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庆油田科技自主创新体系(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8日 14:02  新浪财经

  为保证课题制落到实处,公司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对重大科技项目实行“一把手”负责制,项目组织实行总师负责制。公司技术发展部、课题承担单位、课题长和课题组成员,层层签订课题研发合同,明确各自的责任、工作量和考核指标,并严格按照合同进行季度、半年和年度考核,按照半年和年度考核结果兑现(见附表1)。

  目前,公司已对125项重大勘探开发项目实行了课题制管理,优化了科技资源配置,激活了科技人员的创新潜能,加快了重点项目的攻关进程。科技计划完成率由95%上升到99%,科技成果的优秀率由60%上升到87%。一大批实行课题制管理的项目,取得重要成果。其中,《大庆油田低深难领域勘探目标地震准确识别技术》获2006年黑龙江省唯一的科学技术特等奖;徐深气田发现及勘探技术、中区西部三次加密与三次采油结合现场试验等11项成果,获油田公司技术创新特等奖。

  (三)开放的科研环境

  在科研攻关中,公司强调以我为主、自主创新,但绝不搞自我循环、孤军奋战,而是树立开放的研发理念,强化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意识,积极巧借外脑、大胆引智、联合攻关。公司所有科研项目都按市场化方式运作,有些重大课题面向国内外招标,关键的课题骨干也面向全社会招聘,充分利用企业外部的人才和技术资源,源源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科研“造血”功能。我们深信,一个组织引入新鲜的血液,才能增强系统的活力;科技创新在于互动,互动才能激起思想的火花,带来脑力的激荡,形成创新的源泉。

  “十五”期间,面对油气勘探开发触及越来越多的世界级技术难题,公司本着优势互补、平等互利、成果共享、产权保护的原则,坚持强强联合、借脑引智、开放研发,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石油大学、大庆石油学院、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新墨西哥大学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等近百所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以合同为约束,充分发挥外部合作方的技术优势,积极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和人才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勘探方面,与石油大学联合开展的“海拉尔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所取得的创新成果,为这一地区的勘探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与吉林大学、石油大学、大庆石油学院联合开展的“松辽盆地滨北构造、沉积、烃源岩评价及油气运聚成藏研究”,为重新评价滨北地区油气勘探潜力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三次采油方面,围绕加快推进三元复合驱和二类油层聚驱矿场试验,与中科院化学所、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大学、石油研究院、清华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开展了“低/无储层伤害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设计及合成”、“新型高效聚合物分子设计及合成”、“新型驱油体系驱油机理研究”、“物理化学渗流特征和规律研究”、“剩余油分布数字化定量描述基础研究”、“化学驱精细模拟方法研究”等,并针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处理等技术难题,通过招标的形式,与6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了联合攻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指导了表活剂研制和现场试验工作。

  在深层天然气开发方面,与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及廊坊分院、石油大学、吉林大学、西南石油学院等院所,联合开展了“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岩性特征及成岩演化”、“升平-兴城气田火山岩储层岩性岩相综合描述”、“兴城-丰乐地区深层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及储层研究”、“升平气田营城组储层裂缝发育带预测”、“兴城气田营城组储层裂缝发育带预测”、“升平-兴城气藏气井产能与储层动态描述”等项目攻关,使徐深气田开发前期评价和技术准备工作得到了顺利推进。

  (四)共享的知识平台

  知识是一切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有了知识的创新与积累,才能推动理论的创新,带来技术的进步,进而形成现实生产力。实践中,公司视知识为最宝贵的资源,将技术,以及理论、认识、经验、教训、信息、情报等其他对技术发展具有影响作用的资源,全部纳入知识管理的范畴,切实加大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力度。

  知识资源开发——隐性知识显性化。大庆油田开发建设46年来,积累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技术手段和实践经验,这些都是指导我们继续创新的宝贵财富。但其中有很多集中于老专家的脑海里,如果不及时对这些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隐性知识固化为显性知识,就会随着时间的久远而自然散失或折耗。为此,公司启动了“油田老专家知识传承信息库建设”,通过对老专家的理论、认识、经验进行搜集整理,以文本化和电子化的方式加以固化,使其得到了很好地传承。同时,为加快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公司还创办了《石油地质与开发》、《油气田地面工程》和《国外油田工程》三个国家级刊物,以及《采油工程》、《油田节能》两个内部刊物,并采取举办技术研讨会、论文发布会、“五小”成果评审等方式,不断促进了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总结交流。

  知识资源利用——情报信息网络化。知识资源只有流动起来,才能创造更大价值。为此,公司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围绕建设“数字油田”目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各类知识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主要是搭建了三个平台:一是生产管理信息平台。建成了覆盖全油田6000多平方公里的计算机网络,先后开发应用了油田勘探、开发、地面工程等数十个数据库应用系统,实现了生产管理信息查询、浏览、预警的实时化和可视化。二是勘探开发一体化研究平台。为把信息孤岛集成信息大陆,开展了具有国际水平的地球科学与钻井系统建设,建成了油田统一的数据中心,实现了数据采集、管理和应用一体化、勘探开发一体化。此项目已在国内部分油田试用推广。三是科技信息及成果共享平台。建立了由公司主站和勘探、开发各专业分站组成的石油科技情报信息系统,以及一套完整的科技成果档案,实现了企业内部科技成果及信息的高度共享。

  知识资源保护——技术成果专利化。公司成立了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制定了《知识产权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在知识产权培训方面,先后举办了12期知识产权培训班,强化了科研和管理人员的产权保护意识和业务技能;在知识产权审查方面,加强了对外论文发布、技术交流的保密审查,规范了外协科技合同知识产权归属条款,并要求掌握核心技术的人员做出“敬业限制承诺”;在核心技术保护方面,确立了1500多项公司核心技术,对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积极实施国外专利申报,目前公司处于国际最前沿的“泡沫复合驱油方法”等三项技术发明已在美、俄、英等国申报了专利保护。公司成立以来,共取得国家专利1213项,其中发明专利377项。同时,建设了专利文献共享平台,对公司及所属单位获得的全部专利文献,建成了电子文档数据库,上载到母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信息门户网站,相关人员可在企业网上随时查询到公司全部专利信息。

  (五)全员的创新氛围

  在一个组织里,重视创新的人越多,创新的氛围就越浓;参与创新的人越多,创新的力量就越大。加快油田科技自主创新、持续创新,关键是要营造全员创新的浓厚氛围,把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调动起来,把各个群体都发动起来,形成方方面面共同参与和支持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进而推动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新技术的不断涌现。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