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创业之道—团队的力量专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2日 00:16  新浪财经
图为创业之道—团队的力量专场。(来源:新浪财经 全权 摄) 图为创业之道—团队的力量专场。(来源:新浪财经 全权 摄)

  新浪财经讯 12月1-2日,由《创业邦》年会主办的2010创业邦年会暨第二届“创业邦100”年度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会议。图为创业之道—团队的力量专场。

  以下为专场实录:

  高勇:刚才听了开心网程总介绍人力资源的事情我很感动,因为我自己是做人力资源的,但是听完以后有点不过瘾,也有点一头雾水,听了程总热情的讲到他的开心标准,他讲的很平静,所以我在想程总是不是开心的人?这是第一个疑虑。第二个疑虑,程总讲了他们怎么留人,怎么激励人,打动我的地方就是游泳池等等,我觉得很新鲜、很好,我也记了一下他说的三个标准,首先人格成熟,从人力资源角度定了三个核心能力,第一要人品好,第二要成就导向,第三要学习能力强。我们今天讨论很多资本,讨论很多品牌,到底人力资源在一个企业的初创,再到大了以后,它的作用到底有多大。人力资源基本就是几大块,也就是吸引人、发展人、激励人、留人,希望今天各位嘉宾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跟大家多分享。首先请各位嘉宾介绍一下自己,人力资源首先要解决的是吸引人才,在这个基础上作为企业创始人,作为管理者来讲,你怎么吸引人才,假设在座朋友们是你可能要招的员工,用简单的一句话告诉大家你们企业到底通过什么来吸引人,我们以这个来开场。

  程炳皓:我们公司最重要的使命是给员工和他的家人带来幸福感。

  袁疆:我叫袁疆,我们是做葡萄酒的网上零售,去年我们做了也买酒以后,现在有两百人左右的员工。在团队创造过程当中,对于招聘的过程更像是做市场做销售的过程,我觉得我当时就是保险公司业务人员向我希望加入的人里面去兜售我们公司的未来,有市场化的手段,有销售,我更把自己当成销售人员。

  杜葵:我来自人众人,我们是做体验式培训,也是中国最早最大的做团队建设的公司。我们是从幸福入手,因为人今天追求的东西,看上去谈财富谈的多一点,但是谈到根本点每个人都想幸福。最浅层的幸福是满足基本的衣食无忧,第二个幸福的层面是干了你喜欢干的事,干的还不错你更开心更幸福,最高的幸福是你干你喜欢事情的时候还在帮助别人,我们培训是帮助别人成长。而且你在帮别人成长的时候,我们是跟最优秀的企业和最优秀的员工在一起帮助做体验式学习,这个过程中你也在成长和学习。所以成长和幸福是我们企业最关注的。

  高勇:刚才讲到品牌的时候,有人说幸福是差不多的,不幸是不一样的,这个幸福背后是什么呢?

  杜葵:人和动物不一样,人最后要追求个人成就,成就自我,让自己觉得是有价值的,你在干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你今天也在忙,你也在挣钱,但是你挣钱还跟别人不一样,你干的这件事很有意义。

  高勇:现实的情况是中国有很多其他的想法,每年有这么多大学毕业生,有蚁居的,房价又这么高,每天日常的生活压力也很大,在这个基础上怎么平衡幸福感呢?

  杜葵:其实有年轻人来问过我这个问题,说我到底应该选择在我家的小城市比较幸福的生活,那边有房子,工作压力也没有那么大,上班距离也比较近。还是应该呆在北京蚁居着,工资拿的还不一定多高。我说其实看你追求什么,为什么这么多年轻人知道这么苦还在这呢?其实他找的不是一份工作,他找的是成就,而且是成就的机会,他觉得这个地方成就的机会大。所以企业吸引人也是一样,你不一定今天能给他什么,但是可以给他成就的机会。

  周政宁:我们公司更重要的是从学生里面进行海选,推广方式是有一个流程的,从大学生里面来选,我们重要的去发现,有成功愿望的人将来是核心骨干的骨干。

  李永新:如果你是有激情的人,如果你是愿意使自己快乐并且希望传递这种快乐,通过教育的方式,通过培训的手段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那么欢迎你到中公教育来。刚才说到快乐是什么,幸福是什么,我到目前为止我对幸福的理解,我对快乐的理解,包括为什么大学生们很茫然,不知道自己该追求什么,我对我们的新同事都讲这样的话,我说你一定要想清楚你从哪来、到哪去,你为什么活着。你认为幸福是物质、金钱、权利、地位。对不起,我敢告诉你,你永远不会有心灵的宁静,你也永远不会幸福。对我而言,我的存在就是为了帮助更多的同事,让他们更好的成长,我的存在就是让这个世界有更多的人因为我而受益,我的幸福和快乐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体会的,我觉得这是一种幸福的根源。我相信很多应届学生不会一下找到工作,但是总有人会告诉他这是方向。

  杜葵:我突然意识到在座的各位特别做培训师和咨询师,如果你们认为自己是成功的人,因为人类有两个本能,一个是大家意识到的本能,就是复制自己,所以人要传宗接代。还有一个没有意识到的本能,人总想不朽,你今天无论多么成功都不会让你不朽,但只有一个东西让你不朽,就是你传递给别人的思想,所以各位做培训师,做咨询师。

  高勇:现在市场上找人真的很难,我们聊了半天,大家推门而出,我估计创始人遇到的问题还是怎么去找到人的问题,把我需要的人找来。这个找人的过程中你要清楚找什么样的人,创业肯定是一条漫长的有点枯燥的过程,所以这个过程当中肯定需要创业者,需要有其他的伙伴和管理团队陪伴,在这个过程中到底怎么样找到这些人,怎么用心去找,希望大家能够展开聊一聊。

  程炳皓:我们08年3月有6个人,08年底有20人,09年底有100人,现在有300人,我们团队从开始的慢到后来的快这样一个过程。刚才说到我讲的三个标准很奇怪,我再讲的具体一点。可能有一些朋友会提出来为什么学历、知识、经验这些硬的东西不重要,为什么觉得人格这些摸不清的东西反而重要?我觉得在互联网行业知识不是重要的,因为知识已经太多了。中世纪的时候培根讲过知识就是力量。现在已经过了几百年,如果当年淹的很好的一块培根,时间过了太久,这块培根也已经变质了。当年人们说知识就是力量,因为当年是人类的蒙昧时期,是非常愚昧的,没有什么知识所以才要探寻知识,今天知识非常多,而且知识的更新换代非常快,你再知道太多的知识已经不是特别有用了,你需要的是尽快掌握最新的知识,你需要的是学习能力,所以我们认为跟知识、经验相比,学习能力比知识跟经验重要一百倍。你有学习能力之后,还有一点比这个更重要,我们认为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你学东西学的很好、学的非常快,但是不能解决问题也是没有用的,我们的教育把学生教出来高分低能就是这个道理,中国有很多非常成功的企业家,有很多成功的创业家,他可能根本没有上过学,可能是农民,但是他能够很好的创业,他能够做的比我们这些人要好的多,是因为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他发现问题的能力很强,所以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学习能力又重要一百倍。

  在今天人们做事情来讲,因为竞争是非常激烈的,特别是在互联网行业,你要不断的去面对新的挑战,你今天成功并不一定表示你明天成功,你今天做了不错的事情,但是如果固步自封那么明天这个公司就会衰落,那么心态比能力更重要,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归根到底是人品更重要。所以人品是第一位,第二你的心智很成熟,你要成就驱动,第三位是你的学习能力,其他东西根本不重要。举一些我们公司的具体例子,我们公司技术研发团队首席架构师是清华公共系毕业,我们公司首席产品设计师是清华热能系毕业的,我是学核化学的,而且我还没有上过大学,所以我才把知识、经验放在很不重要的地位上。那么怎么着到很合适的人,我讲一个小的技巧,我们觉得最有效的招人的方式是内部推荐。我们公司跟很多的招聘公司有很多的合作,我们在这方面付钱也很大方,但是我们发现我们招到最好的员工,最多的招聘渠道还是内部推荐,比猎头起更大的作用。

  袁疆:我经历了完整的阶段,刚开始有一个小团队,后来到自己一个人,然后再发展起来。我个人认为非常好的方式是有三个人左右的核心团队,有十个人左右的核心团队,三个人的核心团队可能是自己的同学、自己的客户、自己周围的人接触一段时间以后觉得有共同的追求,这个是不可复制的。建立这样一个团队出来,再去建立十个人左右的团队,这十个人可以通过招聘,通过内部提拔也好,通过大家介绍也好,可以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如果这三个人里面有一个人出问题,对于公司的影响非常大的。我的团队建立是从 2002年开始到2006年,06年以后团队建设才真正提上日程,那时候几个合作人,去年把公司卖掉以后又跟着我做新的公司,到现在为止稳定性比较强。

  高勇:企业创业做到一定程度,它的出路无非是自己继续成长或者IPO或者卖掉,在卖掉的前期你怎么看待你的创始人之间的利益问题?我相信你在没卖之前,招他们进来的时候肯定是给他们一些承诺的,在卖的过程当中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那时候会出现什么问题?

  袁疆:问题倒不是太大,因为整个的股权结构上已经体现出合作者进来时候有什么样的期权。当然首先要保证利益分配是比较公平合理可以分享的,要保证员工最基本的东西。因为有的时候不是利益分配的问题,有的时候更多的是日常的合作,比如夫妻两个人过不下去并不是没有钱生活过不下去,可能是性格冲突等方面的原因。你最喜欢聊天的时候,两个人谈的很舒服。在很多问题上保持一定的一致性,团队内部和谐很重要。

  杜葵:创业企业招人为什么困难呢?这里有两个误区,第一个误区是我们老想找有能力的人,但是对于创业企业来说,有能力的人往往轮不到我们挑。因为企业是要快速成长的,那个能力很快就会变的。但是反过来要找什么呢?其实是找素质。但是素质这个东西为什么大家觉得很难?因为素质不容易看到,能力是显现的。素质是需要你花时间和功夫,甚至要做一些特别的设计去想办法看到素质。为什么同事介绍好,因为他们经历过,他们相处过,我们的很多员工来自客户,包括我本人都是先做客户然后再做团队的一员。

  程炳皓:虽然现在的人觉得介绍是很老土的事,但是我们周围很多人介绍的成功比你邂逅的成功率大很多。我是根据事实讲话,我本人也不是邂逅,我本人就是介绍。

  杜葵:我觉得我们可以给大家一个办法,你可以用两到三天的时间把候选人放在很挑战的环境当中,而且让他跟别人一起去度过,这时候的观察很有效。很多电视选秀节目当中,在很大压力的环境下,特别是跟别人既竞争又合作。

  高勇:实际上创业企业选人更难。

  杜葵:是的,但是创业企业往往要花时间和精力,我们作为概念性的算法,在招聘的环节你愿意多花一天的时间,这个员工有可能在你企业多呆一年。我们自己是有这个证明的,我们一般会用两到三天的时间,在野外特别的环境去挑战员工,观察他们。第二个误区,大家想找好人,对初创的人来说,找好人往往想找跟自己一样的人。这是一个误区,因为跟你一样的人很少见。而且你怎么看,都觉得越看越不像自己。但是不一样的人里面有一个核心要一样,就是要志同道合。大家看过美剧《越狱》,为了实现自己越狱的任务,他把好多人统和在一起,他是靠越狱,因为越狱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没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跟你结合到一起,但是他为了要实现自己的目的,首先要实现这个团队的目的,能把这点抓住,这样的人相对好一点。第三,往往我们自己不清楚,其实你在什么阶段、什么样的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是不一样的。你是服务性的行业,而且需要用户体验的创新,首先这些人本身得是这个状态,有些产业可能以产品为导向,产品是商业模式的核心,那么也许人的要求就更高。

  周政宁:我们是典型的创业型企业,对我们来讲怎么招聘,我们是把触角伸到各个高校,我在招聘和选人的流程上很下工夫,我们的人力资源直接跟高校结合、联系,到高校宣讲,再选聘、再培训,第一堂课是我讲的,然后我再从中发现那些有极强成功愿望或者他没发现自己有愿望,但是你给他激励他就有成功愿望的人,这是最宝贵的人。到今年为止,我们执行层的十几个人,基本都是06年到07年招聘的,并且这些人已经都担当起来了。所以创业型企业的发现和你在前面流程上赋予的时间越多,赋予的心血越多,在后面你的收获越大,这是最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期望找到已经成型和已经成熟的人才。第二,我认为没有成型的人才有非常多的宝贵之处,比如上午投资家们都在开玩笑说因为了解所以没投。因为你了解所以你知道他的困难,所以你知道他的问题,但是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模糊的。一个有成功愿望的人,我认为他光有愿望但是没有经历过,所以他愿意付出一切努力去完成这个过程,这是特别宝贵的。二是在人才来源上,人介绍人确实是非常宝贵的经验,除了程总说的那些因素之外,重要的是对公司文化已经有了一个传递,我们公司确实有一些是人介绍人过来的,并且我们公司有极大的奖励,如果介绍人来三个月还在,要奖励一大笔钱的。第一他会选择类似的人,第二他会把这个文化传递出来,重要的是他有认同感。尤其在现代这个社会,大家发现招人特别难的时候这确实是很宝贵的。其实我们招聘人的整个过程就是战略销售,当然现在的人力结构开始有调整了,也有一些高级人才进来了,现在有一些调整,我觉得这也是到什么地步说什么话。

  李永新:这个问题分两块来看,你这个创业企业是什么样的创业企业。比如像程总那样,这个企业有一定的资金背景,或者团队初创期亿比较有经验,通过IPO形式上市,这是一般的创业型企业。这种企业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有一定实力,标准都差不多的,有德有才破格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才无德绝不使用。大部分公司在这个问题上认识是一致的,关键是什么是德,对德的理解是什么样。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理解,我们的体会是,德的根本是善,善的本质是不愿意伤害别人。采用的方式有很多种,内部推荐、高校巡讲等等,这是技术层面可以探讨的。我99年从北大毕业出来之后没有去任何企业就去创业,我家里很穷,我爸爸妈妈工资很低,我创业最艰难的时候600块钱的房租租不起,像这种企业怎么去招人、怎么选人?这种企业要想真正的招人、选人做好两点,第一做好你自己,当然不是说创业的时候做好你自己就完了,更多的时候是你小学、中学、高中、大学这段期间是否做好你自己了。就像俞敏洪为什么把王强、徐小明从美国拉过来?原因很简单,就是从大学的时候俞敏洪就给王强、徐小明打水,后来徐小明做自述的时候也说就觉得俞敏洪很好,跟着他有希望有底气。所以最重要的是做好你自己。以我为例,我们北京大学95级行政管理系49个同学,25个在中央各部委,13个在美国大学当老师、当教授,外面漂泊的11个人有7个都在我们公司。北大本来有很好的出路,但是不去选择,他们到我这来。我的高中同学、小学同学有一大批人,他们觉得跟着你有信赖感,愿意跟着你。这是第一。第二做好你的公司,你真正把企业做好,让所有人能够看到未来,看到希望,觉得这不仅可以实现安身立命,而且还能够给世界带来点什么。你要把这个公司做好,很多人都是介绍自发的,不需要奖励。因为他真正认为这是好的企业,可以通过教育手段改变很多人未来的企业,那么很多人都是自发的去介绍。

  高勇:人力资源很重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把钱花好,把企业管好,实现自己的价值,几十分钟的论坛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也是想通过这个论坛给大家带来一些想法和启示,希望大家能够多关注人力资源,也谢谢各位嘉宾的捧场,我以前坐在下面今天坐在上面我还挺开心,谢谢大家。

  主持人(张龙珠):再次感谢各位嘉宾。接下来是十分钟的茶歇时间,在茶歇时间之后我们将会献上超级天使投资人专场论坛。

  主持人(张龙珠):大家都知道周鸿袆是著名的天使投资人,有不少成功的投资案例,接下来把舞台和时间留给周总。

  周鸿袆:大家好,非常感谢创业邦给我这个交流的机会。在座可能除了投资人,更多的是很多创业公司,我最近还是在反复想一个问题,在中国现在创业的环境怎么样能够变的更好,中国的互联网,包括产业环境怎么变得更加的开放。其实有一个感觉,我不算什么超级天使了,中国以天使为职业能一年定下目标,投多少案子、多少回报率,我们是碰到合适的年轻人,本着帮助的心态,能投就投点,有好多项目血本无归全当做公益了,所以谈不上天使,但是有一点心得跟大家分享。在中国我觉得天使投资人比美国难做,美国这么多年,天使投资人标准还是10万美金,十年前投这个标准在中国可以,现在在中国投一个初创项目没有100万美金不好起步,10万美金还能做一个公司吗?特别是互联网公司?很难。第一小公司雇人很难,因为大公司看你团队不错,给点股票你的团队就没了。第二大家融来钱,中国互联网用户都被人控制了,这是我们家的你不能碰。连我这样都被打的头破血流,更不要谈这些创业者了。作为外部应用,对不起,流量都是我们家的。所以现在融100万美金,90万美金得做推广,用各种方法,网站联盟,流氓插件,推半天不见得有效果,因为你好不容易做起来,大公司来了,照着一做,做完用户群比你大,一捆绑之后很多小公司就歇菜。

  所以今天谈超级天使,实在是不好谈的项目。我们这几年收获的项目都是前几年投的,这几年互联网越来越不好做了,为什么那么多VC敢做PE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我还是坚定的认为中国互联网在全球最有价值的互联网市场,中国人又这么聪明,这么有创新能力,有这么多优秀的年轻人,最后我们的互联网产业才过15 年就未老先衰,最后互联网多了几个收入很高的大家伙,但是没有很多新生公司的机会,我觉得这样的互联网产业对整个国家的进步,对所谓中国软实力是没有意义的。美国有了雅虎之后,大家觉得已经到头了,谷歌又来了,有了谷歌大家又觉得是网络之王,Facebook又出来了,之后微博又出来了,美国就是强大,不在于没过多几个市值很高的公司,市值很高的公司就是利用他们垄断的地位收入高一点,业务线全一点,但这是以牺牲整个行业、产业的进步,牺牲行业的创新能力为代价的,美国的价值观就是小公司颠覆大公司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包括美国硅谷过了这么多年,互联网在美国高度成熟的情况下,依然有很多创新的模式,很多模式层出不穷,这才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很多年轻人的活力。

  给大家分享一点我总结的经验,创业公司如何创新,也就是说作为天使投资人,如果我去看项目、看创业者,我会喜欢什么样的项目。我们经常有一个误解,一提创新,有些公司说我们公司申请多少专利。专利跟创新没有关系。我们一提起创新大家就觉得要不要搞研究院,我要请科学家,要投入上亿美金,十年磨一剑弄一个新的技术出来。如果这就是创新的话,那么在座各位同事可以回家洗洗睡了,因为我们是小公司,我们连活都活不下去,我们怎么创新!我这几年自己也在做创业,我觉得小公司一样有创新的方法。而且越是创业公司,不仅是开创,一定是创新,你不创新创业一定不成功。

  尽管中国互联网存在过度抄袭,抄袭是大公司的专利,小公司靠抄袭没有出路的,一定会淹没在众多的克隆者中间,如果敢抄袭大公司的商业模式,你一没有钱,二没有人,三没有商业资源,如果你不能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你抄袭大公司没有意义。很多人没有理解创新的含义,天天琢磨周鸿袆要做搜索了吧,传言弄的几个公司很害怕。我出来解释说不是我不想做,我觉得抄袭别人很耻辱的。所以作为新的创业公司,你一定要把创新变成你的文化,要忍受住抄袭的诱惑。

  我今天讲的东西可能听起来不是很漂亮,因为很多人成功之后,打个比喻,他站在台上容易讲第7个馒头的故事。什么意思呢?第7个馒头我吃了之后吃饱了,我就跟你讲这第7个馒头多么好,一吃就饱。大家吃完之后到处找这第7个馒头怎么做的。其实大家应该多听听第1个馒头的故事,每个公司刚起步的时候他是怎么来做的。我最近总结了一个词叫创业者应该微创型。就跟大家都写微博一样,这东西看起来微,但是所有人都用它的力量就不微了。微创新可能看起来不起眼,但是你能从用户出发打动用户的内心,那么一个微创新,一个用户体验的提升可以翘动大市场,所有成功的公司都是从细微的点开始切入的。我觉得对很多小公司来讲怎么迈出你的第一步是创新的关键点。一句话就是从用户出发去找打动用户的那一点,让用户用你的产品要么觉得很爽,要么觉得很便宜,或者是过去需要花钱干的事现在便宜了,或者让用户觉得解决了巨大的问题。能找到这个点就是微创新。

  微创新有几个点,今天已经是消费者驱动的世界里,不是说你有得到种功能,有多少奇妙的技术,这些东西都已经过去,苹果公司市值超过了微软,尤其有了互联网的沟通,他们的要求很简单,不管你有多么复杂先进的技术,第一你创造什么价值,对我有什么好处,第二我能不能用,这里微博是特别典型的例子。微博是多大的发明?博客谁能坚持写吗?太难了,能跟创业邦的编辑记者比把握文字的能力吗?肯定不行。但是微博就是一个发明,140个字,不论王公贵族,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只要会发短信,140个字里当然比不出文才,但是它竟然引爆了对新媒体的颠覆和对整个通信方式的颠覆,怎么让你的产品变得更加简单它也是创新。你可能发明不了新的药,也发明不了新的算盘,其实你不用满世界找可口可乐秘方,在你所处的行业里,在你跟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让客户体验变得更简单,让客户体验变得更好,它就是一个创新的机会。

  顾名思义微微微,微创新什么意思?不是大而全,一定要聚焦,一定要集中在一个点。把你的创业变成一根针,它才能扎破别人的皮,否则你伸出五个指头推,你是没有多少力量的。小公司本来资源就很少,我们再把资源很分散,什么流行做什么,这是不行的。所以做微创新一定要聚焦。做微创新一定不要做平台,虽然今天平台成为最滥诉的词,大家觉得见VC的时候不谈我是一个平台都不好意思谈。实话讲,当年我见IDG的时候本来我觉得想法很对的,但是后来又把商业计划改的很宏大。实际上这东西很空洞,特别是做平台的人,往往是很有经验的人,在座有些创业者可能没有经验反而容易聚焦,有些有经验的人最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有产业就从产业高度出发,经常从宏观的角度看问题,经常来谈3G的未来趋势。用户关心你产业整合吗?用户不关心。用户只问你的产品我们用来有什么用。我觉得微创新一定要脚踏实地,创新不是自上而下,不是你有什么想法、宏观战略让底下人去执行,而是自下而上的,这种创新才是真正有活力的创新。市场出现新的产品,很多企业会开会做战略,即使对有钱的大企业这种战略都是没有意义的。公司小、结构扁平,每个人都要把自己当成客服经理、产品经理去倾听用户的声音,形成自外而内、自下而上的方式。微创新整个理念都是要你建立真正的价值观,就是用户至上,不是把用户至写下来放在公司给员工看,而是你自己要改造自己的思想。

  但是做微创新,作为创业者要有认识,不要一口吃个胖子,也不要毕其功于一役,做一个微创新不可能一次性打中,但是你要屡败屡战。微创新很多时候是用户领导你往前走,就像一个草地你让人走,路自然出来,在没有走之前你不知道在草地上修路出来。你如果能够三周或者一个月出一个小服务,哪怕再粗糙,没关系,你拿出来让用户看,如果用户反映很不对,赶快再想下一个点子。有很多成功的东西不是很均衡的,都是一点打动用户内心,但是其他的很粗糙,大家觉得这个东西很好,那你赶快加大投入,再乘胜追击。

  我们很多VC容易犯一个错误,大家总说这个东西怎么挣钱,很多创业者觉得很委屈。我觉得有些项目在刚开始找不到商业价值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刚出生的小孩问他长大挣多少钱,这事谁也回答不出来。但是你要坚定你把所有的商业模式都不是策划出来的,都是做出来的,所有的商业价值都是建立在用户价值之上,所有的商业模式都是建立在你有一个用户基数之上。在刚开始找不到挣钱模式的时候也不用太着急,但是你一定要知道,不要为了商业模式去破坏你的用户价值。今天只要你以用户利益为重,你赢得了利益,你损失了利益、损失了收入、损失了业务,最终这些都会回来。但是如果未来短暂的商业模式,而你伤害了你的用户,今天你可能很牛,但是最终用户会抛弃你。有很多行业曾经如日中天,但是不注重用户的感受,后来成为了昙花一现。所以微创新还是世界观的问题,到底用户是不是最重要的。

  最后说说智商的问题,因为老有人骂我,我后来发现有一个特点,真正的创新者其实都要有点二百五精神,就像我这样愣头青,说话口无遮拦,经常被人抓住马脚,经常说一些真话。你去创新,如果天下所有人都说你好,连卖红薯的老太太都说你好,你说这是创新吗?肯定不是创新。所以创新者一定是少数,你在刚开始走创新之路的时候,绝大多数人是不看好的。创新者要有这种心理承受力,要能够把自己当阿甘,大家都看过《阿甘正传》这部电影,对我影响很大。成功是熬出来的,你坚持到最后一分钟,你坚持去做。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公司一出来商业模式特别明确,怎么挣钱很清楚。这种模式在中国长不大,因为挣钱看的很清楚,大公司都上了,大家都上就没有你什么机会了。当年我做免费杀毒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怎么有给人提供杀毒软件不要钱,这事怎么能做下去。但是很高兴的告诉大家,当时没人跟我竞争,就给了我发展的空间。所以今天我们要创新,不要怕坐冷板凳,不怕别人说自己是二百五,你坚持做下去,就像阿甘跑步一样,没有什么理由,跑到最后就会成功。我们更多的可能是摔跟头,有很多经验,有最大的教训,很多的教训可能会让大家少走点弯路,但是我还是相信大公司永远不是创新的主力,因为他们需要稳健的策略,创新真正的动力来源是在各位,我相信大家不管遇到什么困难,能够和我一样,能够有点理想主义色彩,坚持创新反对抄袭,大家能够团结起来挑战垄断,希望中国互联网明天变的更加开放,如果只有两家成功的公司不是成功,中国互联网应该持续不断的有更多的年轻的创业者的成功,这才是我们国家的未来。谢谢大家。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