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余斌: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着下行压力在加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3日 15:56  新浪财经
余斌: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着下行压力在加大
    2010年5月23日,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10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在长沙举行。图为国务院发展中心宏观经济部部长余斌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任立殿摄)

  2010年5月23日,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10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在长沙举行。新浪财经全程报道本次活动。图为国务院发展中心宏观经济部部长余斌演讲。

  余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部长):尊敬的王忠禹会长,尊敬的周强书记,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有机会和我们在座的各位交流,我大概有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重点谈一谈我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解以及转变发展方式的情况之下,谈谈我对企业发展的看法。

  讲以前简要地说一说我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因为这个问题实在太重要的。我总体上认为,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着下行压力在不断加大,具体来说,在一季度经济增长达到11.9%,我认为这是近期的高点,之后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不断加大,二次探底的风险明显增加,这一轮经济调整有可能走出一条W型的走势。

  07年、08年、09年连续三年中国经济季度增长的情况,从这三年季度经济增长的情况来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始于2007年三季度,从07年三季度开始,我们经过连续七个季度经济增长的持续滑坡之后,到2009年一季度经济增长6.2%,这是一个谷底,从去年2季度开始,伴随着政府实施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包括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这一系列政策效率逐步显现,经济增长从09年2季度开始持续回升,到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11.9%,接下来会怎么样呢?我认为接下来经济增长将出现下行的趋势,我有三个方面的理由做支撑。

  第一,去年二季度经济增长加速的原因,来自于政府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的落实所带来的,也就是说去年2季度以来,国内投资消费的扩张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政策调整,今天当我们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通胀,日益严重的资产泡沫,日益严重的财政金融风险的时候,我们被迫调整财政货币政策,财政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由于在近一年以来,经济增长的持续回升是依赖于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当今天我们为了解决通胀的问题,资产泡沫的问题,财政金融风险的问题,我们被迫收缩财政货币政策的时候,经济增长必然会下降。第二,前不久新的房地产政策将会带来房地产业的调整。房地产业投资占整个投资的比重达到20%,房地产业去年的销售收入六万亿,去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不过12.5万亿,占到差不多一半,房地产业直接和间接相关的产业达到了60%,房地产在国民经济的地位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当整个房地产业伴随着政府调整房地产的政策而带来调整的时候,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出现下降的趋势。第三,尤其是最近这一段时间,整个世界经济能否持续复苏?这个问题显得越来越严重,伴随着希腊主权在危机,发生和发展对欧盟所产生的影响,对世界经济所可能产生的影响,世界经济将可能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说的,世界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而又复杂的过程,今天我们还面临着经常发生贸易摩擦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这一系列的问题。

  以上三个方面的理由,我要说明的是,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达到相对较高水平之后,从二季度开始,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下降的趋势。我们简要看一看这一轮经济的调整,07年经济增长是一个高点,从07年三季度开始,经济增长是连续七个季度的滑坡,到去年一季度达到一个顶点,从去年二季度开始经济增长持续回升,到今年一季度达到新的顶点,二季度开始再度下降,只有经济调整结构的任务充分完成之后,中国经济才有可能重新步入一条持续扩张的轨道,因此从总体上来讲,它将是W型的走势。

  当前经济学家对这个判断未能形成一致的意见,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V型、U型、L型都走,作为经济学家,社会地位也不高,有句话这么讲,由于有经济学家的预测做比较,天气预报显得准确得多了,经济学家对经济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判断实在是太离谱了,我今天讲得比天气预报要准确一点,我们说一点中长期的问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这是最近这一段时间讨论很多的问题,要说明或者要充分认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就必须回答以下三个基本的问题。之所以现在学术界对这个问题分析很多,各种各样的观点都有,我认为在分析来自于对以下三个基本问题的认识。一个问题是,传统的发展方式为什么难以维继,不可持续呢?传统的发展方式支撑了中国过去30年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为什么到今天传统的发展方式难以维继呢?不可持续呢?我们需要转变发展方式,这是需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需要回答的第二个问题是,转变发展方式往哪儿转?转到哪儿?也就是说新一轮发展方式是什么?能够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能够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新的发展方式是什么?这是第二个问题。第三,我们如何实现从传统的发展方式向新的发展方式的转变呢?我们在政策上需要做什么样的调整?才能使中国经济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这是转变发展方式涉及到的三个基本问题。

  为了便于大家的理解,给大家普及一点基本经济知识,GDP三种核算方法,第一种叫做生产法GDP,这是国家统计局经常采用的方法,我们现在的GDP的核算主要采用生产法GDP,生产法GDP怎么算呢?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农业加建筑业第三产业服务业,把三个产业新创造的产值加在一起就是中国的GDP,生产法GDP,是从供给的角度,从生产的角度计算的。第二个方法叫做支出法GDP,从支出的角度,从需求的角度,一个企业规模可以办多大,取决于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又可以分为三类,第一个就是老百姓买你的产品用消费,第二其他的企业买你的产品用投资,你还可以把你的产品卖到海外去。对一个国家来说也是这样子,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能有多大,GDP达到多高呢,取决于消费投资和出口减去进口以后的剩余额,这就是进出口额。国家统计局用生产法计算GDP的同时也用支出法计算GDP,两者之间经常会存在差距。第三种计算方法收入法GDP,GDP是新创造的产值,新创造的产值从收入的角度来看,表现为劳动所得是工资,资本所得是利润,政府所得是税收。把劳动所得、资本所得、政府所得加在一起就是新创造的产值,叫收入法GDP。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从支出法GDP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增长过去是一种过度依赖于出口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未来呢?应该逐步转变为主要依靠消费扩张,这可以说是所有的发展方式转变当中最核心的,中国过去经济增长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出口的增长,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我们不会生产杯子,我们从其他国家进口杯子,杯子进口过来以后我们开始学习怎么样生产杯子,后来我们生产出价廉物美的杯子,我们再把我们生产价廉物美的杯子卖到海外,打败原来向中国出口杯子的国家,占领他们的市场,我们过去走的是这样一条道路。到2009年,中国出口总额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就很难再进一步依赖出口的增长拉动中国的经济增长。我们的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当我们中国把所有的产品都生产了,我们还有五分之四的人靠什么活着呢?当我们进一步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时候,一定是不断的贸易摩擦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所以,过度依赖出口的经济增长走到今天难以维继,过去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大规模的投资今天来看,第一个是几乎所有的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第二个问题所谓的财政金融风险是说,尤其是地方政府借助于投融资平台,大量的向银行贷款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带来财政金融风险不断增加。过度以来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很显然到今天我们是难以维继的,如果继续这样子,将会是更加严重的产能过剩,更加严重的财政金融风险,未来我们应当逐步把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转移到主要依靠消费扩张。这是一张非常重要的一张表,消费占GDP的比重,中国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在过去的30年当中,中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从70%以上大幅度下降到50%,七十年代的时候,中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跟世界平均水平相比相差无几,到了2005我们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相差28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是有两个部分构成,一部分叫私人消费,一部分叫政府消费,其中私人消费是最终消费的主地部分,为什么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会持续大幅度下降呢?主要是在30多年当中,私人消费占GDP比重的持续大幅度下降。1970年的时候,中国私人消费占GDP的比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到2005年,中国私人消费占GDP的比重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相差了25个百分点。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美国的经济学家,包括美国的政府官员都讲,美国为什么会发生次贷危机呢?美国发生次贷危机的根源在中国,中国人听完以后很不以为然,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于虚拟经济,金融过度创新又和金融监管不严带来次贷危机,和中国人有什么关系呢?美国人道理是这么讲的,中国首先是世界工厂,生产能力不断扩张,生产产品的数量越来越多,另外一方面中国人越来越不消费,私人消费占GDP的比重持续大幅度下降,这就必然会带来问题,一方面生产的产品越来越多,另外一方面消费越来越少,所以中国表现为大量的过剩产品,中国人把大量过剩的产品不断卖给美国,美国人本来买不起这么多中国生活的产品,美国人开始从银行借钱买中国的过剩产品,借着借着买着买着还不起银行的贷款所以次贷危机发生了,他讲的是这个道理。

 

在去年的G20峰会上,世界经济要摆脱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必须从失衡重新走上平衡,世界经济怎么样从失衡重新走上均衡呢?首先是中美两个大国从失衡走向的平衡,中美两个大国怎么从失衡走向平衡,中国人多消费,美国人多储蓄,讲的同样是这个道理。我们要回答的是为什么过去三十多年中国的私人消费占GDP的比重持续大幅度地下降,我去年花了一年的时间研究这个问题,主要是三个问题,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这是一个收入法GDP的概念。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且明显低于发达国家,1995年的时候,劳动者报酬占中国GDP的比重51%,到2007年,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只有39.7%,是一种大幅度下降的趋势。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且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说的是什么问题呢?我们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中国老百姓为什么不消费呢?是因为他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少,所以他是没钱可花的。第二个原因,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显著低于同等收入国家同等水平,这是政府用于医疗、教育、养老方面的投资远远不足。所以,带来了老百姓未来生活当中面临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当未来生活当中面临很多不确定性的时候,即使有钱也不敢消费,有钱不敢花的问题,这是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居民尤其是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不断地扩大,基尼系数持续攀升,当收入分配的差距不断扩大的时候,收入分配一定是严重的两极分化,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想买房子想买车子,口袋没钱,对于高收入群体来说,口袋里有钱,住着别墅,开着进口的汽车,他不买东西,对于中国的问题是,低收入群体有购买愿望,但是没有支付能力,高收入群体有支付能力,但是没有购买愿望。整体中国居民消费持续下降。

  要把中国的发展方式转变到主要依靠消费扩张,那就必须通过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调整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消费占GDP的比重。

  我国正在加速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惠及13亿人口,超过已经实现工业化国家的人口综合,OECD国家已经实现工业化发展,现在有30个成员国,总人口有11.5亿,在近一个世纪当中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解决了11.5亿人的生活富裕的问题,中国现在正在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惠及13亿人口,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状况。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全球增长潜力最大的单一内部市场,立足于国内市场需求,发展我国经济,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未来我们应该朝着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基本方针。

  这个转变如果说对企业有什么影响的话,我想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中国市场将更加重要,当我们转变发展方式,扩大管理需求,尤其是扩大管理消费的时候,中国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市场对于企业来说,将更加重要,积极参与全球竞争是十分必要的,但却不可忽视快速成长的中国市场。

  第二,中国市场规模巨大,为新技术的发明、应用和企业成长奠定了良好基础。中国有13亿人口,一个人买一个什么样的东西,我们可以组建多么大规模的企业,中国这个特殊的市场,应该说是最有利于大企业成长,也是最有利于新技术的发明的。

  第三,中国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因为中国是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地区差距很大,一方面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所谓日本经济奇迹,日本在二战以后的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连续二十年高速经济增长,中国改革开放到现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已经有30多年的时间,而且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未来至少十年之内,中国还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为什么?中国为什么可以把经济持续高涨延续到四十年以上,我认为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带来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不平衡,东部沿海城市的居民在买房子、买车子的时候,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的居民还在买彩电、冰箱、洗衣机,东部地区对房子和车子的需求下降以后,中部地区的居民会成为房子、车子的需求主体,会推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从另一方面来看,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快速崛起的中西部市场,应该引起我们企业高度重视。像湖南中央的中部省份,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便宜,资源相对丰富,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经济的快速发展意味着中部地区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这个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你早期企业发展的重点是立足于东部市场发展企业,我认为未来中西部市场将对企业发展产生很重大的影响,因此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四,城乡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不同技术水平的产品可以分别面对不同层次的目标市场。从市场细分的角度来讲,我们需要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满足高收入群体的需要,同时我们也需要附加值相对较低,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产品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需要,你对中国来说,所谓淘汰落后数量是淘汰没有足够竞争能力的企业,在竞争当中失败的企业应该被淘汰,并不是要淘汰落后的技术。

  二、从供给的角度来讲,这是生产法GDP的概念,从供给的角度来讲,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由工业制造业的快速增长,主要是工业快速扩张推动中国经济过去30年快速的增长,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的动力来自于服务业的改革与发展。2008年我们花了很长的时间,全面总结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成绩,我写了这么厚一本书,中国过去30年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表现在方方面面,但是我认为在所有这些成就当中最核心的成就是在过去30年中,我们把供不应求短缺经济,凭票证供应的国家建设成了今天的世界工厂,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我们短缺经济,供不应求,我们很多产品需要凭票子供应,但是今天由于制造业的快速增长,生产的产品不仅可以满足13亿中国人的需要,而且大量的出口成为全球出口第一大国。

  这个话换一个角度理解,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工业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今天我们处在工业化的中后期,工业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工业还要进一步发展空间,未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将主要来自于服务业的改革与发展。

  按产业划分的就业结构,中国和发达国家情况做一个比较,发达国家第一产业吸纳劳动力占整个劳动力的比重日本稍微高一点,4.4%,其他国家都在1%左右,中国2005年44.8%的劳动力集中在第一产业,由此带来的问题是,由于太多劳动力拥挤在农业,使得规模不经济,一个劳动力一亩地、两亩地、三亩地,农业规模不经济的时候,一定是牛拉地、马拉地、人拉地,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农业生产力低下,农民收入水平低下,怎么样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让农民的收入水平大幅度的提高呢?根本的方法就是减少农业劳动力,农业劳动力大规模的减少,农业会出现规模经济,像发达国家一样,一个劳动力种两百亩地三百亩,将来一定是现代化耕作方式,劳动力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劳动力大量减少。

  更加重要的问题是,这么多劳动力往哪儿转?通常往非农产业里转,非农产业就有第二和第三产业,究竟往第二产业还是往第三产业转呢?我们国家的情况和发达国家做一些比较,德国和日本都是实际上制造业大国,第二产业吸纳的劳动力占整个劳动力的比重不到30%,中国2005年我们第二产业吸纳的劳动力占整个劳动力的比重23.8%,已经超过英国和美国,第二产业还有进一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但是我认为,总体上空间已经很小了,更大的空间来自于第三产业,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吸纳的劳动力占整个劳动力的比重60%、70%以上,中国只有30%而已。

  从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收入水平增长的情况来看,中国未来能够更大发挥作用的产业将是第三产业。09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42.6%,世界平均水平68%,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是72%,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是52%,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和谁比,差距很大,隐遁的人均GDP不到中国的一半,但是印度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了52%。中国差异悬殊,为什么在过去30年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并没有带来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呢?什么原因呢?我认为主要有三个,第一,不合理的城乡人口结构,09年城镇人口的比重是46.6%,农村占总人口的比重是53.4%,也就是说到今天为止我们有一半以上的人口是农村人口,一半以上生活在农村的人口,吃的粮食自己种,吃得蔬菜自己种,吃得肉养猪、养鸡、养鸭、养鱼,对服务业几乎没有需求,中国的服务业仅仅满足占总人口不到50%城镇居民需要的时候,服务业一定是需求不足,发展没有动力。第二个原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下,恩格尔系数高,恩格尔系数是说居民家庭由于购买食品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09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6.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1,到今天为止城乡居民解决吃饱饭的问题,花了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吃饱饭以后,所剩无几,能够用于购买服务业产品服务有限。第三个原因,长期的短缺经济所造成的制造业的高利润,从而使企业没有足够的动力投资于服务业。第四个原因,服务业的主要领域,包括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这都是服务业的主要领域。要么处于国有企业垄断经营的状况,要么是政府高度管制,这样带来了民营企业所面临的玻璃墙、弹簧门的问题,看得清清楚楚,进入的领域进不去,我认为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方面的因素正在发生变化,比如我们认为到“十二五”计划末期,我们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首次超过50%,因为现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平均每年占一个百分点,到“十二五”计划末期,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首次超过一半。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恩格尔呈现大幅度下降的居民,城乡居民吃饱饭用于,短缺经济时代已经结束,制造业全面产生过剩,过度竞争、恶性竞争,价格下降,企业利润下降,很多企业开始关注服务业的发展。我们唯一需要改变的是,打破国有企业垄断,放松政府管制鼓励服务业的发展。一个星期以前,国务院已经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投资的决定,在这个决定当中,重申了2003年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重大决定当中所说的,凡是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行业民营企业都可以进入,重申了这一点之外,明确地讲,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于金融服务业,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国防科技产业,鼓励民间资本投资进入国有企业改革等等一系列领域,我们认为这一点正在发生改变,因此从总体上来讲,中国服务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时期。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来自于服务业的发展。

  这一点对我们企业发展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服务业时代的来临,中国经济增长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在所难免,我们认为中国把改革开放以来,10%左右经济增长的年份维持到202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但是伴随着服务业占中国经济总量比重的提高,未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是不可避免的。为什么发达国家每年只有2、3%的增长,中国增长是10%,很大的差距就是发达国家70%以上的产值来自于服务业,而中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工业。第二,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是企业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的途径。怎么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能力呢?我认为主要是生产服务业发展,研发、设计、金融、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品牌、营销渠道、标准等。中国企业为什么竞争能力不强?主要原因在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第三,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和增加居民收入,是实现第一个转变的有效举措。

  三,从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转变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增长。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高增长怎么来的?靠资源高投入、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从而实现经济的高增长,今天资源日益喜鹊,资源价格不断上涨,如果我们再依赖于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很显然难以维继,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于生活质量、生活环境更加关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当中,每一个国家都要承担责任等一系列变化,都说明我们继续坚持高消耗、环境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难以维继,未来我们应该转变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增长。

  资源和要素价格扭曲,未能充分反映市场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这是我们今天面临很紧迫的问题。我国矿产资源总量人均储量低,相对贫乏,但普遍存在矿产资源税费过低,甚至无偿开采的问题。中国土地资源紧缺,尤其是耕地异常珍贵,但在招商活动中常常出现低地价甚至实质上的零地价,水资源短缺,但缺乏的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和价格形成机制等。在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把资源税费或价格改革作为2010年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国国土面积最大的四个省,中国960万平方公里,新疆、西藏、内蒙、青海四个省区面积加在一起是47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比重是49%,接近一半的国土面积养活多少人呢?5386万人,占中国总人口比重的4%。96%的人口都拥挤在另外一半的国土面积上,1994年,一个非常知名美国学者叫布朗,曾经做过美国农业部部长,美国农业部部长的位置下来以后,他做世界粮食研究所的所长,1994年他写了一本书《谁来养活中国》,讲的是中国人口不断增加,耕地面积在城市化、工业化的过程当中大量地被占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中国人生产的粮食不能满足中国人的需要,谁来养活中国呢?房地产业在中国应该来说有持续健康发展的。

  中国土地资源稀缺,土地资源稀缺,资源的价格市场稀缺程度决定了土地的价格是上涨的趋势,土地上的房子呢?也一定是上涨的趋势,在一个时期之内采取各种政策限制房价的过快上涨,但是从趋势上来说还是上涨的趋势。

  全球性经济危机催生新技术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发明和化石能源的使用、以计算机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都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全球经济复苏的。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将催生第四次技术革命,我们认为第四次技术革命重点来源于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和生物技术可能逐步取代信息技术,成为引领全球经济不如新一轮由新技术革命推动的产业发展周期。

  世界各国都在行动,美国着力发展新能源技术,这就是奥巴马的新能源战略,欧盟重在提高绿色技术和其他高技术,从而取得全球的领先水平,日本重视环境能源技术的开发,俄罗斯着力发展核技术。法国着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中国呢?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国,新能源技术和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形成规模经济,降低研发成本。与过去几轮技术革命始终处于跟随状态相比,基于成熟的制造技术和研发基础,在本次技术革命中可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今天上午和下午几位企业家的发言,从不同的角度说到这个问题。

  第四,在产业链中、中低端具有明显国际竞争优势,09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我们出口的都是什么产品呢?纺织、服装、鞋帽、玩具、普通的家电产品,都是低附加值和科技含量的产品,因此在产业链的中低端具有明显国际竞争优势。我们未来能不能够依赖这个竞争优势,实现民富国强呢,我认为那是不现实的,未来需要转变到产业中高端或者中高端产业提高竞争能力形成竞争优势。

  民工荒,我们中心派了几个调查小组去调研,我们认为民工荒不是哪一个地区的问题,民工荒也不是一个短期的问题,民工荒是全国性的问题,民工荒是趋势性的问题,它表明中国长期以来,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状况正在发生变化,从表面来看是价格问题,也是工资问题,像过去那样再出一千块钱雇不到人了,并不是说没有人愿意打工了,表面上是价格问题是工资问题,我们去调研,你出一千块钱招不到工资,为什么不能把工资提高到一个月两千块钱,企业家回答非常明确,如果我把工资提高到两千块钱的话,我这个订单不能接,接这个订单我就要赔本,接这个订单只能开出一千块钱一个月的工资,这是问题的本质。从实质上来说,所谓民工荒说明过去依赖资源要素劳动力低价格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产业形成竞争优势到今天正在逐步丧失。我们不可能再继续依靠过去在中低端产业或者产业中的中低端形成的竞争优势实现中国的民富国抢。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去年年底一个新词叫蚁族,有十万名大学毕业生飘在北京,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居住在环境很差的城乡结合部,一方面是民工荒,另外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从表面来看,大学生为什么就业难,有四个问题,大学生对岗位、对收入的期望值更高,我读了四年大学部可能像农民工那样干脏活、累活、苦活,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大学里的教学内容与现实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大学的专业设置不适应社会需要。本质问题是由于中高端产业发展缓慢,中高端产业或者产业链的中高端是适合于大学生就业岗位严重不足,由于中高端产业或者产业链的中高端发展严重不足,导致大学生就业的岗位严重不足。这一是张非常有名的图叫微笑曲线,92年台湾宏基的创始人画了这样的一张图,提出宏基战略的时候画了这样一条曲线,横轴是生产过程,首先是研发然后是制造然后是营销,纵轴是附加值,制造业的前端研发容易形成自有知识产权,因此研发能够取得高额的附加值,营销有品牌有服务有渠道,营销能够取得高额的附加值,很不幸的是,我们是世界制造业中心,是世界工厂,我们就在制造的环节,我们就是卖硬苦力,挣一点加工费,附加值很低,中国处在附加值很低制造环节的时候,所以它承担不起劳动力工资的上涨,招工难出现,当中国由于研发、营销发育严重不足,而这些环节又正好是适合大学生就业的环境,使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未来怎么办?我们应当增加研发,增加营销,向制造的前端或后端扩展提高中国制造的附加值。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曾经对这个问题做过专门的调查,给企业发了很多问卷表,也到企业走访,对这个问题的结论是企业中高端竞争优势来自于价值链多个环节的优势组合,而不是局限于其中某一点,中国现在的竞争优势是低成本的竞争优势,我们在其他的环节,缺乏相应的优势,所以,中国企业整体竞争优势在丧失,竞争优势是来自于产业链的价值链多个环节的优势组合,我们只有一个竞争优势的时候是不能够形成的中高端的竞争优势。第二,研发设计能力是中国企业获取中高端竞争优势的首选要素。中国企业竞争能力比较差,终端能力很差,研发和设计能力是最关键的问题。第三,品牌建设成为第二位关键的竞争优势。研发设计摆在第一位,第二位就是品牌,我刚才讲到,中国的中高收入群体不买东西,这个话一说一听就完了,这个话经不起推销,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都是高收入群体在买东西,很遗憾的是,高收入群体买的基本上不是国产的东西都是国外的东西,要买服装,买全球知名的品牌,中国的服装产业生产能力很大,但是我们有几个在全球叫得响品牌,我们没有,高收入群体买服装要到巴黎至少到香港买,问题出在这个地方。我认为中国中高收入群体之所以消费愿望不足,主要原因是中国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高速群体的需求,我们生产大众的产品,高收入群体对这些产品有更高的要求,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高品质的需求,很关键就是品牌。第四生产规模优势和供应链管理是制约优势升级的重要因素。中国人口众多,市场规模巨大,我们可以成长初试阶上最大的企业,很遗憾的是,中国很多产业表明出来的是,规模不经济,规模很小,产业链集中度低,充分的市场竞争并没有充分的淘汰在竞争当中失败的情况,这样导致中国的生产规模优势和供应链管理明显欠缺。第五标准受到企业的重视。这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就中国企业怎么样提高中高端竞争优势做得调查,我认为基本上可以反映。

  用很短的时间就中国发展方式转变以及发展方式以及给企业带来的影响简要谈了以上的看法,谨供大家参考,谢谢!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