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共建创业生态圈专场现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2日 19:06  新浪财经
图为共建创业生态圈专场现场。(来源:新浪财经 全权 摄) 图为共建创业生态圈专场现场。(来源:新浪财经 全权 摄)

  新浪财经讯 12月1-2日,由《创业邦》年会主办的2010创业邦年会暨第二届“创业邦100”年度颁奖盛典举行。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会议。图为共建创业生态圈专场现场。

  以下为专场实录:

  下面我们有请本单元嘉宾,我们的话题是共建创业生态圈,有请嘉宾招商银行总行公司银行部副总经理雷财华先生,苏州工业园区财政局副局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沈晓明先生,杭州东部软件园董事长宋小春先生,德勤中国首席策略官颜漏有先生,上海大学生创业基金会副秘书长祁玉伟先生。大家欢迎!

  首先非常欢迎来自于不同地域的嘉宾,我刚才来的时候看了一下,创业环境可能北京不如外地,因为这里我没有看到来自北京的。我们探讨的创业环境都是来自于长三角地区,首先我们请每一位嘉宾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所做的工作,特别是他们在改善创业环境方面独到的做法。

  祁玉伟:我来自上海,我们基金会全称是上海大学生创业基金会,是05年成立的,市政府拿了5个亿,它是一个天使总部基金,主要针对的是在校应届毕业大学生,当然这里包括博士、硕士和MBA学生。我们现在投了480多家,这些企业里大多数是和自己的专长技术创业有关,我们68%是投资硕士的项目。另外,我们还有一个接力基金,有一定的接力基金是投资于种子阶段的后期和VC前期,我们投了七八家企业,这些企业里有大家熟悉的比如说开心网,开心农场,就是我们大学生应届毕业生创业的,也有三年下来销售额过千万的很多技术驱动型的创业企业。

  颜漏有:我是德勤首席策略官,德勤针对于高成长的企业,主要是帮助他们怎么样选择适当的地方帮助他们上市,无论到美国、香港或者是在国内,中国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有将近一半是我们德勤的客户。除了帮助公司上市,其实德勤在中国推动两件事情,一件事情是德勤每年有一个高科技、高成长50强的评选,我们推动了五年,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发掘出来在中国有潜力的成长性企业。

  另外,我们在两年前推出来一个德勤和创业家论坛,我们是把同样行业的首席执行官聚集在一起,去讨论这个行业可能面临的问题,过去陆续办了七八场,包括教育、医疗等等。我本来在北京,一年多以前才搬到上海,事实上我在北京在亚杰商会推动的摇篮计划,这个计划是我当初提出来的构想,经过这五年进展还是相当不错,也是透过一个非营利的组织,怎么帮助创业家成长,我也很高兴上海今年也推出了摇篮计划第一期,希望通过摇篮计划能够帮助这些创业家,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能够指导他们。

  宋小春:我们杭州东部软件园全称是有限责任公司,我是董事长,我是浙江省第一家企业化运作的科技园区,企业化运作的科技园区也就是说这个科技园区本身就是一个服务企业,这个服务企业为入园中小型科技企业服务,所以我们这几年也有一些体会、感受可以跟大家分享。现在我们这个园区有300多家企业,应该说杭州、浙江高科技企业最密集的区域,阿里巴巴也从这里长大,淘宝也在这里。围绕着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培养创新环境、带动创新发展,这三项是我们办园的宗旨,交流中我也可以谈谈我对创新环境的感受。谢谢大家。

  沈晓明:我来自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沈晓明。我们中心是去年7月份成立的,是园区管委会直属的事业单位,我们中心主要只能是整合政府对企业服务的智能,同时也整合服务资源,为1.2万家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深层次服务。我们提供的服务包含很多方面,像金融服务、政策服务,还有企业项目的申报、企业的认定,还包含人力资源的服务,就是创业家培训的服务、知识产权、情报信息检索等等。我们中心整合了所有政府和中介服务的资源,提供深层次的服务,我们为园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非常好的环境。谢谢大家。

  雷财华:我来自招商银行,在总行公司银行部负责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作为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为创业者提供的是包括间接债务融资,就是借款融资债务性资金的,以及全面帮助中小企业生长壮大走向资本市场全面的金融服务。目前我们正在推一个计划,选一千个创新的企业,通过我们的金融服务,使他们市场份额做大,成功走向市场。

  高建:我们可以看到在座的嘉宾有的是政府支持的,具有政府背景,也有非政府部门的,但是对于创业也是非常情有独钟的。我们的话题是关于创业环境,我想问问各位嘉宾,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虽然我们感受到中国的创业环境已经有了变化,但是我看每一个嘉宾也有不断的创新。请问各位嘉宾,在下一步的创业环境中,哪一两件事儿是迫切需要解决的?

  颜漏有:我们在谈到创业环境或者创业生态系统的时候,有两个环节是很重要的,第一个环节是政府,因为政府最重要的角色是怎么样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让这些创业家更容易成功。举个例子,在国内可能要设立一家新公司的程序,我相信政府有非常大的改善的空间,各位想想看,假设你要创业,要经过那么冗长的程序,这是政府在制度上怎么样去改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角度,怎么样去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因为各位都知道,作为一个新的创业家来讲,无论是资源,在各个方面都比较缺稀,怎么样创造一个环境,让后来的跟原来已经存在的特别是很大的公司去竞争,我觉得这是政府应该做的。另外是在税务上,政府在税务上的政策,包括VC或者是天使投资者税制的合理化,都可以让我们的创业研究做得更好。还有就是资本市场,我们在谈创业板,但是要上创业板的条件也不是那么容易,本来需要资金的不一定是已经盈利的,包括政府的引导基金的部分。

  第二方面是VC、PE,包括金融机构,从中国整个创业生态来看,我们需要有更多的VC专注在早期,像IDG它专注在早期。但是中国大部分的VC,我们经过几年的发展,慢慢会改变。以现阶段来看,太多的VC是专注在中后期,已经快要上市了。这部分政府也可以扮演一定的角色,我刚才也非常高兴听到招商银行谈的,特别是对中小企业有一些计划,这些都是对我们在创业的生态系统里有帮助。这两个环节我觉得是很关键的,提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宋小春:因为我们经常跟企业家和企业打交道,我觉得作为一个企业来讲,最重要的是市场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现在对中小企业来讲发展的空间、发展的环境比过去差一些,为什么?因为现在每各行业里都有老大,有很多行业里还有垄断,新兴行业有很大的风险。这些企业要成长的话,不能从市场上获得营养,它遇到最大的困难是这个。至于资金问题、上市问题是第二部分,第一步主要还是找到一个好的市场盈利模式。大家都在讲,实际上市场能力,包括市场化程度这点是偏重于政策方面。

  沈晓明:我们也经常走访一些企业,我们园区每年都有人才领军计划,今年是第四年,有400多个项目我们进行评选,在我们园区有80多个项目领军孵化、领军成长项目入住下来。从我们园区的角度来说,整个服务体系的建设是相对比较完善的,但是在创业指导或者创业教育方面还是不足的,为什么?这么多企业过来,他们都是归国非常优秀的人才,但是在整个公司的架构,包括今后的财务或者规划方面,他们确实非常不足,这方面他们需要得到一些支持。去年我们也请了亚杰商会,杨老师到苏州工业园区来做指导。

  第二,在金融体系方面,现在是在不断完善,但是我觉得还是有比较大的空间,在金融制度或者说金融产品方面对企业的支持,在这个环境上我们国家目前正在出台一些政策,包括科技部的科技金融政策近期就会出台。所以在这个方面环境的营造也是非常重要的。

  雷财华:刚才颜总谈到政府要做什么事情,我觉得在创业环境上政府一定要放手,当然需要采取一些扶持措施。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创业环境要市场化,不能生拉硬拽地讲创业环境,而是要用市场化的角度,大家帮助创业家成长的时候各自有商业利益,这样的模式才会持久。

  从银行融资的角度来看,这几年随着国家的发展阶段,这几年是中小企业融资快速变化的年代,今年二季度公布的中国商业银行不良率降到1.3%,为什么前十年中小企业融资难?实际上中国商业银行从建立到现在就是二十五六年的历史,真正做市场化的商业银行不到十年历史。再加上前期酝酿了大量不良资产的风险,所以近十年中国的监管对商业银行的要求是双向的,不良率降到1.3%,余额也降,不良率也降,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肯定追求低风险、低盈利,所以就导致前十年中小企业融资相对比较难。但是今后这块环境正在改善,首先我们从媒体上看,现在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做的广告基本上是中小企业融资,从广告投资看重视这点。从商业银行自身体制的建设和产品设计来看也是偏向于中小企业融资,从我们银行来看,每年信贷资金50%,未来连续三年必须投向中小企业。当然,我们在投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也看到我们自己的商业模式,我们应对未来间接融资脱媒,有利于市场化,看到未来我们对中小企业服务中的商业利益,才有一个作为商业机构的商业行动。最终一点,在服务的创业性还是需要商业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和发展。

  祁玉伟:我讲一个例子,我们有一个博士是华东理工大学的,他毕业的时候自筹20万,第一年销售额100万,第二年是1200多万,今年是3000多万。当时他也有个选择,可以出国,当时有我们这样一个基金,他说我可以试一下,出国回来也是打工,现在把青春献给自己,试一下。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我们现在太多的钱在后端,去年300多个人民币基金,80%都是投入于后期的,前面的钱很少。我们看一下北美,前面的钱比后面多,统计的口径不一样,有的说两倍,有的说三倍。如果小树苗都没了,何以成为森林呢?就是前面一定要大量投入,有那么多热血青年,我们给他们施肥也好,浇水也好,后面才能成长起来。但是这个可能不涉及到税务的问题,美国很明确,投了天使是有税务优惠的。我们是马上上市拿好几倍的。所以这里有个机制的问题或者利益激励的问题,这是很重要的一点。高主任可以把这个专题好好研究一下,上升为国家的政策。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

  第二,我们还有个宽容失败的问题,实际上创业者大多数要失败,我经常面临良心衡量的问题,有很多到我们这边来申请基金,大多数是失败的,也就是说他们去创新也好,创业也好,一定知道前边是很苦很累的,我说你一定是选择了艰难、选择了坎坷,在这样的时候他失败了,大多数要失败的,这是客观的必然。但是在这样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多的宽容,社会给把更多的理解,包括鼓励和支持,他做这种事情的时候就会更加有力量,路也会走得更远。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媒体也好、舆论也好,社会方方面面应该给予更多的宽容和支持。

  高建:我听到刚才各位嘉宾讲到创业环境的时候有个计划,有个择优。我们现在比较多关注中后期的,那么相对比较早一些的怎样来帮助他,为创业者提供怎样一种服务是最重要的?

  宋小春: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园区提供了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让中小企业集聚,就是中小企业是要扎堆的,扎堆当中就产生了一些服务的需求,我们在杭州搞了一个集成电路的孵化器,就是在短短两年时间,通过公共服务平台集聚了25家企业,有几家企业成长非常快,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了一些大的软件,提供一些政策配套,提供一些政策支持,提供一些督导,应该讲公共服务平台在开始还是很重要的。在成长过程中,我个人理解,中小企业更多的是一种人文的关怀,是点对点的,因为每个企业的情况不一样,特别是企业家,企业家很难用一种标准模式去套,跟他的成长经历等很多组合有很大的关系。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在他困难的时候一定要给他理解和支持,英雄一定是通过磨难、通过克服困难以后才成长的。所以,作为园区来讲,我们把园区作为一个特区,创造一个小环境,特别是创造一个人文环境,美国之所以成功,就是把企业家作为英雄来培养,让他在市场拼杀,最后社会支持他,他成功了。我觉得创业环境应该提供小环境,大环境国家的环境、各个区域变化很大,我认为应该注重小环境的培养,扎堆、配套,成功率就会提高。

  沈晓明:我觉得在两个方面是比较重要的,首先是政策的环境,因为初创期企业的发展中我们也了解到,有两个比较重要的需求,一个是资金的需求,一个是人才的需求。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给企业很多的支持,从我们苏州工业园区的时间来看,我们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像创业引导基金管理办法,促进股权投资的管理办法等,我们通过这些政策吸引更多的天使我投资基金入住我们园区。目前像我们天使投资的跟投政策、一些投资的奖励政策,另外税收政策我们也在考虑合伙制的政策,从这些政策方面来推动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另外,关于服务体系的建设,服务体系的建设包含多个层次,刚才宋总也说到了,我们苏州工业园区是“3+5”的产业,原来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电子信息产业,现在生物医药、纳米新材料、生态环保、IT、通讯联盟,五个新兴产业分别有不同的载体,通过这些载体来提供这方面的服务,所以我们载体的服务也是全方位的服务,我们成立了中小企业服务联盟,整合了服务资源,我们成立了领军人才俱乐部,就是对初创期企业提供这方面的培训和讲座,来支持他们的成长。

  从这两个方面来说,对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创新型的企业提供这方面的支持。

  祁玉伟:创业一定要有个商业的利益和商业的熏陶,从这个意义上要遴选比较适合的去创业。第二,针对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产品,其中以债券的形式、借款的形式,10万元的借款可以开一个小工作室、设计室或者开一个店。另外还有一定的市场空间的、有一定技术壁垒的,还想雄心勃勃干一番事业的,那就是股权基金。另外还有激励基金,在PE和VC没进去之前,就像刚才举的例子,我们给了他20万,他已经做到几百万了,这时候PE、VC还是投不了,我们有个激励基金,又投了300万,现在他做到3000万,现在已经有一个PE投进去了。所以我同意还是营造小环境,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小环境做好,把链条构筑起来,使真正想创业的、有能力想创业的,在这个小的环境里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

  颜漏有:创业的生态系统,我想从创业的导师这个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这几年参与摇篮计划的经验。事实上我发现不管是专业经理人也好,或者是一些成功的创业家,他们都非常乐意做创业的导师,我记得我一开始摇篮计划要成立的时候,要找导师一开始不太容易,后来陆续几年我去拜访开复,包括亚琴等,社会上有很多人愿意出来帮助这些创业家解决问题,因为创业家有时候蛮孤独的,碰到问题的时候需要有一个人,需要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有一个寻求建议的对象。所以怎么样把创业导师的机制,事实上苏州园区也在讨论这个问题,怎么样把谋士扩大,目前亚杰商会因为限制,要规模化有一些挑战。我在想怎么样把这个机制能够在不同的园区里进行复制,能够扩大,我觉得这是我们可以进一步去研究的。

  第二,怎么样透过科技,透过Internet可以把创业导师的机制扩大化,这也是大家可以去寻找的地方。

  第三,我从摇篮计划里发现创业家和创业家互相学习,我觉得是蛮关键的,而且效果不下于导师给予的帮助,因为创业家基本上都面临很多相同的经历,包括找人或者要VC怎么样去筹资等等。所以怎么样把不同地区的创业家变成互相可以学习,这是未来创业生态系统里我们可以努力的方向。

  祁玉伟:其实有创业经验的人互相之间的分享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自己也有创业的经验,也有把企业从小做大的过程,其实一个创业者在创业的时候,他成长的过程就像蛇蜕皮一样,成长的过程一定是伴随着很多困惑和痛苦的过程,尤其是碰到艰难的时候,他很需要有人给他经验也好、教训也好的分享。另一方面,任何一个创业成功的人一定有个艰难的过程,在那个时候他更需要情感的支撑,我经常晚上会接到他们的电话,他们碰到很困难的事情,实际上我们一方面是经验的分享,也许有用,也许没用,因为毕竟时代不一样了,或者说环境不一样了。但是情感的支撑是很重要的,就是我们会告诉他创业就是这样,你碰到的实际上是前辈千千万万的人都碰到的,这时候他心里就会安定下来,这时候的情感支撑是非常重要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跟亚杰商会以后可以加深合作,因为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加,很需要前辈跟他们经验的分享。

  高建:刚才通过几位嘉宾精彩观点的表述,我们对创业环境有了新的认识,物质的环境很重要,资源的环境也很重要,在心理方面、在人际交往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非常有意义的观点。

  下面请各位朋友、参与者提问。

  提问:各位企业家好,我想问的问题是,刚才祁总谈到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很多挫折,您觉得情感的支持非常重要,这是在我们两天的会议中很少听到的,请您具体讲一下,或者以一个例子来讲一下,或者是您再升华一下。

  祁玉伟:我先说一个数字,我们大学生创业基金会投了480多家企业,接力基金投了5家企业,现在表现都还不错,他们有个共同特点,一个是毛利率很高、市场空间很大,但是还有一个特点,这些企业差一点都死过一次,甚至快死过两次。其实在创业的过程中,尤其在早期,碰到的困难是远远超过创业者本人刚开始的想象,我跟他们讲,你创业了就是选择一条艰难坎坷又曲折的路。因为很多人是人生中第一次碰到这么大的坎坷?他怎么办?会比较惊慌失措。

  再举个例子是交大的,他是做生物医药的,他非常聪明,大学里不怎么好好学习,但是一直是一等奖学金,后来又去一家研究所读硕士,然后开始创业,他做CRO,就是医药中间级的研发外包,后来吃完年夜饭就没钱了,干了一年多,他这时候扪心自问,说我还是不要创业,团队这么辛勤的工作,社会又是这么支持,为什么落得这个结局呢?他晚上睡不着,最后他想明白了,肯定不是老天的错,肯定是他的错,他明白了,上海就有上千家CRO的企业,他怎么能在这种红海中成功呢?后来他转型,最后做得很成功,现在1万平米的厂房都建起来了,销售额也做到上千万了。当年的时候,那个坎可能就过不去了,吃完年夜饭没钱了,资金链断掉了,如果他撑不过去,就没有今天了。

  当然,可能千人千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故事,我们最后说成功一定是属于坚韧不拔的人,一定是百折不挠的人。

  提问:请问颜总,我刚才听到您讲摇篮计划,今天我在微博上看到李开复讲到摇篮计划。我想问一下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加入这样的计划?另外我看它是个公益组织,我想知道作为创业者加入的话是要收费吗?

  颜漏有:AAMA摇篮计划是个公益组织,不收任何的钱,当初成立这个计划最主要的地方是想在创业生态系统里帮这个社会做事。AAMA其实是从美国,在31年前,很多早期亚洲人到美国,到硅谷的时候,他们成立了一个NetWork,亚洲人到美国是弱势,总要通过这个网络互相帮忙。在2004年第一次跨出美国,选择在北京成立中国分会的时候,我们想怎么找到AAMA在中国的定位,后来我们找到怎么样培养未来的科技商业领袖,因为创业家在北京是相对比较多的,而且刚好TMT这个产业很多的外国公司的专业经理人,包括诺基亚,包括微软、摩托罗拉,我们想怎么样把这些人结合起来,因为创业家有很多的经验,包括怎么样打开这个市场、产品的研发,甚至于高管人才的招聘。但是,我们也想到一点,因为我们第一期20位中有10个老师,我们也不太可能针对刚创立的公司,当时我们的想法是可能创业三五年,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值得花时间精力帮忙这些公司更成功。当然我们的做法比较创新,让这些创业家和导师互相学习,各位都知道,做创业导师知识很重要,我们每一年都会有100多家创业家应征,从其中挑15-20个,让导师和学生有很多的互动,最后互相选择对方。我们到后来做得蛮好的地方是把这些创业家一起在外面培训两三天,因为创业家中间的感情互相的了解是蛮重要的。原来摇篮计划五年的计划100个创业家,在今年达成任务,我们也觉得我们会继续走下去,五年前刚刚做的时候没有信心,现在我们觉得可以10年、15年、20年一直走下去。我们也希望从上海,包括跟苏州工业园区,怎么样协助他们把机制建立起来,这也是我们下一步想要努力的目标。在座的各位创业家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欢迎你们加入,因为第六期现在正在启动。

  提问:各位投资家好,我代表的是台下的一大帮人,因为我算是垂直搜索引擎的创业者,并且我们现在在初期开发阶段走得很艰苦,作为发起人我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毕竟有这么多兄弟相信你。我的问题很简单,在投资领域,在中后期的投资,包括江浙一带的炒房团、民间的资本,从创业投资的角度投资必然有一定的投资回报,有值得的投资回报,上面各位嘉宾已经谈到过这点,如何去民间的私募基金,包括炒房团,包括故事里闲散的资金,能够更多地投入到早期的天使投资和早期的VC投资,不光是做锦上添花。我们政府应该做一些什么?或者说我们媒体应该做一些什么?或者我们团队应该做一些什么样的努力?

  宋小春:资本一定是趋利的,社会如果把资金作为引导的话,要靠政策导向,靠市场引导,刚才颜总也讲,中小企业对风投税收政策如果有导向的话,这个钱估计会投过去。房地产有利的时候他会去炒,房地产亏损的时候他自然会跑到股市上。

  高建:由于时间原因,本专场到此结束,再一次感谢几位嘉宾精彩的观点和他们分享的非常好的经验,谢谢大家,也谢谢各位嘉宾。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