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Lal Deepak: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角色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9日 10:17  新浪财经
2011年5月28日,复旦大学主办的“上海论坛”在上海召开。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活动。图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教授Lal Deepak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2011年5月28日,复旦大学主办的“上海论坛”在上海召开。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活动。图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教授Lal Deepak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2011年5月28日,复旦大学主办的“上海论坛”在上海召开。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活动。图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教授Lal Deepak演讲。

  Lal Deepak:我也很荣幸有这个机会来谈一谈这个主题,讲的主题,北京共识会不会取代华盛顿共识,首先我们来看一段,像二战之后世界的格局,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是非常的内向,因为他们受到了大萧条的冲击,他们觉得他们在19世纪这个世界第一次的全球一体化是破坏了他们国家的自身的繁荣,而且他们也看到苏埃俄罗斯,可以看到政府计划获得了国家巨大经济的发展,所以那个时候计划成为了一个主流,也成为一种经济发展的模式,大家都觉得,政府应该取代市场,政府应该全面介入经济生活,只有这样国家才能繁荣,那么我在上个世纪80年代写过一本书,我把它称之为《发展经济学的贫困》,就是说我们应该对所有会动的东西都要来加以控制,这也是当时大家的一个共识,那么到了20世纪80年代称之为一个新的古典主义,也就是传统经济市场要抬头了,因为他们发现政府全面干预的话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造成巨大的伤害,所以在1980年,特别是中国在邓小平改革开放还有很多的发达国家,尤其在债务危机之后像印度他们都逐渐的转型,从计划转向市场,这就形成了所谓华盛顿共识。

  这实际上说起来也没有什么太新的,只不过是回到19世纪自由经济的原则,鼓励自由的贸易,要稳定的货币的供应,那么还包括亚当斯密说的,说好的政府,也就是要为了促进大众的福利,政府主要是来消灭贫穷,但是它并不是所谓的平均主义,因为他们对于所谓的收入的公平如何能够平均的分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共识。那么下面一个阶段,我们称之为新的发展经济学,我在斯坦福有一个同事,是盖罗玛纳他在一本书里面称赞了这么一种新的发展经济学,把它称之为发展中国家一个新的智慧,那么之后的理论基础说它是竞争的不完善和多维的这种均衡,是应该导致这种新的思维方式,那么他说东亚的奇迹,包括中国的奇迹,他们并不是基于市场的无形之手,而是政府非常有智慧的这种用发展经济的理论框架来指导经济的运行,当然中国的奇迹是皇冠上的明珠,现在已经把它称之为一个北京共识了。我会来看一下这两个论断,之后我再来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理论,就是北京共识,实际上并没有太多的理论基础。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贫穷的陷阱,在很多UCLA,它创制了很多理论的模型来描述所谓的贫穷的陷阱,那么对于经济学家来说,我们对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对我这个理论是不会感到陌生的,那么我们看到了就是人均收入如果比较低的话,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它的人均的收入也比例非常之低。这样一来如果人均收入越地,他的储蓄率越低,这样一来的话就更加难以有财富的积累来让一个国家获得经济的发展,那么这在非洲是非常明显的一个现象。而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下中国的一些数据,包括东亚的一些数据,像日本、中国、印度,就是在一个经济起飞的阶段,就是收入高速的上涨,但是储蓄的增加要比收入的增加比例还要高,这样一来的话就是让经济获得了腾飞。但是在非洲我们可以看到就不存在这种情况,那么可以看到它的储蓄的公式非常的奇怪,它是一个很陡峭的一个S形的曲线,也就是说在收入比较低的水平,他的储蓄率是同步的上升,但是在一个收入到了某一个阶段可以看到它一下子储蓄率就停滞了。只有等收入上升到再高一个水平的话,国家储蓄率才会上升,这表明这就是一个所谓贫穷的陷阱。

  那么非洲和中国、印度是有什么不一样的呢?两个经济学家进行了一些研究,实际上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在非洲才有,在全世界各国都可以看到收入低的时候储蓄率会同步上升,到一定的中等收入的时候这个储蓄率就维持不变了,而到收入高水平的时候,储蓄率再进一步的上升。也就是说,前面说只有非洲国家存在这种现象并不正确,另外还有一种经济学家,他们称之为有一个统一的增长理论,我不来叙述这么一个理论,我主要来从经验的角度来看一看这个理论的问题,那么他们要讲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数学的公式,就是说在人类整个发展的历史当中,从石器时代到今天,他们想建立这么一个能够涵盖全人类统一发展的理论。

  那么有一个Oded Galor,他写了大量的文章,他有一个马尔萨斯的陷阱,提出说在在工业革命之前都有这种现象,因为收集了大量的历史的数据,那么在他理论的问题,他对于一些事实或者历史的数据进行了错误的解读,那么Galor是引用了麦德森一些历史的数据,他完全是基于这些数据来进行了它的理论的分析,而麦德森他本人曾经说过,说Galor先生在我这个数据基础之上进行了历史发展的一个解读,但是他这个解读和我自己的解读是完全不一样的,那么他说他的这个数据是有创造了两千年人类历史的发展,但是它的竖轴是一个数值,只是一些整数来描述整个历史的发展,这实际上是非常的误导,而我是用对数作为这个竖轴,就是这种方式觉得更好的来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

  所以这里我是给了另外一个理论,这个理论借用了历史的数据,但是对历史数据的解读我们一定要当心,另外有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罗伯特。卢卡斯,他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但是他这个模型和历史数据也不吻合,当然我没有时间来具体的解释它的理论,他这个理论也解释了一些人口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关系,他也是从石器时代就开始来研究,那么他这个理论解释说工业革命是在人口发生了巨大变化之后才产生的,但实际上这个因果关系却是倒置的。实际上人口高速的发展是18世纪就开始了,才开始是在工业革命发展了两百年之后才开始的,那么另外也有一些经济学家也建立了不同的理论来说,对于发展中国家如何能够通过巨大的推动力,能够跨越这些贫穷的陷阱。那么有一些理论实际上有一些是非常言之有理的,他就是说工业的政策、产业的政策是非常有效的来避免这些贫穷陷阱的。

  那么在19世纪60年代、70年代出现了一些新的贸易的理论,那么这些理论在今天是不是还和五六十年代同样有效呢?那么也有大量的研究对一些证据进行了验证,来看这些所谓的新的工业政策对于新的发展经济学是不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经过大量的研究,实际上最终的结论是这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能建立令人幸福的关系。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北京共识,实际上我并不觉得胡锦涛或者温家宝相信新的发展经济学,但是在1950年代、60年代,新的发展经济学实际上是有很大的影响力,也决定了很多国家的经济政策,那我这个论文的前半部分,实际上是一个普及的教育,对在座的年轻人来说可以了解一下曾经有怎样的词汇和怎样的理想来拯救这个世界,所谓的北京共识,有很多提出所谓北京共识的经济学家说,只有中国经济的奇迹是由于,并不是说由于上个世纪70年代由于改革开放采取了市场经济的手段,来逐渐形成的,而是说一开始就是由政府的高明的智慧的干预和这当初日本经济的起飞和韩国的起飞是完全一样的,是由于政府的干预才促成了这个经济的奇迹。那么MIT的一个教授姚希明,他对这个理论也做了大量的研究,他是收集了大量的数据。

  那么是中国改革开放到80年代末期,那么在这个时期我们可以看到是私营经济是蓬勃发展,可以说乡镇企业是蓬勃发展,我们可以看一些数据,那个时候的乡镇企业是数量众多,黄教授进行了大量的一线的调研,那么他是到现场,到实地去收集这些数据,对于乡镇企业,他都是什么样的所有制,到底是集体,还是私有,他进行了一手的调查,而不像很多的理论学家,他们只是了解了一个词汇表面的意义,但是对于这个词汇背后所代表的经济的现实并不是太了解。

  那么前面讲的是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90年代初,1991年开始,那个时候就是由中国的资本市场、证券市场兴起了,然后国有的企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转型之前是由部分的私有经济或者是资本主义经济,这是在80年代,80年代,而在国家90年代的国家资本主义,黄教授,他就说如果我们看一看经济的福利,我们实际上应该看到的是真实的人均收入的增长,也就是说消费,或者它的增长是怎么样的,因为这是实际上福利的一个真实的表现,而不是人均的收入,人均收入是9.5%到10%,在这个阶段在发展90年代之前,我们可以看一看GDP的增长和人均收入的增长基本上是同步的,而之后GDP的增长远远超过了个人收入,实际收入的增长,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政府实际上是征用了很多的个人财富,通过外汇储备或者其他的税收,把很大的一块个人增长的收入是作为国有了,这让我想起中国的现状,实际上和日本在80年代末期在泡沫破裂之前的情况非常的类似。

  还记得那个时候有很多书,写过日本已经成为全球老大了,而美国的生产力已经没有竞争力了,这种论调大家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呢?最终泡沫破裂了,日本的泡沫是有大量的房地产的泡沫,然后也是导致了过渡的投资,而泡沫的破裂实际上一下子是抹光了所有日本国民的储蓄,日本人只能在退休之后工作,才能让自己过得去的退休生活,日本人有了这么多钱之后,到处是买资产,买公司,在纽约的房产,而现在中国可以说非常不幸的是和当初日本一样,把大量的外汇储备仍然觉得去购买美国的国债,我是密切的关注这一个问题,就像次级债危机,导致的上一次的金融危机,中国并不是一定会导致日本的覆辙,因为中国的经济现在还处在赶超的阶段,而日本当初他是已经过了这个赶超的阶段,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经济,所以说中国在未来几年还是能保持高速的经济增长率,但是还能保持多久呢?当然中国和印度的对比也很有意思,因为印度在1991年开放市场之后,它基本上是完全遵照了华盛顿共识的模式,可以看到它比中国低的投资率和储蓄率的时候,获得了跟中国一样的GDP的增长率,那么这样一来,一旦等印度完成了赶超的经济发展的历程之后,它的发展还会是有后劲,因为印度从来都不靠政府来驱动经济的发展。

  那么有一个姚希明他也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他说从长远的30、40、50年代来看,印度更可能是维持高的经济增长率,比中国这种可能性更高,所以我觉得华盛顿共识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北京共识,我希望中国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模式身上。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