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建:高铁时代推动特大城市发力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9日 15:24  新浪财经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新浪财经 陈鑫 摄)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11年5月19日,2011综合开发研究院北京年会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城市化在中国:城市布局与治理”。图为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

  王建:综合开发研究院是中国的先锋,各种新思想汇集的地方,今天我想再讲一些新想法,最近一直在研究的问题。我在发改委九五计划的时候让我研究背景资料,当时搞了九大都市圈,根据日本中心结构公益化过程中的演变规律,到“十一五”发改委让我研究区域的背景资料,后来我就提出来20大都市圈,九大都市圈是展望了2010年,20大都市圈是到2030年。

  最近我的想法又有一点变化,这两年高铁在中国发展非常快,我给会议提供的发言题目叫做高铁时代与特大城市的发力。中国的城市化必须以大城市为趋向,这已经不用再争论了,这些年农产品价格涨价厉害,充分说明已经到了质变期,如果不把大都市作为城市化的发展方向,后面的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我觉得这是不用争论的。但是大城市怎么发展,大都市圈怎么发展,我觉得在高铁时代会有一些新的变化。

  首先,都市圈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叫一小时都市圈?实际道理就在于现代的交通运输工具以高速路和汽车运行速度,每小时百公里为基础,配合现代生产线的速度,这种生产线和流通速度的关系,这两者之间构成了现代的一小时都市圈。现代物流主要是讲服务和成本之间的平衡,所谓服务质量主要是看有没有短缺,如果缺货,最终消费者不满意,生产线的零件运不到,生产商也不满意,服务质量的标准就是不能有缺货。同时,对于流通企业来说有降低成本的要求,而降低成本当中有一半左右,好的1/3,流通费用支付在仓储上,所以现代物流的核心思想就是怎么平衡缺货和库存之间的关系,如果既达到不缺货又把库存降到最低,就是现代物流最优的状态。所以现代物流是基于供应链理论,供应链理论就是在现在生产线的速度和一小时之内,就可以把产品从城市的边缘运到城市中心,运到商品配售中心装配,以这样的速度来设计。

  为什么叫一小时都市圈?道理就在这个地方。但我们现在看到一个什么现象呢?生产线的速度可以说一个世纪以来,百年以来没有太大变化,比如说1913年福特汽车所创立的十秒钟就有一辆汽车下线的记录到今天也是如此,中国最先进的广本是60秒在生产线下来一台车,上海大众、通用汽车等等,基本上发达国家、中国最好的企业都是这样的水平,在几十秒之内,所以生产线速度没有太大变化。生产线速度没有太大变化,不会要求流通,送货的时间要缩短,如果速度慢距离就要缩短,没有这样的要求。现在出现了高铁,高铁的变化突破了路上运输速度的极限,比如汽车在高速路上跑一百公里,现在都限速,一百公里是比较正常的速度。但是高铁在试验当中跑到将近500公里,现在冲击600公里,要把法国的高铁速度比下去。现在我们一般跑的是300公里,铁道部的目标是以后标准速度设在380公里,法国、日本的高铁一般都是350公里以下,这是试验速度,运行速度是300—350的运行速度,但是中国现在建的比他们先进,都是300公里以上的速度。我们就想,高铁出来以后,它就大大拉升了城市的半径,过去如果说一小时都市圈是以一百公里为半径,如果今天进入高铁时代,一下把城市的半径拉到300公里,都市圈的半径就拉到了300公里。如果是这样,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过去可能是一个上海都市圈,一个南京都市圈,现在可能变成了一个都市圈。刚才我们还在讨论,这是多个都市圈合成一个城市群,还是一个城市变成多个都市圈呢?这是肖所长提出来的,我非常同意,将来可能出现高铁型城市,在上海住的人,在上海上班的人可能住在苏锡常,半个小时就到上海来上班,就不在上海住了。也可以坐高铁来上下班,这样速度的改变使城市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就是生产要素要重新配置,使过去各个城市不是一个功能完整的城市,像苏锡常、杭嘉湖这些城市,甚至有可能杭州、南京都有可能变成一种城市组团的功能性城市,就不是一个独立的城市了,所谓独立完整的城市,需要很多城市配套,但这个城市在高铁背景下就变成了一个单纯的生产型、居住型城市,商贸型城市,这都有可能。

  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需要关注的有可能由于一种新的技术的出现,现在最关键的是技术的变化,新工具的出现带来一系列的革命,一种新技术的出现,一种新运输方式的出现,会导致空间结构的变化,而这种空间结构的变化,它的作用方向有可能使城市之间的距离变短了,城市的功能发生了变化,现在两千万就是太大的城市了,有可能那时候不是太大,而是常见的城市,过去的城市变成了组团,中心城市变成了CBD,有可能是这样的变化,在中国可能会出现所谓的巨型城市,五千万人口的城市,我觉得我们应该关注这样的变化。如果有这样的变化,对中国来说是好事,第一是土地利用效率大大提高,缓解现在的矛盾。再一个重要的意义,我们看到中国现在的流通成本太高,从菜的角度就可以看出流通费的问题,为什么发达国家流通费用只有7%—9%,而中国从改革开放的30%降到目前的20%、19%的水平就降不下去了,在这个水平停留已经很长时间了,我们的存活在资本形成当中,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降,到了新世纪基本不动了,这里面我觉得跟现在的流通体系、流通技术是密切相关的。如果说我们能够改造流通体系,流通费用会降低,流通体系会随着供应链的发展,高铁等技术的发展,会有新的变化,新的时代会到来。是不是这样的趋势,我们已经好像看到了这样的前景,所以今天我也第一次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后把我的想法讲出来,对不对请各位专家一起研究关注。谢谢。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