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红:我有我节奏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6日 15:16  新浪财经

  公司上市后,对于外界的关注,李红不喜欢它成为一种压力或者动力,她还是愿意活在自己的节奏里

  文|本刊记者 房煜 编辑| 何伊凡

  靠做餐饮让乡村基成为美国上市公司的李红,学会做饭时是几岁?坊间流传是8岁,但李红予以否认,说8岁那年自己应该只会拢火,“而且是被迫的。”

  无论如何,从一个李红自己也说不清的年份起,她就爱上了做饭这件事。一直到现在,当很多人把兴趣变成职业后就开始懈怠乃至厌烦时,李红却热情如初。她说,一开始的快乐在于做好吃的东西本身,后来的快乐,则在于看着自己的团队,看着公司成长这些事。

  在过去10年中,从规模上看,这种成长的速度不算快,从第一家店到第九家店,李红用了10年时间(1997-2007)。或许,李红曾经希望就这样一直不紧不慢的把乡村基做下去。“那时候完全是凭兴趣在做,想什么时候开就什么时候开。”李红回忆说。直到一个偶然机会,红杉资本的计越在来重庆出差时,发现了这家低调但是生意火爆的公司,经过研究,海纳亚洲的龚挺和红杉资本沈南鹏(微博)决定考虑投资。

  沈南鹏为了见到李红,让助理一个月给乡村基公司打过四次电话。起初,李红对风投不感兴趣,说自己不需要钱。最后一个著名的“盲人和球员的故事”打动了她。这个故事大意是说,一个自卑的男孩在球队里总是替补很自卑,他的父亲每次都在看台上鼓励儿子,为他的每一次上场鼓掌,后来这个男孩终于成为了球队主力,但父亲去世了。男孩告诉队友,其实父亲是盲人,他看不到他踢球。

  我问李红这个故事究竟哪一点打动了她?是否表明,做风投的虽不懂餐饮,但是仍旧坚信她会成功?李红大笑,“不是这样的”。她说这些热情的投资者告诉过她,所谓风投就是要冒风险,他们其实也不知道谁会成功,一家公司会走多远,他们虽然也看财务数据,但更多是凭对商业的感觉。“他们就是一群在旁边鼓劲的人,可以帮你出谋划策。”正是这种“我其实不知道你能走多远”的坦诚,反而打动了李红。

  “因为我不喜欢被别人期待,那种感觉,就好像在学校老师一定要让你考高分。”她说。

  从创业之初一路走来,其中艰辛不必说。李红在艰辛中寻找的就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节奏做事的快乐和从容。李红把公司前十年看作是一个团队培养阶段,“就是随着自己的喜好度来开店,没有压力一定要开多少店。”在这种慢工出细活的从容中,乡村基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培养了自己的顾客群。

  但该来还是来了。是否在2007年那个时点上她也需要一个外力再推乡村基一把?如果倒退三年,在2004年沈南鹏讲同样的故事,能否打动她?李红眼睛也没眨就回答:“2004年人家也不来投啊!”她认为IPO上市对于自己和乡村基,都是天时地利人和各种因素形成合力的结果。

  李红曾经想要把IPO给自己的影响降到最低,还是因为那个原因:她是一个需要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感觉做事的人。风投进入前,她对沈南鹏说,不要逼着我一定开多少店。沈答应。但是最终乡村基还是开始了快速扩张。从2008年开始,乡村基开店速度加快,至2010年底门店数量超过110家。

  这并不是沈南鹏要求的。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沈南鹏对于包括乡村基在内的所投资公司提出风险警告,建议各家公司采取保守策略应对危机。但李红不为所动。

  对此,李红解释:“保守策略是建立在一个假设的基础上,那就是现金流紧张。”她了解自己企业的状况,她认为乡村基现金流非常健康,而且此时的地皮成本(店铺成本),包括人力资源成本都在下降,正是扩张好时机。“就像股市一样,别人都买进的时候,你就应该卖出了。”作为女性,李红相信自己的感觉,“很多时候,企业家做事还是要靠自己的商业直觉。”从 2008到2009年,也是乡村基历史上扩张最快的一年。

  毕竟,上市还是对她有所改变。她认为对乡村基最大的影响是“整个公司有了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李红对餐饮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如今资本将事业和个人爱好融合在一起,推着她走向下一个路口。至今她都是公司研发工作的热心参与者,她会如数家珍地与别人说起乡村基的宫爆鸡丁、泡椒牛肉丝为什么是这个口味——这些都是她早年亲自动手研发的菜品。但李红又不会让个人偏好完全左右生意。如果研制出一种菜品口味很好,可不容易复制,李红还是会选择忍痛割爱。资本是理性的,率真、热情的李红也有服从理性的一面,标准化和可复制正是乡村基商业模式的核心要素之一。

  在路演时,许多投资者只到过中国香港,对内地完全没有了解。李红觉得说服他们并不困难,对方关心的都是一些行业基本问题,比如如何复制等,“坦诚沟通很重要,这样才不会让投资人感到这个过程中会发生变化。投资人问我的情况,我都是实话实说。”

  投资者同时关心乡村基的商业模式。李红概括说乡村基的特点在于将中餐的菜品与西式快餐的标准化流程管理相结合,这样才能满足快餐连锁的复制要求,又不失去中餐的味道。对于身在国外的投资者来说,这一商业模式可谓“中西合璧”。中国因素是指:这家企业扎根于广阔的中国市场,市场空间巨大;西方因素是这家公司在管理方法上,每个操作步骤都有规范和统一标准。

  上市的一个附带成果是,李红的英语水平大大提高。“他们这些从海外回来的海归,说话喜欢中文里夹杂着英文单词,我一开始以为是卖弄。”后来她去了香港,才发现那里的人说话都这样,因为两种语言代表的是两种思维方式,有时用中文词不达意时,英文单词确实更为准确。为了更好的与投资人交流,已经不年轻的李红开始学习外语,据说她常用英语和英语水平8级的秘书对话,以练习口语,短短两年,她的英语水平进步神速,现在已经可以与外国投资者交流。“学英语以后,感觉自己的记忆力大涨,现在给我个材料,看一遍数据就能记住。”

  此刻的李红无疑是自信的,但IPO还是给了她一种隐隐的危机感,“我是职业经理人,做的不好,他们可以换掉我。”不过,她自称不在意控制权。上市就是要淡化个人色彩,“你要做上市公司,就要先想好了,体制是底线,这些不是因为人而存在的。另外一点,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谁有能力把你的企业做的更好这最重要,而不在乎是谁做的。”如果这是李红的心里话,她可真是跟黄光裕(专栏)们不一样。

  公司上市之后,她成了“名女人”,对于外界的关注,她说自己“也在慢慢的适应,当然我不会让这个变成压力,但也不会变成动力,反正只要不打扰我的正常工作就行”。不过,她似乎还是习惯往闪光灯背后躲,最好能躲到厨房去。即使经历过很多媒体采访,她说话声仍旧很轻,说两句就会停下来看着对方的反应。

  有朋友在机场看见她的照片上了杂志,会兴奋地打电话给她,她不喜悦,也不激动,只是问朋友照片像不像她。“不像最好,如果像,你看有几本都买下来”——不是为了收藏,而是为了隐藏。

  如今,李红的日程表越排越满,可她仍试图像十年前一样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还忙里偷闲去学画画——这是她坚持了多年的爱好——虽然不愿意将照片放在办公室内,但她却乐于在办公室展示自己的作品,面对画画上的田园风光,她的心会安静下来,又回到上市之前。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