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东夜话四:低碳革命与绿色金融的未来(实录)(2)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5日 21:43  新浪财经

  [王烁] 中国政府未来承担什么样的碳减排义务,只有等待气侯谈判的结果。此时此刻现在已经有了三家,北京、上海、天津有三家跟排放相关的交易所,也发生了相当多的碳交易的案例,但是这些案利打个比方,有点像未来交易,是不连续的,产生的价格有相对意义。中国还没有碳减排总量的时候,可以采用一些近似的指标,来推进碳交易,来帮助大家去发现碳价格,在过程中积累碳交易经验。中国已经有了跟减排有关的总量指标,“十一五”期间关于二氧化碳排放,有COD化学需氧量,还有单位GDP能耗在十一五期间要下降20%这样的指标。这些指标“十一五”已经过去了,“十二五”围绕这些指标,可能会有新的指标出现,这些并不是碳减排。但是围绕这些指标设计交易,可以为未来的碳交易准备条件。 [20:42:43]

  [王烁] 还有一类总量,现在还没有,但是像央行行长说过,如果说国内搞碳减排的难度太大的话,是不是先搞增量排放。承认现在的能源消耗和相应的碳排放量,如果用电,由此发生的排放量,针对这些是不是可以定价?中国是增量改革的,如果套在这个上面,是不是容易做一些。第三个,刚才嘉宾讲到,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大会提出碳强度指标,碳强度是一个比例概念,有没有什么办法,金融专家也好,金融市场的设计者和参与者,有没有办法,把比例性的指标转化成数量指标?在这基础上更好的发现碳市场在中国价格的条件?我的想法是这样,碳交易很难走到政府的前面,但是有没有办法把政府已有的指标,把它转化成为可知性可复制的碳交易的连续的案例?在这个上面也许是可以的。 [20:46:42]

  [熊晓鸽] 为什么让王烁最后说呢。来之前,我在电话里跟他说,你到底搞明白了没有?但是我觉得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事情。我们这个行业,我是做风投的,过去能够有很高的回报。我们公司IDG来讲,更多的赶上了一个技术,就是互联网的技术,早期的互联网的公司我们投了很多,像百度、腾讯、携程这样一些公司。那个时候,我记得投的时候,中国总的互联网的用户,还不到一千万,没有想到现在是全世界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的国家。如果你知道总的方向,不仅会创造很多的机会和就业岗位,同时有好的回报。 [20:47:33]

  [熊晓鸽] 我认为低碳的革命,以及绿色的金融等等,我觉得它的未来应该是很大的一个事情。这个事情有一点,我觉得是我困惑的,也是说所有的人没有搞明白的就是,任何一个商业的,过去一个公司的成功,最重要的一点,你的客户是什么?谁来买你的东西?你提供什么服务?作为这个事情来讲,就变得比较复杂。复杂在那儿呢?第一,政府是客户,因为他要来买单。政府要来买单的话,这中间是很复杂的,把钱给谁?这里面带有一个政治等等方面的原因,就变得比较复杂。 [20:48:10]

  [熊晓鸽] 另一点,个人为了方便,可能不一定觉得,钱越多的人,可能坐的车越高级,排放量越大。现在还有人更多的要买飞机,私人飞机等等,我谈起私人飞机,我说实在的,今年年初我坐过一次737的私人飞机,五个人坐着,我觉得特别的内疚。今天从南京过来,说用车送过来三个小时,我觉得比较费时间,能不能坐火车?火车还比较快,还低碳。我看了一些材料,我觉得能不能把它变成一个,既是一个政府可能要买单,个人能不能买单?客户能不能有一个意识?但是不能说,有的人愿意享受,但是有一个道德的问题。还有一个,你的社会责任的问题,就变得不是一个商业的问题那么简单了。我觉得我最大的一个困惑就是怎么样在这个里面,找到一个比较好的一种商业模式,是社会大家都能够认可的,我们挣这钱的人也没有犯罪感,在里面消费也是心安理得,这才是比较好的商业模式。刚才傅总谈到,他是低利润的,当然傅总也跟我说,他的银行是经营的非常好。但是怎么样在中国找到这么一种商业模式?而且这种东西不仅是中国的,而是全世界的,谈到气侯变化,这是很大的一个事情。与其自己这么自娱自乐的讨论,还是请大家底下来提问。 [20:50:00]

  [提问] 刚才谈碳资产,还有碳的一些衍生工具。请问现在在哪个市场上发展的比较充分?总的交易量如何? [20:50:44]

  [吴国俊] 衍生品的发展应该是很不平衡的。碳交易有几块,一个是在《京都议定书》下面有三块,两块是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所以欧洲现在是比较多的。另外是发展中国家和它之间的,在这个以外,《京都议定书》之外的,都放在外面。总体的市场,包括自愿性的市场,包括芝加哥的市场,总的来说流动性不是很好。我没有确切的交易数据,现在比较成熟的产品是期货产品相对比较成熟一些。但是和现在一般的大宗商品期货差别是很大的。 [20:52:10]

  [黄杰夫] 刚才我讲的,欧盟市场上,一天交易量10亿美金,主要是期货期权交易量。刚才说的熊总讲的商务模式的问题,我觉得买单的不应该是政府,在美国,一个农民给我一张照片,说拿着一万美金的支票,这是通过卖碳得来的,农户一年的收入是5万美金,卖的是农业沼气。就是说在中国,他们给我讲,农业部每年要花50亿人民币来帮助农民做沼气。我觉得50亿有可能去投资一些希望工程,如果我们中国有碳池的话,这么多的投资人,按照这个价格,我们通过碳来解决这些问题,农民的沼气问题。所以说客户是谁,我觉得客户是企业。我跟林总非常好,林总也是在美国多年,我刚才提到宝钢,林总,现在政府给我的“绿”帽子戴上了,我们这个碳有碳帽子,但是我们搞环境的,给我这个指标,咱们是40%的指标。我顺便告诉王烁,从金融方面,我可以非常肯定的告诉你,相对指标是一定可以转化成可以交易的金融工具,可以在碳强度相对指标基础上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价格信号,这是一定可以做出来的。而且讲的增量的控制,大家自己想一想,增量的控制和碳强度有那么大的区别吗?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他讲的都是我要讲的,只不过我把他的那层窗户纸给捅破了。 [20:53:59]

  [黄杰夫] 回到客户问题上,林总现在中国有20家交易所,在上海,怎么创造出金融工具,无论是场内交易还是场外交易?刚才吴老师提到的,包括这些比较高档一点的衍生品,总而言之,定价,既是场内也是场外的。所以怎么建立这一套体系,包括最后产生的碳价格信号。第一是公开透明,第二是有效的。美国的电厂,从今天开始要花掉200亿来做能效,去开发新能源和再生能源,200亿的投资,没有价格信号是不可以做计划的,美国其实做的非常好,所以都是这个形式,而不是说“十一五”到最后七个月怎么办,一些减排指标需要达标的话,可能又要搞运动。而美国还是以价格信号为主,搞运动的比较少。说到底,商业模式,20家交易所,在已经有了政策的基础上,配合政府把金融政策做出来。政府给你投点钱就起来了,同时,中国当年大家可能知道,有56家期货交易所,现在只有3家,交易所怎么产生,以及最后怎么选,中国可能最后,像中国证券交易所,这两家一定是要市场选择的,不是政府指定的。 [20:56:59]

  [熊晓鸽] 我想问一个问题,在中国交易起来的话,我感觉从欧美经验来看,如果是自愿的话,这个是非常困难的。强制性的话,中国自己现在都没有比如说一个具体的量的,你是怎么看的? [20:58:04]

  [吴国俊] 我觉得45%是非常具体的量。宝钢每吨钢是多少,我有数据,可能要通过第三方的核查,在这个基础上,我到了2020年,我完成了45%,这个就是量。 [20:58:23]

  [熊晓鸽] 林总有什么要补充吗? [20:59:17]

  [林健] 关于商业模式,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强制性,一个是非强制性。非强制性在中国也发生,非强制性的也存在。在我们交易所在4月份,从我们网站上可以看到,比较典型的案例,王石比较自愿的掏点钱从我们交易所买走1万吨,20块钱一吨。还有就是强制性的,刚才吴教授反复提到的《京都议定书》里面的CDM机制。举一个例子,日本的三菱公司,他把节约下来的排放量在其他市场上,把它转手再卖给需求者,这是两个比较典型的商业模式。 [21:03:08]

  [黄杰夫] 咱们在讨论低碳,碳市场,碳价格以后,不在于怎么承诺的。其实我觉得国内企业都想赚钱的,都要交税。企业最现实的问题,就是这个指标下来以后,能不能以比较低的成本来做,能不能跟国家发改委国资委配合起来,产生一个交易。而且我个人觉得是完全可以的。所以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说,是不是在座的更多人都是认为可以的?这么多金融专家,都认为可以的话,坐在一起,产生这样的价格信号,至于外国人说什么,我觉得这个可以继续争论下去。我作为一个企业来讲,你们政府去谈,我的未来五年计划,有硬性指标达标,你们金融专家赶紧给我拿出依据,你说的七块五我实现了,我把企业做好,对社会,对就业是最大的贡献,在这期间像熊总这样的投资人也能赚钱,创造1万亿的市场。我觉得中国的市场可以类推,美国的CFTC是美国的一个监管部门,他的领导做出判断,未来三五年,十年,美国的碳市场是3万亿美元的市场,比现在的大豆、石油远远的大。我们交易所现在的持仓量是90万手,什么概念,就是今天的碳交易量在欧盟一个市场已经超过石油的持仓量,总规模没有石油大。我们交易的35年二氧化碳在欧盟的市场已经超过了大豆,大豆已经交易了100多年了,所以它的规模是非常大。 [21:05:23]

  [王烁] 资本我也说一点意见。低碳的问题,其实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本质上来说是转变我们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式,以及转变我们生活的一种方式,来最终实现。政府毫无疑问,会起着一种主导的作用,它要推动全社会来实现低碳的结果。包括制定法律法规和制定一定的标准来维护市场的秩序,以及做更多的引导。如果说都是经济问题,也不完全,低碳有一个技术上的问题,解决技术上的这种先进性,科学性,能够促进技术的进步,来带动低碳的实现。但是今天谈的,更多的讲低碳革命是讲经济方面的问题,经济方面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 [21:06:53]

  [王烁] 举例说,我们的固定资产的投资,建一个电厂、钢厂,在我们国家以前审批过程当中,没有碳排放的成本计算在内。所以,就有不断去做大规模的这种需求,不承担碳排放和节能减排的义务,无论是生产企业,或者说是最后的消费者,都没有承担这种成本的义务。现在应该讲,经济的概念当中,要用经济的手段来处理,市场将要来导入到这个行政管理过程当中来。当然,碳本身的排放,就会成为一个虚拟的价值。一旦发生了这个价格以后,就会有一个市场。市场就有一个交易,交易就是要有一个中间的机构,然后一系列的金融交易和金融的衍生等等,就延伸开来。 [21:07:28]

  [王烁] 另外一个,节约从刚刚熊总说的,每单元GDP排放量的减少分母是很重要的因素。我们的GDP当中,更多的是一种第二产业,消耗能源排放碳形成的一个经济结构,所以要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另外一个分子也很成问题,单位的GDP消耗的能源过多,包括人们的生活习惯当中,都不承担成本的概念当中,在消耗碳的排放。我们在座每个人都住过酒店,酒店里面的床单、被单、枕头、浴巾等等,在这里住几天给你换几次,其实从我们的消费者本身来讲,其实也没有必要每天都换。比如床大一点,可能只睡了半个床,都是这个习惯,很简单的道理。我问过相关的人,洗这一套需要排放多少吨水,需要多少度电,其实,这都会形成一个低碳的总量,一个碳的总量排放。如果把这些都折算成一个价格,在我们的酒店费用当中,做相应的扣除,其实每个消费者都是愿意的,哪怕10%,但是人民的生活习惯里面,没有这种市场价值的因素,市场调节因素在内,习以为常。哪怕有的时候有一张卡片放在这里,如果认为不需要再换的话,可以不换,没有机制动力,谁也不会去放这一种卡片,所以照样换,忙的要命,最后反复洗没有用过的东西,其实是人民生活习惯上的非常不合适的行为。 [21:10:19]

  [王烁] 请问全国有多少张床位呢?需要花费多少?诸如此类的生活上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我觉得倡导低碳文化,形成每个市民,每个人的自觉行为。所以生产生活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如果说是大家都愿意这样做,那么我们的银行一定会是很赞赏,也会想尽办法来创造一些金融服务的工具来支持的。谢谢! [21:11:36]

  [熊晓鸽] 我觉得全中国全世界的酒店老板都爱上您了,每个人住进去以后,只洗一次床单,还收同样的钱。我支个招,我建议您发个卡,用您的卡住这个酒店不洗床单,剩余的钱就去买碳,良性循环。 [21:12:07]

  [王烁] 我同意您刚才说,每个人可以改变个人的行为来促进低碳社会。首先最有责任的我觉得还是政府。促进低碳,选择低碳模式,首先是政治经济学的选择。比如说如果政府能够在更多的行业有竞争,减少垄断企业的数量,这会促进低碳。因为竞争比较激烈的行业,竞争比较充分的企业,会自发的更有效率,更高效去运用能源和资源,也就会减少排放。在整个低碳社会联动力上,政府有更大的责任。 [21:13:08]

  [傅建华] 政府引导竞争机制,没有什么行业没有竞争的,全都是竞争的。如果说还有什么?可能就是低消耗能的行业,都是第三产业为主。 [21:13:26]

  [提问] 谢谢台上的各位嘉宾。我想问熊总,电动车行业,从风投和银行角度怎么看电动车行业的未来?因为巴菲特因为比亚迪电动车方面给他投了钱。熊总您作为风投您是怎么看的?电动车行业的话,贷款会不会有一些优惠? [21:14:14]

  [熊晓鸽] 具体到电动车我还没有那么多的研究,但是巴菲特投这个公司,他投的很好的。但是因为中国已经有了,如果我再投会形成他的竞争对手,会不会使得它的价格更便宜,我还得好好研究一下。我们也投了很多能源的企业,比如在泉州我们投了一个金太阳,也取得了很好的回报。做投资来讲,为什么有困惑呢?过去投别的行业不需要出口,而唯独能源方面的东西基本在中国制造。刚才说风能,在国外是不赚钱的,但是中国生产风能的设备的东西,基本还是赚钱的,可是像支架、叶片等等都是在中国做的,但是在中国用的非常少。因为国外不做,因为生产这个东西花掉的能源比产生的效率其实要浪费的更多,划不来。但是我们做的更多的还是在做苦力活,然后消耗自己更多的能源生产东西。像太阳能,更多的是卖到欧洲国家去,咱们自己很少见到太阳能,有,但是不多。这还是产业链怎么做的事情,这是很怪的现象,其他任何行业,今天上午在南京参加一个论坛,中国企业家办的,谈到创业,中国的创业者跟美国的,跟别的国家比是很幸运的,因为最大的幸运是市场基本不需要出口,而美国技术型的产业必须要出口,不出口依赖于国内市场不行,包括像微软,苹果,大家都知道,在深圳做的,但是技术,主要的都是在国外。但是我们现在核心的技术,未来应该更多的是技术怎么使用的问题。 [21:15:51]

  [傅建华] 除了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以外,所有的其他行业,只要是属于节能减排的,低碳的,我们都作为一个绿色金融来讲,是给予支持的。当然不可能在风投阶段来参与,银行就是银行,风投就是风投。 [21:16:12]

  [熊晓鸽] 银行最怕风险。 [21:16:26]

  [傅建华] 银行最希望能够驾驭风险。如果说是熊总投资成功获得高回报以后,这种行业我们肯定是跟随参与。所以电动车的行业,我今天没有手头资料特别来分析这个行业,我们银行有行业分析师,主要是风投和PE会是比较好。 [21:16:46]

  [提问] 有很多的企业,成长的阶段已经过了熊总能投的阶段,但是又比较缺钱。但是想到IPO市场去,又达不到这个门槛。你刚才说是非常需要资本市场支持的,有没有必要资本市场放低一点门槛,对环保低碳的企业?有没有这个必要? [21:17:19]

  [吴国俊] 放低门槛不是那么简单的,刚才提到的风险投资要有退出的机制。风险的控制,做低碳经济的一些企业,可能要很长的时间,所以不断的要有人接棒。在这个过程当中,还是要找不同的投资者。刚才有人问到这个事情,我自己比较幸运,因为我自己有一个基金公司,巴菲特,我有的时候也跟着他做,大多的时间是不错的,但是我拿不到他那个价格,比他贵一倍。还是看得出来,在这个过程中间,如果找到合适的投资者,还是能够找到后面有接棒的人。在这个过程中间,这些企业都会成长起来。我们看后面十年二十年,整个经济怎么样,就是需要这个资本市场在过程中间不断有补充的产品。我的感觉,非常困难把低碳经济走在世界前列,因为中国市场发展的水平还是很低的。 [21:19:16]

  [熊晓鸽] 我觉得你的问题问的非常好,你提到的门槛,有一些硬性的门槛,比如说创业板过去几年成长是35%以上,利润两年加在一块儿是1000万,中小板是3000万,纳斯达克没有设不一定要盈利,实际上要快速发展,资本市场看好就可以上。那么我认为,这个可能是制约我们的一个问题,现在的创业板第一批上市的28个公司,平均的利润都是6000万。现在,换句话说,还是不可能在中国出生。所以我觉得资本市场上,一定要对这个调整。如果代表特别好的一些方向未来的,一定要设一个专门的板块来做这个事情。而且这一点,可能有一点就是说,中国跟国外不太一样,股民个人操作比较多。可能在纳斯达克搞这些,机构的投资者比较多一些。对这个东西,未来更复杂一点,专业性更强一点,这是下面要解决的事情,所以我觉得,这就是刚才谈的是一个门槛的问题。 [21:22:36]

  [提问] 今天听到的更多是讨论绿色金融的未来,那么碳金融这方面的东西,有没有一个中间段,更适合中国市场的?怎么样真的减少垃圾,怎么样像跟刚才傅总说的,减少个人的排放?可以用新的生活方式代替?再或者说,建几个垃圾电厂? [21:23:51]

  [王烁] 其实垃圾发电,是增加碳排放,可以减少污染。这展现了一个大众对低碳和绿色之间的一个选择。如果绿色指的是污染的话,不是说所有的绿色都能够减少污染。 [21:24:18]

  [熊晓鸽] 关于复杂性,你要做一个事情,我知道你是想推广一个生活方式,建那么一个地方。这个东西又要有一个投入,你要给一个利润,然后你还说的又是房地产的一个事情,生活方式,愿不愿意搬到那个地方去住,本来住的好好的。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谁来出这个钱,我想要来干这个活的肯定是房地产开发商。怎么拿到这块地来做,但是从商业上能不能做下去?能不能持续发展又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说,做投资人很简单的,老是琢磨双赢,或者是可能的商业模式,谁来买单呢,然后你刚才谈到的也是同样的。 [21:25:49]

  [黄杰夫] 哪个国家做的好,我觉得很难讲,哪个国家有一些经验。刚才林总谈到我们一起去考察,欧洲碳市场的一些体系,我们坐下来,看到英国的一些电厂,其实你说减排,到目前来讲,中国、美国、欧盟来讲,目前来讲从工业企业,一个电厂,咱们国家几个电力集团加在一起,可能就是几十亿吨,把这些行业先控制住,刚才傅总说的,床单不要经常洗,这个很重要,但是在中国要看,酒店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跟电厂比起来还是很小的。我希望电力企业,高排放的企业先控制住。我跟林总考察欧盟的电厂,发电量降低了,去年去的,因为金融危机,发电量降低了,收入降低了,又花了几千万英镑买碳指标,因为《京都议定书》必须要买指标,所以收入下降了,成本上升了。当时我听了以后说,肯定第一季度不赚钱,最后看财务报表第一季度是赚钱的。我说电厂花了几千万买碳指标,靠什么赚钱?我就看他们怎么操作呢?他发电无非就是什么呢?煤发电,煤产生很多的二氧化碳,同时可以天然气,天然气比较干净一点,在国外都是通过金融市场把天然气的价格,把碳的价格,把原油的价格,把电的价格,理论上通过一个金融工具,风险的对冲,就降低成本,就能赚钱了。 [21:28:01]

  [熊晓鸽] “低碳革命与绿色金融的未来”的论坛到此结束,非常感谢在座的几位嘉宾的参与。我们都做了很多的交流,我认为这个话题,是一个开始,我们大家以后共同来探讨这个事,使我们中国的家园,使我们的地球变得更加可爱,为我们的后代也多做一点贡献,谢谢大家。 [21:28:38]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