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橙色活力活力地产圆桌论坛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4日 17:41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由《英才》杂志、北京青年报社、新浪网、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联合推出的2009(第九届)中国年度管理大会暨双十管理盛典12月4日在北京举行。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会议。以下为橙色活力活力地产圆桌论坛实录。

  张民耕:又到年底了,一个要秋后算帐,一个要展望未来。今年房地产超预期的好、超预期的热。原因是什么,另外一个能不能持续?这是我们最关心的,也有说房地产界看多、做不多,我看不是。所以下一步形势会什么样?对于现在形势怎么判断?今天都是内部人交流交流。

  任志强:今年不错、明年也不错,基本上应该可以。什么原因?我觉得政府刺激政策产生增长是主要原因,第一个是四万亿投资,按照预算应该拉动16万元,其中相当一部分跟房地产有关系,一个是基础建设,地铁等等。第二个四万亿旧房改造,今年可能突破两万五,基础设施带动增加2-3倍量,买房人中有很大部分是不得不买,因为拆迁了。不要以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跟房地产没有关系,这是主要的关系。我们估计带动三分之一跟拆迁有关系。

  第二个减免税费,所有减免税费都是财务调整。国家少收一点,老百姓就多得一点。房地产同样,减免二手房税费和契约税以后,拉动力很大。200多亿补贴相当于可以拉动2600亿房地产消费,家电消费税拉动家电综合效益10倍、20倍,表面效益税减免是很小的,实际对房地产拉动很大,十月份突破20万亿,二手房快速增长,有些地区已经超过一手房,今年估计超过6万亿住房消费。到目前为止,我们统计增长15%,扣除30%-40%政府消费,跟日常差不多,我们住房消费接近全社会消费综合,估计这么发展下去再有两年就会超过。这样看,减免税费调整、国民消费机制需要改变。

  所以今年大家都说房地产热,我没有觉得热,因为我们投资没有上来。整个投资到10月份只有18%的增长,这个增长太低,虽然单月增长超过30%,但是如果扣除政府投入,增长可能接近零。北京扣除政府土地开发700多亿以外,增长负0.3%,也就是投资并没有拉动起来。今年年底库存化加速以后,明年上半年可能会没有房可卖,或者房子仍然供应不够。

  全国算起来,政府开发土地量大概在今年11月份、12月份增量,这部分土地都会在明年下半年变成产品,所以在明年上半年供应紧缺现象加剧,如果投资在明年还上不去,明年供不应求现象更加严重。房价上涨不可避免,去年10月份房价指数直速下降,我们估计12月份增长超过7%,到1月份接近15%,环比不一定增长很快,销量在明年可能会缩减,没房可卖销量不会上去,不满足一定库存,消费者也没有选择余地,销售量因此会减少,这种现象可能在今后长时间存在。

  我并不认为我们房地产形势出现极度的好转,如果投资上不去,至少在明年上半年上不去,仍然对GDP很大的影响、对市场供给巨大的影响。今年大概土地供应到10月份下降17%—18%,如果24000公顷土地供应量大概有4—5亿供应量,按今年10月份是696万公顷,形成土地供应量不能满足当年形成销售量,这样的话明年如果没有土地供应不能保证,仍然会出现批次性的下降,仍然是供不应求。

  从中国情况来看,奢侈用品我们位居世界第一,国产车大概一千多万辆,好几万百辆是进口车,这个比例在全国来说也是大数字,也就是老百姓没有因为金融危机没钱,而是大量奢侈品消费,汽车消费、和住房消费。所以我们解释为,大概四万亿投资里头,相当一部分投资钱转成消费资金,所以居民消费增长9%,这样二手房交易产生巨大的二手房差额,形成巨大的增长。

  总体来说,如果这种情况难以用日常收入计算的话,明年可能仍然有大量资金,转入住房消费,持续过程一直延续。某些学者都认为中国人买不起房,只是一部分,还是相当一部分人有大大钱买房。我们五百万套供应量只能满足城市居住3%不到。加上二手房交易不到5%,因此我们住房消费市场再有二十年、三十年增长情况很正常。特别是城市化加剧过程中,2000年到05年人口调查做比较,外地人大概在城市中,五年中每年平均30%—40%房屋占有率增长,农业户口超过10%,所以相当一部分量购买商品房或者二手房,在北京所有私立幼儿园北京户口不超过10%,剩下都是外地户口,说明他们在北京长期居住、有住房,能够将子女送私立幼儿园上学。

  未来房地产市场只能国家,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发展重要的支柱,如果没有这个产业,中国消费永远不会改变,如果改变金融和生态之后,这个产业会持续发展。

  所以,总的感觉,明年一定不会比今年好。今年面积增长50%,金额增长80%,明年如果再保持50%-80%增长,就崩盘了。但是明年增长10%,也是巨大的增长。所以不要认为明年指标会比今年更好,绝对不会更好,今年数字涨的太疯,不可能保持两年50%增长,每年增长50%,等于把大后年房子都卖了。

  刘晓光:我认为,明年的房子供应量还可能供不应求。这个问题要这么想,是从现在看到未来15年,还是看未来2年、3年?我是坚持大的概念,但是从两年角度,有一个担心,这样热、这样价格我觉得可能有问题。

  我认为,再怎么涨也是3%—5%的供应增长量。按两年左右判断,应该是接近顶部。我确实有担心,就是15:1买房排队,说明什么?肯定供求关系有问题,这样政策上会不会有大的调整,这个谁也说不好。

  刚刚,土地索求上有了调整,一次出让20公顷,我不知道物业方案到什么程度?据说已经有了,原来买房子物业有问题,新买房子穷人也有问题。另外货币政策,资本市场对地产限制高低,这种调整来讲,我觉得不是咱们抑制,是国家抑制。但是从整个情况来看,无论消费环节、生产环节来讲,应该有向上的趋势。

  第二个,提到影响2010年中国房地产主要因素是什么?我的感觉还是政府调整。如果微调无所谓,如果有重大调整怎么办?(任志强:刚开完会说不调整。)我担心政策预期会影响心理预期,心理预期影响整个市场的状态。

  如果按照目前状态,2010年房地产企业应该做什么?这个提的很好,我想大家不一定同意,保持适当的价格,可能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要不要利润?要利润,但是一定政府、消费者之间博弈。

  作为企业,对于这个市场来讲,加速开工速度,肯定对市场是有好处的。我刚才说了半天,可能2010年波峰振荡可能会有。

  周忻:我们的调查显示,10月份之前90%开发商没有土地,大把土地不是因为开发商不想开,而是开不出来,比如路的问题、拆迁问题各种各样原因。

  张民耕:明年怎么办?这个题确实很好,万科是我们市场主流股,我们听听万科怎么办?

  毛大庆:因为我们主业就是住宅,我讲六个方面原因,非常简单,我们观察最近疯狂的状态。首先万科也觉得不正常。

  第一个刚性需求带动发展,大量刚性需求存在的。刚性主要四个方面,最近结构改变、拆迁量急剧激增,1—9月份大概7万户,远远高于去年,相当于去年6点几倍。第二新增大学生规模逐年扩大,今年突破30万人。第三个明显看出奥运之后,北京外地人急剧上涨,我们开的楼盘最多三分之一拿北京户口,包括新疆也在北京买房,我们现在大量购房实力群体,就是我们国家生育第一大高峰出生的人,正好处在年富力强、财富集中、事业有成、家庭成熟,北京群体尚且很大,外地群体也在往北京涌,所以刚性需求没有办法。

  第二个通胀预期,这个问题他们俩个也谈到了。确实现在全球性对通胀的预期,大众商品上升等等一系列对北京影响很大。

  第三个流动冲击,10月末包括金融机构含外资在内,新增人民币贷款2.3%,供需双方手里钱很多。供给处于低位,1—10月份新开工商品房同比下降20.5%,住宅下降20.6%,今年住宅土地供应60%多,基本保障住房都完成,商品房只有完成30%,这30%多里边还有问题,五环以内土地只占30%多,也就是15%—20%,剩下80%都在五环以外。由此带来进一步购房刚性需求,就是我们城市中心刚性需求,房子涨价、抢房子,我们说几十比一是严重城市中心区不足,这无法避免。

  第四个所谓媒体导向问题。媒体导向当然跟政策有关系,不能制造新闻,总说要变。不变就告诉老百姓不变,不要吓唬老百姓。我统计四五十个开发商,都集中圣诞节前后开盘,都不敢开,售楼处都紧爆了,怕一月份变政策。

  所以这是几个明显信号。深层次问题几个。

  一个房价确实上涨很快,社会负面情绪很大,最近情绪比2007年情绪还要严重,又引起开发商对老百姓对立,非常值得关注。

  另外一个房价收入比,我们老说收入比没法算,北京基本15:1,市区中心估计30:1,这种现象我认为非常不正常,我们必须关注这个现象背后原因,不是北京市工薪基层、甚至不是北京市有钱白领,消费群体不限制在这里,外地购房、外地资金流入,我们一直说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服务没有均等化,人都往城市涌,都是奔上学在这里边住。严重外地购房大量资金流入,以前说外国人拉动上涨,不是的,但是很多钱都是外国来的。出名海归在北京谁都十套、八套房子。从去年经济危机开始,大家注意一个问题,回国潮的高峰,去年开始都已经回来,而且回来都是到北京、上海,所以收入比没有办法好。

  还有住房保障制度问题,每一个国家说保障性住房都有推出机制,我们现在出一系列机制,条件不合格不能买,没有这个规定。未来盖70万套也不够,有限资源供应无限需求,大量人住进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房租出去大量存在。廉租房赶紧多盖这是真的,不管哪种经济适用房,这是有一个有机制。

  还有大量存量房屋优化配置有问题,我们1998年的房改房,保有成本非常低,水电煤热都是单位供的,却有很多闲置。二三级市场供应也有问题,一套房子十几个中介搞,大量造成中间成本非常大,严重阻碍二手房市场活跃。

  还有一个我们现在国家对经济依赖房地产确实很严重,但是依赖是不是在开发环节还是保有环境,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探讨。很多发达国家二手房交易占整个房产交易80%,我们现在很低。还有市场化租赁,我们市场化概念就是产权化,市场化应该购买加租赁,英国、美国都在30%租赁,日本更高,东京基本40%多,我们现在一个完善房地产市场一二级应该租售都统一完善市场,现在我们内分泌严重失调。还有收入、税收统计一直是咱们国家大困扰。很多有钱包阶层在挤压本来没有钱人享受,收入统计、财富统计如果不透明,这个事没法做到。

  这是我们分析这个市场,北京反正这个市场确实长期会存在比较严重的供不应求局面,我们城市土地再盖山里边了。从企业应该做什么?我想企业毕竟是一个单元,要说能够改变这个市场很难,我同意刘总企业应该有社会责任,涨价利润最大化,特别是上市公司没有办法,但是我们不主张暴涨,特别是市场疯狂的时候,我们也是呼吁大家处于相对理性的价格为好,如果大家都暴涨面临出现问题,所以大家都没有好处,我想今天利用这个场面,我也呼吁一下,我们开发商是要涨价没有办法,但是我觉得理性涨价。

  还有土地供应问题,北京市必须做导向。大家可能知道12月份,突然出来300多公顷土地,大概好几十块,一下子供应,我觉得供应节奏实在有问题,另外供应必须透明,还有一个我觉得对消费价值观念引导,一定要引导大家对北京市市场有客观认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所有人在北京都买一套房子,政府赶紧引导消费观。不然结果问题,消费群体情绪极度不满,土地永远不够没有人认识这个问题,最后政府处在十分被动局面,我觉得非常运转不良场面。

  我最后讲几个数,我们一万公顷土地,是国家土地960分之一,我们拥有211大学是全国大学30%,全中国100名医有多少个都在北京,前100位艺术家、导演、电视98%都在北京,一个土地1/96,城市化严重不平衡。

  张民耕:张宝全的办法是改行?

  张宝全:几个大腕从宏观讲很多,我觉得有一个现象,本来涨价是地产商很高兴得事情,但目前地产商没有高兴起来。我认为今年中国房地产好多是虚假,并不是增值。这说明供需关系虚假的。明年想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长,我认为是不可能的。

  现在地产企业怎么办?刚刚说转行,我借用转行概念。以前我们主要靠开发,地产叫开发商,就是靠拿地、盖房、卖房获取利润,上市公司没有办法,被指标拖累。每天不停拿地,不停盖。所以一定把开发、投资相结合。

  我们现在还在做房子,包括像我们今年、明年做的量,比前几年更大。此外,我们做渡假酒店,利用产权政策把产权酒店变成股权酒店,你拿股票,买一间房有好几样回报,这是观念变化带来产品形态的问题。

  张民耕:我觉得刚才思路还是很有启发,认为这种形势虚热,不需要政府调整,市场自然会调整,面对这样非正常形势,我们改变经营模式,包括产品、包括一系列,以我们变化应对变化,这种思路很好,而且张宝全已经做在前面。我现在交给莫总。

  莫天全:我们现在地产发展趋势,已经越来越变化,包括像搜房这样公司,我们也在想各方面事情,周总多元化方面更多,慢慢有融合的趋势,所以顺着这个思路谈,因为这两年确实很好,经济危机对我们地产没有影响,很快过去,而且来势很猛。有可能一两年以后回到正常,只是一次性爆发。

  但是中国基本面,我跟国外交流也觉得很难说清楚,我就说两个现象。一个在过去二十年当中,中国有近3亿人口从乡村到城市,这个需求促进我们过去二十年房地产发展,这还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我们再往前看二十年,还有两亿多到三亿人口,走到城市来,他们需要娱乐设施、办公、住宅,所以房地产还会增长。中国房地产市场我非常有信心,什么时候有调整?我们认为三到五年当中会有很大的危机,长期非常看好。

  最近迪拜非常糟糕的状况。我不看好迪拜,全是流动城市、人口都是流动人口,一走房子都空了,我看好美国、看好中国,有基本面的支撑,我自己觉得问题不大。哪怕两年以后这个问题也不大。

  周忻:我和莫总都是搞互联网信息化这一块,第一我感觉未来信息化、网络化概念在房地产上应该越来越重要。我们做过一个调研,整个市场开发商控制土地80%—90%是开不了工,这个调研到今年九月份。实际在未来房地产市场当中,我认为信息化、互联网上应用非常强的概念。

  第二个问题,实际上中国房地产市场基本面从来没有发生变化,只不过政策面发生变化,去年市场完全被政策压出来,无论土地供应、老百姓需求等等这个基本面没有改变,但是如果明年出台硬着陆可能性不大,只能是什么样状态?今天出这个政策、明天出那个政策,被媒体放大一下,搞一段时间再换另外一个概念,所以明年日子不会像今年好过,今年房地产在往上冲的时候,还没有来得及反应过来,市场还讨论去年寒冬的问题,明年往上走必须很多人说很多话。

  第三个如果真的媒体、政府想一个办法的话,这两天中国制造在海外做广告,我认为如果真的要做,我们应该做一个广告,买房不如租房,租房概念在中国人心目当中,有一个概念。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有一个跟我做六七年按摩瞎子,问过我两句话。第一句话他说大哥有哪个股票可以炒,07年的时候。前两天又问我哪个地方可以买房子。一个按摩师在上海工作,租房子就完了,干嘛要买房子。租房子未来应该是大比例的概念,不应该每个人能买房买房,能接受保障就保障,政府谈保障性住房,开发商搞开发,当中有很大的环节就是租赁市场,这个租赁市场在全世界都是成熟的市场,我们讨论一下二手房门店,你找一个二手房门店老板,你说下边房子租了多少房?这个老板肯定说不出来,但是你说卖多少房子?他肯定可以告诉你,我们市场数字都是北京卖多少套房子,但是没有北京租了多少套房子。如果把这块推出来的话,可以缓解现在所谓供需关系。

  第四点,二手房市场,我感觉整个二手房市场将来成为大主流,现在已经成为所谓大城市的主导。我们前几天有一句话,“把开发商赶出外环去”,这是在上海。现在大家如果去算,开发商在外环里边事情,市场90%是二手房天地,这个趋势我认为标志市场相对成熟的标志,我们今年在第二公司上市的时候,有一个人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要上市?我想法一个当城市二手房交易超过一手房一倍的时候,或者像北京、上海,这个市场相对成熟的房地产市场,相对来讲比较稳定市场。所以二手房为未来整个房地产市场流通,如果像现在市场好的时候,二手房市场交易反过来促进整个房地产市场再往上升。二手房在市场有波动,相对是一个信号,我认为应该关注二手房市场。

  最后我感觉,大家还是关注所谓宅基地事情。如果大家没有忘掉的话,前一轮城市房地产市场怎么起来的?是靠房改、是通过房改以后让北京绝大多数人,手上拿一套可以作为资产的房子,拉动十年以前增长概念。现在如果农民在未来也是带着资产进城,是不是改变整个中国房地产市场一个格局的问题,大家可以探讨。现在说宅基地有很多问题,就像当时我们谈,谁要把使用权上市谁准备上断头台,这是趋势没有办法阻挠。

  到现在为止没有完全的政策,宅基地试点实验已经开始。

  田汉:北京市平均房价15000,全国平均房价4700多,抛除北京、上海,房价高吗?现在北京五环以内是核心区,讨论房价肯定高的,上海肯定高的,如果全国房价是4700多,抛去核心城市,有些地方才两三平米房子,开发商怎么盖。现在外地开发商很可怜,一个平方米才一块的利润,房地产开发商没法活。两千块钱一平方米,地白给你,你赚不赚钱?

  张民耕:我一直关注莫总出的数据,海岸线往里200公里,其实热就热在200公里,200公里以外省会城市,长春、沈阳、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安、南宁等等超过五千大概四个城市,成都、武汉、昆明、西安均价超过五千,其实是非常不平衡。尤其北京周边石家庄,惨着都不能看。

  田汉:保定这么大的城市,平均价到不了三千块钱,开发商怎么做。

  刘松泉:我来自秦皇岛,利润值大概两三百块钱,而且要开发好。只有一个办法学国外,北京主要部委往外挪,哪怕暂时不做也要北京往,就连我这种水平在北京还三套房,只有这个办法分解,向全国各个省市分散下去,你看市场房价马上降下来,当然这是开玩笑。

  王平:我说三个想法。大家对当前问题说的比较多,我希望媒体有一个宣传导向,在你宣传的时候,一定促进行业和国家健康发展,当然眼球经济也非常重要,但是如果不这样,还会发生温家宝说一句话,信心比黄金重要。

  信心往往宣传带来,也可以由宣传打下去。我只是提示一下,消费拉动经济将成为主流,我们房地产做好准备吗?第二句话,百姓人人享有财产性收入,我们应该做什么?第三个房地产经历30年,1980年4月20号邓小平讲话,到今天快三十年,未来有哪些趋势可以思考?我提七个趋势跟大家探讨。

  第一个消费拉动经济成为主流,做好准备吗?张宝全老总做好准备,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第一次明确我们国家将为最终产品服务,当时讨论房地产就是最终产品,带动54个行业,但是今天房地产已经不是最终产品,问卷有一句话,对所处产业增长几率你认为是哪些?最终产品是迎接最低收入家庭异地休闲度假快速到来,当然张总为中等收入、或者中等以上,我们想能让大多数人休闲。

  北京中低收入家庭,在未来可能有15天休假,怎么办?举家坐火车到苏州,一定不会住酒店,他会租一套房子,这套房子可能花1000,住15天,回来一定不一样。所以我们到跟领导座谈的时候,你为谁服务?一定为流动人口服务,欧洲为什么富裕?不就是为全世界人到他那里消费,流动服务能促进人民水平的提高。

  我们城市发展特别是大中城市以外,特别是中小城市二三线以下城市,将逐渐转向为固定服务将为流动服务到来,我们房地产做好准备吗?最近一个小开发商,500套房往出外,必须拿城里旧房来换,稍加加工到银行贷款,将来你不是卖多少套房,有一个趋势,你拥有多少套出租房。在美国有两类公司,一类可以上市、一个可以发债券,上市公司是持有者,持有就是拥有出租和持有物业,还有建房和卖房,只能发行债券而不能上市,因为上市一定给市场带来搅动。所以第一个,我们将为流动服务到来,未来30年考虑什么。

  第二个百姓人人享受财产性收入,我们开发商应该做什么?全世界人民对财产性收入非常关注,大概平均值45:5,中国老百姓大部分财产收入较低,所以十七大报告胡锦涛提出这个要求,我们应该做两个,一个动产收入、一个不动产收入,包括股票债券收入,我们房地产做什么?因此这个非常重要。在财产性收入增加有一条,银监会和央行下一个通知,关于金融促进节约土地通知,第11条明确规定我们能做,加大创新突破力度,在融资渠道下工夫。假如发行土地债券,这样我们老百姓能获得土地的利润,让老百姓获得财产性收入。在133号文件,也写一条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金融需求,支持好的条件好企业发行债券,这个都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开发企业如果自信好,能够拿到这样东西,我觉得对老百姓最大的受益,也解决开发金融问题。

  第三个未来30年有几个趋势值得思考。规模投资、出租房逐步兴起。村镇开发将成为主流?对境外投资住宅小区成为趋势?经营房地产节能减排等各类企业迅猛发展?居住区各类文化建设设施建设迅速凸现?住宅全寿命管家服务日趋成为趋势?开发商统一装修世界已经到来?城市将从耗能城市向产能城市比较,我们住宅建设也走这个趋势,从耗能住宅向产能住宅发展,住宅本身产能把我们耗能消耗掉,叫零消耗。

  王伟东:今天大家各抒己见,第一个房地产长期看好,第二个希望有些地方能够为房地产可持续发展做一些政策性的支持,再次感谢大家光临。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