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质量兴新”战略为新疆腾飞插上翅膀

  特约撰稿 赵世标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拥有祖国版图六分之一陆地面积的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全国一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新疆从没有一寸铁路到铁路营运里程达3000多公里,从没有一家像样的工矿企业到先后建成了六道湾露天煤矿、乌拉泊水电站、克拉玛依油田等一批大型企业。今天的新疆,已成为我国农畜产品和工业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成为国内外向往的旅游胜地。

  回首60年,新疆经历了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巨变。昔日牛拉犁,今日现代农机具飞奔田野;昔日牧民逐草而居,今日在定居点过上了安稳幸福的新生活。

  仔细盘点新疆60年发展脉络,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在新疆的发展历程中,质量的贡献率日益凸现。据统计,投资和工业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已超过90%,而在保证投资质量和工业效益的实现中,质量安全无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人说,质量安全的价值是无法用数字来体现的,当不虚此言。

  “质量兴新”战略释放出什么

  第18届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9月5日落下帷幕。作为我国西部最重要的投资贸易盛会之一,本届乌洽会取得了对外经济贸易成交总额43.1亿美元,增长21.9%;内联合作项目和国内贸易合同成交总额2341.8亿人民币,增长29%的骄人成绩,再次凸现新疆“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的区位优势和独特作用。

  九月的新疆,天高云淡,瓜果飘香,鲜花吐艳,美丽如画。

  作为新疆发展的两大引擎,农业和工业发展如火如荼。

  新疆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为农产品发展加工工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自治区近些年的农业结构调整,使各地普遍形成了一批区域性特色主导产业,名、特、优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推动下,一大批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及名优产品应运而生,既带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又为新疆新型工业化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现已形成以棉花、粮油、糖类、瓜果及番茄、红花、亚麻、乳类、肉类、细羊毛等为支柱产业的产业化经营新格局。

  质量就是标志、质量就是安全、质量就是信任、质量就是发展,质量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科技实力的综合反映,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质量已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要加快经济增长的转变,从量的扩张转变到质的提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首先要关注质量,谁在质量方面占据了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中掌握主动。

  打开新疆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抽查统计报表,会看到这样一组数据:建材、农资、食品、石油化工等自治区重点监督的产品质量批次合格率达到75%,部分农资产品质量位居全国前列,生产领域的产品平均抽查合格率基本稳定在75%~84%。珠宝首饰和印刷品的抽查合格率分别达93.9%和73%,略高于全国80.7%的水平。尿素、白酒、洗衣粉抽查合格率为100%,化肥、水泥、钢材、成品油和煤炭等能源产品质量稳定且继续走高,自治区重点工业产品总体质量稳中有升,饮料、防水卷材、酱醋、棉线棉纱等产品质量大幅增长。80%的规模以上企业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处于全国中等偏上,市场竞争力有了很大提高,新疆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声誉日益提高。

  可喜的局面,与新疆质监局全力贯彻自治区“质量兴新”战略密不可分。质监系统是负责质量、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特种设备等工作,具有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职权的政府职能部门。有人曾称质监部门是:“上管原子弹,下管葱姜蒜”。可见其工作的有效性在当地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新疆通过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名牌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帮助企业建立标准化、计量检测和质量保证体系,引导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路子。与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了联系点,实行跟踪服务,形成了引导企业自律、加强政府监管、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三管齐下”的质量工作格局。质量技术监督体系,行政管理体系,法规体系,技术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监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稳步上升,培育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质量效益型企业,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全区产业、企业和产品竞争力的提高。

  能力建设使新疆质监如虎添翼

  新疆,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中是重中之重。

  新疆,与8个国家接壤,是对外开放口岸最多的省区,是我国向西出口的桥头堡。

  新疆,从2006年以来经济增幅连续三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显著的地位,赋予了新疆质监人特殊的历史使命。他们很清楚,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是保持和争创发展优势的关键。在自治区“十一五”发展规划和《自治区质监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对新疆质量建设的目标、任务做了具体的部署,凡此种种,都要求新疆质监要有大作为。

  能力建设被摆在了新疆质监工作的首要位置,新疆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景武峰说,任何一个目标的实现,都要有具体的承载,这个承载,就是能力,没有实现目标的能力,目标就是空想。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能力建设是质监部门履行职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增强后劲,助推地方经济的有效保障。为此,新疆质监局针对新疆质监系统点多线长,全系统70%的县局没有办公检测用房,80%的县级局没有执法交通工具的现状,紧紧抓住国家在人才、资金、政策上向新疆倾斜的机遇,制定了包含基层建设、技术机构改革发展、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四个“三年规划”的《自治区县级质量技术监督局事业发展三年规划》,实行“三三制”筹措资金的办法:即县级局建房、购车等自筹三分之一,自治区局和地州局各帮助解决三分之一,调动了全系统走自我发展路子的主观能动性。2006年以来,全区质监系统自筹资金投入3000万元用于30个重点县(市)质检机构食品检验机构建设,为所有县级局解决了办公检测用房,改建地州市实验室面积3.44万平方米,县级1.2万平方米,为95个县市局解决交通工具,加强检测技术骨干人员的培训和检验环境的改造,县级局普遍具备了食品微生物和食品常规项目的检验能力。

  目前,30个重点县市食品检验实验室初具规模,自治区棉、毛、丝、麻、纺织品等各类纺织纤维及制品的质量检测以及纤维质量违法案件查处的速度明显加快。技术机构业务工作量近3年年均增长超过了25%。执法装备、工作用车、仪器设备总数比垂管前增长了2倍多,技术手段实现了更新换代,一批科研成果先后在国家和自治区获奖。

  说到检测,新疆的棉花占全国总产量40%以上,棉花产值占全疆农业产值的45%,全疆农牧民收入的30%来自棉花,棉花产业对推动新疆的经济发展举足轻重。为新疆棉花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是技术机构的重要任务。长期的技术投入,使新疆自治区质监局在棉花、毛绒、纺织服装等检验方面具备了按国家标准检测细绒棉、长绒棉、天然彩色、绵羊毛的能力。

  随着国家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疆质监局积极推进棉花检验实验室建设,加快仪器化快速公证检验体系建设,努力实现与国际接轨。在乌鲁木齐、阿拉尔、图木舒克三市承建了“中国国家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实验室”,有375家企业加入了仪器化公证检验,累计投资1.78亿元建成了20个仪器化公证检验实验室,配备104台大容量棉花快速综合检验仪,形成了万吨的棉花检测能力,具备270万吨的检验能力,占全国检验总量的82%。棉花品级批次相符率达到84%,棉花品级在3级以上的占到95%,外销棉花质量在全国抽查中名列前茅。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