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董事长宋志平演讲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9日 11:29  新浪财经
图文: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董事长宋志平

    2009年9月19日,由《财富》中文版主办的“2009财富CEO峰会”在北京举办,新浪财经独家网络直播本次会议。图为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董事长、中国医药集团的董事长宋志平。(来源:新浪财经 橘梗摄)

  2009年9月19日,由《财富》中文版主办的“2009财富CEO峰会”在北京举办,新浪财经独家网络直播本次会议。以下为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董事长宋志平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分论坛演讲实录。

  宋志平:制造业在我们过30年来,对于我们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强大的引擎,这个不言而喻。我想大家讨论这个话题,就是制造和创造,其实对于制造和创造赋予了一些含义。对于过去的制造,是以过去的规模和廉价的资源、人民币成本、出口导向为特征的制造,大家认为这是可持续的能力不高。尤其是通过了这次的金融危机,我们展望后面的经济复苏,应该看到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里面,我们应该加多一些智慧的制造,就是创造,不光追求一个量,重要的是提升我们产业的附加值,减少对于环境和资源的依赖,这样来提高我们整体的核心竞争力。我觉得制造和创造一定要分开来讲,我觉得可能是我们首先赋予了它这些想法,我们来讨论这个问题。

  主持人刘持金:宋总中国最大的医药公司和建筑材料公司在你手下,你有很多的产品都是世界第一、亚洲第一,您觉得从管理这两个大的生产集团,但是在生产制造这个环节上,还有什么可以提升的空间?还是内涵从您的角度来看有什么新的定义?

  宋志平:因为我去国药做董事长只有3个月,但是刚才讲到的,在制造业里面,就拿我们的抗菌素、青霉素来说,我们的原料药和中间体,中间体的价钱差不多是原料药的10倍,再到我们用的片剂,差不多又增值10倍。所以,我讲这个话题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因为我们这么多年来,我们的能力、我们的水平,我们可能是逐渐地向上提升。我们开始的时候改革开放是引进装备来扩大生产,我们走了这样一个阶段,应该说这30年,我们的企业有了一些积累,我们现在已经具备了我们来大力地突进技术创新,来进行创造领域里的这些基础,我们现在应该把一个侧重点放在这方面。

  其实创造本身也是为了制造,为了更高层次的制造,为了提高我们产品的附加值。所以,从中国建材和中国医药来看,这两个企业其实大家看,好像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是这之中也有很多我们大型企业很多共性的东西,像我们讨论的制造和创造的题目,其实在这两个企业里都是存在的。

  刚才讲到怎么能够从制造提升到创造,这里面应该有哪些措施,我觉得有那么几点。

  一点是我们的创新体系和欧美、日本有所不同,因为尤其是美国,它的研发基本是以大学为中心。像在日本和韩国,基本上是以企业的中央研究院为中心。像我们中国过去,因为是我们是条块分割,我们有200多所大型院所,以这些院所作为我们的科技创新的一个主平台,那么这些年随着体制的变化,这些院所陆陆续续都进入了央企大的集团。所以,由央企大的集团,来形成大型的产学研的平台,来强化我们的创新能力。我觉得这也是目前我们正在做的工作,这是非常重要的。

  再有一点,我想到我们现在讲的中国创造,我们也不能关起门来我们自己造,我觉得应该是一个开放的、集成的系统。我们应该把全世界的创造力,包括人力,包括海外的科研院所,都和我们自身结合起来,我觉得这特别重要。像我们中国现在做风力发电叶片,我们在德国收购了一个最大的风力发电叶片的厂自己做。最近我去日本,在日本收购了一个太阳能模组的厂,但是也是结合起来,而不是说我们统统自己开始。其实我们过去制造30年的繁荣,获益于我们的改革开放,我们下一步的强化创造,也是用改革开放的心态来组织我们的资源,使我们迅速地在创造的领域里面,能够有一个很大的转变。

  主持人刘持金:宋总您觉得除了知识产权以外,怎么样可以保持中国创造的动力?这个动力来自哪?

  宋志平:其实企业的所有的原动力是来源于市场的竞争,来源于在市场上竞争里面对于高额利润的追求,这是基础的动力或者是压力。所以,作为一个公司的老总来看,他应该看到这个企业在市场中今天的竞争力,以及在明天市场变化的时候,他的企业有没有竞争力。所以,这一点以企业的生死存亡、获利能力的角度来看,其实这个创新是一个基础。所以,现在中国的大企业、中国的公司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中国现在的大企业也不光是在产学研,还在通过全球吸引人才,像这些方面的工作,其实也都是从增加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创造力,来最终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的逻辑来展开的。

  我刚才讲到我们现在大的院所和进入到央企大的集团,以前我们一直有这么一个观点,刚才讲到我们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强,因为过去我们是一种那样的体制,是条块分割的。让这些院所进入市场的理解,就是自己来搞企业,事实上大家来看,这些年来院所进入市场,搞的企业成功的也不是很多。如果我们企业离开这些院所另启炉灶,其实企业里面的创新文化和创造基础也不是很牢固。所以,我觉得我们国家应该把现有的院所和企业的资源合理地配置起来、结合起来。我觉得这个是现在眼前一个比较实际的、明智的做法。所以,现在我管的不管是中国建材集团、中国医药集团,都是把现在的产业平台和进入到这个集团的创新平台,把它有机地结合起来,然后再和集团外部的院所、学校等研究机构,把大家再结合起来。我们再走出国门,在海外寻找我们的一些资源,来完善我们创新的平台。所以,我觉得这样比较实际一些。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