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元春:以进为退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背景分析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2日 11:09  新浪财经
刘元春:以进为退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背景分析
  11月22日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报告厅举行。新浪财经独家直播本次会议。图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教授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王有涛摄)

  新浪财经讯 由董辅礽经济科学发展基金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武汉大学经济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董辅礽经济科学发展基金会承办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11月2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报告厅举行。图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教授演讲。

  刘元春:

  前面发言的都是我所敬仰的前辈,他们已经将我的时间占用了,首先表态的是,我自告奋勇将自己的题目修整一下,我会在10分钟之内,把我的演讲完成。

  我原来所准备的的题目叫以进为退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这个题目实际上基于前天在这里所发布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对于今年宏观经济总结,明年宏观经济展望的话题。我想我修整的题目,把我们所做得以进为退的政策选择背景给大家交代一下。

  目前世界各国对于宏观经济到底何去何从?争论已经很多,对于我们的政策如何进行选择,争论得更为激烈,对于中国经济政策到底怎么样调整?大家存在很多的争论。在这里面,我们注意到几个现象,第一个现象是,很多人谈到一种观点,叫非阶段论。认为我们目前的经济已经是微循环,言下之意,我们已经超越传统周期性调整的模式,我们完全可以从衰退直接到高涨的阶段,第三季度我们已经接近9%的速度,第四季度同比增长会超过10%甚至达到11%,明年经济增长完全就可以重现07—08年的状态,从九十年代到目前学界经常会谈论的一个话题是,整个世界经济由于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所出现的大缓和的趋势,高增长低通胀的态势,很多人抛出一个理论就是超越周期,当我们这个理论还没有成型的时候,我们永远逃不掉的就是经济周期。

  我们这次讨论危机调整过程中间我们又犯了同样的老问题,我们还是认为我们能够超越危机调整四个阶段,一种乐观的情绪弥漫开来,特别是第三季度数据出来之后,这里面有几个标志性的数据,大家可能会知道,第一个就是美国GDP近年环比增速达到3.5,第二黄金价格超越一千美元,第三道琼斯指数重返一万点,第四中国的经济增长保8没有任何的悬念,因此这样一种乐观情绪在世界蔓延开来,事实上如果我们要回顾任何一次经济危机调整的态势,我们都会发现,如果我们假设我们所面临的这一次是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它就逃不过危机调整的几个阶段。因此,我们要从历史上来看,29年、33年大危机,罗斯福上台,新政实施之后,35年经济出现缓和,36年的经济好得不错了,经济政策一调整,37年马上又迭回低谷,很多史家谈论29、33年大危机的时候,到底是罗斯福新政挽救了大危机还是二战挽救了大危机,政策调控的持续性是大家关注的一点。

  另外大家所关注的就是79年、80年美国的经济危机,第二次石油危机所带来美国经济的衰退,当时也是在80年的时候,经济出现反弹,大家有乐观的情绪,但是在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微调之后,81年,美国经济又出现第二次探底。

  第三个例子就是98年,日本经济,日本经济也是在98年之后,曾经出现过一些复苏的迹象,99年进行大调整,实际上所带来的是后十年的日本经济的不景气。当然对于中国来讲,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2000年时候的调整,导致2001年再次探底。这几次历史如果我们要承认我们目前面临世界性的危机,超越阶段是不可能的,微循环是很表面的一个论调。

  我们经常还会看到一种现象,我们老是把自己与美国进行比较,中美比较是一种学术偏好,这种学术偏好有几个,有人就谈到美国退出的时点决定中国退出的时点,特别是利率政策,但是我们想,中美发生了这次经济危机,虽然是在全球化的时代所发生的,但是他们的逻辑是完全不一样的,美国是从金融到实体,中国是从外需到房地产内部的调整,是外部冲击加上内部周期性力量以及政策性力量三重力量叠加所产生的08年这一次探底,逻辑完全不一样,就决定了我们治理的方式也完全不一样,但事实上,保尔森的宽松政策,形象地说用直升飞机来撒钱,我们采取天量的信贷政策进行刺激,这两者之间所产生的后果和后遗症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在治理方式退出的时点选择上实际上是有很大的差异。

  美国走出危机实践要借鉴,在美国的刺激方案里边,八千多亿的刺激方案里边所提出很重要的就是新能源、新产业、新技术,走出危机,提出的口号就是新技术复苏和绿色复苏,因此在中国现在很多学者大力倡导这个东西,但是事实上我们会看到,对于危机的认识,我们并不深刻。很多学者认为,任何一次危机都是新产业、新技术带动危机走出来的,这个论断是谬论。如果我们回顾历史的话,我们同样会看到,任何一次大危机,不是技术革命挽救了它,而是技术革命之后的后遗症的一种反映。29年、33年,世界发生了一次技术革命呢?不是的,而是29年、33年之前,发生了技术性的革命。另外,我们会看到70年代,我们的石油危机很严重,但是不是这次危机就带来了能源技术的革命呢?也没有的。所以说,我们经常会谈到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总是用自己一种良好的愿望,引导一种目标的选择,引导一种政策方式的选择,所以说,我们经常会谈到,上一次在人民大学论坛上也谈到了一个观点,在第三季度报告里边谈到,中国加强技术革命,加强新能源建设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我们要亦步亦趋跟随美国实施我们的新能源战略、绿色复苏的战略,对中国来说就是一个陷井。八十年代的日本,曾经出现过这种现象,我们一定要警觉。

  对于这样一些背景性材料的分析,所以我们对于中国政策到底怎么样选择?我们就提出来以进为退的观念。这个观念我想我今天在这里就不详细地进行阐述了,因为前天在这个地方已经给大家阐述了一下,同时今天给各位嘉宾以及各位参会朋友,把我们的报告赠送给大家,如果大家对这个观点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再详细地参阅,谢谢大家!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