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志学:创新需要自由和文化共识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6日 19:02  新浪财经[ 微博 ]
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主办的“第十二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于2011年1月16日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隆重举行。上图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志学。(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主办的“第十二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于2011年1月16日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隆重举行。上图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志学。(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主办的“第十二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于2011年1月16日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隆重举行。上图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张志学。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张志学在分会“国企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做对六位嘉宾演讲内容做了精彩点评。他认为“创新的条件总体来讲需要自主,需要自由,需要允许失败,需要我们整个全社会的人有一个文化共识”。

  以下为发言实录:

  张志学:刚才听完六位嘉宾的演讲我非常受启发,我们在大学里面每一次来一个嘉宾讲话,我都会喜欢听,总会从中找到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当然我对于每一位演讲嘉宾有很多问题想问,有的已经走了,我们没有办法来问他们。我想就这个问题来谈一谈,算是一个点评,不一定是针对每一个嘉宾的讨论,我想提几点供大家一起思考。

  我们今天的题目叫做《国企创新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谈的是国企,另外谈的是创新,还有一个就是新兴产业的发展。全世界以及中国最近颁布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是因为人类面临的问题。过去我们石油非常充沛,没有出现现在全球变暖的现象,我想各个国家和政府没有这么快提到开放新能源等等的问题,是人类面临危机才出现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创新往往是需要有压力的,但是另外一方面,今天大家都知道在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写了一本书叫《创新的陷阱》,他讲的是企业的创新。我们过去从60年代,有一位学者写了一篇很好的文章,他说我们过去看好莱坞为什么电影做不下去了,但是电视却起来了?美国的铁路做得不行了,但是航空为什么起来了?是因为好莱坞将做电影当成电影了,而铁路的人太将铁路当回事了。如果我们好莱坞将电影当成娱乐,将铁路当成运输,那么这个问题就简单了。意思就是我们永远干什么事都是要走到市场上去看客户到底有什么样的需求,所以1960年代的这个理论就告诉我们,创新要以客户为导向。但是克里斯教授经过对美国这几十年变化演进的考察发现,创新的陷阱在于我们太以客户为导向了。当我们创新了之后,如果将客户当回事,我们就会问客户你喜欢我的是激进的创新还是渐进的,客户当然会说是渐进的,如果你是激进的我用着不方便怎么办?

  我觉得其实今天我们中国的创新存在的一个很大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忌讳太多。人类每一次创新是由于人类面临压力,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压力,我们的机会太多了,我们随便一弄就可以赚钱,这是我们要想到的问题,如果企业赚钱太容易,这个东西很难专注下去。所以在下面的点评当中我想讲几点:

  当我们探讨的时候,我们要理解创新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我本人不是做宏观研究的,我是一个心理学家,在创新之前,人们谈到更多的是创造力,我们组织里面的创新无非是通过管理的手段,将人们,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一个团队的创造性变成一种产品或者服务,这是创新的本质。这就意味着当我们在谈管理的时候,你的管理很好,但是你手底下却没有创造力的人和团队,你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你可以去买,买过来以后的创新。最终就像吴小波在说,为什么外国的锅可以做到一万多块,我们国内最好的锅卖到一千多块就做不下去了,问题就是创新的背后有一批人如痴如醉的追求一种好奇,在那个目标底下不断的往前走,这就是创新的本质。

  一个人怎么样能够有创造力?

  一是你真的有发自内心的兴趣,我们做企业也好,做学问也好,读书也好,我要有法子内心的兴趣才可以。二是在企业层面,真正有创新的企业,就是能够真正的具有不看别人怎么考评我,不看别人怎么评价我,我一心一意埋头将自己的企业内在设定企业的一个指标,不断的追求卓越。我们看外边,一看外边就惨了,只想着把别人打败,别人考了59分,我考了60分就是No.1了,这样不可能有创新。所以这就意味着创新有很大的自主,我是做大学老师的。我在大学里面看到,创新的源泉来源于高水平的大学和研究院,但是我很担心,我通过在中国最具创新力之一的学校当中又看到了担忧。我的担忧就是,我觉得这个创造性如果说来自人们内在的兴趣和不以外在的一种考评为标准的话,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担心我们大学里面能不能做到。因此我说,创造力不是考出来的,也不是压出来的。

  今天各位都看看我们大学里面的人怎么生活的,到大学一年级,好不容易在苦难的高中时代度过了,来了以后最大的愿望是睡觉,最大的愿望是看金庸的小说,最大的愿望是将过去来不及玩的游戏玩起来,因此可以看到,很快的大学一年级,我称为他们学伤了,在中学时代用力过猛,进来之后没有后劲了,人们不再学习,所以怎么可能有创新呢?因此是因为他们过去是考出来的,从一年级开始,我们的学生就追求高分,任何一门课都追求高分,因为只有高分才有好的起点,有好的起点才可以出国交换,出国交换才可能找到好的工作,我们完全朝着这条线走上去,怎么可能有创造性?因此创造性不是考出来的。

  二是创造性也不是压出来的。我们知道,中国的高校在过去20年我们绩效工资的比例在世界上可能是最高的。发一篇论文,奖励一万块,发一篇论文奖励一万块,结果人们是为了获得奖励而发文章。因此就出现了我们中国某个大学的教授有一年出了61篇文章,结果他发了以后,另外一个大学三年发表了500篇。各位都知道,中国的浙江大学被李约瑟称为东方的剑桥,当时他们提了几个条件,完全自主、充足经费、完全聘请教授。在抗战期间,浙江大学在长征的前一半,是跟随长征走到湖南这一带一路走过去的,一旦停下来,一旦没有敌机追了开始打开做化学研究,发表了五篇文章,而且是真正世界级的成就。今天我们自从985之后,我们各个地方投资如此众多,哪一次做到了?因此也不是靠你绩效考评,要求每一年大学教授写报表,今年发表了几篇文章等等,不是考出来的,这是创新创造出来的。

  三是创新也不是规划出来的。仅仅靠规划是不够的,北京有一个798,最早不是规划出来的,是因为废气的敞篷里面没有人管,一些破落的,一些没有收入的人可以在那里呆着,没有人赶他们,一个犄角旮旯,没有人管他们,他们慢慢的发展起来。所以今天我们看798和当年798已经不一样了。798的经验告诉我们,创造力是靠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在一种内在的动力下驱使出来的。我和我的同行们经常说,我们是可以干大事的,我们有充足的资源,但是这么多年来,我们在社会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在基础的科学研究上是不是靠人海战术和靠高投入能解决呢?我们在技术层面可以做到,但是在基础的科学研究能不能做到?所以就是我今天讲的创新所需要的几个条件。如果这几个条件不具备的话,我们怎么去下一步创新?

  所以这就意味着,创新的条件总体来讲需要自主,需要自由,需要允许失败,需要我们整个全社会的人有一个文化共识,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创新?我跟别人引进过来是不是创新?我做一些小小的改进是不是创新?我们都要思考。的确需要我们各个单位和政府,为我们的企业,我们的企业再为创新的人提供一定的支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再结合今天嘉宾的演讲,我们有四位国企,两位民企,国企和民企都有可能实现创新。很多人都认为国企在中国的改革当中不行,今天宋总他们几位都已经讲了,可以看到国企有时候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因为他们的优势很多,我的观点和经济学家不是太一样。思考好的国企,有好的民企很相似,思考差的国企和差的民企也相似。因此我们不要仅仅从所有体的角度来讲,况且在中国,如果我们要提建设性的意见的话,我们在琢磨,优秀的国企和优秀的民企之间有很多的共性。我理解相对而言国企的资源是充沛的,我们国企的老总,像宋先生那样,中央考核是很严格的,当了国企老总,往往一定是被信任的,很多人到那里说国家对我管得太严,过去和我们国企一些老总聊的时候,当你被你的行业和企业有很深的理解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声音,实际上我们的观点是很开放的,你们之间有一个相互之间的协商。所以这就意味着资源充沛、被信任、有自主权,中国市场容量大,使他们有很大的盈利空间。包括国资委对每一个企业指标的制定,还没有达到每天不睡觉才能达到的程度,这都是创新的条件,如果压榨到你天天不睡觉的程度就没有空间了。

  刚才宋总讲到,国企有很强的资源整合的能力,这样就使得如果领导人有这个意识的话,能够达到创新的平台。所以我们今天看到,我们中国建材集团宋总提出来“央企市营”,这个词非常棒,央企大家想到的是国进民退,但是他用的是“市营”,就意味着用少量的投资,吸引来更多的人大家一起来做,是我们所说的国进民退的问题吗?一个建材行业的企业,能够和联想这样的企业一样,成为北京企业当中获得专利最多的,你想这个和我们传统的国企是不一样的,你要想创新,恐怕这样走的话才有可能。所以我讲国企是有它的创新条件的,同样私企或者民企也可以创新,因为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创新需要的是自主性。这样的话,相对来讲民营企业更有可能有这个自主性,讲创新的话不要谈国企和民企。深圳的一些小企业,有一些人当年从房地产上赚了钱之后,老板就有这个爱好,比如喜欢做一个机器人,人家如痴如醉,常年坚持,在全国找大酒店的厨师,将他们一些优秀的经验弄过来,做成机器人,让机器人做菜,他们不敢市场前景,如痴如醉,是一个爱好,这样一批人在中国南方一定可以创新。

  当年我对华为的研究非常多,在崛起的华为当中我给他们做过四年的顾问,华为的经验值得国企和民企学习,刚才提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来讲,领导要有眼光,意味着你选择一个正确的行业。很多人说我学华为,所有的管理都学华为为什么不行?因为你上来了,这个行业你就选错了,不可能的,他应该选一个正确的行业。另外领导人要有胆识,我知道进入这个行业,虽然有前途,外国人不可能将核心的技术给我,就意味着我必须要好好的搞研发。这个时候没钱怎么办?没钱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解决,这是需要胆识的。因此当我们国内著名年轻一代的企业家去访问华为的时候,说我想达到一个高科技的或者服务的企业的时候,那个时候任正非他们说做高科技是非常有风险的。你有没有这个胆识?能不能做到专长?华为能够在做事的时候,人家基本上把他当做第一条就提到,为了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当时讨论的时候大家是积极反对的,万一我们做高科技做不下去,服务业多好?能赚钱。当大家都认为准备通过的时候给它删掉了,任正非起来说,不可以这样做。因为你作为一个电信制造商,你又搞运营服务,这是和客户之间冲突的。所以我刚才准备问张院长,为什么联通要做uPhone,就意味着联通要做机器了,和做机器的人是冲突的,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同样任正非还举当年AT&T,如果又做服务,又做设备,做设备的人就想我干吗投入那么多研发?反正我的设备卖的我们自己用。,这就是专注领导人必须能够团结大家做组织建设,另外能够无私,应该获得收益,分享给更多的员工。

  我观察华为,大家可能理解的就是这一点。通过它的无私和组织建设之后,10万名员工会聚到一个企业,10万人会聚到一个封闭的环境当中你想想是什么样的创造力?当年周六的晚上我离开深圳回到香港的时候,整个科技园漆黑一片,华为的员工持完晚饭之后到总部里面搞研发,如痴如醉,他们把这种精神代入到科技企业,他们晚上加班也都有很好吃的东西,在这个一个环境下,10万个聪明的人,他们怎么可能把企业搞砸呢?那么多聪明的人,对世界前瞻的前沿,对于很多问题怎么把握,这个时候已经不是靠领导者一个人了,这是我讲的自下而上。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集合,使我们看到中国20年来出现了一个奇迹。很多人说到华为的时候很羡慕,但是华为内部存在着创新的条件,一旦人才引进来了,不害怕失败,研发失败了没有太大的关系,我们容忍,而且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让你如痴如醉的来搞研发,能够给你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让大家能够沿着这个目标不断的前进,所有这些我认为是创新的重要条件。

  我们很高兴的看到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包括我们看到刚才宋总他们所在的国有企业,很多企业都已经开始朝着这个方向走了,这是中国今后能不能真正创新的重要保障。因此我就做这些点评,文不对题,请大家原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