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辛华:转变发展方式突破城市承载力局限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9日 15:00  新浪财经
综合开发研究院城市资源平衡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辛华(新浪财经 陈鑫 摄) 综合开发研究院城市资源平衡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辛华(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11年5月19日,2011综合开发研究院北京年会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城市化在中国:城市布局与治理”。图为综合开发研究院城市资源平衡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辛华。

  辛华:各位领导、专家下午好,很荣幸有这样的机会给大家介绍有关课题研究的成果和相关心得,来分享对城市布局的研究有所借鉴。今天我演讲主要是两大部分:一是正确认识承载力;二是转变发展方式,突破承载力局限的深圳案例。对承载力的问题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一般讲承载力一种看法是经过30年高速发展,把资源环境透支了,使资源环境承载力达到了一定的极限,但其实我们没有注意到另外一个问题,经过30年发展实际的结果是我们的承载力大大增加了,以深圳为例,经过30年发展以后从一个小渔村成为一个千万人的大城市。一个城市的承载力,经济是关键因素,只有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增长以后,才能够通过经济手段、通过经济实力增强投入资本,投入先进的生产来改善环境。

  城市承载力主要的条件是能源、环境,这些所谓的要素都可以通过投入生产技术,生产管理,提升环境的容量,水可以通过饮水、蓄水、中水回用、海水,空间可以通过立体空间来解决土地的约束。环境可以通过循环经济,通过治污来提升承载力。承载力是个压力,但这个压力恰恰是推动一个城市社会转型的驱动力,正是这个约束力,加快了城市化的发展,加快了整个城市水平的提升。所以我们认为,承载力的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承载的问题同样可以用发展的手段来解决。

  二,我们认为控制人口并不是解决承载力的问题。人口是承载力的结果,去控制结果实际是对承载力是没有意义的。承载力表现在可以承载多少人口,承载多少人口的潜力。实际人口总量、人口结构的决定因素是一个城市的社会经济因素决定的,是一个城市的资源禀赋决定的,现在城市发展人口主要以机械人口为主,机械人口增长主要来自于就业,经济增长了,吸引就业人口增加了,人口就会迅速增加。同样因为经济增长,对环境、资源的破坏,环境、资源差了,环境、资源成本高了,可能产业就转出去了,经济实体就转出去了。所以控制人口政策,我们认为一定要遵循城市发展的规律,要永城市发展的规律来预测人口的发展。以北京为例,05年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预计控制人口是2020年1800万,09年就基本突破了这个极限。所以人口的承载力问题并不是通过控制人口来体现,是通过社会经济的转型控制,通过一个城市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来控制。

  还有人口结构问题,优化人口结构不是按照主观意愿来说,一个城市人口结构的多样性也是由一个城市的产业经济规模决定的,因为产业经济多样性带来了人口多样性,通过人为人口当中有高端,这样还是有偏差的。

  根据上面两点承载力的局限,是可以突破的。我们现在都是研究地区内资源环境是不是所能供养的承载力,现在首先是开放型的,这样可以从外部获取更多稀缺性资源。以香港为例,香港是缺水城市,但香港的水是来自于广东,所以在开放系统里面,很多资源都可以从外部获取,包括土地,通过合作,可以变成城市的土地。

  从社会和科技进步角度来讲,城市承载力的局限也可以有一定的突破。比如水、能源、土地,通过空间结构的变化,也可以解决承载力局限。首先要从观点出发,第一是规划,到2020年城市人口不能突破某一个限制,我们认为这是从规划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这样就变成屡次设定限制,屡次被突破,造成整个社会资源的成本浪费。从规划上一定要尊重规律,这个层次能够达到什么样的规模,应该遵循规律,按照规模去规划,而不能人为的去做,把人口控制在一定范围。这是规划的突破。

  第二个突破是投入上的突破,刚才樊纲(专栏)院长讲了,公用品的投入不光是用社会相关的公用事业,资源环境同样也是。前几年的高速发展,为什么给环境带来这么大的压力?主要是发展粗放型,还有就是在资源环境上投入不足。一个城市规划中,对资源环境的补偿性的投入、补偿性平衡规划也是不足的。

  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城市集约化发展,是解决承载力问题的关键。回头看这30年发展,为什么带来这么大的问题,最主要是粗放型的发展,加剧了资源环境供给与环境容量的有限性矛盾。我国2/3的城市缺水,2008年全国万元葛延风(专栏):平均水耗超过20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远远高于英国的13立方米和日本的6立方米,从水这一项指标来看,如果我们消耗水的指标有几倍的下降,水资源的承载也是有几倍的增长空间的。所以转变用传统的粗放式的模式,转变发展模式。

  集约化、规模化为城市化发展的大趋势。世界大城市资源也是节约的,一个城市的发展,一个城市的承载力我们认为是收益和成本平衡的关系,如果收益成本比例高了,城市的发展就是有效的,资源就是相对集聚的,承载能力就会提升。我们认为大城市的亿集聚发展,人口集聚化是未来的重要趋势,也是解决承载问题的关键。

  第二方面介绍一下深圳的案例。深圳面临资源环境的压力,可能比任何城市都来得迫切。深圳人均水资源量低于国际严重缺水控制线,深圳水资源总量才27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只有300多立方米,还不到全国水平的1/3,深圳面临水资源的紧缺是非常严峻的。

  生态环境负荷接近极限。深圳土地资源开发更有限,深圳市土地快速开发,已经达到透支状态,建设用地开发已经达到46%,远远超过北京的20%,上海的30%,深圳面临的资源承载力比任何时候都要紧张。但是我们发现,在深圳这样一个资源承载力的环境下形成了倒逼机制,而且非常明显,深圳“十一五”提出以后,深圳在这个压力下的产业转型趋势非常明显。所以资源环境承载力实际可以形成倒逼机制,资源环境和城市发展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我们院研究了一个成果,深圳具备3000万特大型城市的可能,我们有一个测算,到2015年,我们的人口还是有可能达到1400万,按照正常的模型测算。我们的测算是有前提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消耗,在改变的情况下是可以超过的。考虑到深圳未来的治理水平,我们提出了三千万的规模。后面是我们课题的模型成果,未来的承载力,它实际是一个系统。在这里我就不多介绍了,谢谢。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