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演讲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9日 10:20  新浪财经
图文: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演讲

    2009年9月19日,由《财富》中文版主办的“2009财富CEO峰会”在北京举办,新浪财经独家网络直播本次会议。图为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橘梗摄)

  2009年9月19日,由《财富》中文版主办的“2009财富CEO峰会”在北京举办,新浪财经独家网络直播本次会议。以下为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演讲实录。

  宁高宁:今天,金融危机1年以后,我们在这里开这个会,让我记起来去年差不多这个时间,几乎是在同一个房间,开过很多次类似的会。那时大家非常悲观,悲观到大家要完蛋了,每个人说要过冬了,还要抱团过冬。每个人要找帮助,整个金融系统要崩溃了,中国的出口也不好了,失业农民工也回家了。更严重的很多金融机构大量裁员,导致了整个恐慌性的资金撤退。

  今天下来,1年过了以后,时间过得很快,刚才大家已经讲过了,虽然刚才没有人很多举手,但是今天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这个事情差不多过去了。好像没有那么严重,好像也不会引起世界性的金融体系、经济体系的崩溃,好像大家今天已经过来了。人往往是这样的,一旦过了以后就感觉很好了,就忘记了昨天是什么样子了。今天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今天我们的IPO又开始了,我们借贷的规模又开始增加了,债券又开始发行了,并购也大量地开始了,股票价格也上升了,交易的心态又恢复了,大家感觉没有什么问题了。

  实际上今天反过来看,今天这个会议是“寻求复苏的动力”,看起来这个动力又来自于以前了,来自于和我们以前一样的动力、一样的方法、一样的思维,大家好像又回到好的日子里面去了。实际上,今天看起来和1年前我们当时讲到的,我们试图找到的金融危机的原因,试图能够防止未来再有一次很大的动荡式的金融危机,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现在慢慢地大家谈论得更少了。

  我记得当时大家谈过很多的话题,这个话题里面包括了当时大家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反思,货币发行、储备货币的反思。后来说了一段时间,今天说得又少了,又没有人理。世界贸易规则的反思,现在讲得也慢慢少了,但是最近来了一个对中国的轮胎的特保案,最近又开始讲贸易问题了。对于储蓄率和消费比例的反思,对于全球的产业分工,谁来做出口、谁来做低端、谁来做高端,进行了一种反思。当然,包括了对于全球财富的分配,对于全球的资源,包括对利息、汇率有很多的反思。

  今天反过来看,这些问题大家在经过了一段争吵以后,我猜如果说世界经济慢慢真的好起来了,中国可以做到8%或者是以上,美国可能会收缩一点,明天就会好起来了,现在说复苏强劲,几乎是要过去了。这样的话,可能这些问题就不会再来更多的讨论了。

  现在看起来,反思结构式的调整、制度式的调整,在世界上看起来基本上分歧很大,因为利益的分割已经形成了。除非是要完蛋了,否则任何的借口都很难调整这个利益结构。这样的话,前面讲的所有的问题的反思,我觉得短期内是不可能解决的,事实上这个利益分配的全球性格局是继续保持的。它所有的改革、所有的结构性的调整,都是非常缓慢的,这样的话可能我们会继续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里面,这不是我们想不想的问题,全球利益的分割和互相的保护,和它自身国家利益之间的特点,形成了这个格局,我们不能期望世界第二天就变成了一个很美好的世界了,这是从国际上来讲。

  从一个国家来说,因为有了金融危机以后,每个国家都在开始刺激经济,不管是危机重还是危机轻的,都有一个对于经济的刺激政策。这里面包括从我们国家开始,从4万亿的投资到整个货币系统的宽松,一直到政府更多地参与基础设施、刺激出口、降低利息,有很多的政策。这里面实际上我们过去在金融危机的时候也讲到,应该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应该由投资拉动型,转向内部需求的消费型的,特别是应该有大量的出口、大量的外汇储备,转向更多的内需。应该由更多的过去相对比较低附加值的产品,转向一个高附加值的产品、转向一个高技术的产品,应该由过去对于环境、对能源、对资源比较多的使用和浪费,转向一个更有效率的、绿色的、可持续的经济。这个大家讲过很多了,今天看起来这个事情是不是容易做呢?也很不容易。因为一个国家里面有很多历史的原因,造成了自身的产业结构,同时有人口的特点和人口的素质,同时要保持就业稳定,还要保持国际竞争力,还要保持很多的在国际上、外交上、政治上所谓的分工和限制。使得一个国家轻易地讲这个国家要改变经济增长模式也是很难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讲,政策也可以推动,但不是1、2天就可以转变过来的。因为所谓的要转向内需的话,已经是在5年前就开始讲了,完全不是金融危机才带来的东西。

  为什么这样子呢?由于太多的因素、太多的历史上的包袱和好处,会影响这个进程。这样的话,今天我们如果说希望一个世界很快变过来是很难的,希望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很快转变过来也是很难的,但是这是有希望的,是我们怎么去努力的问题。

  在这么一个世界环境和国家的环境之下,我今天最想讲的是企业的问题。我自己觉得企业本身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可能相对容易一些,因为它小,因为他掌握的资源和规模小了很多,所以变量就小了很多,可控因素就多了很多。这样企业自身现在看起来可能不能指望国际环境会马上变得怎么样,国家会马上变得怎么样,可能自身反过来讲,企业自身的转变,企业能不能真正地吸收这次金融危机带来的教训。虽然不管是你活过来了还是没有活过来,或者是受到了损失,或者是得了好处,但是这个增长模式的转变,看起来这一次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可能对于我们是一个很大的收益。

  从企业来说,过去我们一直在讲中国的企业一直在追求比较大的规模,过去我们一直在讲做强做大,实际上这个话说了很多年,我们一开始讲做大做强,后来有心人把它变成了做强做大。这代表的意思是先做好、后做大,实际上最终也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做大规模的动力还是很强的,在这个产业里面能不能更加实事求是、更加符合实际的来确定你的规模。同时,过去我们自己很多的企业很多投资性的收益在里面,资产升级的收益在里面,盈利性的收益占的比例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未来盈利性的收益变得很重要。

  我自己觉得,过去从资本扩张说得比较多,今天我们是不是更多地讲现金流和内部的效率问题。过去我们相对来讲,贷款的环境比较宽松,中国企业的相对负债比例是相对比较高的,我们能不能对负债比例有一个控制,对于资源、效率,过去我们很多大的投资创新性不够,我们能不能未来从给客户有创新性的角度做投资?

  过去我们讲资源化、短线、长远,未来看起来在企业里面,根本的经营的元素和我们希望能够更多关注的元素,在整个大的国际、国内的环境之下,特别是经过了金融危机以后,真正的解决金融危机、渡过金融危机,目前看起来并没有那么难,更难的可能是我们能不能在这个危机之下真正带来一个增长方式的转变,真正带来一个结构型的转变,真正带来一个责任模式的优化。这可能对于我们每一个企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当然这个挑战不是一天的,可能过去也有,但是这一次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警觉。

  我想,真正地实现一个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如果从企业开始就可以带动产业,产业就可以带动一个国家,国家就可以带动一个国际的环境,由此可能是真正地能够接受这个危机的教训,从危机中走出来,我们会走得更强的一个方法。

  借这个机会感谢《财富》杂志,简单说这几句,谢谢!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