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陆晓明:避免过度的借贷是防止金融危机的根本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5日 10:38  新浪财经

  2009年6月11日,由第三届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主办的“金融危机下中国经济走势与金融形势分析报告会”在天津市大礼堂举行。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此次论坛。以下为新华社首席经济分析师陆晓明的演讲实录。

  陆晓明:各位来宾,下午好!谢谢陈社长的隆重推荐。刚才陈社长也介绍了我们新华社的历史。我所在的新华社主要做经济分析,我们很大的成本是中央的决策和地方政府机构做些参考,非常感谢天津融洽会邀请我们来做这个交流。昨天下午,我也参加了另外一个研讨会,是我们新华社主办的。大家知道猪最近几年比较热闹,价格大涨大落,所以我们昨天下午研究生猪市场到底遇到什么问题。所以大家在昨天的研讨会上也很有感叹,就是说养猪的不容易,管猪的也不容易,分析猪市场的也不容易。猪也不容易,甲型流感不知道为什么叫猪流感。所以经济也是这样搞经济的不容易,调控经济的也不容易,那么我们做经济分析的也非常不容易。

  今天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下,就我们在新华社财经分析这方面根据我们对经济的跟综和分析,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们的观点。这里是一个摘要。我想从三个方面讲,一、全球经济,现在大致介绍一下全球经济,看看全球经济的复苏还有多远?二、中国经济现在大家都非常期盼中国经济率先走出低谷;三、谈谈经济危机的一些启示。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大致的走势,这个是发达国家和俄罗斯、中国、巴西、印度的走势。通过这个走势可以发现,在发达国家,也就是在左边这个欧美日的走势图,最近几个季度,急剧下滑。我们最早追溯到1997年,实际在97年之前(二战以来)下滑幅度也都是没有见到过的。其他的四国也都是同样的情况。(图)对俄罗斯和巴西来讲已经开始进入负增长,所以这个下滑的幅度,大家可以从图上看到,也就是前所未有,这么急剧的下降是少见的。那么除了主要的发达国家和四国(俄罗斯、巴西、中国、印度)之外,还可以看一些其它的国家GDP的走势。除了这个之外,在亚洲比较著名的经济体还有韩国和香港,我们可以看到趋势都是一样的,最近这几次的下滑都非常大。

  另外,我们可以看一下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比如说一个工业,还有一个建筑业。(图)反映发达国家工业和建筑业,这段时间的走势,从工业来看,1990年一直到现在,最近的下滑幅度是历史上没有过这种先例,也是史无前例。日本是负增长30%多,还有建筑业来看欧美的建筑业蓝颜色和黑颜色的线也是属于急剧下滑,同比负增长10%,建筑对经济影响非常大。我们国家看重房地产,在国际上也是这样。建筑不仅包括房地产,还包括公共设施的建设、厂房等等的建筑。日本的黄颜色线也有所反弹,而且从本世纪以来黄颜色的线一直是在0以下,一年比一年少。不过,现在降幅有所减缓,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萎缩之后,他的绝对量应该是非常丰富的。除了发达国家之外,我们可以看其他国家的工业生产情况,左边(图)也是四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大家可以看到趋势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几乎都是直线下滑,尤其巴西和俄罗斯;它同比降幅达到20%左右,印度工业开始进入负增长,工业还属于正的增长需求,大概是7%左右,这是第一季度和三四月份的时候。但是比原来来看,它也是大幅度下滑的。还有就是亚洲的其它一些国家,包括韩国、香港等等,他们的趋势都是一样的。越靠近现在,下滑幅度越大;这个线往下走的是最近这一两个月,好像有点反弹;从总的讲起来可以说看到一些见底的迹象,但是大家也应该注意到即使反弹,它的同比还是下滑,如果前两个下滑20到30%,但是近两个月下滑15到10%,所以下滑幅度不仅是韩国日本,还包括亚洲的其他国家等等。

  (图)是反映失业率

  我们除了失业率之外,可以看一下消费。我们看一下零售国。这里零售国。不包括汽车和零部件的销售,比如美国不包括汽车零部件销售。它现在同比萎缩了大概8%,如果包括汽车零部件的销售,他个同比超过了10%,大家知道发达国家现在急剧下滑普遍在20到30%之间,所以从汽车零部件来看它的萎缩是非常巨大的。

  另外一个经济的指标就是出口,(图)是反映发达国家的出口情况,大家可以看到他们的出口情况。比如说日本同比下降40%多,欧美下降30%左右,那么这种降幅可以通过图来看,也是以往没有见到过的。(图)

  在2010年的时候,西方经济衰退,大家的出口也是比较低的。这次又是一个低谷。另外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对亚洲国家来讲他的出口也是一个低谷,但是这次比前两次更厉害。那么这个情况也反映出,最近几个月的下滑开始有点儿往回收了。比如说前几个月下滑是40%或者超过40%,但是这两个月是30%左右,所以通过这些迹象可以看到,这次金融危机来势凶凶。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出现了一段奇稳的迹象。

  我打个比方说,在严冬里面,气温是零下10度,现在是零下5度了,虽然回暖了,但是他还是在零点一下。只有他们打到零点以上的时候,我们才可以看到阳光。

  如果按照同比的要求增长来说,我觉得主要的指标就是今年年内比较难看到同比的增长,在今后它的同比负增长有可能减缓。但是还是属于负增长的时候,有可能在四季度我们会看到一些正增长,但是即使出现这种情况的话,他的正增长也是非常弱的。这就是我们对全球经济的一个总体判断。

  这次金融危机很多人,和上次三十年代的大萧条比较。今年的部长,曾经谈到大萧条形势非常危机,希望议院批准他的刺激经济政策。他讲了话之后,媒体和议院就非常质疑他。

  在中文看起来萧条和衰退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在英文里面,他们有非常大的区别。简单讲他们的区别类似于萧条就是下坠,衰退相当于下滑,或者一个叫绝望,一个叫失望;所以我认为部长手下讲话的时候用了萧条这个词,你不是打击经济的复苏吗?部长批评了部下。

  第二天,媒体又对公众做了一个调查,大部分70%的公众认为部长政府拒绝承认经济的严重性。也就是说他说萧条正确反映经济的严重性,而他说衰退反而是掩盖。所以衰退跟三十年代的大萧条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也有经济学家,对这两次不管衰退还是萧条做了一个比较。有两个比较:一、大衰退;二、三十年代的大萧条;所以我们看到蓝颜色的线是萧条期间,那么一直到萧条开始以后大概将近40个月以后才开始出现反弹。现在的大衰退是红线表示的,当时教授做研究的时候,他用到的最新的数据是到今年的1月份,可能现在的情况比1月份的情况还要严重些。

  我们如果比较两次的贸易来讲的话,尤其贸易在这次衰退(全球衰退的幅度和速度,远远高于三十年代大萧条那一次)但是从总的讲起来,我们认为尽管在最初的几个月,或者是几个月当中,这次衰退的幅度和深度、速度大于上次的衰退还要严重。但是从总体来讲,达到上次的大衰退,可能比较小。我们看蓝线也有过几次反弹,几次下滑之后也有过上升。

  (表)这是美国经济学家,研究了近代史上历次经济危机带来了经济衰退。对66个国家的影响,主要结论就是说在以往的金融我积极当中,房价平均下降35%,也就是说从高点到地点平均下降35%,在这个下滑过程让跑达6年。这个是两个教授得出的以往经济危机当中66个国家的情况。我就把这次金融危机一些主要国家的房市的情况做了一个比较。

  以美国来讲,美国成功销售。从高点到地点现在下降了24%,持续下降了32个月。已经接近了以往金融危机房价下跌35%的平均水平,它下降了33个月。还有美国官方普查局(相当于中国的商品房)这个价格从高点到地点下降到20%,他持续了30多个月。但是这30多个月和历史的平均年头6年相比,也只有一半。所以美国的房地产复苏还要早得很。

  英国也有一个房价指数,他下滑19%,已经有18个月。另外从股市来看的话,那两个教授的研究的重要结果就是以往金融危机情况下,主要的股市全球平均下滑是55%,下滑的程度是4年。那么我们看美国道琼斯指数从高点到地点下滑(这个事4月底)5月份回落了。他持续了19个月,那么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差不多下降了40%多,下降了20多个月。这些和历史上所导致的经济低迷期下降了一般,现在的股市都有所反弹。

  在以往来看的话,它也要来反弹。但是经过反弹之后,他也会新低。但是这次和以往也有些区别。

  另外还有GDP,在以往的金融危机当中,这个失业率通常是要平均主要国家失业率上升7个百分点。还有GDP的增长,以往的经济增长当中,从高点到地点,平均会下滑9个百分点。他的下滑时间长达两年。

  从2007年第三季度开始算起到现在已经有6个季度了。日本下滑了11个百分点,总的来讲也接近历史的平均水平。如果光从GDP来看的话,以往的金融危机作为一个参照的话,在过去GDP下滑的时间基本上是两年。刚才说了如果从2007年第三季度开始到现在已经差不多6个月了。所以说我们快熬出头了。

  刚才讲的是国际上的一些情况,下面来讲讲中国的经济情况。

  中国这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实际上主要是进出口受挫开始。因为中国的金融体系和国际上海没有完全接轨,他的免疫性还很强。美国和北美都受到了冲击,因为中国的资本还没有完全开放。所以中国金融体系还是很强。但是由于外需的影响,导致出口下滑。大家知道,中国的出口占到了GDP的40%左右,所以中国的出口下滑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影响是非常大的。从中国的三驾马车来说:我们第一看出口,出口不是我们想出口就出的出去的,金融危机来以后,出口下降非常厉害。以美国为例,按照美联储公布的美国家庭的资产来看,去年一年,美国家庭损失了大概有10几万的资产,其中有8千亿是所谓的金融资产,也就是我买股票,股票亏的资产。另外12亿是房产,房屋贬值了,那么房产对中国来讲也是房产。

  美国房产的萎缩,相当于每个美国家庭损失了10万左右。这就是财富效应。

  这就对它的消费打击很大,所以消费就会下降。在这种情况下看,必然带动中国的出口也下降。从这种情况来看,(图)红颜色是中国的变化情况。其它是欧美日的进口情况,欧美日包括亚洲。它的进口我们可以称之为(从去年的七八月份开始)断崖式的下跌,所以红线跟着直线走低。因为没有人进口的话,中国的出口也会受挫。

  那么这个出口什么时候能够恢复?

  (图)大家可以看到出口的趋势在07年7月份的时候得到恢复,但是4月份的时候就又下降了。

  所以大家看到红线还不是非常稳定的,不是持续上涨的。而是上上下下的,所以很难做出一个判断。

  亚洲经济危机的时候,台湾香港、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韩国、台湾、香港)合并在一起计算的话,他们的合计的进口需求连续18个月负增长,这是亚洲金融危机是这样的,在本世纪初,西方经济衰退期间,美国和欧盟连续13个月和12个月负增长;当时美国也是连续13个月负增长,上次9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当中,欧洲、美国、日本和除了日本以外的其他国家(包括印度),这些主要国家和地区他们的进口是持续萎缩15个月,在90年代初那次,经济危机当中。日本的进口下滑持续萎缩了20个月。如果在往上退一次,那次经济危机是在80年代初,在这次经济危机当中主要进口国家超过了20多个月,欧盟甚至超过了30多个月。所以我们可以做一下比较,既然这次的全球经济危机是百年一遇。

  它怎么是百年一遇呢?在贸易上,要么持续下降的时间超过以往,或者速度超过以往;所以这次的欧美日包括亚洲他们进口的需求,持续下滑的时间应该在15个月左右。也就是说我们国家出口的下滑(同比的下滑)持续时间也会在15个月左右,我们看到4月份为止。欧美日和亚洲主要地区的进口,他的下滑,才6个月。也就是说还有9个月要下滑。

  所以说,出口对中国的经济影响是非常大的,出口大家都知道。过去几年出口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从零售角度来看,还是在萎缩。我们如果看物价的因素,那么他并没有明显的下滑,但是也并没有加速。可能跟去年维持的水平差不多,但是从中长期来看的话,消费的增长最终取决于收购的增长,如果收购的下滑的话,消费的增长也会下滑。

  比如说房子价值在萎缩,那么消费也一定会受到影响。

  所以历年我们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情况,当然还要把农村居民的情况也来做个比较。由于农村收入跟城镇收入相差大,所以主要介绍城镇居民收入。

  大家看蓝颜色的线往上走的时候,消费在增长;红颜色的线,全年增长了21%,但是城镇居民的收入是比前年还在下降,但是在一季度的时候他的速度也还在下降,降到一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是10%(城镇居民收入,没有考虑物价因素),所以说这两个是非常相关的。在现在的情况来看,如果说失业的情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企业的用工情况没有得到改善,加薪等等都受到一些限制的话,反过来将他也会带动消费品的下降。所以从消费来讲,也不是特别乐观。的确,今年投资是我们宏观调控的一个重点。我们也要求出手要快、要稳、要准、要狠;但是从理论上来讲,我们国家的产能出口就是受到了外需的遏制;在国内总的讲起来基本上就是商品供大于求,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没有很强的投资(没有很强的投资欲望)因为过去几年出口很旺盛,我们国家内需加上外需之后,产能不是过剩,而是供不应求;但是在这几年,突然发现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以后,消费品价格就会受到影响而下降,价格下降之后,就会压缩企业利润,今年1到4月份工业企业利率下降28%,所以产能过剩和利润的下滑,遏制了企业投资意愿和投资能力。但是,今年的特殊情况就是政府主导的投资力度非常大,民间投资可能比较弱,但是全靠政府投资来带动,但是这种带动(短期内可以)长期的话,还需要政府投资来带动起来。现在固定投资的增幅很难长时间得到保持,而且在今年(大家谈的多的就是信贷投放)很难做到。

  从过去来看,我们也作了比较。大致有一个比例关系是1:3,如果增长1亿元的投资的话,那么就会有3亿元的信贷;也就是说你1亿元的信贷增加下去,一下子就会变成3亿元的信贷。

  如果说原来事倍功半的话,现在只能反过来。问题是这种信贷的规模,你这种信贷很难维持。我们看到4月份的信贷和前几个月比起来有明显的下滑。估计6月份有一个上升,但是过了6月份以后我估计信贷可能维持到4000亿的水平也就不错了。

  现在大家都非常依赖信贷,如果信贷在目前水平上下滑的话,我估计在下半年的时候,投资增速很难维持增速,总的讲起来今年的经济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但是,现在很多机构在预测会是多少?我个人觉得在现在这种情况下,你预测GDP是多少越来越没有意义了,你说是7%也好,8%也好,9%也好没有多大的意义。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