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盛大中华区主席胡祖六发言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6日 11:58  新浪财经

  2009年5月15-16日第二届陆家嘴论坛在上海浦东香格里拉酒店召开,此次论坛的主题为“全球化时代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高盛大中华区主席胡祖六5月16日上午在“中美经济与全球经济复苏”分论坛发表了精彩演讲,以下为其发言实录。

  [胡祖六] 谢谢小年教授,各位大家好。对于这个自由讨论,小年教授讲是每人十到十五分钟,我讲五到十分钟。我讲两个观点,第一对于美国经济复苏的前景,因为这是我们的主题。过去两年,自从这一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相信在座的,包括本人都亲眼目睹经历了太多的负面消息。所以我想给大家讲讲一些乐观的预期。首先我们看到这一次危机,这一次衰退不是一次传统的经济周期衰退,而是经历一个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所出现的衰退,所以衰退的时间一般比正常的经济周期可能更长,这个衰退的程度也可能更为严重,基本上目前全球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本身,还有这个金融体系还处于一个非常严峻、非常困难的境地。尽管如此,我不认为美国的经济会经历类似于日本过去那个持续的低迷和不景气。我更不认为美国经济会经历1930年代那种衰退。

  [胡祖六] 从今年第一季度有一些指标已经反映美国经济从去年那种自由落体式的下降速度已经有所放慢了,有一些指标基本上已经止跌趋于稳定,甚至个别指标已经轻微的反弹复苏。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还是非常严重的萎缩,但是美国的私人消费反而增长了一点。第一季度私人消费数据证明这个是真正成长,这是一个意外,但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胡祖六] 前面谈到这一次衰退主要是因为金融危机引起的,但是到现在为止美国金融,尤其银行体系还在痛苦挣扎,但基本上这种系统性的崩溃危险已经大大的降低。而且金融市场已经出现了初步解冻的现象,比如说去年九月份、十月份、到十二月份,短期商业票据市场、货币市场都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空前冻结状态,但是今年第一季度已经开始有一些改善,商业票据市场、货币市场已经恢复一些基本的功能。公司的债券市场,甚至金融机构的债券已经开始有一些反弹。五年期的信用违约掉期,那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指标,已经从去年第四季度平均280点,现在到150点左右。最重要的利率,包括央行的基准利率,联邦基准利率,是0.25,更有意义美国住房按揭贷款利率从8.2%已经到4%左右,甚至低于4%。伦敦LIBOR由高位数到1.2%左右。两方机构债券由最高时候80个基点,现在到了只有十个基点左右。最有意思的是股市从今年3月5日以来,全球股市经历一次反弹。

  [胡祖六] 所有这些都意味着,这一次衰退是金融危机所引起的,但是金融市场本身已经在逐步的解冻、逐步趋于稳定。虽然还远没有恢复,但在往好的方向改善,不是越来越恶化,这一点是我的判断。美国的经济自由落体的速度在减缓,如果这样可以维续到今年下半年,至少年底美国的经济有可能止跌回升,到2010年出现温和的复苏,当然这种复苏,是很弱的。恐怕2010年,甚至未来两三年美国经济成长速度、成长率还是可能低于趋势率。但是我再说一遍,系统性的金融危机风险已经大大降低,金融市场初步解冻,复苏还是有希望的。

  [胡祖六] 第二点,等一下几位朋友都会讲一下。从周期意义而言,中国经济趋于稳定、复苏,我也是比较乐观的。但是我有担心的问题,这一次无论是财政刺激,还是央行的政策等等,基本上是刺激内需,短期的复苏为目标的。但是中国的问题并不是一个周期性的、短期的内需不足,更主要是经济结构已经开始出现很多不合理。我们增长模式,过去30年,现在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当然熟悉的从怎么样出口外需拉动等模式,到怎样内需和外需比较平衡的成长模式。而且更重要从一种以劳工密集型,高投入,包括资本投入,资源、人员的投放这种模式能够靠生产力拉动的模式。一些调整的方向也有所认知,就是说要靠技术创新,所谓的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但是去年第三季度以来,从所有官方的政策宣告当中,基本上已经看不到这个结构调整,也看不到两型社会,基本上都是拼命的刺激内需,特别以投资拉动的。中国可能成为全球经济当中第一个反弹的经济复苏体。但我们可能有很多远忧,未来三五年,长期制约中国发展的瓶颈突出,这个模式、压力、挑战会越来越严峻,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