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武常岐:国企需立足国内 开拓国外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6日 17:52  新浪财经[ 微博 ]
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主办的“第十二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于2011年1月16日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隆重举行。上图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武常岐。(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主办的“第十二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于2011年1月16日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隆重举行。上图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武常岐。(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主办的“第十二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于2011年1月16日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隆重举行。上图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武常岐发言。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武常岐在本次分论坛“国企市场化改革”上做主题演讲,他认为国内创新离顶级国家差距不小,需要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国企在全球化过程中有一些比较优势,包括不完全竞争和国内市场的广大。他不认为国企和民企是割裂的,双方其实是共生、互补的关系。此外,他认为企业若在国内没有竞争能力很难在国际上有竞争能力。

  以下为发言实录:

  武常岐: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企业界的朋友,非常高兴今天有这个时间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研究心得,今天会场的主题是“国企的市场化改革与国际化战略”,但我解读这两个实际上不是两个平衡的内容,而是因果关系,因为国企完成了市场化改革才有力量参与国际的竞争,所以我今天的题目是“走向全球的中国企业”。

  今年是2011年,很特别,2011年还是一个新的年代的开始,是21世纪第二个十年,刚才盛先生提到,实际上中国企业变化是过去十年走过的路,这十年中中国加入了世贸,而且03年国资委成立以后,非常重要的对国有企业完成了结构性的调整,使国有企业集中优势。因为这个市场环境已经成长起来了,中国的企业也成长起来了,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因为中国的企业不能仅仅在中国的市场做生意,中国的企业也要到世界市场上做生意,现在我们讨论“十二五”规划,在“十五”规划的内容里就把了中国企业走出去定为了战略。

  现在开始了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发现中国企业国际化或者全球化有一个悖论,什么悖论呢?特别是大的央企,我国的央企在全球中都是举足轻重的,工商银行市值相当于十几个花旗银行,哪里有资金、哪里有市场,需要考虑这些问题,那么我们把资源配置在在全世界的什么地方呢?好象全世界最应该配置资源的地方就是中国,因为中国在过去三十年是全球人类有史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一个国家,而且还有一个指标,20年前的90年,香港的GDP是中国的25%,4个香港就相当于一个中国,而2010年香港的GDP只相当于中国的4%,过去说再造香港,现在大陆每年就造几个香港。中国也是资产增值最快的国家,盛总提到资产价值上升了,有钱了。香港的房地产十年以前,我那时候在香港工作,当时房价是国内的4-5倍,现在北京的房价基本赶上香港了。而且现在人民币又是稳定持续的增长,现在破了6.6,有人说还要继续破,有人说到破到3.5。你想,这样一个情况,假如一个生意人他想保值增值应该到哪里去?

  某种意义上,中国还是全球最有吸引力的地域,可是中国企业到外面去就得想了,这就是一个悖论,因为全世界都要到中国来做生意,你为什么要到国外去?这就是说清楚。实际上我们在全球的市场经营和全球资源配置,到目前为止我看到一个最乐观的估计,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预测,到2040年中国GDP是全世界 GDP的40%,全世界经济将由中国经济和其他国家经济构成,这就有一个问题,国内的资源能不能支撑这样一个结论?我们上游要有足够的力量,我看最新的资料,石油的进口依存度已经超过55%,北京跑的车其中一半以上,某种程度上用的油都是进口的,当然和平时期没问题,但一旦紧张时期就会出现问题。

  技术方面,我们讲创新,国企创新也好、民企创新也好,总体来讲中国制造比起世界的顶级国家,差距还有很远,就算我们自己曾经发明的还要自己买技术,买技术怎么买呢?买技术不如买企业,而为什么这些有技术的企业不到中国来设立企业?谁能把这些技术在中国这个未来最大的市场用的最好?当然,沃尔沃他也可以在中国设厂、卖车,但是他在中国卖车不如把车卖给李书福,把资产卖给李书福,让李书福把这个技术在市场上开拓。

  另外,过去三十年,整体上来讲付的学费少,听的课程多,为什么呢?因为大部分外国企业到中国来投资设厂,他讲我们学,看见麦当劳这么做我们就这么做,看见摩托罗拉这么做我们也这么做。当然,还有制度资源,我认为改革还需要继续推进,特别是创新,包括知识产权的工作实际上还没有做好。怎么办呢?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建立更加完善这个制度。去年有个关键词“新移民潮”,刚才盛总提到创富的那些人,他不在中国呆着,都想取得外国的身份,机会在中国,现在全世界都吸引中国的富豪,你来吧,我给你身份,买地产、入学等等优势都给你,吸引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潮流呢?我们的制度某种程度上还需要完善。

  国企在全球化过程中有哪些比较优势?因为你要讨论战略嘛,一个是国有企业的行业特征,不完全竞争性,有什么好处呢?当然有一定的好处,垄断本身并不意味着直接的暴利,某种程度上国企也要提升效率,才能把可以赚到的钱赚到,就算别人给你扔钱,你不拿个篮子能接住吗?所以,过去一段时间内国企的效率提高很难,所以要提高考核指标,你看现在国企发的考核指标,相当相当严格。而我们的有些国企所在的行业成本核算有点问题,这方面有问题利润怎么算?过去的国企或者央企都是国家的,不管怎样都属于国家,而现在有个问题,这些企业都是上市公司,某种意义上,你买了这些公司的股票就享有政府补贴的利润,但是这对国企走出去有什么好处呢?这些央企的利润表资本成本相对比较好,因为在不完全竞争行业里面,政府补贴,有利于国家社会服务,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优势。

  再一点,中国确实是太大了,像大家讲到的高铁,还有更有意思的例子,南方电网、国家电网,国家电网资源很多,他可以开发这方面的全世界领先技术,这里有个非常好的例子,一个就是菲律宾,咱们的国家电网参加国际投标,承接了菲律宾国家电网的运营,咱们的国家电网被认为是与国际民生相伴的,我想菲律宾政府也是这么想的,但他们这方面没有实力所以就得全球招标找有实力的来做这件事。

  另外,就是企业的规模和经济规模优势,中国的央企很多都是涉及到很多个行业的,所以在海外的抗风险能力还比较强。国际市场中,过去在资源占有方面、资金方面都有所发展,我现在琢磨未来还有新的优势,北大早期,五年前、十年前的毕业生都想去外企,而现在转变了,国企是首选,过去一说国企在这儿开会都没人来,大家看到现在都坐满了。

  还有个因素要强调,大家经常把国企和民企割裂开来,这是不应该的。大家知道,航空母舰出去以后实际上自身是无法生存的,它一定要有舰队,有潜艇护航、有巡洋舰一系列,所以央企有央企的优势,但往往民企也有民企的优势,所以要注意互相互补。另外央企也有不足的地方,特别是发达国家对国企的警惕性是相当高的,因为它代表了政府,所以一直使关系很紧张。

  国企的全球化进程。民企,华为在美国投标中也受到过很大的挫折。有人说,腾讯,那是民企,因为网络规模经济,它有很大的生存空间,发展潜力很大。另外,在中国这么一个特殊的国家还存在制度距离的问题,现在好在我们的制造要选一些和我们文化制度上比较接近的,那天访谈一个企业,委内瑞拉和中亚秘鲁这些国家的合作开展比较顺利,因为沟通起来比较容易,实际上外国也一样,为什么汽车产业都是大众进来?有一个原因,大众是国企,政府拥有的,所以在到期跟他打交道很容易,而通用当时对这些制度玩不过来,所以通用进入中国是逐步的。像中石油,到伊拉克投标,也是联合BP一起,这些资源都可以利用。

  能力的提升和管理模式,在经营全球的业务上有很大局限,但中国经济的增长是全球最快的,但目前中国的GDP才是全球的8%点几,而美国占到了全球的24%,所以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

  全球视角,有一种说法,大家要共同对外,但实际上假如在国内没有竞争能力就很难在国际上有竞争能力,华为、中兴在国际上竞争得很厉害,但竞争来竞争去两家企业并没有被掐死,而谁被掐死了?朗讯、北电,现在华为在通信设施行业中现在排全球第二。

  在这里就讲这些想法,谢谢大家!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