的情况下来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在这种条件下可能政府的产业政策能够起作用,但是当创新在经济当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的时候,那么要想通过产业政策来规划投资的方向,投资的重点,来保证投资的质量,这恐怕越来越不可行了,这是第四点。

  所以我想在认识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上,有这四点误区是我们应该澄清的,这是第二个问题。

  最后,第三个问题,对于中国目前的状况,我想我们现在应当提出三点,就是应该清楚的看到存在的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虽然经过30多年成绩很大,但是同时我们要看到它的体制成果是非常有限的。也就是说,市场经济体制还远远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半途而废,以至于陷入由权利控制市场的那样一种避害重生的体制,这已经是一种可能的危险了,这种危险是一种现实的危险。

  第二,中国现在强调的一个任务就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如果离开市场体制的完善,离开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是不可能真正推进的,现在特别严重的一点就是在我们的经济生活当中,所谓市场体制不完善,它突出的表现在政府在很大的程度上支配着资源的配置,垄断着资源,所以是政府主导,而不是市场在主导资源配置。这样就可能使中国的经济体制走向了一种歧途,就是使中国的市场体制成为一种由权利控制市场的这样一种体制,本来这种体制是改革的对象,是改革当中一定要慎防落入的陷阱,但是现在很严重的一个问题是,这样的一种状态,甚至在中国模式的名义之下被当做中国的一种体制优势在肯定,如果不澄清这些问题,我想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影响将会是很大的。

  那么中国目前要争取未来的经济增长,最重要的任务是深化市场化改革,或者说是重启市场化改革,因为近些年来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在相当程度上被搁置,在很多方面甚至在出现后退,所以重要的发展任务应当归结到这儿来,那么深化或者重启市场化改革,我想有这么几点任务,我简单提一下,第一,要深化要素市场的改革,改变政府过多的控制资源,支配市场的状况,实际上所谓市场经济在最具实质性的意义上来说是要素市场经济,所以只有各种生产要素都充分的市场化,由市场机制来引导它的流动的时候,才可能有市场和资源配置的效率,第二,要推进垄断领域的改革,更充分的向民间经济开放,特别是联系到刚才说的宏观调控问题,一定要纠正改变长时期以来一直存在的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每当宏观政策在扩张的时候,主要都是扩张国有部门,而一旦资金紧缩又首先打击民间经济,这种状况一定要改变。

  第三,要推进政府的改革,加快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其中最重要的是财税体制的改革,改革的目标应当把经济增长型的政府转变为公共服务型的政府,第四,最后一点,就是要真正的推进法制建设,以充分的保障民众的基本权利,特别是财产权利为核心来加快法制化进程,应当看到市场化和法制化它是逻辑联系在一起的,一俱进俱,一退一俱,不仅仅是市场化的后退,包括法制化等等,这些方面都存在这样的一种现象,说明这两者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而当前市场化、法制化改革的进程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我以为要解决目前相当突出存在的凭借公权任意侵权私权,凭借任意侵犯公权,这就是我的发言,谢谢。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