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汪洋出席陆家嘴论坛演讲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6日 12:14  新浪财经

  2009年5月15-16日第二届陆家嘴论坛在上海浦东香格里拉酒店召开,金融时报社社长汪洋5月16日上午在“产业振兴与金融服务”的分会上发表了精彩演讲,以下为其发言实录。

  [汪洋] 按照游戏规则,我也讲一点想法。在座是政策制定部门、金融监管部门,也有实业家。如果说这次金融危机是虚拟经济给实体经济带来的麻烦。我希望下面作为虚拟经济方面媒体的发言,不要给大家带来麻烦。

  [汪洋] 我作为一个媒体人,这些年我作为《金融时报》的媒体人,观察中国的经济,观察中国的金融,为经济、金融的发展服务有20年了。对上海国际大都市的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我们也做了一些观察,包括我们和上海政府金融监管部门也一起合作,宣传报道之外也合作了一些事,包括去年我们一起和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世博局和上海金融服务办联合搞了“迎世博 长三角金融服务论坛”。今年我们又有幸参加了“陆家嘴论坛”,向这次论坛的成功举办热烈的祝贺。

  [汪洋] 下面我简单和大家讲讲,围绕论坛的主题“产业振兴与金融服务”谈一点观点。现在金融危机还在蔓延,刚才我们朱总也提出了钢铁行业的呼吁,从区域的角度看,拥有中国强有力的实力经济支撑是上海与其它竞争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相比最大的优势。

  [汪洋] 随着全球金融业中心向亚洲转移,上海金融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吸引眼球的地方。上海“两个中心”的建设意见出台,国家四万亿投资与十大产业的振兴规划,必将带动上海新一轮的腾飞,同时也是以“两个中心”建设,促进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探索。我们完全相信构建先进的监管体系长期目标,必将为上海建设“两个中心”,进而推动上海乃至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汪洋] 我们国家十大产业,都在我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包括物流业在内非常重要的服务产业,其它九大产业都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具有产业的链条长、辐射带动作用大等特征。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英美和发达国家最终成为经济强国,靠的依然是技术和创新。大家都知道创新是一国经济发展的灵魂,而高科技含量,这无疑是发展的动力。通过产业规划,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群,无疑是我国经济进步的核心。

  [汪洋] 对这些产业对金融、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扶持,彻底告别我国依赖性投资和脆弱的产业基础至关重要。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产业振兴需要外部环境的配合,政策的细化与落实,更需要金融的支持。

  [汪洋] 下面谈一点观点,我觉得金融支持大企业已经是自不待言了,大的企业得到金融业最大的支持还是基本支持。可以断言所有的大企业都是在金融业长期支持下发展起来的,但是结构方面确实存在问题,有双方的难处。但是近些年,人们越来越明晰地看到一个事实,产业整合不断演进,有着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也渐渐开始使用并购手段,寻求超常规的发展。刺激政策的不断出台,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对企业资金关注程度,毫无疑问,如今并购贷款已经成为落实产业振兴规划的重要手段。

  [汪洋] 另外,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也促使我国金融业在构建新型产业金融体系方面进行创新性的探索。比如国家开发银行对中小企业打包放款等等,实践表明新型产业金融,可以提出更符合产业解决方案,提供了更有针对性、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汪洋] 当然,针对十大产业具体特点,金融业开展自己卓有成效的支持,是很有重要、很有挑战性和很有意义的特性。比如说汽车产业方面,我国产业链最长,涉及面最广,关联度高,受全球金融危机也很严重的产业。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仅占整个汽车市场份额的25.92%,这次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当中提出降低小排量购置税,安排百万支持企业研发新能源汽车。在这个方面我们的汽车消费信贷有几个问题值得关注:加快发展汽车金融公司、拓宽汽车金融公司的融资渠道、放宽汽车金融公司的经营领域、开展汽车金融公司的覆盖范围,等等,都值得我们探索。电子信息产业方面,这次规划中提出来完善产业体系,打造完整的产业链的要求,必将通过实施大公司战略来实现。为此有关金融部门应该考虑尽快推出并购贷款的实施细则,为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振兴做贴心的服务。

  [汪洋] 最后我想特别强调一点,在我们为十大产业规划出台的同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吸取一些国家在产业政策中过于保护,缺乏竞争的模式,导致失败的教训。所以我们要及时制定规则,至关重要。时间关系,我就简单谈这些。谢谢大家!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