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锋:产业机构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大城市病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9日 17:21  新浪财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刘锋(新浪财经 陈鑫 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刘锋(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11年5月19日,2011综合开发研究院北京年会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城市化在中国:城市布局与治理”。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刘锋。

  刘锋:各位来宾,下午好。中国正为世人展现出一幅最大规模、最为复杂、也最为多样的全景式、立体化的、城市化的图景。在这里可以看到会出现很多导致人口拥堵、交通拥堵、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住房紧张以及公共服务失衡等城市问题。在这里“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如何调控?如何管理”,进入到大家的视野中,特别是像北京这样为代表的特大城市,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北京市已经是1961.2万人,比十年前是增长了600多万。目前,中国的特大城市也从1997年的34个增长到2007年的63个,而且随着集聚规律推动城市群和大城市的快速发展,未来中国的大城市会越来越多。根据我们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大约是56%,到2030年会是64%,中国城市化的峰值大约将是80%左右。

  这些年来流动人口具有向发达地区大城市集聚的特征,从1987年—2007年这20年,大城市人口占全国城镇人口的比重由26.87%增加到43.89%。我们也可以看到历年的人口密度分布,以及中国城市通过Google夜视图在向大城市集聚。研究表明,我国20个城市群国土面积大约占全国的20%,人口规模占全国的50%,经济总量占GDP的75%,而且到2020年我国将出现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100多个,500万以上的巨型城市20多个,以及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等一批人口过千万的超巨型城市。到2020年将有超过5亿的城镇人口将集中在大城市里,大城市的人口增长过程是爆炸性的,结果也可能是爆炸性的、毁灭性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有一种前瞻性的眼光来关注这样一种未来的趋势。

  第一个观点,根据两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工业化经验表明,经济和人口的聚集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的普遍规律。在城市化不可逆转、大城市必然增多的发展阶段,特大城市如何进行有效治理?这是我们当前急需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十分紧迫的现实问题。纵观世界,可以看到两方面的案例,既有像巴黎、东京、纽约成功的经验,也有拉美、南亚等地区一些大城市的失败教训。未来将何去何从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第二个观点,在中国的国情下大城市往往容易得病。从国际经验来看,刚才也说到“城市病”与大城市并无必然联系,也有成功的案例。但是在现有的条件下,中国的大城市往往容易得病,这里有几个很重要的原因:一是由于区域的产业结构格局不合理,大中小城市之间产业缺乏合理分工,造成大城市的功能和人口过于集中;二是基本公共服务严重不均衡,造成特大城市对人口流动吸引力过强;三是城市规划和空间布局不合理、公共交通发展不足,相关公共政策加剧了这种“拥挤”。

  北京体现得非常明显,它的多中心功能的叠加,在世界上也很难找到像北京这样的城市,集聚了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金融中心、商务中心等等,这些中心全部都集中在市中心,造成丛林。而且现在是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而且机动化又快于城市化,使得“城市病”非常凸显。在网络上有很多经典的段子来说明我们这样的一场小雨就可以让整个北京城瘫痪。现在采取了限车、限购、限流动等等的措施,虽然是无奈之举,但并非上策,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研究,怎么样能既能够处理好“城市病”,又能够更好地使人民群众更加满意。

  第三个观点,要系统设计、加快改革、标本兼治、统筹推进。

  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调控是一个系统工程。往往我们说一个城市得病了,并不完全是它城市自身能够来解决的。这里我们认为:1、要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只有不同地区的居民都能够享有大体相当的生活、福利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才可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流动人口往大城市扎堆;2、区域经济的格局以及产业转移趋势决定了未来城镇体系和人口分布格局,如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与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也非常重要;3、要大力促进以特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的发展,建设网络型城市,形成合理的经济生活圈。要通过规划明确各新城、副中心城市和周边卫星城镇的功能定位和分工,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人口集散,促进公共产品、基础设施的协调衔接,构建和谐城镇体系,防止了人口和功能的过度集聚。4、要大力加强公共交通建设,提高城市科学管理水平和能力,积极采用信息技术,促进城市治理的电子化,大大提高城市的承载力,加强法律法规实施的力度等。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就简要说这些,谢谢。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