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发言(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5日 09:34  新浪财经

  看一下这几年,利用这个冬天我们有一个机会回顾一下,热的时候是没有一个投资品是不热的,没有一样例外,去查,什么邮票,什么艺术品,真的假的,普尔茶,离谱不离谱,干时髦把云南都改成了普洱,什么道理钱太多了。什么叫需求,需求是用货币表达的愿望,如果不用货币表达愿望的话,人的愿望是无穷的,永远是多的,货币是一个约束,你用多种货币来表达你的愿望。从04年到08年中国能用货币表达的需求非常的旺,这个货币哪儿来的,我回去还讲给他们听,就是因为后面这张图来的。境外一块美元按照汇率可以换8块人民币出去,基础货币、高能货币,这个钱央行出去了还要赚的。只有货币一出去,中国这几年进中国的外汇可不是一块两块,高峰的时候一个工作日进中国的外汇是是25亿到26亿美金,每一块进来,8块钱要出去,这就是这几年。这个钱出去不落在那个部门,就落在这个部门,不落在你的手里,就落到别人的手里。反正能用货币表达的需求就会冲上来了,这就是这个景气的由来。自从04年以后怎么压也压不下去,这里头我就讲讲教训,谁决定发这么多货币呢。

  我们过去,因为所有主权国家有一个权力就是印钱。印象是最大的诱惑,经济有困难多印一点钱就会过去,但是印钱也会酿成大祸。我们知道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有三次高峰的通货膨胀,最后一次是93年,94年,CPI指数冲到24%。货币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60%,后来邓小平一看不行,就把朱镕基请到北京来管这个经济,主要就是解决高增长问题。当时朱镕基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那个是杀手 啊,大家都有意见,事后证明是有必要的。没有当时的一拨中国经济完全有可能面临帆船的危险。

  压下去之后,全国人大通过了一个法案,财政再有赤字再也不许向人民银行投钱,今后的财政第一靠税收,第二依发展,不能再向人民银行投资,这是过去多少年就这么做的。财政有困难出来银钱补平了,其次是全国人民偷税漏税。中国已经自己把自己烂发货币的窟窿从制度上解决了。那么94年,什么问题,美元我们管不了,我们对美元的汇率不是能够灵活的反映两国的生产力的变动的,反映两国货币的相对供应,那就麻烦了。美元好我们就好,美元坚挺人民币就是一个好的货币。但是很不幸,98以后、99年以后美国不断的在多发。

  在长远的看,美国为什么取得全球地位。记得当年是好货币,英镑不行以后,它承诺实力最大,没有受二战的影响。它向全球承诺布雷顿森林体系,全世界拿美元做结算货币,做储备货币。各国央行什么时候手持美元到美国来,美国财政部付给你黄金。付的比例事先讲好是35美元换一万克黄金,这是1944年发生的。奠定了整个战后国际金融经济的基础。确实美元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事后证明美国也没有善待它手里的印钞机,全世界只有美国发钱,这个瘾过起来是很足的。

  到了70年代初,美国人发现全世界持有的美元跟美国的库存的黄金之间不成比例。如果都来对换35美元的黄金,美国的黄金不够,最后怎么办,尼克松总统出来宣布,关闭美国的黄金通道,也就是跟黄金脱钩,从此之后世界的所谓全全不稳定跟这个事件是有关系的。当中出了个英雄人物,今天我很高兴我们的陈总下一部要请这位(英文)在北京吃饭,这个人当年中流砥柱,就是把美国的高通胀杀下来了,杀通胀是很痛苦了。年储的基本贷款利率会达到19%,最好的商业贷款利率会达到百分之二十几,失业率冲到13到14。就是把越战以后超发的货币收回来了,然后才有8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的持久繁荣。但到了90年代末,美国又开始犯毛病了。所以印钞机又不能挺身利用了。你看俄罗斯出问题,长期资本公司出问题印钱,千年虫印钱,IT泡沫破灭印钱,911冲击以后印钱,你去看美国实际上为什么出现次贷。是因为前面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立一个又一个的毛病,最后用货币来掩盖问题,最后证明是把问题往后推了,往更深的金融问题上推了,躲不过去了,这就是美国的教训。

  中国93年,94年以后跟美元没有削弱汇率,8.26点几的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维持了十年,一动都不动,这个期间中国工业的生产率和进步率好快的。进步率快实际上是我们的交换筹码增加,我们的币值就应该升,但是我们整个舆论,学术界都不赞成人民币升值,因为一增值,出口工业的帐面成本就上升了,帐面成本上升了就是告诉你不要搞那么多出口了。就是刚才姚景源也讲了,打的很顺的时候数钱都数不过来,谁也不愿意去勒这个缰绳。那好你不调这个东西,经济力量就要另外的地方起作用,你跟它挂着,美元股我卖了,境外一块美元8块多人民币出去,这里头有一个非常深刻的教训。货币的变化还要非常冷静的处理,所以刚才讲到我们对今年的货币形势还是有些担心。

  整体形势不要认为我们这一拨天上来的灾难是以前都很正常的,以前经济的繁荣确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也是全球化的一个成果,但是成果当中包含着一些不健康的因素。你看全球经济大起在前,大落在后,中国的工业市场比,价格指数,从97年以来已经三个波了。当然这次的股比较生一点,也是持续三次之后才下去的。所以我的观点,我们不能光看一两年,而且好的时候不能说是我们的本事,我们的成就,下去的时候就是不正常的。好和坏之间是有某种联系的。

  我喜欢一个经济分析师说,箫条没有别的来源,唯一的原因是因为曾经发生过过渡的繁荣。这是箫条和衰退的唯一原因。所以起和落之间,我们都是做企业的,都有起和落,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中国经济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最危险的时候是2007年,就是经济增长最快,中国公司速度最高,资本市场最达到顶风的时候,能够让我们丧失某种警惕,不知道有些不平衡的因素,这种危险在逼近。刚才有位企业家讲到,我们在2007年底,我们在开企业峰会的时候,是2007年底,会议的题目要“讨论高市值时代的中国企业”做全球最大的企业。我在2007年年底,我发言的时候,我就说美国的情况不妙,中国准备过冬的。我的发言到了马云的战城,当时还是国际航空公司老总,现在去当民航总局的局长李总,他们认为有感觉。我其实也跟很企业界说了,10月份到联想去开会,因为柳川投资了六、七十家工业公司,南方来了几个老总说,三个月没有一张定单,这是2007年10月份来的信号。干这个行业十五年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们当时分析它的情况认为可能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当时没有大的预见能力,会发生这么大的事情。但是在起和落之间一定要调整我们的心态,中国有句老话好没有那么好,坏也没有那么坏。如果不善于进行反周期调解,就很容易被这种起落翻盘了。

  货币多了最后物价指数总要毛,唯一的差别就是我们最多是中国人收入高,不像80年代,货币一发多,一下就松,农产品价格就松。现在多一个环节,货币先到资产市场,所以你看这条蓝线是我们的上阵股市,因为金融这个东西会自我证明,你看好你投资,你真投资它正好。很多人相信它赚钱,那个股票就上涨,地产价格就会上涨,上来会吸引更多的人看好它,这就是金融。一直大价格超越基本面,超越公司的盈利能力,股价和公司的盈利能力根本没关系了。好,这个时候这用期望,想象和心理因素支撑的价格,一旦遇到偶然的冲击,它就会同样的力量翻上来,这就是我们这几年看到的情况。

  不要说华尔街出了问题,我们股市的这条线比华尔街波动,这把刀还要尖。我们相当多的家庭投资企业、行业、大机构、资本帐面值都烧掉了。这个问题实际上,本质上是货币的现象。所以我的看法,我们的困难不单单是外面的,当然宣传上要这么说,美国说了算,所以影响了我们,国际上开会要这样去讲。大家都很谦虚,出了问题的时候大家都很谦虚,不是我的问题,是你的问题,这是国际政治。

  我们是企业家开会要认识问题,我的看法是三个东西合并,第一04年以来我们就是调的不够快。因为出口很好,谁也舍不得主动的让它调,然后把市场转向内需,转向更平稳。国内的政策基本的意图无论是从三大行业,九大行业,房地产基本采取了一种手段,增加了行政审批,增加了中央集权,增加了行政力量而不是市场力量。这个东西会对经济增长发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欧美是市场出了问题,我们旺的时候在资产市场上出了问题,所以很多企业、家庭都出了投资这个问题上,这个冬天是非常非常冷的,很多公司转不过去。刚才有很多人讲到中国要扩大内需,第一句话内需是有的,要坚信这一条,问题是我们多少年不往这里下工夫了。需求虽然是货币的表达,可是表达出来的需求能不能满足它呢。这就取决于供给生产体系,国务体系。这方面我们看很不平衡,两个不平衡,我研究了很多。

  为什么做出口企业可以很快做大,真要往国际上做很快做大,甚至做成国际市场百分之多少的份额。什么道理,我研究的结论是这样的,我们通过出口就分享全球的商业文明,分享全球的商业网络,一张定单来了,这张定单的后面是什么,就是它的物流系统,金融国务系统,销售系统,信用系统,契约系统。但同样的系统我们国内的是远远不同的。所有企业家都讲过外销的做完以后,就不喜欢做国内的了,因为游戏规则不一样。非常的困难,这样就形成一个不平衡,因为人要区别避害,好做的时候干嘛不去做呢。

  两个三角洲早年都是做内需起家的,然后在十几年、二十年当中全部走向外需,很大的成就,我不否定有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要理解它怎么会做这么大,就是我们利用了国际的商业文明,而国内的商业通道非常难。上次远大空调的张总告诉我,他做出口的定单六个业务员一年做的销售额,等于220个国内业务员做的国内销售额,完全不同。这个问题作为中国的企业家也好,政府也好要认真的研究,什么道理。我在这儿提个口号“要让国内生意和国际生意一样的好做”,要达到这个水平,中国要完成现代化,不把商业建立起来,不把人才建立起来,是不可能的,光有生产能力没有用。

  第二个不平衡就是工业知识和市场知识不平衡。中国现在工业知识促进的非常快,10万平方米的厂房,千万平方米的厂房我都看过很多,满世界最好的设备,怎么组织工人,怎么大批量的生产,中国这方面的知识是很可贵的。但是我们要知道生产的知识要跟市场的知识结合到一起,才能变成最后的资产。我们现在关于市场怎么营销,怎么推销,怎么分销怎么物流,这些研究。中国劳动市场的成本很低,因为有几亿农民,但是中国的物流成本、收购成本、市场成本跟国际统一个标准相比是非常高的,这个问题不研究,我们早晚等到劳动力的收入高了以后,等到我们劳动力成本的竞争力逐步减弱了以后,中国的竞争力就会下去,这个问题摆在这里的。

  所以我同意刚才的姚总讲的,国际出了问题正好逼我们重新来开,不是不要开放,是继续保持开放。那个本事我们联过,发发传单,花花走装装集装箱,每个市场什么都回来了,中国股市的竞争力摆在这里的。还是比印度强,还是比越南强,还是比亚洲很多国家强,这个不会有问题。如果两到三年会回不来呢,或者增长非常慢呢,那么中国在这个增长阶段怎么办,就业怎么办,税收怎么办,我们的很多梦怎么办?所以一定要有一个像利用国际市场一样,利用国内市场,而且不是利用现成的而是开发的。现在什么公司我认为值得高度学习的呢,就像马云的公司。原来要把中国小企业做到世界上去,07年我们在北京开会的时候就说要准备冬天,他现在转型转的非常快,他现在帮助各国的产生进中国,帮助中国沿海企业生产的产品到内地,帮助中国的在校的大学生出来以后在网上开店。他现在有100万人在网上开店的记录。

  你看马云的公司。先是需求和供给资金是复杂的联系方式。我去看了马云的公司我觉得很佩服,大学生创业在网上开店不知道会把很多供求联系起来。最小的一家店一个网上的门面店卖的东西我都不会相信的,一个大学生毕业生突发奇想,他在网上卖蚊子的标本。蚊子的胳膊、腿都是齐的,做成标本,6块钱一支。很多人排队,很多人要买了玩儿,要搞两只一样的蚊子标本做好了玩儿,很难搞的。这种事情要我们做在办公室设计想不出来的,什么叫需求不知道。收入水平高了之后不知道它要什么,让两个不知道去碰就会碰出一个新的国际市场来。刚才姚总讲了,今年的内销销售额增长了15%,了不起了,因为物价指数下去了,但是我相信,我们的潜力是非常大的。仔细看看中国人的生活会发现缺好多东西,中国企业家相对的信仰是一样的,你看他的衣、食、住行,城里人好一点,但是我认为城市的投资差得远。中国的城市不方便,最近国务院批准了一个大的金融中心,什么叫金融中心,有一条,人跟人见面要非常方便。纽约、东京、香港一天到晚,可以排个人互相碰面,半小时一个,半小时一个。你到北京、到上海试试看,堵车能把你堵死,对不对。中国人跟约会见面就第一个约会可以保证,起早去啊,后面的对不起了,再不行就找警车来开道就可以了。像金融中心光靠警车开道,方便。

  方便需要什么,需要巨大的投资和建设,增加一点方便要巨大的投资。中国所有城市在这个变量上差得很远。所以大家看到年轻人网上骂人,我的解释是网上骂人是最方便的,生活当中别的事都不方便,就骂人很方便,所以大家就骂人。你让他生活很方便,更不用说小城市,农村早着呢。中国的人口过像样的生活需要大量的投资和建设,长远看没有什么产能过剩,产能是不够的,这是我的观点。中国城市建设走下去,问题就是不平衡,不匹配。所以我听姚总讲的,金融危机不是我们希望它来就来的,它来了,来了就要应对,反正是要碰的,就要熬,这个时候就是练习熬的本事。怎么节约成本,怎么活下去。互相学习研究别人的经验,包括我们的教育机构也要研究,怎么节约成本,我们商学院就教两个本事,第一怎么照准机会,第二怎么节约成本。主要就这两种,困难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节约好成本你活下,如果能活下来再等待机会。

  最后我讲讲09年,刚才姚总也讲了,速度不是中国的第一位的问题。7、7、8、8都可以,你就是7也是全球第一。因为其他国家都下去了,所以速度不是中国的第一个问题,中国的问题是经济建设的质量问题,而这个东西一定要通过认真扎实的改革创新来解决。从城市和城市竞争,公司和公司竞争来说,一定是难做的事情谁再谁,谁将来就有好的果子吃,光消极的防是没有用的。当然我们这个时候要鼓励企业熬过这个关口,尽可能维持企业的生命,即便是熬不住客观的讲对社会也是一个贡献,因为你实在熬不下去了,别人就好熬一点了。这就是经济调整的过程,所以客观形势的大调整我告诉各位,是在所难免的,我们也不能怨天,也不能怨地,也不要讲过去那个对那个措,反正已经做了。高度一楼万象也没有什么不好,练就了中国的工业企业,在这个基础上能不能再往前走一步,就看在座各位的作为了,谢谢各位!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