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蓝志勇:城市化能解决三农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9日 17:45  新浪财经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蓝志勇(新浪财经 陈鑫 摄)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蓝志勇(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11年5月19日,2011综合开发研究院北京年会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城市化在中国:城市布局与治理”。图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蓝志勇。

  蓝志勇:非常高兴有机会跟大家来进行交流。我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讲,看看美国进步时代市政改革对中国“城市病”治理的启示。我先讲讲对城市特性的认识,在西方也有不同的观点,但是基本上脉络是比较清楚的。首先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一切,当然也决定城市的形态。二是城市化的过程本质是叫做从荒蛮时代走向现代文明。三是非常注重社会分工,我们现在讲的城乡一体从理论上来说有一点不很理解。比如城乡一体应该是重城市,但是不能忽略农村,但解决的方法是什么?是靠分工。分工是市长管城市化,搞工业化,书记管城市化遗留下来的问题。实际上美国农民的问题,是靠城市化解决的,就是说城市化能解决三农问题。

  当然也有人反对城市化,城市化实际上是从社区走向社会,本质上是从群体社会到个人社会,城市化最重要的特点是提高生产力的特点是提高社会分工。从这个角度来讲,城市应该给人更多的自由,但是反对者认为你是城市里头的机器,到底能不能给你自由,是看成是如何进行管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城市的特点,他们讲了城市是从非理性到理性,这里有很多理论,我就不一一讨论。但总的来说,城市化应该给人来来现代文明的曙光和更高质量的生活,但是在整个发展过程当中并不完全是这样。这里面也提出来,城市是非常高密度的东西,它在社会和文化上比较有多元性,这样又有分工和多元,我可以给人巨大的回报。

  我们再看看美国城市发展过程,在殖民时代是随遇而安的时代,基本上过去的城市是靠水的地方,能有多大的承载力就有多大的承载力。1820年工业化开始以后,有一个迅速增长和膨胀的时代,这是工业化的时代,是规划的时代,所以中国现在城市迅速发展的时代非常像这个时代,当然中国的城市超过美国,像纽约、芝加哥是最近几年的事情,现在城市管理的工具和技术比以前发达。后来有大城区的问题,中国也进入这样的阶段,历史上并不是完全没有借鉴,现在已经进入分权后现代,有现代的问题。

  我重点讲的是美国进步时代,它也有很多的“城市病”,当时是伟大时代的出现,大家都觉得工业化过程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产业升级,大家充满了信心,开拓完了边疆,土地都用完了,再要继续发展就要跟人家夺地。自然持续被打破,贫富悬殊增大,发展空间受限,自然资源的巨大浪费,新兴的公司革命和商业文明,巨大的社会物质财富的涌现,当时也提出非常重要的就是服务型政府,不是说笑脸相迎,态度好,这个也非常重要,但是光笑脸相迎不上菜也没有用,所以他们的服务型政府是加大政府财政。当时他们也有贫民窟,但不是现在的贫民窟,当时为什么公共管理应运而生,人们不相信自然带来的和谐,追求的是科学的方法和人的理性的努力、精细的设计与管理,来弘扬民主,建立法制,追求进步,提高效率。美国是非常自由的国家,城市自己发展的,后来就要搞政策,是什么呢?它也有腐败的问题,也有食品安全的问题,生猪要进行检测,还有不准养狗和养鸡,但是可以养猪,他们认为猪会吃垃圾。他们也有一些荒唐的政策,但是他们的理念过程是这样走过来的。

  现在回过头来看,比如我们也有过一段自然改革,我来看到了樊纲(专栏)老师,他是中国市场改革的积极推行人。刚才和项主席说了几句话,我一直关注他的财政改革。刚才大家说到“城市病”,比如说房价特高,我说为什么解决不了呢?当时因为我们学者不知道他们的难处。从外面看,常常有一些恨气,但实际上他们有他们的难处,他们说不是问题,其实我们当时设计以后,地方的土地税,中央要拿60%,将来好改革,当时因为搞经济的,优秀的经济学家,把他的领导给忽悠了,所以他们领导说,权力全部给地方。这样一下结论,卡住了公共政策的脖子。从这个意义来说,如果地方采用地产税,那就是官与民争命根子,现在我们看城市能不能给我们带来好的生活?城市的噪音、灰尘、污染、交通、食品安全、饮水安全、高房价等等问题,可以说苦不堪言。现在的问题是汽车轮子上的政府,中国的有一些政策差不多进入这样的地方。

  中国城市发展核心的问题,过去也有一些思想,比如说城市是不好的,后来认为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中心,但是趋势大家讲得很清楚,会越来越大,这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中国擅长的是建筑,不是主体规划,建筑还是请国外的设计师做的。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是没有从传统的社会的格局中走出来,又面临加速现代化的要求。中国发展这么多年,再看它的“城市病”,交通拥堵,上不起学,艺术休闲贵得不得了,保护财产,看病也看不起,住房也住不起,下个小雨北京就受不了。

  我们老方法碰到新问题,不完全是我们的问题,气候变化的温室效应要求低碳经济和低能耗。我在北京堵车,我说几环加起来,三环、四环、五环加起来总的长度,大概2500公里,但是北京500万辆车,按五米算一个,是25000多公里,车不走就超过了,这是什么问题?其实跟中国过去的规划是有关系的。一个美国的教授来中国,他说我以为中国是非常管事,没有制约的国家,我一看北京的城市,我觉得这个国家自由极了。每一次城市规划完成以后是市场经济,有了整体规划以后又搞市场经济,现在我们城市整个的理念又变了,不是经济社会。如果你看这样的图会觉得是不可救药,这也有理念的问题,很多人很骄傲说住在二环、三环之内,你会一想他们是“都市囚徒”。这是一个理念的问题。这是一种新的城市管理理念和城市规划的设计理念并不是做不到的,比如城市的复杂性,还有老死不相往来,我都不一一讲了,这都有一些图片。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