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2008中国企业自主创新TOP100评价发布 > 正文
2009年7月11日,中国企业自主创新TOP100评价发布暨首届中国企业自主创新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新浪财经视频直播此次论坛。以下为论坛一:创新是支撑国家战略发展的基石实录。
邹悦:第一个环节有请本环节的嘉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 李兆熙先生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邓荣霖先生
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副总 苗立杰先生
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杨汉立先生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 沈培良先生
感谢各位参加我们今天下午的互动环节。国家领导人制定的战略都是高瞻远瞩的,尽早实现中国的进入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国家基本战略,离不开企业的努力,不断探索好的经验。
四位老总来自我国五湖四海,真是天南海北共聚一堂了。而且四位代表的企业,也都是各自行业的第一,哈电是我国最大的发电设备生产及研究中心;南阳二机是是国内唯一同时具有生产车装、拖装、橇装不同结构型式、适应低温、海洋、沙漠等多种作业环境的系列石油钻机制造厂家;上海隧道是我国最大的软土隧道施工单位;首钢更是我国钢铁行业的排头兵了。
不知道今天四位老总今天为我们带来了怎样的经验和成果?
沈培良: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下午好!
非常高兴能够到北京来参加这次的企业自主创新TOP100首届自主创新高峰论坛。因为今天在座都是政界、学界、企业界和新闻界很多领导和朋友,对我们公司来讲,也是非常好的学习机会,非常感谢这次大会给我们公司给予我们授予企业和个人自主创新荣誉。我相信是对我们一种肯定,更是我们企业日后加快自主创新,在这方面取得更大成绩的鼓励。
我大致介绍一下我们公司的概况,我们公司在自主创新上的做法。
因为我们公司是65年成立了,有40多年的历史,最早从事土木工程施工,当时是为了建设中国第一道软土隧道,因为当时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国外很多专家认为,在华东软土里面做隧道,因为用盾构管做得隧道是非开挖技术,和日常看到马路打开技术是不一样的,当时认为豆腐里打洞。我们就是为这个使命而成立的公司,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包括我们基本建设不断投入和发展,我们公司逐渐成为很有规模,应该有一定规模,特别是在软土施工领域,包括地下工程施工领域,应该说也是中国的排头兵。而且我们从自主创新的角度,成思危委员长也讲到了,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等,我们公司实际上从制度创新本身做得比较好,我们施工行业当中我们是第一家上市公司,在94年初就上市了,而且我们在质量保证、学习型组织理念的引进,在同行业当中都是比较前的。尤其发展到今天,随着城镇化、城市化的推进,中国大型城市实际上到今天为止,很多中型城市都对于地下开发这项工程越来越放到非常高的高度,今年有将近10个城市轨道交通都要新设立,我们公司现在已经形成了从主营市政工程以及隧道施工,以及盾构制造,掘进设备的制造以及基础设施投资,BT或者BOT投资为一体三大战略板块的企业。近五年时间内,盾构、装备制造这一块,已经变成新的增长点,我们也致力于打造成中国盾构产业的基地。因为在04年以前,中国所有的轨道交通设备掘进隧道设备都是进口的,我们公司在原来土建公司基础上又派生自主研发,基本上是自主研发的,一个企业自主创新是原始的或者是模拟创新或者集成创新,实际上最早买人家的洋盾构,慢慢进行消化吸收,因为盾构是一个非标准设备,在不同的地质当中参数是不一样的,我们这一块我们已经销售50多台国产盾构,在全国轨道交通领域在运用。我们公司从科研体系角度来说,我们有一个比较好的架构和机制。我们有院士的工作室,我们聘请了三位业界院士为我们的顾问,我们的科研立项请他们来为我们做一些评估,帮我们做一些指导,什么可以做,高度和深度比我们企业研发人员有更高的层面。我们有博士后流动站,这也是我们和各个院校有合作。第三,我们有一个基地、两个中心,我们现在正在建设,当然这个也是一个目标,但是我们已经在实施了,我们在上海的外高桥已经建成了全世界单厂规模最大的盾构制造基地。我们有一个市属的上海市企业内的研究所,现在属于上海市市级技术中心。我们还有一个盾构中心,产学研的平台,我们企业和同济大学、华南理工等有一个产学研基地,是盾构验收标准,日后实施中国盾构产品的标准化或者制定标准的平台,我们有一个完全自发的研发体系。
邹悦人:
盾构挖掘和打开挖掘是什么样的速度和水平?
沈培良:
非开挖技术最早是年英国泰晤士河下面,在非常繁华的地区,就可以用非开挖技术。如果用打开再盖上,第一要占用土地资源,周边有一些管线,管线的搬迁,交通等,非开挖技术对社会造成影响比较少。轨道交通在上海或者华东地区,一天平均掘进里程是八到十米、24小时,肯定比你打开,然后再挖土再做地下再做结构,再盖上,把路再重新恢复之后路还要养护,因为钢筋混凝土路面要养护,从经济的角度,从效率的角度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邹悦:
石油资源是国家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国除了逐渐增加石油的进口以外,也努力地扩展自己的石油勘探和开发。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石油钻机的制造,下面有请杨总介绍一下石油钻机的制造厂家,您的企业是怎么样进行自主创新的?
杨汉立: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非常高兴我们下午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正像刚才主持人介绍的,我们是搞石油装备的,石油埋藏地下几千米,如何寻找石油,如何钻探石油,需要钻机打通从地面到地下的通道,前些年石油钻机大量出口,包括我原来是石油学院毕业的,最早的教材都是用俄罗斯的,海洋厂所有的设备全部是进口的。通过自主创新,目前国际上常规的石油钻机可以说80%中国生产的,我们主要生产海洋钻机,这个设备也是在国内率先开发研究出来的,打破海洋装备长期以来进口的局面。原来钻机速度比较慢,原来打井的时候,一口三千米左右的井可能要打几个月,现在利用新型钻机,往往像那样的井,一口井大概十几天时间。原来一台钻机光运输大概得170、80台车,运输成本非常高,安装一次装拆一次大概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一是提升国内钻机的水平,再一个钻机大量出口,实际上在2000年左右提出钻机快速运营。钻机的钻井速度很快,十多天三四千米。一台钻机大概20、30台车,原来得170、80台车,关键是集成。原来三千米四千米的钻机不可能是车装的,在国际上率先研制出三千四千米的钻机,一个钻机的主机,原来王进喜用得钻机180台车拉,现在的钻机主机一台车就可以拉着,目前为止钻机随着都大大提高,包括可靠性、自动化程度都提高很多。包括现在钻机生产量60%都是出口的,像北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独联体、南美、中东、非洲、东南亚都有。通过这些年自主创新,我们企业现在拥有整个石油装备行业唯一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另外整个中国石油石化装备行业车床设备,所有在车床设备标准化起草是由我们公司牵头起早的,国际上现在车装钻机国家标准就是我们单位独家起草的。
通过这些年的自主开发,我们有一个体会,不对的地方专家多指正。一是要营造全员的创新意识,要有一个良好的企业创新文化。从企业来说,我们在行业内是最早在2004年,国资委让中石油、中石化和二汽搞主辅分离的时候,当时大家不愿意改制,我们企业当时是完全的中石化的国有企业,当时职工三千多,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造,04年改制的时候,国有资本一次性退出。当时没有全体职工的创新意识,大家的支持是不可能的。另外,我们没改制之前,我们在机制上,那时候就是打破铁饭碗,大的国有企业都知道,主体的工人是全民的,服务性的工人是集体的,按照当时工资分配办法工资是不一样的,可能师傅是全民员,班组长是全民工什么不会干,拿工资拿得很多,骨干是一个集体工,工资拿得很少,99年没改制之前就打破了用工的界限。实际上很长时间就营造全体员工接受新观念这种创新的文化,大家都有一个创新的意识,包括管理上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