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汤敏:土地财政制约农民市民化进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9日 16:25  新浪财经
友成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新浪财经 陈鑫 摄) 友成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11年5月19日,2011综合开发研究院北京年会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城市化在中国:城市布局与治理”。图为友成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微博 专栏)。

  汤敏:非常感谢,这个研究还是我们在去年做的关于中国城市化问题的研究,其中对于走紧凑型和低碳型的城市做了探讨,大家有兴趣,一些细节可以在那本书里找到。我们这个研究首先认为最重要的是中国未来的城市化过程就应该是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脱离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大前提去笼统地谈城市化,其实没有意义。根据我们的测算,大概到2020年左右要解决将近2亿的农民工及其家属的市民化的问题。到2030年还有2亿的农民工包括家属,将近4亿人要进城,这么严峻的形势。同时也是未来2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里,保证中国经济有足够的需求,有足够的国内市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

  在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当中,它需要巨额的投资,我们测算了一下,小城市一个农民工进城仅财政的投入教育、卫生、低保、养老和住房等等将近要10多万人民币财政的投入,大城市几乎要20万人民币左右。如果几亿人乘上这么多的投入,财务是一个巨大的需求。我们现在用的是半城市化,如果继续这样走的话,可能社会安定都会出现问题,因为我们现在面临越来越多的,或者大部分是新农民工的问题,我们还靠过去那种方式是走不下去的。

  这里头就涉及到怎么才能使农民工真正的市民化,可能刚才也做了一些讨论,我们这里基本的想法是要保留户籍、要总量控制、放宽条件、逐渐推进的过程。而造成一个中央财政、地方财政的“人地”挂钩,每个地方让多少个农民工市民化,真正变成市民了,这时候从批地的角度来说应该给你批地,把人跟钱挂钩,中央财政或者省级财政对你的补助要跟你要多少农民工市民化这个挂钩,这样才不会出现刚才说要你的劳动力,但不给你别的优惠条件,或者不给你市民化的条件,这个我们要有很好的机制。

  这里最难的,我们测算了半天,觉得最难的不在教育上,也不在医保上,当然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投资。最大的是在住房上,因为我们经过这么多住房的泡沫化,使得土地的价格、住房的价格非常高,占了农民工市民化非常大的一头。怎么样把农民工纳入保障住房,将是我们最难解决、最花钱的事情。因此,我们的城市就需要紧凑型,需要密集型,否则的话,我们几乎把我们的城市翻倍了,在未来的20年里要从现在的4亿多变成8亿多人的话,甚至9亿人的话,这个过程对我们城市的土地,包括城市的形态要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因此,我们只能走紧凑型、集约化、高密度的城市化的道路。而这个恰恰是过去30年是一个相反的趋势,过去30年尽管我们在走城市化,但实际上我们的城市依然松散。我们的集约化越来越低,2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我们从81年的每一平方公里容纳1.5万人,现在变成1.1万人,降低了30%。小城镇从8000人一平方公里,现在降了将近一半,如果让这样的趋势继续下去的话,肯定我们有限的国土、有限的耕地是承受不了的。所以走紧凑型、集约化、高密度的城市化道路是一个没有什么很多选择的选择。

  因此,在这里我们要把小城镇这个问题重新来考虑,我们搞城镇化,实际上这个镇的问题,它的容纳数量非常少,从整个农民工的迁移的情况来看,他不会长期居住在镇里,我们怎么样把真正走城市化,我们不反对在一些地方走城镇化,但总体上来说应该走城市化,而不是走城镇化。在一些大城市周围的镇是能发展,并不是作为一个普遍的城镇类的发展,这是我们保证集约化和紧凑化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我们在城镇里容纳的程度只有大城市或者大中城市的一半不到,才达到三分之一,对土地的浪费非常大。

  我们设计的是2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密度从现在的1.1万人提高到1.5万人,50万到200万人的城市从现在的低于1万人恢复到1.2万人,50万以下的小城市恢复到1万人左右。如果我们能够恢复这个密集程度,我们这4亿人的进城对土地的需求会大大减少。我们做了一个测算,就拿广东来说,我们现在国家的容积率,现在容积率是0.5,是非常低的,日本是2,香港也是1.6,广东的城市容积率是0.52,如果增加到0.57,这样就可以多出4亿多平方米,就等于多出过去将近五年时间新增住房的面积,提高容积率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的情况需要进行紧凑型的城市建设。

  我们在这上面一定要走出一条路来,同时把城市做得更紧凑了,它不一定会对绿色城市造成很大的冲击,如果我们有其他的政策配合,通过走更集约、资源更节约的道路,我们同样可以保持一个绿色城市的发展道路。核心最后还是钱的问题,我们现在之所以城市越做越大,是跟我们的土地财政非常有关,因为地方政府得靠卖地赚钱,它有倾向多卖地,宁愿多做一些花园,扩大这个城市才能够得到更多的土地收入。如果我们在城市筹资的问题上不做根本性改变的话,现在城市松散化的趋势可能还要继续。所以我们通过建立一系列城市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融资的方式,包括梯度加价的收费方式,包括怎么样多使用、多付费的方式,获得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收入,通过发行城市债券的方式,通过采购招标的方式来解决目前我们靠土地财政这种倾向。同时我们还可以在一部分有现金流的项目里通过现金流量和收益作为抵押贷款,但应该从目前地方融资平台这种非常危险的融资方式走出去,包括证券化,包括房地产税、环境税等等,这些都是未来我们要解决城市化过程,包括我们农民工市民化过程需要的巨额财政投入,而这笔财政投入大量的靠土地财政倾向,这个要进行根本的改变,否则我们说的集约化城市发展道路是不可能实现的。谢谢。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